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NANOG表达对人食管鳞癌Eca-109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丽 向小聪 +2 位作者 张若兰 刘康 冯刚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采用NANOG短发夹RNA(shRNA)转染CD133+Eca-109食管鳞癌肿瘤干细胞,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NANOG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分离食管鳞癌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分选效果... 目的采用NANOG短发夹RNA(shRNA)转染CD133+Eca-109食管鳞癌肿瘤干细胞,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NANOG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分离食管鳞癌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分选效果。采用针对NANOG不同m RNA序列的两个shRNA分别转染食管鳞癌干细胞设为sh-N1组和sh-N2组,同时将转染不针对任何m RNA序列的质粒设为对照NC组。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NANOG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活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存活情况。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通过计数检测细胞成球能力。NANOG表达水平、CCK-8实验测得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正常培养的Eca-109食管鳞癌细胞CD133、CD44的表达水平1.03±0.02,1.02±0.02明显低于悬浮培养分离后肿瘤干细胞球中的表达10.12±0.19,9.21±0.26,(t=-79.952,-57.919;P均<0.01)。Western-Blot方法检测所得CD133、CD44表达结果与RT-PCR一致。shRNA转染食管鳞癌干细胞后,CCK-8实验结果显示,sh-N1组和sh-N2组细胞于24、48、96 h测得的A值分别为(0.33±0.02,0.52±0.04,0.61±0.04,0.81±0.03),(0.33±0.02,0.45±0.04,0.53±0.04,0.72±0.07),较对照NC组(0.9±0.01,1.41±0.01,2.31±0.02,3.12±0.07)下调(F=1121.33,525.73,1022.16,1198.29;P均<0.01),但并未出现细胞凋亡;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细胞球计数结果显示,sh-N1组和sh-N2组(12±1,16±2)细胞形成肿瘤干细胞球的能力较NC组(80±3)降低(P<0.01)。结论 NANOG敲低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有望成为针对食管鳞癌的有效靶向性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干细胞 NANOG CD133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
2
作者 宋宇航 杨小林 +1 位作者 刘康 宋桂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39-42,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携带着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信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为了解CTCs的功能和分子特征以发展针对癌症有效地监测和治疗策略,发展CTCs富集和鉴定技术是关键环节。近年来,CTCs的体外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循环肿瘤细胞(CTCs)携带着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信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为了解CTCs的功能和分子特征以发展针对癌症有效地监测和治疗策略,发展CTCs富集和鉴定技术是关键环节。近年来,CTCs的体外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具有实时、无创的体内检测技术也逐渐出现在市场。本文总结了目前CTCs的体内外检测方法,并提出了当前CTCs检测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 富集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熊蓉 冯刚 李战梅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356-359,共4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CECs)用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这方面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但也存在诱导效率不高或诱导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将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方... 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CECs)用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这方面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但也存在诱导效率不高或诱导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将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及诱导信号分子,分析了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为重建眼表提供高增殖能力的种子细胞和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
原文传递
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坤 冉斌 +6 位作者 赵桥 陈竹 谌小清 尹力 张若兰 刘康 冯刚 《西部医学》 2021年第8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在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在造成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在造成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在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在造成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在造成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后的运动功能障碍评分、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BB评分),HE染色检测两组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的细胞增殖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生理盐水组运动功能障碍评分与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BBB评分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Ki6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细胞增殖减少明显(P<0.05);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脊髓损伤的发生、发展,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凋亡,减轻炎性反应进而减缓脊髓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 信号通路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检查与核酸检测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邱世香 魏剑林 +8 位作者 胡鸿 赵佳 魏欣 廖远国 蒲嘉琪 李亚 刘康 宋桂芹 钟立明 《西部医学》 2020年第5期638-642,646,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病毒核酸检测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8例COVID-19患者行。将患者核酸检测结果、CT检查结果及CT表现进行汇总,分析其在COVID-1...