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酸浸取脱除鳙鱼鱼鳞钙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正平 万丽娟 +1 位作者 魏林生 蒋柏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以鱼鳞残钙质量分数为试验指标,在磁力搅拌下进行柠檬酸水溶液浸脱鳙鱼鱼鳞钙的研究。考察液固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柠檬酸浓度对鱼鳞残钙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它们的最适宜值分别为20∶1(V∶m)、60min、900r/min和12.5%,该条件下,... 以鱼鳞残钙质量分数为试验指标,在磁力搅拌下进行柠檬酸水溶液浸脱鳙鱼鱼鳞钙的研究。考察液固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柠檬酸浓度对鱼鳞残钙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它们的最适宜值分别为20∶1(V∶m)、60min、900r/min和12.5%,该条件下,鱼鳞中总钙质量分数由10.5%降至0.77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个考察因素对残钙质量分数的影响精度均为不显著,但对残钙质量分数影响程度相对大小的顺序为反应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柠檬酸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鳙鱼 柠檬酸 脱钙 残钙质量分数 磁力搅拌
下载PDF
氧化镱对碳钢表面化学镀Ni-Zn-P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万丽娟 蒋柏泉 魏林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5,共5页
目的改善Ni-Zn-P合金镀层的制备工艺和镀层的物理性能。方法鉴于稀土镧系元素因特殊电子结构表现出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向基础镀液中添加Yb2O3,在低碳钢钢管表面化学镀沉积NiZn-P合金镀层。通过称量法算得沉积速率,通过盐水浸泡实验... 目的改善Ni-Zn-P合金镀层的制备工艺和镀层的物理性能。方法鉴于稀土镧系元素因特殊电子结构表现出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向基础镀液中添加Yb2O3,在低碳钢钢管表面化学镀沉积NiZn-P合金镀层。通过称量法算得沉积速率,通过盐水浸泡实验测试镀层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镀层的晶体结构,考察镀液中Yb2O3浓度对镀层的沉积速率、表面形貌、耐蚀时间、晶体结构等的影响。结果随着Yb2O3浓度的增大,镀层的沉积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镀层的表面形貌、耐蚀时间和晶体结构均是先得到改善,而后被削弱。向基础镀液中添加15 mg/L Yb2O3后,镀速提高了21.6%,耐蚀时间延长了16.7%,镀层由粗糙、灰暗、不均匀和有缺陷,变为平整、光亮、均匀和致密,镀层的非晶相程度得到一定强化,耐蚀性能有所提高。结论基础镀液中添加Yb2O3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5 mg/L,该条件下可提高Ni-Zn-P合金的镀速,并改善镀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氧化镱 Ni-Zn-P合金 稀土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提鳙鱼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和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万丽娟 熊磊 +2 位作者 李敏 曾芳 蒋柏泉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3,共5页
对超声辅助胃蛋白酶酶提鳙鱼鱼鳞胶原蛋白工艺进行研究。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目标,以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固液比、胃蛋白酶用量、酶解液pH和酶提时间等6个工艺参数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参数为:超声波功率420 W、... 对超声辅助胃蛋白酶酶提鳙鱼鱼鳞胶原蛋白工艺进行研究。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目标,以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固液比、胃蛋白酶用量、酶解液pH和酶提时间等6个工艺参数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参数为:超声波功率420 W、超声时间30 min、固液比1∶15(g/mL)、胃蛋白酶用量6%、酶解液pH 1、酶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为56.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的表征及氨基酸分析仪的分析表明,产品为Ⅰ型胶原蛋白,其氨基酸成分和含量与典型的哺乳动物和鱼类胶原蛋白基本一致。超声辅助酶解使胶原蛋白的提取率比常规酶解提高了87%左右,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联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 鱼鳞 胶原蛋白 酶提 超声辅助
原文传递
