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钦定曲谱》编纂始末考
1
作者 董诗琪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2,共9页
《钦定曲谱》旧谓乃王奕清编。今据清宫《热河档案》与《宾阳子年谱》,可知此谱编于康熙五十五年,实际编者为翰林院编修顾陈垿,又有杜诏、杜逊、朱稻孙参与修订。顾氏以明人程明善《啸余谱》为参考资料,修订了此谱的字句、平仄、用韵,... 《钦定曲谱》旧谓乃王奕清编。今据清宫《热河档案》与《宾阳子年谱》,可知此谱编于康熙五十五年,实际编者为翰林院编修顾陈垿,又有杜诏、杜逊、朱稻孙参与修订。顾氏以明人程明善《啸余谱》为参考资料,修订了此谱的字句、平仄、用韵,最终编成《钦定曲谱》。因顾氏本人有目疾,不会唱曲,又兼任春秋馆和算书处的编修任务,分身乏术,故《钦定曲谱》并没有在前谱的基础上有太多创新,也受到非议。然而,此谱虽有不足,却不应过分苛责,因为它是官方学习和模仿私家曲谱的成果,是皇家制定曲谱的初次尝试,是曲谱草创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为《南词定律》《曲谱大成》《九宫大成》等官修曲谱的编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曲谱 王奕清 顾陈垿 南词定律
原文传递
《宗北归音》及康熙年间弋阳腔的发展
2
作者 董诗琪 《戏曲研究》 2024年第1期2-19,共18页
明清时期,随着传奇兴盛,出现了一批对曲文的平仄、句格、韵位进行规定的格律谱,比如沈璟的《南曲全谱》、钮少雅的《九宫正始》、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等,但是这些曲谱多为昆山腔服务。康熙年间,王正祥编订曲谱,其《十二律京腔谱》《... 明清时期,随着传奇兴盛,出现了一批对曲文的平仄、句格、韵位进行规定的格律谱,比如沈璟的《南曲全谱》、钮少雅的《九宫正始》、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等,但是这些曲谱多为昆山腔服务。康熙年间,王正祥编订曲谱,其《十二律京腔谱》《宗北归音京腔谱》是戏曲史上两部为弋阳腔所作的南北曲曲谱,其《十二律昆腔谱》《宗北归音昆腔谱》也是非常重要的昆曲南北曲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律 康熙年间 寒山堂曲谱 钮少雅 归音 昆山腔 弋阳腔 戏曲史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曲“丽”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世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丽"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在戏曲"本色论"视野中,褒扬"藻丽"者视"丽藻"为曲文之根本;而非议"藻丽"者反对曲词过分文饰,认为修辞太甚,会掩盖自然本色。戏曲是否应... "丽"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在戏曲"本色论"视野中,褒扬"藻丽"者视"丽藻"为曲文之根本;而非议"藻丽"者反对曲词过分文饰,认为修辞太甚,会掩盖自然本色。戏曲是否应该"藻丽",关键在于能否"自然而然""天然入妙"。在戏曲"才情论"视野中,高扬"丽情"者重视文才,认为文才有助于语言修辞,从而生成和表现戏曲的形式美。他们体味了"辨丽本乎情性"的内涵,认识到没有充沛的情感和审美诉求,则不能创作出丽曲,"丽情"的关键在于"适度"。在戏曲"南北论"视野中,曲论家以"清丽""流丽"和"雄丽""爽丽"等区分南戏、北曲的不同风格,揭示了其形成的不同原因,把握了受众欣赏时的不同美感,体认了两种"丽"美质性的不同,并比较了其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戏曲理论批评 “丽”范畴 本色论 才情论 南北论
下载PDF
论早期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沈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在20世纪前半期短暂又辉煌的电影历史进程中,民族电影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多数时候都表现为艺术创作行为与产业经济行为的对接。电影既要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来传达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又要借助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在激烈的市场... 在20世纪前半期短暂又辉煌的电影历史进程中,民族电影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多数时候都表现为艺术创作行为与产业经济行为的对接。电影既要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来传达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又要借助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受众支持,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因此,考察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品牌构建、明星制、类型化等现代电影产业建设的核心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早期中国民族电影产业化运作方式的基本态势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品牌构建 明星制 类型化
下载PDF
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辛铭 《艺术家》 2021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中国综合实力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戏剧表演将表演技巧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表情、形体、动作、语言等均是重要的人物表现方式。戏剧... 中国综合实力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戏剧表演将表演技巧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表情、形体、动作、语言等均是重要的人物表现方式。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围绕人物感情展开深入分析,有效表达人物的艺术魅力,最终实现人物刻画精准、深刻的目标。戏剧表演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的感情表现技巧,如果演员将关注重点集中于表演技巧方面,忽视感情表达的重要性,则会导致戏剧表演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观众通过演员的形象塑造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与特点,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与主题内涵。因此,多种感情表现技巧的综合运用对戏剧表演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感情 表现技巧
