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琼文 徐子恒 郭曼丽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分析对其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8例CHF合并T2DM患者进行...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分析对其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8例CHF合并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更低,LVEF和6MWD水平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肾功能损伤、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和泌尿道感染)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F合并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使血糖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再入院率降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沙库巴曲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病死率 心功能
下载PDF
电化学皮肤电导率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2
作者 王文 朱光 +9 位作者 吴利 周文 吴研哲 朱大龙 王维敏 李茜 王双 王茜茜 曹长春 朱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0-685,共6页
目的 研究电化学皮肤电导率(ESC)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的相关性,并探讨ESC预测CAN的适宜切点。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84例,根据心血管反射实验(CARTs)... 目的 研究电化学皮肤电导率(ESC)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的相关性,并探讨ESC预测CAN的适宜切点。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84例,根据心血管反射实验(CARTs)分为CAN组和非CAN(NCAN)组。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E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N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判定ESC对CAN的诊断价值,并寻找其预测CAN的适宜切点。结果 与NCAN组相比,CAN组的双足电化学传导率(FESC)、双手电化学传导率(HESC)更低[FESC(46.14±20.42比65.12±13.92)μS、HESC(59.42±16.63比65.14±13.34)μS,t=12.474、12.132,P<0.05)],且随CAN进展FESC、HESC进一步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RTs各指标与FESC、HESC呈显著正相关(r>0,P<0.01),年龄、病程及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的发生与FESC、HESC均呈显著负相关(r<0,P<0.01),BUN与FESC呈负相关(r<0,P<0.05),而与HESC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C、HESC为CAN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FESC、HESC预测CA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72(P<0.05),阈值分别为59.5μS、56.5μS,灵敏度分别为69.6%、63.3%,特异度分别为75.2%、77.8%。结论 ESC对2型糖尿病CAN早期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对FESC低于59.5μS,HESC低于56.5μS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CAN的筛查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皮肤电导率 2型糖尿病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Sudoscan
原文传递
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血清胱抑素C在预测老年糖尿病肾病并发急性肾损伤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陆纬 曹维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估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在预测老年糖尿病肾病(DN)并发急性肾损伤(AKI)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老年DN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评估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在预测老年糖尿病肾病(DN)并发急性肾损伤(AKI)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老年DN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AKI)和对照组(未发生AKI),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Cys-C水平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T-proBNP、Cys-C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老年DN患者并发AKI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NT-proBNP、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Cys-C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0.466、0.828、0.879,特异度分别为0.724、0.707、0.709,AUC分别为0.576、0.818、0.877。结论:NT-proBNP和Cys-C联合检测在预测老年DN患者并发AKI的风险以及指导治疗决策和评估长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肾病 急性肾损伤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胱抑素C
下载PDF
达格列净诱发尿源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瑞霞 杨东 郭曼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684-686,共3页
达格列净属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作为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达格列净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以及血糖方面有明显优势。另外,它还可降低血压、尿酸水平,... 达格列净属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作为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达格列净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以及血糖方面有明显优势。另外,它还可降低血压、尿酸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但不增加LDL/HDL比值的特点[1],SGLT2i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2],并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和安全性[3]。然而,该药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泌尿生殖道感染、体位性低血压、酮症酸中毒、肾损伤、低血糖、乳酸酸中毒、胰腺炎等[4-5]。本文报告1例达格列净诱发的尿源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尿源性 脓毒血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朱光 阚春婷 +2 位作者 曹长春 应长江 朱红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75-580,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38例)、骨量减少组(52...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38例)、骨量减少组(52例)、骨质疏松组(33例)。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不同部位B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NF-α对T2DM并发OP的诊断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D与年龄、女性、TNF-α、HDL-C、AL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P<0.05),与BMI、UA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TNF-α、ALP是T2DM并发OP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NF-α预测T2DM患者发生OP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63.3%。结论T2DM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可能与OP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T2DM并发O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性因子 骨密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卡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南晶 唐莉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卡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基于卡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卡诺模型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卡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诺模型 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 疾病认知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红 吴利 +3 位作者 曹长春 周文 王双 王茜茜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22,共3页
