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6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磨钢的国内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34
1
作者 唐春霞 曹文全 《宽厚板》 2018年第3期37-41,共5页
国内钢铁行业前期研发的高品质耐磨钢多为低级别品种,HB450以上硬度高性能耐磨钢的产量较少。随着国内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耐磨钢产品的内在、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都得到明显提高,金属消耗大幅度降低。高硬度、高耐磨性、使用性能... 国内钢铁行业前期研发的高品质耐磨钢多为低级别品种,HB450以上硬度高性能耐磨钢的产量较少。随着国内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耐磨钢产品的内在、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都得到明显提高,金属消耗大幅度降低。高硬度、高耐磨性、使用性能优异、同时兼顾经济性的新型耐磨钢成为国内钢厂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超耐磨 高韧性
下载PDF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结构用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楚觉非 方松 +3 位作者 邓想涛 王昭东 刘丽华 刘涛 《江西冶金》 2013年第3期4-7,共4页
随着工程机械不断向着大型化和轻量化的发展,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的高强度结构用钢近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大,而且不断向更高强度、更高级别、更好的综合性能发展。本文结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工程机械用高强度结构用钢方面的研究和... 随着工程机械不断向着大型化和轻量化的发展,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的高强度结构用钢近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大,而且不断向更高强度、更高级别、更好的综合性能发展。本文结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工程机械用高强度结构用钢方面的研究和生产状况,着重介绍工程机械用高强钢的性能要求及其生产现状,分析该类钢的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指出降低屈强比、增加韧塑性、提高焊接性能、确保疲劳性能是该类钢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结构钢 进展 性能 趋势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宽厚板板凸度控制 被引量:31
3
作者 曹建国 江军 +3 位作者 赵秋芳 何安瑞 李存福 孙旭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43-2752,共10页
针对某宽厚板CVC plus大型骨干工业轧机存在板凸度偏大且难以控制的问题,对现场轧制过程工艺及板凸度质量数据进行跟踪采集和分析,通过数据转换、提炼和集成建立标准的数据挖掘数据集,基于历史生产数据建立宽厚板板凸度随机森林预测模型... 针对某宽厚板CVC plus大型骨干工业轧机存在板凸度偏大且难以控制的问题,对现场轧制过程工艺及板凸度质量数据进行跟踪采集和分析,通过数据转换、提炼和集成建立标准的数据挖掘数据集,基于历史生产数据建立宽厚板板凸度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应用主成分分析以及减法聚类离散化方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和控制变量影响力评估实现不同产品质量状态下关键控制变量的快速定位,并将其应用于典型规格宽厚板关键工艺参数调整策略;建立三维有限元耦合模型用于调整策略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典型规格宽厚板板凸度分别下降30.9%,14.7%和23.9%;基于数据挖掘提出的调整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板凸度控制情况,可为宽厚板板形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厚板轧机 数据挖掘 板形控制 凸度预测 随机森林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参数确定及其对中心偏析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彪 谢植 +2 位作者 贾光霖 林国强 纪振平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结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电炉厂方坯连铸机的生产实际,用数学模型初步计算凝固末端的坯壳厚度,利用射钉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一定拉速下、一定钢种的温度场的计算,找出液芯为φ35-φ55 mm的位置,确定将末端电磁搅拌器安装在距... 结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电炉厂方坯连铸机的生产实际,用数学模型初步计算凝固末端的坯壳厚度,利用射钉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一定拉速下、一定钢种的温度场的计算,找出液芯为φ35-φ55 mm的位置,确定将末端电磁搅拌器安装在距弯月面8 m处。并利用特斯拉计现场测试二冷末端电磁搅拌器的磁感应强度,确定电流为550 A,频率为13 Hz时的参数为最佳搅拌参数。同时对一定条件下的铸坯进行了化学成分化验,结果表明经过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坯试样中心碳和硫的偏析程度与未经过末端电磁搅拌的试样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冶金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坯连铸 电磁搅拌 射钉法
下载PDF
HB450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 被引量:26
5
