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旭 史强 +3 位作者 吴伟平 欧丽影 燕华 金大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收治的76例Gar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收治的76例Gar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1.6 ~ 13岁,平均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48 h,平均6.8h.伸直型69例,屈曲型7例.高处坠落伤15例,运动摔伤61例.手术方案均选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患儿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片检查,评估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情况和肘关节功能.结果 76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36个月,平均14个月.患儿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或神经受损等并发症.2例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末次随访按Flynn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71例,良5例.结论 对于Gar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特别是“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联合管型石膏固定可以获得良好复位,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幼儿不稳定骨盆骨折二例
2
作者 吴伟平 李旭 +3 位作者 欧丽影 燕华 金大地 史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8-789,共2页
病例1 女性,13月龄,因"交通事故致右臀部、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7h"于2010年8月19日入院.体检示骨盆畸形明显,左右横径增大,右下肢肿胀畸形明显,会阴部、右腘窝和小腿后方等多处可见皮下瘀斑.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手术治疗 幼儿 骨盆畸形 交通事故 髋部疼痛 下肢肿胀 皮下瘀斑
原文传递
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7
3
作者 吴伟平 李旭 +3 位作者 史强 戴双武 谭为 胡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62例Gartland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伸直尺偏型42例,伸直桡偏型20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岁...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62例Gartland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伸直尺偏型42例,伸直桡偏型20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岁8月~13岁2月,平均6岁3月。高处坠落伤14例,运动中摔伤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48 h,平均13.5 h。均可采用单人操作完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管型石膏外固定。术后3、6、12、24个月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6.8±15.6 min;术中透视次数9.2±2.6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6~30个月),术后3~4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拆除管型石膏及克氏针,开始指导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5%(53/62),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100%(62/62)。术后患儿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均逐渐恢复。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髁上骨折 微创 闭合复位
下载PDF
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15
4
作者 史强 李旭 +5 位作者 吴伟平 燕华 戴双武 谭为 胡超 林雪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资料,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资料,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13 ~ 27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1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4~2.7个月,平均2.0个月,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 儿童肱骨外髁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晚,X线片上常不显影,发生骨折后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早期诊断可以减少各种畸形的发生,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骨折 早期诊断 外髁
原文传递
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涛 史强 +3 位作者 李旭 吴伟平 李鉴轶 孔祥雪 《中国数字医学》 2014年第8期87-88,92,共3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马蹄内翻足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集26例复杂马蹄内翻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所有...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马蹄内翻足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集26例复杂马蹄内翻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26例患儿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26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结论: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复杂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马蹄内翻足 快速成型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儿童复杂性扁平足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斌 孙巧巧 +3 位作者 杨明 史强 李旭 吴伟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扁平足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11例复杂扁平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儿均...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扁平足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11例复杂扁平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儿均在3D打印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11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和3D打印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结论:数字化重建与3D打印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儿童复杂扁平足畸形的立体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手术计划等有较大帮助,并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快速成型 3D打印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韩娟 杨明 +3 位作者 欧丽影 史强 李旭 张军一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的应用。方法:采集10例复杂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并将其应用于术前诊断和术中引导肿瘤切除。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所有患儿胫骨远端骨软...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的应用。方法:采集10例复杂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并将其应用于术前诊断和术中引导肿瘤切除。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所有患儿胫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均在3D打印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无局部复发。10例患儿术中所见骨软骨瘤形态和位置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和3D打印实体模型一致。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功能评分,优7例,良2例,中1例,Enneking得分平均22分。结论:数字化重建与3D打印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的立体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儿童胫骨远端骨软骨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并减少了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软骨瘤 快速成型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髋关节脱位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燕华 史强 +2 位作者 吴伟平 李鉴轶 孔祥雪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5期18-19,22,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例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患儿行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对骨盆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例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患儿行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对骨盆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3D打印骨盆模型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达到更佳手术效果。结论:3D打印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儿童髋关节脱位翻修术前骨盆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快速成型 3D打印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模板在DDH患儿股骨截骨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史强 李旭 +5 位作者 吴伟平 李鉴轶 孔祥雪 戴双武 谭为 金大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7期506-508,512,共4页
目的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和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设计一种新的DDH患儿股骨截骨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1例DDH患儿进行CT连续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 目的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和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设计一种新的DDH患儿股骨截骨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1例DDH患儿进行CT连续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患侧股骨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l2.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设计股骨短缩旋转截骨的最佳截骨平面和克氏针定位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股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针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克氏针针道成截骨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将导航模板与股骨截骨部相吻合,置入克氏针后,沿导航模板进行截骨。术后根据X线片和CT扫描评价前倾角的大小。结果通过11例DDH患儿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1例出现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实际的前倾角纠正角度和术前设计一致。结论利用RE和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DDH患儿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截骨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超 李旭 +4 位作者 吴伟平 戴双武 谭为 史强 金大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39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S-P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治疗髋...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39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S-P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治疗髋关节脱位,同时选择性行骨盆截骨和股骨截骨术.结果 本组随访2~5.2年,平均约3.5年.8例中2例步态基本正常,1例轻微跛行,2例步态不稳,1例需佩戴长腿支具行走,2例不能独立行走.4个髋活动基本正常,8个髋活动轻度受限,4个髋活动明显受限.根据Severin的X线片评定标准和修改的McKay临床评定标准,优4髋,良8髋,一般4髋.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左右两侧术后比术前提高约30°.其中,左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70.4°±6.3°,术后活动度为104.1°±9.6°;右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72.0°±10.2°,术后活动度为102.5°±8.9°,两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有3个髋关节发生股骨头坏死,Kalamchi and MacEwen分级Ⅰ、Ⅲ、Ⅵ各1例.结论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者应早期行切开复位来恢复正常髋关节解剖结构,经S-P前侧入路以及骨盆截骨和股骨截骨术是治疗脱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挛缩 髋脱位 截骨术
原文传递
数字化导航模板在Salter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显奎 李培 +3 位作者 李旭 史强 刘亮洪 谢庆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为Salter截骨术设计一种导航模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集21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截骨术患儿的术前骨盆CT原始数据,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Salter截骨术,设计并生产辅助截取三...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为Salter截骨术设计一种导航模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集21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截骨术患儿的术前骨盆CT原始数据,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Salter截骨术,设计并生产辅助截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的导航模板,辅助术中截骨。分析双侧髋关节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髋臼指数(AI),采用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双侧髋关节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髋臼指数进行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不同测量时间之间(F=357.72,P=0.00)、部位之间(F=221.05,P=0.00)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时间与部位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F=1984.82,P=0.00)。所有时间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患侧髋臼指数术后改善的角度与导航模板的角度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顶角的角度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P=0.00)及(r=0.96,P=0.00)。改良Severin影像学分类为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48%。改良Mckay功能评价为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4%。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可辅助Salter截骨术快速、精确截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提高手术精确度和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截骨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