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3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有病变组及无病变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BMI、FBG、...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3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有病变组及无病变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BMI、FBG、PBG、血压、冠心病史(CAD)、FIns、2 h Ins、FC-P、2 h C-P、Hb A1c、血脂、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DPN等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27例患者中,168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59例患者无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病变组比较,有病变组患者病程更长,收缩压更高,FBG更高,胰岛素抵抗更明显,LDL水平更高,合并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及DPN的患病率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收缩压、LDL、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相关性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应及早介入并全面监控,尤其关注病程长、收缩压高、LDL高水平、合并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人群。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3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有病变组及无病变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BMI、FBG、PBG、血压、冠心病史(CAD)、FIns、2 h Ins、FC-P、2 h C-P、Hb A1c、血脂、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DPN等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27例患者中,168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59例患者无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病变组比较,有病变组患者病程更长,收缩压更高,FBG更高,胰岛素抵抗更明显,LDL水平更高,合并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及DPN的患病率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收缩压、LDL、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相关性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应及早介入并全面监控,尤其关注病程长、收缩压高、LDL高水平、合并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人群。
文摘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 hPG、FINs、HbA1c、2 h INs和HOMA-IR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2 hPG和HOMA-IR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PG、HbA1c、2 hPG和HOMA-IR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INs、2 h INs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FINs、2 h INs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其疗效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