作者 邓想涛 王昭东 +3 位作者 张逖 袁国 付天亮 王国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低成本HB450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在不同回火条件下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其强韧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回火对试验钢的硬度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在200~250℃回火,试验钢... 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低成本HB450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在不同回火条件下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其强韧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回火对试验钢的硬度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在200~250℃回火,试验钢表现出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满足国标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板GB/T24186—2009中NM450级别要求;在250℃回火时,试验钢出现硬化迹象。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该温度下回火,析出物中除了有大量弥散分布的ε-碳化物外,还出现了少量30~50 nm的(Nb,Ti)(C,N)粒子,该2类粒子对试验钢的强化起着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耐磨钢 回火 组织 性能 析出物
原文传递
含钛微合金钢低温冲击韧性波动的原因与改进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俊平 靳星 +3 位作者 龙木军 陈登福 刘涛 段华美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12期59-65,共7页
针对含钛微合金钢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低温冲击韧性波动的现象,从化学成分、冲击试样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及夹杂物等方面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钛微合金钢板的低温冲击功波动大主要与钢板有害元素含量、内部组织、夹杂物尺寸大... 针对含钛微合金钢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低温冲击韧性波动的现象,从化学成分、冲击试样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及夹杂物等方面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钛微合金钢板的低温冲击功波动大主要与钢板有害元素含量、内部组织、夹杂物尺寸大小和分布等因素有关。为此对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优化调整,适当降低碳质量分数,严格控制磷、氮、氢等有害元素质量分数以及加热工艺参数细化组织,适当加快轧后的冷速可有效改善带状组织,提升钢板的低温冲击性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微合金钢 冲击韧性 带状组织 夹杂物
原文传递
NM400高强度低合金耐磨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3
7
作者 曹艺 王昭东 +1 位作者 吴迪 张逖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4,共4页
采用Ti-Cr-B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奥氏体再结晶区直接轧制及淬火加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开发出低成本的NM400级别高强度、高韧性的低合金耐磨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其组织、性能、断口形貌及析出物... 采用Ti-Cr-B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奥氏体再结晶区直接轧制及淬火加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开发出低成本的NM400级别高强度、高韧性的低合金耐磨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其组织、性能、断口形貌及析出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高密度位错板条马氏体及分布在板条上的碳化物;抗拉强度≥1 400 MPa,表面硬度≥HV450,-40℃冲击功在60 J以上;钢板淬透性好,厚度方向硬度分布均匀;除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外,马氏体板条上的大量位错以及10 nm左右的Ti(C,N)析出颗粒起到强烈的硬化作用;经能谱分析,断口韧窝处存在的第二相粒子主要为MnS和Al2O3颗粒,最大尺寸在2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耐磨钢 力学性能 马氏体 析出物 硬化
下载PDF
Mo和Ni对低合金耐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曹艺 王昭东 +2 位作者 吴迪 王国栋 张逖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8,共5页
用热力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不含Mo和Ni、含Mo不含Ni、含Mo和Ni 3种成分低合金耐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Mo和Ni元素对显微组织和硬... 用热力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不含Mo和Ni、含Mo不含Ni、含Mo和Ni 3种成分低合金耐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Mo和Ni元素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速的增加,试验钢的转变组织主要有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以及板条马氏体。Mo、Ni的添加使耐磨钢在低冷却速率下抑制了铁素体相变,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高冷却速率下促进了马氏体相变,提高了临界冷却速率。Ni的添加对显微硬度的增加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耐磨钢 连续冷却转变 MO NI 显微组织 硬度
原文传递
硫系、碲系、铅系易切削钢组织及硫化物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曹晨巍 张盼盼 +2 位作者 胡绍晖 周蕾 付建勋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5,共8页