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病毒核酸检测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8例COVID-19患者行。将患者核酸检测结果、CT检查结果及CT表现进行汇总,分析其在COVID-19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8例确诊病例中,首诊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中,核酸阳性14例(71.78%),阴性4例;胸部CT有肺炎表现15例(83.33%),无肺炎表现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次及第三次复查时,核酸检测阳性率与CT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中,均在胸部CT上有病毒肺炎表现。CT表现为胸膜下区域见片状、絮状、结节状的渗出影,往往以双下肺为主,病灶中以磨玻璃密度影(GGO)为主要表现,危重症者GGO大片融合及网格状改变,亦有典型的“白肺“征象。结论CT检查不仅在早期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疗效的评判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有机的结合核酸检测及CT检查,普及胸部CT检查对COVID-19疑似患者的筛查,能够实现COVID-19防治的早发现,可有效的控制疫情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扫描 核酸检测 COVID-19 诊断
下载PDF
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坤 陈竹 +1 位作者 罗栩伟(综述) 冯刚(审校) 《西部医学》 2020年第6期927-932,共6页
创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软骨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由于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极为有限,因此损伤软骨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传统治疗方法仍存在各种缺陷,组织工程技术则为损伤软骨的修复治疗带来了新的希... 创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软骨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由于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极为有限,因此损伤软骨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传统治疗方法仍存在各种缺陷,组织工程技术则为损伤软骨的修复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被视为能从根本上解决损伤软骨的修复的方法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相继有一些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组织工程技术在软骨修复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种子细胞 支架 细胞因子 生物物理刺激
下载PDF
LA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7
作者 谭劲松 熊黎 +6 位作者 张若兰 孙姗 杨航 潘英杰 冯刚 宋桂芹 刘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0-906,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锚定细丝蛋白基因ladinin-1(LAD1)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对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发现LAD1... 本研究旨在揭示锚定细丝蛋白基因ladinin-1(LAD1)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对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发现LAD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通过RT-qPCR验证LAD1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收集31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AD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LAD1与ESCC组织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siRNA敲低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LAD1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ESCC细胞功能的变化。通过UCSC和JASPAR数据库预测可能调控LAD1的上游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并通过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其在ES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最后采用RT-qPCR实验和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转录因子与LAD1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相比于HET-1A细胞,LAD1在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高表达(P<0.01或P<0.001),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AD1在ESCC中高表达,并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01)。敲低LAD1能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或P<0.001)。UCSC和JASPAR数据库预测结合RT-qPCR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推测KLF5、EHF、ELF3可能是LAD1的上游转录因子,利用RT-qPCR实验和双萤光素酶实验进一步验证,发现LAD1可能受到KLF5、EHF、ELF3的调控。本研究提示,LAD1在ESCC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联;敲低LAD1能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KLF5、EHF、ELF3是调节LAD1的上游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ladinin-1(LAD1) 增殖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m^(6)A阅读蛋白IGF2BP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8
作者 孙姗 潘英杰 +5 位作者 谭劲松 杨航 彭利红 冯刚 刘康 宋桂芹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8-1092,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TIMER2.0数据库、...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TIMER2.0数据库、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IGF2BP1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及mRNA水平。采用siRNA敲低IGF2BP1在KYSE30和TE-1细胞中的表达,利用CCK-8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IGF2BP1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2BP1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PI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利用STRING、GEPIA数据库筛选出与IGF2BPl蛋白互作的其余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酶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通过RM2Target、SRAMP数据库预测下游靶基因及其m^(6)A修饰位点。结果显示,IGF2BP1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或P<0.001);敲低IGF2BP1后KYSE30和TE-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0.05或P<0.001),细胞凋亡增多(P<0.05或P<0.001),同时促进E-cadherin的表达(P<0.05或P<0.01),抑制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P<0.05或P<0.01)以及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P<0.05或P<0.01);锌指CCCH结构域蛋白13(zinc finger CCCH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3,ZC3H13)与IGF2BP1蛋白互作且在ESCC中的表达水平与IGF2BP1正相关;ZC3H13和IGF2BP1共同调控的潜在靶基因CNNM2、KIAA1549、SP3均具有高可信度的m^(6)A修饰位点。