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样的在线课程受学习者欢迎?——基于15门在线课程评论的文本挖掘与组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婉 卢锋 季一木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6,共7页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力推动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是实现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和评价能反映用户视角下在线课程的内在质量,从而反向赋能...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力推动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是实现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和评价能反映用户视角下在线课程的内在质量,从而反向赋能在线课程的优化设计和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15门在线课程评论的文本挖掘和组态分析,探索了在线课程受欢迎的主要因素,揭示了专业基础课程和素养提升课程受欢迎的具体机制——“内容导向—成效为王”及“魅力吸引—体验至上”。文章提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的具体策略:明确内在目标,针对专业教育与素养培养有的放矢;提升核心引力,促进教师讲授与知识内容联通对话;优化技术工具,赋能基础适配与资源支持双向驱动;完善建设体系,实现成效为王与体验至上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在线课程 在线教育 慕课 学习者
下载PDF
试论数字技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惠恭健 陆敏芝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影工业产生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聚焦近20年来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武侠电影原有的生产工艺、运作机制,影响了受众的观影习惯,还对传统武侠电影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影工业产生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聚焦近20年来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武侠电影原有的生产工艺、运作机制,影响了受众的观影习惯,还对传统武侠电影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本质属性提出了重新思考的要求。通过对两部不同时期的经典武侠片《少林寺》(1982)和《卧虎藏龙》(2000)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在数字技术语境下中国武侠电影所发生的变化、存在的困惑和面对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国武侠电影 美学 动作影像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什么样的在线课程受学习者欢迎——基于15门在线课程评论的文本挖掘与组态分析
3
作者 肖婉 卢锋 季一木 《教育科学文摘》 2023年第2期26-27,共2页
《电化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约12000字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力推动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是实现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和评价能反映用户... 《电化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约12000字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力推动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是实现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和评价能反映用户视角下在线课程的内在质量,从而反向赋能在线课程的优化设计和持续发展。通过对15门在线课程评论的文本挖掘和组态分析,可以将受欢迎的在线课程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 数字化转型 教育信息化 文本挖掘 教育强国 《电化教育研究》 组态分析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07
4
作者 梁迎丽 刘陈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新技术浪潮汹涌而至。大数据、并行计算和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重塑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该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人工智... 新技术浪潮汹涌而至。大数据、并行计算和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重塑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该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三次浪潮,揭示了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与驱动力,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四大具体应用形态,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五大典型特征,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归纳并构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体系,旨在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ITS 自动化测评 教育应用
下载PDF
基于NSSE-CHINA问卷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结构研究 被引量:84
5
作者 杨立军 韩晓玲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90,共8页
本文基于NSSE-CHINA问卷的南京某工科高校调查数据,利用高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三维度结构模型,比较了三维度结构与NSSE-CHINA五维度结构模型拟合指数以及信效度情况,并利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别分析了三维度大学生... 本文基于NSSE-CHINA问卷的南京某工科高校调查数据,利用高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三维度结构模型,比较了三维度结构与NSSE-CHINA五维度结构模型拟合指数以及信效度情况,并利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别分析了三维度大学生学习投入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五维度学习投入指标对于教育收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可以划分为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以及情感投入三个维度;第二,大学生学习投入三维度结构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三维度结构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该工科高校的数据;第三,个体的学习投入因素对于教育收获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的作用,学习投入三维度结构厘清了个体学习投入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第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相互影响,其中认知投入与行为投入相关性最强;第五,研究者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相关量表及其构建的结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投入结构 验证性因素分析 模型拟合 教育收获
下载PDF
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 被引量:63
6
作者 卢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41,共13页
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学者、组织机构提出了不同的媒介素养理论框架一些理论框架以各类能力为主线,将过程串联起来;另一些则以过程为导向,将各类能力蕴藏于其中。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到来,要求媒介素养的内涵在过程和能力两方... 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学者、组织机构提出了不同的媒介素养理论框架一些理论框架以各类能力为主线,将过程串联起来;另一些则以过程为导向,将各类能力蕴藏于其中。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到来,要求媒介素养的内涵在过程和能力两方面实现新的提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媒介素养之塔",将媒介素养由低到高划分为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和媒介文化素养等四个层次,而每个层次的素养又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四个学习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之塔 媒介安全素养 媒介交互素养 媒介学习素养 媒介文化素养
原文传递
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苏岩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年第11期33-35,共3页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微视频已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新方向。分析了微视频在概念界定、内容、制作权、依托平台、发展走向等方面的演变发展,揭示了微视频与时倶进的发展主题。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微视频 视频网站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何以引领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信息化25年回眸与展望 被引量:51
8
作者 陈琳 陈耀华 +2 位作者 毛文秀 张高飞 文燕银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3,共8页