易切削钢中的夹杂物和组织是影响其切削性能的重要因素,为开发环保型无铅易切削钢,并探究其与含铅易切削钢中组织及硫化物的差异,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215MS(硫系)、1215Te(碲系)及12L14(铅系)易切削钢中基体组织和硫化物夹杂... 易切削钢中的夹杂物和组织是影响其切削性能的重要因素,为开发环保型无铅易切削钢,并探究其与含铅易切削钢中组织及硫化物的差异,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215MS(硫系)、1215Te(碲系)及12L14(铅系)易切削钢中基体组织和硫化物夹杂进行了对比观察与统计分析,结合非水溶液电解法分析了Pb、Te两种元素对钢中夹杂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易切削钢基体中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碲能降低MnS夹杂物长宽比,其长宽比在1~3之间的比例为57%,高于硫系易切削钢1215MS的40%以及铅系易切削钢12L14的33%;碲在易切削钢中生成MnTe,使轧制后的MnS的形貌趋于球状、椭球状、纺锤状,改质作用显著,而铅在易切削钢中以铅单质存在,对硫化物的改质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易切削钢 碲系易切削钢 铅系易切削钢 铁素体 珠光体 MnS-MnTe复合夹杂物
下载PDF
高强韧性低合金耐磨钢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曹艺 王昭东 +3 位作者 姜在伟 张逖 王超 吴迪 《轧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共5页
针对我国生产的耐磨钢性能不稳定、低温冲击韧性差、板形控制困难等缺点,采用Ti-Cr-B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3500mm炉卷轧机及辊式淬火机等设备,通过轧后淬火+回火工艺生产了6~60mm厚低成本NM360、NM400低合金耐磨钢板。其板条结构上分... 针对我国生产的耐磨钢性能不稳定、低温冲击韧性差、板形控制困难等缺点,采用Ti-Cr-B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3500mm炉卷轧机及辊式淬火机等设备,通过轧后淬火+回火工艺生产了6~60mm厚低成本NM360、NM400低合金耐磨钢板。其板条结构上分布的高密度位错及碳化物硬化了基体,并阻止了显微切削,析出物能细化晶粒并起到了沉淀强化作用。该钢板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表面及厚度方向硬度分布均匀,10mm以下薄规格板形良好,耐磨性能及焊接性能均满足用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焊接性能
下载PDF
轴承钢中D类夹杂物的形成与控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明 王新成 +5 位作者 段加恒 杨文 成功 王磊 杨利伟 张立峰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1-35,共5页
轴承钢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尤其是对D类夹杂物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分析国内某钢厂GCr15轴承钢棒材试样探伤不合的D类夹杂物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对GCr15轴承钢生产工艺优化前后全流程夹杂物的演变进行观察... 轴承钢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尤其是对D类夹杂物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分析国内某钢厂GCr15轴承钢棒材试样探伤不合的D类夹杂物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对GCr15轴承钢生产工艺优化前后全流程夹杂物的演变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原工艺下轴承钢中D类钙铝酸盐夹杂物生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炼渣碱度过高导致渣中Ca O活度很大;二是在真空脱气(VD)精炼过程中,强烈搅拌给钢-渣反应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本文从精炼渣碱度和VD真空度两方面对轴承钢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能够在保持高洁净度情况下,使钢中夹杂物由钙铝酸盐类转变为镁铝尖晶石类,减少了轴承钢中D类夹杂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D类夹杂 精炼渣 碱度 真空度
原文传递
浸入式水口及其对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雷琳琳 常运合 +4 位作者 罗衍昭 季晨曦 朱晶亮 肖红 张家泉 《连铸》 2023年第6期1-16,40,共17页
板坯连铸是各种板带材生产的初级成形工序,铸坯质量与结晶器冶金效果密切相关,其中浸入式水口的作用至关重要。针对连铸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要求,在回顾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并讨论了至今对浸入式水口结构、工艺参数... 板坯连铸是各种板带材生产的初级成形工序,铸坯质量与结晶器冶金效果密切相关,其中浸入式水口的作用至关重要。针对连铸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要求,在回顾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并讨论了至今对浸入式水口结构、工艺参数及其材质与结晶器冶金行为关系的认识。综合表明,浸入式水口直接影响着钢水注入结晶器后的流动、传热与凝固行为,进而影响结晶器冶金性能与连铸过程铸坯质量的控制效果,但至今尚缺乏定量的水口设计参数准则。鉴于实际生产中各类钢种可浇性、铸坯断面与拉速的差异性,从铸机生产组织和电磁控流角度出发,探讨了单一水口在多断面、多工况下实现理想浇铸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入式水口 板坯连铸 水口结构 水口工艺参数 水口材质
原文传递
连铸坯裂纹与偏析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邹雷雷 黄俊雄 +2 位作者 李权辉 张江山 刘青 《连铸》 2022年第2期2-9,共8页