化学镀镍–磷–硼自催化反应多元二次回归动力学方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停 李敏 +1 位作者 蒋柏泉 邹友琴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155-1159,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以镀层光亮度和结合力为目标值的最适宜的化学镀镍–磷–硼合金的工艺条件,然后以此为中心水平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镀速为响应值,建立了化学镀镍–磷–硼多元二次回归动力学方程,并对模型进行了显著...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以镀层光亮度和结合力为目标值的最适宜的化学镀镍–磷–硼合金的工艺条件,然后以此为中心水平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镀速为响应值,建立了化学镀镍–磷–硼多元二次回归动力学方程,并对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实验验证。由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可知,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的F值为27.02,P值(Prob>F)<0.000 1,说明模型极其显著;可决系数R-squared、Adj.R-squared和Pred.squared分别为0.965 6、0.929 8和0.820 2,表明模型回归拟合度较高;信噪比Adeq.Precision很大,为24.57,说明模型可靠;镀速的模型值与大部分水平组合的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证实模型与实验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多元二次回归动力学方程是化学镀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其显著性和可靠性可自动通过Design-Expert 7.0软件进行检验,它与化学镀幂函数型速率方程一样,可用于预测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镀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硼合金 化学镀 动力学方程 响应面法 多元二次回归 镀速 结合力 光亮度
下载PDF
微波辅助烯丙醇聚氧烷基醚改性甲基含氢硅氧烷及其消泡剂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停 蒋柏泉 邹友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6-1840,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技术进行了烯丙醇聚氧烷基醚改性甲基含氢硅氧烷的合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主要操作参数对Si-H转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的微波功率280 W,原料醚/烷摩尔比1.2∶1.0、催化剂用量2.0×... 采用微波辅助技术进行了烯丙醇聚氧烷基醚改性甲基含氢硅氧烷的合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主要操作参数对Si-H转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的微波功率280 W,原料醚/烷摩尔比1.2∶1.0、催化剂用量2.0×10-4%和微波辐射时间25 min的条件下,转化率达到99.80%。傅里叶红外表征显示原料聚醚中的C=C键与硅氧烷中的Si-H键均已发生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用合成产物制备的复配消泡剂具有优良的稳定和水分散性能,其消泡和抑泡性能明显好于国产消泡剂,高温下消泡性能优于国外奥地利产品。微波辅助加热比常规加热大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醇聚氧烷基醚 甲基含氢硅氧烷 微波辅助 硅氢加成 消泡剂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两种动力学模型的比较
6
作者 陈正平 万丽娟 +1 位作者 邹友琴 蒋柏泉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17-622,共6页
对石英光纤表面化学镀镍-磷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实验范围内,分别建立了幂函数型和多元二次型动力学模型。通过79个不同因素水平组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两种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计算的镀速与实验... 对石英光纤表面化学镀镍-磷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实验范围内,分别建立了幂函数型和多元二次型动力学模型。通过79个不同因素水平组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两种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计算的镀速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小于5%的有67个,大于5%而小于10%以及大于10%的各有6个,最大相对误差为13.86%;多元二次型动力学模型计算的镀速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小于5%的有78个,大于5%的只有1个(7.68%)。多元二次动力学模型更可靠。与幂函数动力学模型相比,用Design-Expert 7.00软件中的响应面(Box-Behnken)程序可自动建立多元二次型动力学模型,并判别模型的可靠性及各模型项对镀速影响的显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化学镀 动力学模型 幂函数 多元二次多项式 响应面法 镀速
下载PDF
氧化镧对碳钢表面化学镀镍-锌-磷合金的影响
7
作者 刘停 蒋柏泉 +1 位作者 邹友琴 刘贤相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10,19,共5页
采用在基础镀液中添加La2O3的方法改善化学镀镍-锌-磷合金的工艺性能。考察了La2O3对沉积速率和镀层表面形貌、耐蚀时间和晶体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性能均随着La2O3浓度的增加呈先改善而后削弱的趋势,最适宜的La2O3质量浓度... 采用在基础镀液中添加La2O3的方法改善化学镀镍-锌-磷合金的工艺性能。考察了La2O3对沉积速率和镀层表面形貌、耐蚀时间和晶体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性能均随着La2O3浓度的增加呈先改善而后削弱的趋势,最适宜的La2O3质量浓度确定为10 mg/L。在最适宜La2O3质量浓度下,与基础镀液比较,沉积速率从3.70 mg/(cm2·h)提高至4.28 mg/(cm2·h),耐蚀时间t从240 h延长至300 h,扫描电镜下可见镀层由粗糙、灰暗、不均匀和有缺陷变为平整、光亮、均匀和致密,X-射线衍射仪显示镀层非晶相程度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氧化镧 镍-锌-磷合金 稀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