下载PDF
明清曲谱“前腔换头”与“又一体”考
6
作者 董诗琪 《中华戏曲》 2023年第4期142-157,共16页
“又一体”和“前腔换头”是明清曲谱中常使用的概念。曲谱编者对于这两种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明初曲谱并无“又一体”概念,万历年间,沈璟编《南曲全谱》才依据词谱,引入此概念。针对同一曲牌连用中的次曲,《旧编南九宫谱》称为“么”“... “又一体”和“前腔换头”是明清曲谱中常使用的概念。曲谱编者对于这两种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明初曲谱并无“又一体”概念,万历年间,沈璟编《南曲全谱》才依据词谱,引入此概念。针对同一曲牌连用中的次曲,《旧编南九宫谱》称为“么”“么篇”,而沈璟则称为“前腔”“换头”,并依据首句句式、平仄等规则进行划分。查继佐、沈自晋有意减省沈璟谱的做法,仅根据首句句式不同划分变格。然而钮少雅又根据每句句式异同和节读划分变格,导致曲例大量增多。《南词定律》主张以板式划分“前腔换头”和“又一体”,而《九宫大成》又主张将两概念合并。通过这种变化,我们得以窥见明清曲谱的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曲谱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头 又一体 曲谱 南曲全谱
原文传递
新文科赋意下的艺术教育: 意涵审思、实践逻辑与革新路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健婷 何宗睿 陈思琪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新文科赋意下的艺术教育在“新技术”外部诱因与“新国情”内部动因的双重作用下促生了意涵新变。在准确把握其意涵变化的基础上,艺术教育的实践逻辑当因势而新,即实现价值引领与艺术审美核心把持的动态统整,秉持“跨学科”视野促生全... 新文科赋意下的艺术教育在“新技术”外部诱因与“新国情”内部动因的双重作用下促生了意涵新变。在准确把握其意涵变化的基础上,艺术教育的实践逻辑当因势而新,即实现价值引领与艺术审美核心把持的动态统整,秉持“跨学科”视野促生全域教学资源流动整合新样态。革新路向需从跨学科导向下的艺术课程与教学生态重塑、锚定科技与人文双向会通的艺术教育立场、构建“三元共融”的艺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为时下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探索提供来自艺术学科的创新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艺术教育 科教融合 革新路向
下载PDF
当代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审美力培养——评《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创作与教学研究》
8
作者 辛铭 王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16-I0016,共1页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与民众艺术素养提升,民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需求逐渐增长,从而促进了戏剧影视表演事业的发展。文艺产业发展导致戏剧影视方面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为了追求心中艺术梦想或为了更好的职业前途,每年都有大批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与民众艺术素养提升,民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需求逐渐增长,从而促进了戏剧影视表演事业的发展。文艺产业发展导致戏剧影视方面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为了追求心中艺术梦想或为了更好的职业前途,每年都有大批年轻人进入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求学深造。在戏剧影视表演艺术道路上,学生要想走得更远,攀登艺术高峰,就需要提高自身艺术审美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人才需求旺盛 民众艺术 审美修养 消费需求 影视导演 艺术高峰 创作与教学
下载PDF
台湾电视媒介生态透视——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鲁 程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2-68,共7页
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华人社会,但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境遇不同,在媒介生态层面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当代台湾流行文化与传媒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台湾电视综艺多为台湾本地制作,是台湾政经社会发展的传... 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华人社会,但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境遇不同,在媒介生态层面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当代台湾流行文化与传媒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台湾电视综艺多为台湾本地制作,是台湾政经社会发展的传媒景观与文化心理标本,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形态各异。以台湾电视综艺娱乐现象为考察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台湾媒介生态的多元侧面。本文借助"媒介生态"这个概念,紧扣电视综艺娱乐,将台湾电视传媒放置在传媒格局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影响力日益成为媒介品牌评价标杆的历史语境中,分析现状,引起反思与必要的借鉴,以提升对华语电视传媒发展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视传媒 电视综艺娱乐 媒介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