精准预测连铸坯裂纹、中心偏析等缺陷并在连铸坯下线清理与热装热送间做出决策对于稳定连铸生产、提高连铸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生产中影响连铸坯质量的因素众多,连铸生产存在着不可预见的扰动性,且生产参数间具有较强的非线... 精准预测连铸坯裂纹、中心偏析等缺陷并在连铸坯下线清理与热装热送间做出决策对于稳定连铸生产、提高连铸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生产中影响连铸坯质量的因素众多,连铸生产存在着不可预见的扰动性,且生产参数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耦合性,这使得连铸坯裂纹、中心偏析等缺陷的精准预测极具挑战。随着连铸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得到重视,其中机器学习因其强大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而逐步应用于连铸生产。本文着重从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在连铸坯质量预测、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连铸坯质量预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铸坯裂纹 中心偏析 质量预测 机器学习 专家系统
原文传递
轧制冷却工艺对低合金超高强钢Q1300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温长飞 邓想涛 +3 位作者 王昭东 闫强军 陈林恒 王国栋 《轧钢》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以开发屈服强度大于1 300MPa低合金超高强结构钢为目的,采用不同的轧制及冷却工艺并进行再加热淬火和回火处理,研究了轧制冷却工艺对低合金超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控制轧制后奥氏体晶粒被拉长成扁条状,水冷至60... 以开发屈服强度大于1 300MPa低合金超高强结构钢为目的,采用不同的轧制及冷却工艺并进行再加热淬火和回火处理,研究了轧制冷却工艺对低合金超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控制轧制后奥氏体晶粒被拉长成扁条状,水冷至600℃后再空冷至室温所得到的粒状贝氏体组织较直接空冷至室温的组织细小,高温连续轧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相比高温热轧工艺,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能增大轧态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界面积,能有效细化再加热原始奥氏体晶粒,晶粒尺寸可减小3.5μm;经控轧控冷及调质热处理后,钢板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屈服强度为1 345MPa,抗拉强度为1 590MPa,-40℃冲击功为44J,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超高强钢 控轧控冷 组织 力学性能 奥氏体晶粒
原文传递
真空制坯热轧钛/钢复合板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17
15
作者 骆宗安 杨德翰 +3 位作者 谢广明 曾周燏 王明坤 刘照松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20,共8页
钛/钢复合板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真空制坯热轧复合法(VRC)是制备高性能钛/钢复合板的有效工艺。介绍了钛/钢复合板制备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和工艺特点。依托863重点项目"钛/钢复合板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和十三五重大课题"容... 钛/钢复合板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真空制坯热轧复合法(VRC)是制备高性能钛/钢复合板的有效工艺。介绍了钛/钢复合板制备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和工艺特点。依托863重点项目"钛/钢复合板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和十三五重大课题"容器板轧制复合原理与关键技术",利用真空制坯热轧复合法(VRC)在实验室和钢厂进行了一系列钛/钢复合板的轧制试验,对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室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界面生成了明显的TiC层,未发现氧化物等杂质,断口有大量韧窝生成,复合界面平均拉剪强度达到了230 MPa。钢厂试生产的钛/钢复合板,宽幅达到3 500 mm,界面生成连续的β-Ti层,拉剪断口未检测到氧化物,拉伸、冲击、弯曲等力学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剪切强度均在196 MPa以上,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制坯轧制复合 钛/钢复合板 电子束焊接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连铸坯内生超硬TiC超级耐磨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邓想涛 王昭东 +3 位作者 黄龙 梁亮 闫强军 王国栋 《轧钢》 2019年第6期6-10,共5页
在常规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合金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Ti元素,通过冶炼连铸过程中形成大量微米、亚微米超硬TiC陶瓷颗粒,并结合控制轧制和控制热处理的工艺控制,使其弥散均匀分布在板条马氏体基体上,研发出一种新型连铸坯内生超硬Ti... 在常规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合金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Ti元素,通过冶炼连铸过程中形成大量微米、亚微米超硬TiC陶瓷颗粒,并结合控制轧制和控制热处理的工艺控制,使其弥散均匀分布在板条马氏体基体上,研发出一种新型连铸坯内生超硬TiC陶瓷颗粒增强耐磨性超级耐磨钢板,并在国内某钢厂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分析了连铸、热轧和离线热处理时实验钢中TiC的演变规律和组织性能的变化,并研究了其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钢板中由于较多Ti元素的添加,在连铸凝固过程中形成仿晶界的微米、亚微米级的超硬TiC粒子,轧制和离线热处理过程中,仿晶界的TiC粒子在马氏体基体中弥散均匀分布;耐磨性测试表明,在同等硬度的条件下,新型耐磨钢板的耐磨性达到传统马氏体耐磨钢的1.5~1.8倍,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超硬TiC粒子 连铸 磨损
