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万秋 赖桂凤 方成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70例妊娠足月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分为哺乳器组、小杯及小匙组、橡皮奶头及奶瓶组,随机取不同分娩方式的总婴儿数的1/3入组,每组各9... 目的探讨早期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70例妊娠足月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分为哺乳器组、小杯及小匙组、橡皮奶头及奶瓶组,随机取不同分娩方式的总婴儿数的1/3入组,每组各90例。哺乳器组婴儿用一次性母乳喂养哺乳器固定于母亲乳头旁诱导喂哺,小杯小匙组按常规给予早吸吮,加奶时用小杯小匙喂哺,橡皮奶头奶瓶组按常规给予早吸吮,加奶时用橡皮奶头、奶瓶喂哺,观察各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哺乳器组婴儿乳头错觉率为1.11%,明显低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46.7%)和小杯及小匙组(61.1%)(χ2=32.6,P=0;χ2=41.9,P=0);早吸吮成功率为81.1%,明显高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48.9%)和小杯及小匙组(33.3%)(χ2=4.4,P=0.02;χ2=11.7,P=0);48 h PRL平均水平为(385.4±120.6)ng/L,明显高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325.6±110.5)ng/L]和小杯及小匙组[(286.3±115.7)ng/L](t=2.243,P=0;t=2.942,P=0);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23.6±8.2)h,明显短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32.7±12.8)h]和小杯及小匙组[(38.3±10.6)h](t=1.163,P=0;t=1.754,P=0);母乳充盈平均时间为(38.3±11.5)h,明显短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54.3±12.2)h]和小杯及小匙组[(62.6±13.8)h](t=1.338,P=0;t=1.804,P=0);完全母乳喂养平均时间为(29.5±8.3)h,明显短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47.5±10.3)h]和小杯及小匙组[(56.4±9.6)h](t=1.480,P=0;t=1.675,P=0)。结论婴儿早期放置母乳喂养哺乳器进行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可降低婴儿乳头错觉率,提高早吸吮的成功率,有效刺激催乳素的分泌,缩短母乳开始泌乳时间和母乳充盈时间,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该法简便、卫生、安全,可代替目前常规的小勺、小匙喂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乳头错觉 乳汁分娩 早吸吮 催乳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三种诊断方法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杰夫 朱栋才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三种临床诊断方法——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对 186例因上腹不适的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三种临床诊断方法——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对 186例因上腹不适的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Hp,同时抽血做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 ,其中二项阳性认为有 Hp感染。结果 :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 81.8% ,93.5 % ,84.6 % ;特异性分别为 96 .7% ,83.7% ,81.4% ;有效性分别为 85 .5 % ,90 .9% ,84.9%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8.2 % ,94.1% ,92 .9%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 5 .3% ,82 .0 % ,6 7.8%。结论 :三种方法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有效性 ,尤以病理组织学特异性最高。对于 Hp的诊断参考 ,在一般临床工作中可任选其中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诊断 病理组织学 血清学 快速尿素酶试验
下载PDF
异丙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卢杰夫 周瑞仁 +3 位作者 禤建宁 陈铭 刘达云 朱栋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麻醉组 3 16例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镇静结肠镜检查治疗 ,对照组 14 2例常规进行结肠镜诊疗 ,比较两组结肠镜操作时间及患者反应 ,观察麻醉... 目的 研究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麻醉组 3 16例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镇静结肠镜检查治疗 ,对照组 14 2例常规进行结肠镜诊疗 ,比较两组结肠镜操作时间及患者反应 ,观察麻醉组清醒时间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麻醉组 3 16例中 3 15例顺利完成检查 ,成功率 99.7% ,对照组 14 2例 ,13 6例完成检查 ,成功率为 95 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麻醉组结肠镜到达回盲部的平均时间为 7 3± 1.4min ,对照为 12 .5± 1.6min(P <0 .0 5)。麻醉组患者清醒时间为 1min~ 8min。操作过程中均见一过性血压和心率下降 ,但检查结束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两组操作前、中、后的SpO2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安全有效 ,操作时间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结肠镜检查治疗术 镇静 不良反应 静脉麻醉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无痛胃肠镜下治疗息肉的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莫非浩 《微创医学》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无痛 胃肠镜 息肉 切除术
下载PDF
不同方式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6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莫非浩 《右江医学》 2008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静脉微泵注射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其对降低止血后发生近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分为持续静脉微泵治疗组31例,常规静滴治疗组32例,对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后近期再发出血的... 目的探讨持续性静脉微泵注射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其对降低止血后发生近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分为持续静脉微泵治疗组31例,常规静滴治疗组32例,对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后近期再发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持续静脉微泵治疗组与常规静滴治疗组相比,前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P<0.01),可明显降低止血后的近期再出血的发生率(P<0.01)。结论持续静脉微泵治疗对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降低再发出血的作用,这与其能持续平稳维持药物在体内的单位时间药-时曲线在高峰值,保持胃酸高pH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微泵注射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大出血 药-时曲线 胃酸pH值
下载PDF
残胃病变846例内镜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杰夫 朱栋才 +1 位作者 唐少波 陈铭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年至 2 0 0 1年 2 0年间 846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残胃病变中以残胃炎及吻合口炎最常见 ,占 89 2 % ,其次为胆汁反流 ,占5 8 5 ...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年至 2 0 0 1年 2 0年间 846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残胃病变中以残胃炎及吻合口炎最常见 ,占 89 2 % ,其次为胆汁反流 ,占5 8 5 % ,再次为残胃及吻合口溃疡 ,占 16 9% ;残胃癌的发生率为 4 8%。此外还有食管贲门炎 ,缝线残留等。残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占 6 0 3% ,恶心、呕吐及 或纳差、消瘦占 19 1% ,呕血、黑便占 11 3%。结论 :为减少残胃病变 ,尤其是残胃癌的发生 ,要严格掌握胃切除的指征 ,而且手术后定期复查胃镜 ,早期发现残胃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病变 内镜 临床表现 胃镜 残胃炎 残胃溃疡 残胃癌
下载PDF
青年全胃肠道息肉病恶变——印戒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杰夫 刘达云 +1 位作者 陈铭 韩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全胃肠道息肉病恶变 印戒细胞癌 青年 病例报告 胃镜 结肠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