报道1例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患者为48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9个月余,口干、多饮3个月余入院。患者体重95 kg,体重指数29... 报道1例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患者为48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9个月余,口干、多饮3个月余入院。患者体重95 kg,体重指数29.98 kg/m^(2),腰围102 cm,体型肥胖。尿葡萄糖3+,尿酮体阴性。葡萄糖11.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7%,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阴性。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患者诊断为T2DM。给予二甲双胍0.5 g(3次/d)、达格列净10 mg(1次/d)治疗,住院第3天增加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0剂量单位(1次/d)皮下注射,并于住院第4天将剂量增加至12剂量单位(1次/d),停用达格列净10 mg(1次/d)。患者血糖逐渐下降,最终方案为口服二甲双胍0.25 g(3次/d)联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0剂量单位(1次/d),患者出院。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胃肠道不适,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出院2周、2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出院2个月后患者腰围减少2 cm,体重减少2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超重或肥胖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原文传递
THRβ基因c.728G>A突变致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家系6年随访
8
作者 郭曼丽 仇亚丽 +1 位作者 李京 马绍刚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索一个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并进行6年随访。方法:先证者及其5名家系成员纳入本研究。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HRβ基因,纯化PCR产物直接送至测序。定期随访RTH患者。结... 目的:探索一个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并进行6年随访。方法:先证者及其5名家系成员纳入本研究。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HRβ基因,纯化PCR产物直接送至测序。定期随访RTH患者。结果:5名家系成员中,先证者父亲甲状腺功能符合RTH临床诊断。先证者及其父亲无甲亢甲减、甲状腺肿等临床表现。先证者父亲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左叶低回声结节。先证者及其父亲均携带THRβ基因第7外显子c.728G>A(p.Arg243Gln,p.R243Q)杂合突变。6年随访期间,先证者及其父亲无甲亢或甲减相关表现,未予药物治疗。先证者父亲甲状腺结节无明显增大,无其他恶性征象。结论:THRβ基因c.728G>A杂合突变是先证者及其父亲发病的遗传学病因,RTH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 突变 临床表型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内科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中的应用
9
作者 詹宪玲 唐莉莉 刘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235-237,共3页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内科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中的应用。方法 组建质控小组,利用查检表调查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率低的原因,并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改进,以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率。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糖尿病患...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内科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中的应用。方法 组建质控小组,利用查检表调查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率低的原因,并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改进,以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率。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内科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知晓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促进护理团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住院糖尿病患者 饮食知识
下载PDF
miRNA-93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 邹会玲 +1 位作者 刚强 孙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93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1月因胸痛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1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AMI组76例和非AMI组71例。... 目的探讨miRNA-93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1月因胸痛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1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AMI组76例和非AMI组7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6 h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患者发病6 h内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NA-93对T2DM合并AMI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AMI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男性比率、吸烟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TnI、miRNA-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miRNA-93预测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高于cTnI的AUC 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NA-93和吸烟史分别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85、1.864,P均<0.05)。结论miRNA-93对T2DM合并AMI患者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miRNA-93是T2DM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T2DM患者AMI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 2型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 早期诊断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及血脂水平的关系
11
作者 左腾子 李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565-2568,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DN患者纳入DN组,另选取60例年龄匹配的2型糖尿病未并发肾病患者作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两组ApoE基因型、等位基因...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DN患者纳入DN组,另选取60例年龄匹配的2型糖尿病未并发肾病患者作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两组ApoE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血脂指标;将入组糖尿病患者根据基因型分为E2等位基因(ε2/2和ε2/3基因型)、E3等位基因(ε3/3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ε3/4和ε4/4),比较不同等位基因患者血脂水平。结果DN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ε2/2、ε2/3基因型频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ε3/4基因型频率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ApoE E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E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等位基因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E3和E4等位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E3、E4等位基因患者总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ε2/2、ε2/3基因型和HDL-C水平降低与DN发生关系密切,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TG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2型糖尿病 血脂 基因多态性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2
12
作者 朱红 曹长春 +5 位作者 吴利 周文 詹宪玲 马济雷 阚春婷 张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DPN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和观察组(甲钴胺、依帕司他、α硫辛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DPN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和观察组(甲钴胺、依帕司他、α硫辛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以及检测相关蛋白.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75.0%(χ2=4.103,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cl-2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Bax、Caspase-3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DPN可明显改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投药和剂量 钴胺酰胺类/投药和剂量 绕丹宁/类似物和衍生物/投药和剂量 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倩 应长江 +4 位作者 凌宏威 李树法 张婷 王佳鑫 李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666-1671,共6页
