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诗人译者群体”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博 陈建生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框架,将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诗人译者群"视作一个整体,通过考察和描述其形成背景、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产品,对其总的行为方式进行批评。研究结果表明,"诗人译者"行为方式下的译文虽并...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框架,将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诗人译者群"视作一个整体,通过考察和描述其形成背景、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产品,对其总的行为方式进行批评。研究结果表明,"诗人译者"行为方式下的译文虽并未达到"求真度"和"务实度"之间的理想平衡,但它依然具有其自身存在的行为合理度。此外,文章还为中国古典诗歌"走出去"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译者 "诗人译者群" 译者行为批评 中国古典诗歌外译
下载PDF
“求异存同”:翻译社会学视域下庞德《诗经》译本再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博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翻译社会学认为翻译具有社会属性,其本质在于重现他者与自我的关系,途径是通过还原"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原初差异并跨越差异,使其产生联系,形成互动。庞德《诗经》译本一边连接他者(源语),一边连接自我(目的语),彼此彰显差异,... 翻译社会学认为翻译具有社会属性,其本质在于重现他者与自我的关系,途径是通过还原"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原初差异并跨越差异,使其产生联系,形成互动。庞德《诗经》译本一边连接他者(源语),一边连接自我(目的语),彼此彰显差异,整合互动,体现了翻译的社会属性。新的翻译观弥合了庞译《诗经》中翻译属性与文学属性的间隙,凸显了译本的文化交流属性,同时它也为我们理解庞德的"创译"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差异 庞德 《诗经》
原文传递
中国诗歌典籍英译语言特征的历时性考察——以《诗经》三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博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9-85,共7页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合度后,发现三个译本的语内显化倾向不明显。此外,分析结果并未完全支持简化与范化假说。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汉英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诗歌源语特征等言内因素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特征、译者的政治伦理观点等言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典籍 翻译语言特征 历时性研究 《诗经》英译本 复合语料库
下载PDF
中国诗歌英译语言特征探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博 《外文研究》 2015年第3期85-91,107-108,共9页
利用语料库相关检索软件,通过对比中国诗歌英语译文与英语原创诗歌在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上的差异,揭示中国诗歌英译语言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遣词方面,翻译诗歌用词更加丰富,辞藻更为华丽;用句方面及语篇构成方面,翻译诗歌呈现出显化... 利用语料库相关检索软件,通过对比中国诗歌英语译文与英语原创诗歌在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上的差异,揭示中国诗歌英译语言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遣词方面,翻译诗歌用词更加丰富,辞藻更为华丽;用句方面及语篇构成方面,翻译诗歌呈现出显化和范化趋势。以上结果的出现不仅取决于翻译语言自身的语内扩张,同时与中英诗歌语言特点也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翻译语言特征 语料库
下载PDF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译本的翻译策略体系比较研究
5
作者 高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维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五个代表性译本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译者在译诗语言...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维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五个代表性译本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译者在译诗语言、词语、形式和附翻译应用层面上各具特色,每个译本的内部策略也都各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由“革新诗学”到“改造社会”——埃兹拉·庞德汉籍英译中的译者行为历时考辩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博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4期77-87,共11页
本文从历时性角度梳理并分析埃兹拉·庞德的汉籍英译活动,并以他在不同时期所译的具体汉籍为例,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次,进行译者行为批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庞德汉籍英译的形成是取决于西方的自身需求以及中国古籍文学... 本文从历时性角度梳理并分析埃兹拉·庞德的汉籍英译活动,并以他在不同时期所译的具体汉籍为例,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次,进行译者行为批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庞德汉籍英译的形成是取决于西方的自身需求以及中国古籍文学价值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正是在这种共同作用的引领下,庞德的译文始终徘徊在“求真”与“务实”之间。但从总体上看,庞德的“务实性”行为比例明显大于其“求真性”行为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汉籍英译 译者行为 历时研究
下载PDF
仓央嘉措诗歌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博 《民族翻译》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本文通过自建可比语料库,将于道泉和惠格姆英译的仓央嘉措诗歌与英语原创诗歌及在欧美国家引起强烈反响的《华夏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甄别出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研究结果表明,于译本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源诗;而惠译本则更加注... 本文通过自建可比语料库,将于道泉和惠格姆英译的仓央嘉措诗歌与英语原创诗歌及在欧美国家引起强烈反响的《华夏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甄别出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研究结果表明,于译本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源诗;而惠译本则更加注重译诗的诗性品质和审美价值。这一结果的出现与译者的翻译身份、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央嘉措 译者风格 语料库 少数民族典籍英译