自1995年CERNET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开启了我国追赶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世界教育信息化先进水平之历程。25年来,我国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使之具备了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跨越、引领全球之条件。“引领”将成为新时... 自1995年CERNET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开启了我国追赶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世界教育信息化先进水平之历程。25年来,我国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使之具备了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跨越、引领全球之条件。“引领”将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和新使命。为此,总结与提炼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色,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引领方向,是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回眸中国教育信息化25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形成了高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普及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战略性发展这五大特色;立足于智慧与智能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与支撑;我国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快转段升级,充分凸显教育信息化“九化”技术特征和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教育领域发挥“器”“术”“法”“道”贯通的变革作用。在理论层面加速实现信息智慧理论、知行创合一理论、协同认知理论的创新引领;在实践层面加速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引领,教师时代性升华引领,大教育发展创新引领,创新教育公平引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智慧与智能时代 知行创合一 协同认知 教育公平 教育4.0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的教育尺度——来自德雷福斯的现象学反思 被引量:48
9
作者 孙田琳子 沈书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0-65,90,共7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浪潮,这促使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边界与尺度。文章首先揭示了当下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发生的失衡现象,再通过剖析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极限的现象学反思,...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浪潮,这促使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边界与尺度。文章首先揭示了当下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发生的失衡现象,再通过剖析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极限的现象学反思,得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局限在于人类智能的不可代替性,进而对教育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尺度进行理性展望,从人机关系、学习体验、知识培养、评价机制、教育本质等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发展图景,以期为未来的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 边界 德雷福斯 现象学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技术逻辑、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志华 王丽 季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9,共7页
大数据为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大数据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据此,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的多维诉求,厘清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的技术逻辑:数据海量驱动结果评价... 大数据为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大数据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据此,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的多维诉求,厘清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的技术逻辑:数据海量驱动结果评价更加客观、数据功能驱动过程评价更为立体、数据关联驱动增值评价更具发展、数据技术驱动综合评价更富效率。剖析赋能过程中数据统筹、共享、人才培养和伦理上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具体实践路径:树牢数据治理思维,增强大数据助力教育评价转型紧迫感;夯实数据资源,注重大数据支撑教育评价转型客观性;完善数据标准,提高大数据服务教育评价转型精准度;提升数据效用,推进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转型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教育评价 技术逻辑 现实困境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变”与“不变”: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趋向、风险与路径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志华 孙嘉宝 季凯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1,58,共10页
数智化时代,高等教育正面临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特征的转型趋势,“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为把握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视野。相较于传统教育,数智技术赋能学生培养个性化、教师素养数字化和教育教学时空多元化的转变。... 数智化时代,高等教育正面临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特征的转型趋势,“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为把握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视野。相较于传统教育,数智技术赋能学生培养个性化、教师素养数字化和教育教学时空多元化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不变”的要素应是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角色、高校根本任务。“变”与“不变”中隐含学生无效认知负荷增加与被边缘化的风险,教师“数字鸿沟”扩大与“主奴悖论”蔓延的风险,教育教学的信息安全问题与人文关怀缺位的风险。基于此,学生应主动求变,提升数智技术个性化培养成效;教师应积极应变,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高校应准确识变,促进数智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智化 技术赋能 技术异化 立德树人 学生培养 教师素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中“人—技术”关系博弈与建构——从反向驯化到技术调解 被引量:44
12
作者 孙田琳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房现象;分析教育场域中人与技术的三种博弈形态——对立失衡、适应平衡和融合共生,指出技术调解是化解人与技术矛盾关系的可能出路;进而提出技术调解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从“人-技术”关系维、技术维、主体维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人—技术关系 反向驯化 技术调解 道德物化
下载PDF
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杨立军 张薇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61,共13页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南京邮电大学2008级学生进行了四次追踪调查。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问卷已有的变量,提出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预测变量)主要是:学生人口学变量(性别、来源城乡、社会经济地位、来源高中、学科),学生的认知变量(向学/厌...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南京邮电大学2008级学生进行了四次追踪调查。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问卷已有的变量,提出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预测变量)主要是:学生人口学变量(性别、来源城乡、社会经济地位、来源高中、学科),学生的认知变量(向学/厌学),学生的感知变量(归宿感、满意度)。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构建了学习投入的非线性发展模型进行追踪数据分析。依次构建了无条件非线性发展模型、仅含有人口学预测变量的非线性发展模型和含有全部预测变量的非线性发展全模型,进行预测变量效应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人口学变量中,性别、学科、城乡、高中类型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五个预测变量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各不相同。性别和城乡因素较学科、高中类型和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大,只有性别、城乡和学科分别对教育经验丰富度、学业挑战度和主动合作学习的变化有影响。第二,学生认知变量(向学/厌学)和学生感知变量(归属感和满意度)对学习投入的水平和大学期间的变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向学/厌学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最大,归属感影响次之,满意度影响最小;满意度对学习投入的一次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归属感对学习投入的一次增长具有负向反作用,向学/厌学对学习投入不同维度的一次增长作用不同。第三,模型检验结果提示,还存在影响学习投入水平及变化的其他因素。第四,针对三类变量对学习投入水平及变化的影响机制,提出:人口学特征是认识学生学习投入的基础;学生的认知是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学生的感知是学生学习投入的催化剂;充分利用学习投入作用机制的特点,是学校认识学习投入背后的原因,促进学生学习投入的教育策略与需要把握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质量评价 学习投入 教学评估 人口学 学生认知 学生满意度 感知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教育哲学思考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刚要 梁青青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4,共7页
