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戰國時期的自然狀態觀與王權主義——以《吕氏春秋》爲中心
1
作者 王丁 《诸子学刊》 2021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自然狀態是思想家們對國家産生以前上古時代的一種想象,人們懸設自然狀態,並非爲了再現上古歷史的真實圖景,而是出於對現有制度的合理性論證。戰國時期以《吕氏春秋》爲代表的諸子,幾乎都論述到了上古時代自然狀態的情況,在他們看來,自... 自然狀態是思想家們對國家産生以前上古時代的一種想象,人們懸設自然狀態,並非爲了再現上古歷史的真實圖景,而是出於對現有制度的合理性論證。戰國時期以《吕氏春秋》爲代表的諸子,幾乎都論述到了上古時代自然狀態的情況,在他們看來,自然狀態是混亂無序,極爲不適宜人類生存的,這種狀態下的人,不能稱之爲人,而與禽獸無異。他們認爲聖人本着對人類的長遠考慮,發明創造,設立君主,創制規範,終結了自然狀態,使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而與自然狀態相比,文明社會最主要的標志就是君主,正是君主維繫着社會的秩序,使人成爲人。由此可知,戰國思想家們關於自然狀態的描述,也是爲了論證君主專制的合理性,並最終導向了王權主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狀態 聖人 君主 《吕氏春秋》 王權主義
下载PDF
經學視野中兩漢魏晉南北朝后妃服章等級制度結構的生成——以三翟與服色爲中心
2
作者 閆寧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90-208,共19页
《周禮·内司服》是兩漢以來女性貴族禮服制度的經典依據,鄭玄將《内司服》所載六服中前三種也就是“三翟”規定爲王后從天子祭宗廟、群小祀之用,進而與天子六冕相配,這種説法影響很大,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東漢女性祭祀服制整體結構... 《周禮·内司服》是兩漢以來女性貴族禮服制度的經典依據,鄭玄將《内司服》所載六服中前三種也就是“三翟”規定爲王后從天子祭宗廟、群小祀之用,進而與天子六冕相配,這種説法影響很大,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東漢女性祭祀服制整體結構上受三翟説影響,突出宗廟、親蠶二禮,但分别以紺、皂、絹;青、縹、絹兩個系列不同顔色來標識行禮者身份等級,此種作法爲經禮所無,其所用之顔色,又與東漢男子袀玄服關係密切。此外,爲配合天子禮服,親蠶服用青,也與《内司服》用黄色不同。北齊、北周服制均放棄了三翟説基本結構,復歸於《周禮》經文,同時在擴大行禮範圍、突出女性禮制方面又有不少創新,以服色標識等級的方式也和南朝制度有明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禮服 中古 三翟 服色
原文传递
清代官修《詩經傳說彙纂》編纂前後的“漢宋之争”
3
作者 于浩 《古典文献研究》 2022年第2期52-66,共15页
一引言《詩經傳説彙纂》(以下簡稱《詩經彙纂》)是清朝康熙末年編定的四部官修經書注本(包括《周易折中》《書經傳説彙纂》《春秋傳説彙纂》)之一,始編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十六年(1717)底完稿。雍正五年(1727)刊行,八年(1730)諸經... 一引言《詩經傳説彙纂》(以下簡稱《詩經彙纂》)是清朝康熙末年編定的四部官修經書注本(包括《周易折中》《書經傳説彙纂》《春秋傳説彙纂》)之一,始編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十六年(1717)底完稿。雍正五年(1727)刊行,八年(1730)諸經彙纂統一頒賜天下,發至各地學官,成爲科舉考試參定之本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修 康熙末年 《周易折中》 詩經 雍正
原文传递
“新子學”視閾下戰國諸子的共同政治命題研究
4
作者 王丁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322-331,共10页
與傳統子學不同,'新子學'更具包容性、平等性與開放性,它力圖打破現代學科分類的桎梏,推動多學科、多角度子學研究的發展,它不獨尊一家,而更强調把子學作爲一個整體作貫通的研究。從'新子學'的視閾考察戰國時期諸子百... 與傳統子學不同,'新子學'更具包容性、平等性與開放性,它力圖打破現代學科分類的桎梏,推動多學科、多角度子學研究的發展,它不獨尊一家,而更强調把子學作爲一個整體作貫通的研究。從'新子學'的視閾考察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争鳴這一現象,會發現他們'殊途而同歸',都以'務爲治'作爲自己的目標,並在戰國中後期逐漸形成了包括君主至上、貴因無爲、尚賢使能、禮法兼用、以民爲本等在内的一些共同的政治命題與共用的政治話語。這些政治命題,經過秦漢時期的意識形態化、制度化與社會化,最終構成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學” 戰國諸子 政治命題 無爲 民本