本研究提示,IGF2BP1可能通过m^(6)A依赖的方式与其余m^(6)A甲基化酶协调作用,激活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而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EMT进程,发挥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GF2BP1) N^(6)-甲基腺嘌呤(m^(6)A) 增殖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多巴胺包裹的载药纳米金粒子在骨肉瘤光热治疗和化疗协同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冉斌 程良 +6 位作者 李艳 魏欣 尹力 刘珍秀 曹海泉 陈竹 冯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07-2114,共8页
目的:探究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聚多巴胺包裹纳米金粒子用于化疗与光热协同治疗在骨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合成纳米金粒子(Au)、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金粒子(Au@PDA)及载药后的纳米粒子(Au@PDA@DOX)。利用高倍透... 目的:探究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聚多巴胺包裹纳米金粒子用于化疗与光热协同治疗在骨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合成纳米金粒子(Au)、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金粒子(Au@PDA)及载药后的纳米粒子(Au@PDA@DOX)。利用高倍透射电镜表征其形貌;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检测其粒径;利用近红外热成像仪表征其光热转换效能;考察药物的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体外的抗肿瘤实验中,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5组:PBS对照组、游离DOX组、Au@PDA+激光组、Au@PDA@DOX组和Au@PDA@DOX+激光组。采用CCK-8法及活死细胞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杀伤效果,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去检测骨肉瘤对Au@PDA@DOX和Au@PDA的摄取情况,使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为(13.3±0.8)nm的纳米金粒子,使用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金粒子粒径为(185.6±6.0)nm,负载DOX后粒径增大到了(288.0±6.2)nm,载药量为(12.8±0.8)%,在酸性条件下,DOX的释放速度加快;细胞吞噬实验表明MG-63细胞对Au@PDA@DOX纳米粒子的吞噬量高于Au@PDA纳米粒子;单一治疗及光热治疗与化疗协同杀伤MG-63细胞的能力评估结果表明,联合作用的效果大于单一治疗。结论:负载DOX的Au@PDA纳米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光热效应,能够抑制MG-63细胞的生长。该纳米系统实现了化疗与光热协同作用,可用于骨肉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化学治疗 光热治疗 多巴胺 纳米金粒子
下载PDF
肝癌转移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燕群 熊蓉 +4 位作者 肖婷 杨燕 刘康 冯刚 宋桂芹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肝细胞肝癌(HCC)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采用Cox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逐步建立基于转移相关基因的预测模型,分析了风险评分与HCC患者的生存和临床特性的关系。构建了包含4个转移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在TCGA训练集中,低... 肝细胞肝癌(HCC)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采用Cox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逐步建立基于转移相关基因的预测模型,分析了风险评分与HCC患者的生存和临床特性的关系。构建了包含4个转移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在TCGA训练集中,低风险组HCC患者的风险评分更低,死亡病例数更少,5年生存率更高(P<0.01),Cox分析表明该模型可独立于其他临床特征预测HCC患者的生存(P<0.01),时间依赖性ROC曲线预测分析1年、2年和3年的AUC值均大于0.74。同时,验证集获得与训练集一致的模型评估结果。最后,构建了肝癌转移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有望成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对HCC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转移相关基因 预后模型 验证
下载PDF
臭氧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世香 赵茂林 +2 位作者 胡文 刘康(综述) 钟立明(审校)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2期1966-1968,F0003,共4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是医学界尚未完全攻破的难题。臭氧的治疗性应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是医学界尚未完全攻破的难题。臭氧的治疗性应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牙科相关性疾病等的广泛应用,使其逐渐引起肿瘤学专家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臭氧治疗就开始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但其有效性和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从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医用臭氧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臭氧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及其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治疗 肿瘤治疗 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庆大霉素通过调节大鼠慢性炎症控制高脂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辉 刘涛 朱兴春 《西部医学》 2018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喂食对大鼠内毒素、炎症因子和血压水平的影响及硫酸庆大霉素对其干预结果的观察。方法给予8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1只,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13只和庆大霉素组(高脂饲料喂养)13只,测得... 目的探讨高脂喂食对大鼠内毒素、炎症因子和血压水平的影响及硫酸庆大霉素对其干预结果的观察。方法给予8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1只,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13只和庆大霉素组(高脂饲料喂养)13只,测得三组大鼠血压值作为基线水平,饲养4周,第5周开始每周监测大鼠血压,第9周开始,庆大霉素组给予硫酸庆大霉素灌胃干预,对照组和高脂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3周结束,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IL-1β(白介素1β)浓度,检测大鼠血浆葡萄糖浓度、胰岛素浓度,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实验初始收缩压对照组为(96.09±3.51)mmHg;高脂组为(93.28±4.12)mmHg;庆大霉素组为(92.30±6.26)mmHg,三组大鼠收缩压基线水平一致(P>0.05)。