原文传递
板坯连铸中间包内型优化水模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俐 王建军 +1 位作者 张雪松 马军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通过水力学模型实验 ,优化了板坯连铸机中间包内型。试验结果表明 ,优化后的中间包流场趋于合理 ,大型夹杂物能充分上浮 ,钢液的最短停留时间为 41s ,平均停留时间 3 94.85s,死区体积为 7.66% 。
关键词 板坯连铸 中间包 内型 优化 水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TMCP工艺轧制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曾周燏 江姗 李东晖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获得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良好的综合性能,采用控轧控冷(thermal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简称TMCP)工艺轧制了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316L+Q370qD,利用金相、扫描、拉伸、冲击、弯曲、剪切和晶间腐蚀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板的组织与性... 为了获得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良好的综合性能,采用控轧控冷(thermal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简称TMCP)工艺轧制了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316L+Q370qD,利用金相、扫描、拉伸、冲击、弯曲、剪切和晶间腐蚀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316L+Q370qD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的界面实现了完全冶金结合,未发现孔洞、裂纹等缺陷以及大颗粒的析出物及氧化物夹杂等;复合板的屈服强度为421~446MPa,伸长率为24.0%~28.0%,-20℃纵向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为200J,180°内、外弯曲合格,平均剪切强度为412 MPa,复合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GB/T 8165—2008《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标准要求。按照GB/T 4334—2008方法 E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复层不锈钢316L未出现晶间腐蚀现象,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 TMCP工艺 组织 性能 晶间腐蚀
原文传递
转炉高氧化性炉渣溅渣护炉工艺优化及效果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钟良才 朱英雄 +2 位作者 姚永宽 蔡可森 周贺贺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50,共7页
转炉冶炼低碳钢低磷钢时,终渣氧化性强,渣中w(T.Fe)高达20%~30%,影响到溅渣护炉效果和转炉炉龄。在溅渣开始时采用改渣剂对高氧化性炉渣进行改质,可以降低炉渣中的T.Fe含量,提高炉渣MgO含量,增加炉渣的熔化温度和黏度,溅... 转炉冶炼低碳钢低磷钢时,终渣氧化性强,渣中w(T.Fe)高达20%~30%,影响到溅渣护炉效果和转炉炉龄。在溅渣开始时采用改渣剂对高氧化性炉渣进行改质,可以降低炉渣中的T.Fe含量,提高炉渣MgO含量,增加炉渣的熔化温度和黏度,溅渣时起渣的孕育时间小于1min,炉渣中氧化铁与MgO-C炉衬中的碳反应受到抑制,防止溅渣层与炉衬之间气隙的产生,提高溅渣层的抗侵蚀能力,改善溅渣层与炉衬的粘结效果。对冶炼低碳钢低磷钢转炉溅渣护炉工艺的改进,显著提高了转炉的炉龄,吨钢补炉耐火材料消耗下降3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高氧化性炉渣 溅渣护炉工艺 改渣剂 炉龄
原文传递
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300M钢在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下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晋斌 赵起越 +3 位作者 陈林恒 黄运华 程学群 李晓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4-510,共7页
在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中对3种不同表面状态的300M钢(裸材、低氢脆镀镉钛处理、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进行2 a大气暴晒实验,通过表面截面形貌观察、腐蚀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300M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与机理。结果表... 在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中对3种不同表面状态的300M钢(裸材、低氢脆镀镉钛处理、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进行2 a大气暴晒实验,通过表面截面形貌观察、腐蚀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300M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与机理。结果表明,经2 a大气暴晒后,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的300M钢喷涂层发生剥落,基体作为阳极与喷涂层间发生电偶腐蚀及缝隙腐蚀,腐蚀速率最快,腐蚀坑最深;低氢脆镀镉钛处理的300M钢表面镀镉钛层腐蚀电位低于基体,镀层优先于基体发生腐蚀,因此对基体保护作用最好,腐蚀速率最低,腐蚀坑最浅。裸材与火焰喷涂层下的腐蚀产物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和Fe3O4组成,而镀镉钛试样表面除部分钢的腐蚀产物外还有Cd(OH)2和CdO2。镀镉钛层由于牺牲阳极作用保护效果最好,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由于引发电偶腐蚀及缝隙腐蚀,加重了基材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钢 低氢脆镀镉钛 超音速火焰喷涂 海洋大气腐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