背景在成年人中有1/12的患者死亡可归因于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高血脂、高血糖、高炎性因子水平往往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纤维蛋白原... 背景在成年人中有1/12的患者死亡可归因于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高血脂、高血糖、高炎性因子水平往往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n=98)和胰岛素组(n=95)。所有患者继续以往的饮食、运动及口服药物。艾塞那肽组加用艾塞那肽同时胰岛素剂量暂减30%,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水平单纯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降糖效果及FIB、hs-CRP、IL-6、TNF-α的变化。同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塞那肽组HOMA-IR、hs-CRP、IL-6及TNF-α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治疗后体质量、BMI、WC及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艾塞那肽组,还是在胰岛素组,△FIB与△WC、△体质量、△BMI、△HOMA-IR呈正相关(r=0.269~0.423,P<0.05),△hs-CRP与△WC及△HOMA-IR呈正相关(r=0.223~0.515,P<0.05),△IL-6和△TNF-α与△WC呈正相关(r=0.215~0.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艾塞那肽 胰岛素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利 朱红 +2 位作者 曹长春 周文 刘从兵 《当代医学》 2018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3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有病变组及无病变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BMI、FBG、...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3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有病变组及无病变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BMI、FBG、PBG、血压、冠心病史(CAD)、FIns、2 h Ins、FC-P、2 h C-P、Hb A1c、血脂、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DPN等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27例患者中,168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59例患者无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病变组比较,有病变组患者病程更长,收缩压更高,FBG更高,胰岛素抵抗更明显,LDL水平更高,合并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及DPN的患病率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收缩压、LDL、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相关性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应及早介入并全面监控,尤其关注病程长、收缩压高、LDL高水平、合并CAD、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利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 hPG、FINs、HbA1c、2 h INs和HOMA-IR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2 hPG和HOMA-IR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PG、HbA1c、2 hPG和HOMA-IR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INs、2 h INs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FINs、2 h INs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其疗效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糖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2型糖尿 血糖
原文传递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的FT3、FT4、TSH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会玲 孙宇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12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减(SCH)患者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方法择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减(SCH)患者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方法择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治疗组和平行组,每组患者各60例,平行组患者不愿接受药物干预,治疗组患者自愿接受药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FT3、FT4、TSH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T3、FT4、TSH水平优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胎膜早破、羊水异常、早产、产后出血的例数少于平行组,妊娠结局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死胎、胎儿畸形、低体重的例数少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给予药物干预,能够改善其FT3、FT4、TSH水平,进而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 妊娠结局 新生儿情况 影响效果
下载PDF
远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莉莉 蔡敏 +2 位作者 詹宪玲 刘倩倩 陈环环 《当代医学》 2019年第4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远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8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的出院随访,观察组41例,实施远程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 目的研究远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8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的出院随访,观察组41例,实施远程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结果出院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足部自护行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两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足部自护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之前,两组患者的足部健康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两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足部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实施远程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的足部自护意识和行为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足部健康状态更好,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是一种理想的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 足部自护行为 影响
下载PDF
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白细胞减少症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长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时间均在服药治疗第1~6周内,患者(60/60)均发...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时间均在服药治疗第1~6周内,患者(60/60)均发生在服甲巯咪唑15~30mg/d治疗阶段。60例患者中有6例因粒细胞缺乏改用131I治疗;25例经升高白细胞治疗1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达标;28例治疗2周逐渐恢复正常;1例治疗4周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98.3%。结论药物毒性及遗传易感性可能是甲巯咪唑致白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应予以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白细胞减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下载PDF
江苏20岁以上人群两种标准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红 曹长春 +5 位作者 毕艳 胡云 沈山梅 童国玉 邹会玲 朱大龙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调查江苏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情况。方法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体检行OGTT血脂检查等。结果 (1)江苏省MS患病率按国际糖尿病联想(IDF)标准经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为19.94%,男14.69%,女20.78%;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标... 目的调查江苏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情况。方法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体检行OGTT血脂检查等。结果 (1)江苏省MS患病率按国际糖尿病联想(IDF)标准经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为19.94%,男14.69%,女20.78%;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标化后总患病率为15.41%,男19.56%,女12.21%(2)IDF标准农村MS患病率23.08%,城市23.24%;CDS标准农村18.85%,城市17.88%;(3)两种标准下MS者BMI、空腹及OGTT 2hPG、血压、TG均高于非MS者。结论江苏省MS患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原文传递
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长春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2期1517-1518,共2页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的规律,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因甲亢应用甲巯咪唑而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甲巯...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的规律,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因甲亢应用甲巯咪唑而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导致白细胞减少的60例患者中,43例(71.7%)白细胞减少发生在治疗后4周左右;全部病例白细胞减少均发生在甲巯咪唑30mg/d的治疗阶段,抗白细胞减少口服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0.0%(54/60)。结论甲巯咪唑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当中性粒细胞为(0.5~1.0)×10^9/L时,可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加快白细胞数量的上升速度,并不一定要等到粒细胞缺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白细胞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