实验结束时高脂组大鼠收缩压(140.89±11.42)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99.62±11.27)mmHg和庆大霉素组(94.64±9.5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庆大霉素组收缩压水平一致(P>0.05)。从实验初始至结束各组大鼠体质量每周行横向比较(P<0.05)。实验结束时庆大霉素组中的血浆内毒素浓度(0.10±0.02)EU/mL显著低于高脂组(0.14±0.02)EU/mL、显著高于对照组(0.07±0.01)EU/mL(P<0.05)。庆大霉素组中的IL-1β浓度(106.6±34.84)ng/mL显著低于高脂组(265.63±71.53)ng/mL(P<0.05),与对照组(90.90±26.67)ng/mL相比(P>0.05)。高脂组(1.24±0.19)mmol/L和庆大霉素组(1.27±0.30)mmol/l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88±0.09)mmol/L(P<0.05),而高脂组和庆大霉素组胆固醇水平一致(P>0.05),庆大霉素组(0.43±0.13)mmol/L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0.30±0.07)mmol/L(P<0.05)。庆大霉素组中的胰岛素抵抗(1.77±0.33)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73)和高脂组(3.44±1.61)(P<0.05),而对照组和高脂组胰岛素抵抗水平一致(P>0.05)。结论高脂(高甘油三酯)喂食可导致大鼠收缩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喂食 高血压 体质量 内毒素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硫酸庆大霉素
下载PDF
兔纤维环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亦光 陈巧玲 +2 位作者 冯刚 刘康 肖东琴 《西部医学》 2016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建立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进行单层培养,实验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体积分数为20%FBS的DMEM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甲苯... 目的建立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进行单层培养,实验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体积分数为20%FBS的DMEM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对其细胞表型进行鉴定,MTT法绘制髓核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单层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呈贴壁生长的梭形或多角形细胞,细胞具有甲苯胺蓝异染性;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的表达阳性;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采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培养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符合纤维环细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纤维环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移植同种异体髓核细胞对兔椎间盘退变早期干预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白亦光 陈巧玲 +5 位作者 冯刚 刘康 肖东琴 林涛 罗栩伟 杨泽龙 《西部医学》 2020年第8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在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早期移植同种异体兔髓核细胞(NPC),观察NPC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NPC,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造模同期进... 目的在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早期移植同种异体兔髓核细胞(NPC),观察NPC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NPC,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造模同期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将27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9)、NPC移植组(NPC组,n=9)及DMEM培养基组(DMEM组,n=9)。每只实验动物的L 3-4、L 4-5和L 5-6作为实验干预椎间盘。术后4、8、12周分别利用标准化T2加权像信号强度(%ST2WI)、病理组织学、退变分数、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二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12周,DMEM组的%ST2WI值、CollagenⅡ和aggrecan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退变分数明显低于DMEM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NPC组的CollagenⅡ免疫组化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强阳性,而DMEM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逐渐减弱。结论在退变早期移植同种异体的兔NPC能有效修复椎间盘组织的髓核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细胞移植 早期
下载PDF
人退行性变髓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栩伟 李艳 +2 位作者 刘康 冯刚 陈竹 《西部医学》 2016年第8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退行性变髓核细胞形态学表现,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人退变髓核组织,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髓核细胞行平面培养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分别在1w、2w、3w三个时间点通过硫酸... 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退行性变髓核细胞形态学表现,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人退变髓核组织,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髓核细胞行平面培养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分别在1w、2w、3w三个时间点通过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含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Safranin-O染色、Real-time PCR对髓核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及鉴定。结果髓核细胞呈星形、多角形、梭形,部分胞浆突起,伸出伪足,与软骨样细胞形态相近,传代后细胞形态体积较原代大。髓核细胞能合成大量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细胞中富含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免疫染色呈阳性,随着培养周数的增加,其着色深度无明显强化。Safranin-O染色将细胞核染成红色,胞浆淡染,随着培养日期的延长,其红色强度无明显加深。Real-time PCR检测到Aggrecan、CollagenⅡ两基因在1w、2w、3w均持续稳定的表达,各观察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操作简单,培养效率高,传代培养的髓核细胞增殖速度快,经鉴定具有典型的类软骨细胞表征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能持续稳定的表达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细胞 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金粒子介导的光热治疗对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饶运佳 严瑾 +6 位作者 王文茜 朱冬梅 林涛 王洁 向小聪 陈竹 冯刚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2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探索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金粒子(Au@PDA)介导的光热治疗对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用于光热治疗的球形纳米金粒子(Au)和Au@PDA;体外分别通过CCK-8、划痕实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u@PDA介导的光热治疗对细胞增殖、迁移和... 