下载PDF
“京剧的远游”——试论中国京剧域外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博 《艺苑》 2020年第6期86-88,共3页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因此,向域外传播京剧艺术意味着将中国优秀的...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因此,向域外传播京剧艺术意味着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推介给世界,为世界文艺繁荣贡献一份中国力量。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京剧在域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戏曲其他剧种的对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 域外传播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浅谈新时期中国传统曲艺对外传播的契机、意义与途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博 《曲艺》 2020年第5期42-44,共3页
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员,为繁荣和发展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曲艺是我国各民族... 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员,为繁荣和发展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曲艺是我国各民族说唱表演艺术的统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在我国传统的曲艺作品中,"伦理道德"和"人格建构"一直是曲艺表演艺术家致力于追求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曲艺作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传播 中国传统曲艺 意义与途径 中国文化走出去 人格建构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中国戏曲文本对外译介模式探索——以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博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78-83,共6页
以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为例,对中国戏曲的外译文本进行译者行为批评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系列丛书为未来戏曲文本对外译介所带来的启示。研究认为,中国戏曲文本的对外译介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不同阶段,从而... 以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为例,对中国戏曲的外译文本进行译者行为批评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系列丛书为未来戏曲文本对外译介所带来的启示。研究认为,中国戏曲文本的对外译介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不同阶段,从而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但就当下情况而言,译者应该从宏观上采取以内容“求真”、形式“务实”/“半务实”的方针来推动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中国戏曲 译介模式 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
下载PDF
论埃兹拉·庞德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中的“诗学化”倾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博 《外语教育研究》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以庞德翻译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特色。研究结果表明,庞德虽然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但其所译术语均呈现出明显的“诗学化”倾向。这一结果的出现与庞德的诗人身份及其倡导的诗学理念密切相关。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诗学化”倾向
下载PDF
李正栓《仓央嘉措诗集》英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博 《民族翻译》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仓央嘉措诗歌国内外英译本众多,其中,由李正栓主译的《仓央嘉措诗集》获得了普遍的好评。本文尝试从译者行为批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李译本的译者行为偏向“求真”兼顾“务实”,且两者的平衡程度较高。这一考察结果符合译者以“求... 仓央嘉措诗歌国内外英译本众多,其中,由李正栓主译的《仓央嘉措诗集》获得了普遍的好评。本文尝试从译者行为批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李译本的译者行为偏向“求真”兼顾“务实”,且两者的平衡程度较高。这一考察结果符合译者以“求真为本,务实为上”的一般性行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正栓 《仓央嘉措诗集》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
下载PDF
埃兹拉·庞德汉诗英译的译介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博 《译苑新谭》 201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埃兹拉·庞德是西方诗坛上影响极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的翻译家.作为译者,他不仅翻译过大量的儒家经典,而且还向西方国家译介了许多中国古诗,其中以 《华夏集》 最为著名.本文探讨了庞德在译介中国古诗时所采用... 埃兹拉·庞德是西方诗坛上影响极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的翻译家.作为译者,他不仅翻译过大量的儒家经典,而且还向西方国家译介了许多中国古诗,其中以 《华夏集》 最为著名.本文探讨了庞德在译介中国古诗时所采用的具体方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走出去'提供相应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正是由于庞德巧妙地运用了'契合时局的翻译选材''跨越中西的诗意融合''古今相谐的艺术呈现'以及'唯美创新的诗歌节奏'等译介策略,其译诗才能在西方国家获得巨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华夏集》 译介策略 接受效果 中国古典诗歌 '走出去'
原文传递
略论汉学家伊维德对道情的研究与译介
14
作者 高博 《曲艺》 2022年第10期22-25,共4页