下载PDF
“新子學”視域下的“即生言性”與“即心言性”關係再探討
5
作者 王小虎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332-341,共10页
'新子學'之'新'首先應該體現在'舊子學'内部對已形成之觀念的再整理和再融合。此以'即生言性'與'即心言性'之關係爲例進行探討。先秦儒家'即心言性'之傳統的誕生是源自'即生言性&#... '新子學'之'新'首先應該體現在'舊子學'内部對已形成之觀念的再整理和再融合。此以'即生言性'與'即心言性'之關係爲例進行探討。先秦儒家'即心言性'之傳統的誕生是源自'即生言性'的,經歷郭店楚簡的過渡才發展成熟的。换句話説,現代新儒家認爲'即心言性'的傳統開始於孟子的説法是不準確的,忽略了思想史發展的連續性規律,即孟子人性論的産生應是受'孔孟之間'儒家學者的啓發而非突然而然。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人性論的兩面性證明了這一點:一方面堅持'即生言性'的傳統,一方面又表現出内化'仁、義、禮、智'之德性爲心性根本的思想傾向,爲孟子建構徹底的'性善'理論搭建了橋樑,也由此勾勒出先秦儒家人性論由發端——發展——成熟的思想史路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學” 即生言性 即心言性 郭店楚簡 人性論 孟子 荀子 告子
下载PDF
方玉潤《詩經原始》與《欽定詩經傳説彙纂》關係考
6
作者 于浩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方玉潤《詩經原始》與清康熙末年官修《欽定詩經傳説彙纂》關係密切,《詩經原始》所附圖、綱領、集釋幾乎全部引自《詩經彙纂》,在詩旨解讀方面,不少引文也多襲自《詩經彙纂》。經考證可知,《詩經彙纂》很可能是方玉潤撰寫《詩經原始》... 方玉潤《詩經原始》與清康熙末年官修《欽定詩經傳説彙纂》關係密切,《詩經原始》所附圖、綱領、集釋幾乎全部引自《詩經彙纂》,在詩旨解讀方面,不少引文也多襲自《詩經彙纂》。經考證可知,《詩經彙纂》很可能是方玉潤撰寫《詩經原始》的工作本,且《詩經原始》有五十多處抄襲《詩經彙纂》中的按語與所録前人之説,方玉潤多割裂、改寫他人之説以爲己説,又自视超過前代諸儒遠甚,肆意批駁前人,這種做法非篤實嚴謹之學者所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玉潤 詩經原始 欽定詩經傳説彙纂 清代 詩經學
原文传递
日藏狩谷望之過録宋台州本《荀子》考述
7
作者 閆寧 《诸子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荀子大全》,爲江户後期著名學者狩谷望之據家藏宋台州本過録。通過比對,可以證明《古逸叢書》影刻台州本所依據的底本確係狩谷氏舊藏宋本,但過録本仍有一些異文與今本不同,值得研究。此外,過録本所見大量狩谷氏...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荀子大全》,爲江户後期著名學者狩谷望之據家藏宋台州本過録。通過比對,可以證明《古逸叢書》影刻台州本所依據的底本確係狩谷氏舊藏宋本,但過録本仍有一些異文與今本不同,值得研究。此外,過録本所見大量狩谷氏批校識語,體現了這一時期日本學界對《荀子》文本研究的特點,對《荀子》校勘也有參考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台州本 狩谷望之 過録本 校勘
下载PDF
原孔老:“新子學”視角下的孔老位次之争——以《老子》《論語》所涉“心”“氣”關係爲中心
8
作者 王小虎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344-358,共15页
孔老位次之争,並非出於老子、孔子本意,而是由於後學對孔老思想的價值和意義有不同判斷和取捨才造成了争論,即經學視域下“孔主老輔”“孔先老後”的觀點並不是孔老思想本身的内在邏輯。换言之,想要厘清諸子時代的孔老關係,就必須“平... 孔老位次之争,並非出於老子、孔子本意,而是由於後學對孔老思想的價值和意義有不同判斷和取捨才造成了争論,即經學視域下“孔主老輔”“孔先老後”的觀點並不是孔老思想本身的内在邏輯。换言之,想要厘清諸子時代的孔老關係,就必須“平視諸家”,回到孔老思想本身。而“心”“氣”關係問題正是孔老思想的核心論題。孔子注重身體的“血氣”對人心理和精神活動的影響,認爲有所“戒”才可能成爲君子,便將“心”對於“仁”德獲得的基礎地位突出出來,而“欲仁”“克己復禮”“由己”就能實現“仁”則明確了“求諸己”的致思方向,從而確立“心”的主體地位以及由“心”體悟“仁”進而體悟“天道”的思維路徑;老子則主張“貴大患若身”,雖然同樣强調“心”對於道德獲得的主體地位,但認爲“致虚守静”“滌除玄覽”才是“爲道”工夫,且“爲道”的根本路徑是直面“道”本身,即“專氣致柔”以保有“赤子之心”。依循“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路,兩相比較,不僅可以看到孔老互補的思想痕迹,而且可以對於孔老位次之争提出新的反思視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老 無欲無身 欲仁克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