目的探索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金粒子(Au@PDA)介导的光热治疗对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用于光热治疗的球形纳米金粒子(Au)和Au@PDA;体外分别通过CCK-8、划痕实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u@PDA介导的光热治疗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通过检测光照后HMGB1分泌情况,验证光热治疗对细胞免疫性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Au@PDA介导的光热治疗对肿瘤生长、机体免疫的激活情况;最后通过HE染色观察纳米粒子对各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成功地制备了形貌均一的球形的Au和Au@PDA,Au@PDA在808 nm激光照射后,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分泌HMGB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u@PDA光照后能显著地导致肿瘤组织坏死、增加肿瘤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数量,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结论Au@PDA介导的光热治疗,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热能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黑色素瘤 多巴胺 纳米金粒子 免疫激活
下载PDF
Ⅱ型胶原酶消化时间对兔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德超 陈竹 +1 位作者 邓尚 冯刚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4553-4555,4559,共4页
目的探索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肋软骨细胞的最佳消化时间。方法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组织,采用0.2%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4、8、12、16、20h,对应为A、B、C、D、E组,获取细胞后进行培养。通过比较5组P2代软骨细胞在形态、增殖速度... 目的探索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肋软骨细胞的最佳消化时间。方法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组织,采用0.2%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4、8、12、16、20h,对应为A、B、C、D、E组,获取细胞后进行培养。通过比较5组P2代软骨细胞在形态、增殖速度、细胞内基质分泌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消化时间。结果 C、D、E组获取的原代软骨细胞数量比A、B组多;C、D组P2代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其他3组;C、D组P2代细胞内基质分泌情况最佳。结论Ⅱ型胶原酶最佳消化时间为12-16h,获取的原代软骨细胞数量多,活性率较高,增殖能力强,P2代软骨细胞表型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类 软骨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细胞培养技术
下载PDF
医用聚乙烯的生物活化和表面仿生矿化研究
18
作者 肖东琴 段可 +7 位作者 冯刚 杨飞 周玉川 陈竹 向小聪 邓丽 刘康 翁杰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159-162,167,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结合聚乙烯和磷酸钙陶瓷的优良性能,以增强聚乙烯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强酸化学氧化法和"浸蘸-挥干"处理,对聚乙烯表面亲水性进行改善,并通过仿生矿化方法在改性聚乙烯表面制备磷酸钙涂层。结果氧化处理后,聚乙... 目的本文旨在结合聚乙烯和磷酸钙陶瓷的优良性能,以增强聚乙烯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强酸化学氧化法和"浸蘸-挥干"处理,对聚乙烯表面亲水性进行改善,并通过仿生矿化方法在改性聚乙烯表面制备磷酸钙涂层。结果氧化处理后,聚乙烯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且经"浸蘸-挥干"和矿化处理后聚乙烯表面快速制备出均匀的磷酸钙涂层。结论该化学表面处理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改善聚乙烯表面的亲水性并在表面快速制备磷酸钙涂层,从而有利于增强聚乙烯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亲水性 磷酸钙 仿生矿化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非肿瘤疾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芳 宋宇航 +1 位作者 冯刚 刘康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继2017年世界上第一款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之后,人们正式迎来了CAR-T细胞疗法的新纪元[1]。作为首个含有基因工程... 继2017年世界上第一款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之后,人们正式迎来了CAR-T细胞疗法的新纪元[1]。作为首个含有基因工程成分的免疫疗法,CAR-T细胞免疫疗法具有亲和力高,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非依赖性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非限制等特点,在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凸显出巨大优势。虽然癌症是CAR-T细胞免疫疗法发展中最常见的靶向适应证,但随着基因编辑和细胞制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CAR-T免疫疗法的应用被逐渐向治疗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抗衰老等多个方面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艾滋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衰老
下载PDF
消化时间对兔纤维环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杨飞 肖东琴 +3 位作者 冯刚 刘康 向小聪 邓丽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索兔纤维环细胞分离培养的最佳消化时间及不同消化时间对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组,空气栓死并取其纤维环组织,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序贯消化法分离纤维环细胞,A、B、C、D、E组... 目的探索兔纤维环细胞分离培养的最佳消化时间及不同消化时间对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组,空气栓死并取其纤维环组织,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序贯消化法分离纤维环细胞,A、B、C、D、E组Ⅱ型胶原酶消化的时间分别为1、2、3、4、5h,获取的细胞用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比较各组获取的原代细胞数量、细胞存活率,以及第3代细胞在形态、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获取的原代细胞数目越多,C、D、E组均可获得较理想的细胞数量,但E组细胞出现贴壁不良。5组第3代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性、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免疫染色均呈阳性,但C、D组较其他三组着色更深。结论用序贯消化法分离培养兔纤维环细胞,Ⅱ型胶原酶的最佳消化时间为3~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细胞 细胞培养 Ⅱ型胶原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