“道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由于常用渔鼓、简板伴奏,所以又称之为“道情渔鼓”。道情在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广泛流传,其最初是道士抒发情感、布道的一种“道曲”和“道歌”,多宣传一些贴近民众生活的因果报应、离尘... “道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由于常用渔鼓、简板伴奏,所以又称之为“道情渔鼓”。道情在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广泛流传,其最初是道士抒发情感、布道的一种“道曲”和“道歌”,多宣传一些贴近民众生活的因果报应、离尘绝俗、劝世行善等内容,由游方道士或道情艺人在各地演唱,后来便取材于一般的民间故事,流行于世。道情以唱为主,文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有上百句唱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表演 渔鼓 唱词 道情 简板 因果报应 民间故事 汉学家
原文传递
从他者文化视角谈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去”--以中国戏曲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博 《艺苑》 2021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前,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传统的戏曲对外传播方式往往过分拘泥于“自我文化视角”而导致传播效果不甚理想。据此,文章以中国戏曲在西方国家的传播... 目前,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传统的戏曲对外传播方式往往过分拘泥于“自我文化视角”而导致传播效果不甚理想。据此,文章以中国戏曲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为例,提出从“他者文化视角”就此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期能够更好地反思我国戏曲文化输出中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更加理性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文化视角 中国戏曲艺术 对外传播 西方国家
下载PDF
释意理论对口译过程中无意语码转换现象的解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博 吴晓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分析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双语能力不平衡的口译初学者在口译过程中常犯的"无意语码转换"错误,以释意理论为基础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释意理论 无意语码转换 口译过程 口译初学者
下载PDF
荷兰汉学家伊维德对中国说唱文学的译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博 《人文天下》 2021年第12期73-77,共5页
说唱艺术是文学、音乐、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三者之间文学是基础。说唱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说唱文学靠口头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所以又有"口头文学"之称,近代又被称为讲唱文学、俗文学。说唱文学表达生动... 说唱艺术是文学、音乐、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三者之间文学是基础。说唱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说唱文学靠口头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所以又有"口头文学"之称,近代又被称为讲唱文学、俗文学。说唱文学表达生动,内容丰富。同一个曲目,不同艺人、不同流派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而成为具有各自特点、精彩纷呈的不同文学脚本。正因如此,说唱文学成为我国通俗文学中闪耀的瑰宝。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说唱文学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与流布情况,并以荷兰汉学家伊维德的译介为例,对其加以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德 中国说唱文学 译介 对外传播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下《关雎》多译本四维描写研究
18
作者 高博 《外语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34-41,共8页
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的形式多样化策略、译诗的词语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等四个维度对《诗经》中的首篇诗歌《关雎》一诗的五个英文译本进行多维描写研究,以期对不同译者的译诗策略... 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的形式多样化策略、译诗的词语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等四个维度对《诗经》中的首篇诗歌《关雎》一诗的五个英文译本进行多维描写研究,以期对不同译者的译诗策略进行整体性考察。研究发现,不同译者对汉语古诗采取的翻译策略差异较大,产生的翻译效果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关雎》 多译本 四维描写研究
下载PDF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技术文本翻译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博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23-26,共4页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即以例证阐释的方法,来探讨变译理论在技术文本翻译中的具体实践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技术文本在创意投入、文本功能以及文体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了译者实施变译的程度也呈现出相...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即以例证阐释的方法,来探讨变译理论在技术文本翻译中的具体实践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技术文本在创意投入、文本功能以及文体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了译者实施变译的程度也呈现出相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译理论 技术文本翻译 技术写作 变译程度
下载PDF
试论新时代中华曲艺的对外传播
20
作者 高博 《曲艺》 2022年第3期28-31,共4页
当今中国优秀文化在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自信,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影响空前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渠道和层次也更加多样①,曲艺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其中发挥... 当今中国优秀文化在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自信,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影响空前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渠道和层次也更加多样①,曲艺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其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文化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曲艺艺术 对外传播 内容和形式 中国优秀文化 新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