人工智能对构成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主体、交往、知识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与重构。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对"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哲学假定进行了"拆卸",使得教育主体(人)"降格"成了客体,教育客体(物)&q... 人工智能对构成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主体、交往、知识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与重构。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对"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哲学假定进行了"拆卸",使得教育主体(人)"降格"成了客体,教育客体(物)"升格"成了主体。人工智能所建构的"人与非人的交往"因遭遇到"理解难题"而行走在教育交往的"模糊地带",致使学生极有可能丧失自我,变得和机器一样机械,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终将消磨殆尽。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逻辑是一种基于知识库和逻辑规则(算法)的"计算与表征"系统,虽然这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提供了支持,但依旧没有摆脱"客观主义"的窠臼,甚至还隐藏着潜在的教育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思想 主体 知识 交往
下载PDF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中国路径及优化发展 被引量:41
15
作者 陈耀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9-104,共6页
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我国率先实施“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我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进行系统化梳理研究,并探讨再提升方向。研究表明... 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我国率先实施“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我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进行系统化梳理研究,并探讨再提升方向。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统筹设计了行之有效的四大路径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每一路径都彰显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专家引领、标准先行、系统组织、与时俱进的特色;智慧时代要实施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战略转型,重点提升教师在虚实双重世界对学生进行知行创一体化培养的能力、综合新技术变革教育的能力以及适应新时代需求转变角色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国经验
下载PDF
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金磊 张宝辉 刘永贵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98-104,111,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人类生产和获取数据的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成为教育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数据挖掘以及...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人类生产和获取数据的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成为教育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成为学者和专家关注的热点。数据可视化技术不断演变,逐渐涵盖科学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的范畴,并包含部分知识可视化内容。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需要经过获取、分析、过滤、挖掘、表述、修饰与交互等流程,同时兼顾美学呈现形式与功能的需要,体现直观化、关联化、艺术化和交互性特征。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VisualEyes、Google Trends和Many Eyes等。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直观呈现知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干预、教学评价等;学生可以自我评估,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并形成知识框架与互联体系,促进知识表达与内化;教学管理者可以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目标、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 内涵解读 典型工具 教育价值 应用案例
下载PDF
教育新基建赋能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被引量:38
17
作者 单俊豪 闫寒冰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3期32-41,共10页
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教育新基建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强大牵引力量,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带来了创新性变革。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信源、信息、信道、信宿的视角,梳理了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 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教育新基建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强大牵引力量,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带来了创新性变革。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信源、信息、信道、信宿的视角,梳理了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问题。随后,文章对教育新基建中数字资源建设的新风向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变革路径。最后,文章提出教育新基建视域下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策略,具体包括资源建设者多主体协同、需求驱动的众包式资源供给、多元化创新技术与范式赋能、价值本位的资源监管等四个策略。文章成果为提升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专业化程度贡献了理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新基建 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师培训 敏捷课程 资源众包
下载PDF
高等教育MOOC的发展路径、战略影响及理性思考 被引量:38
18
作者 赵海霞 谢舒潇 +1 位作者 刘永贵 黄雅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4年第7期5-11,共7页
在知识全球化下的教育创新发展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推动下,MOOC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教育主体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该文阐述了MOOC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路径与高校个案,分析了MOOC对传统高校未来... 在知识全球化下的教育创新发展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推动下,MOOC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教育主体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该文阐述了MOOC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路径与高校个案,分析了MOOC对传统高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影响,并对高等教育发展MOOC进行了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高等教育 发展路径 战略影响 理性思考
下载PDF
基于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峻 陈鹤鸣 +2 位作者 方萍 徐慧 刘陈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36,共5页
小班化探究性学习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打开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品性。本文结合南京邮电大学实施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经验,对基于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探究式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的伦理反思——基于伯格曼技术哲学视角 被引量:36
20
作者 孙田琳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8-54,共7页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热潮促使教育工作者需理性反思新兴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尺度。文章分析了目前虚拟现实与在线教育融合下的常见伦理矛盾,借助伯格曼技术哲学理论审视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的异化本质,剖析了技术关照下教育场域的三重空...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热潮促使教育工作者需理性反思新兴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尺度。文章分析了目前虚拟现实与在线教育融合下的常见伦理矛盾,借助伯格曼技术哲学理论审视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的异化本质,剖析了技术关照下教育场域的三重空间、教育主体与虚拟空间的延异过程、技术介入下教育现实的人本维护等问题;提出虚拟现实在教育应用中伦理尺度的建构路向,包括塑造虚拟空间情境性、延续教育主体同一性、还原教育现实在场性。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需重视教育主体的过程性体验,呼吁教育者要守护学生参与教育现实的机会,延续传统教学的人文关怀,重构新技术与教育融合下的新型聚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教育应用 伦理 技术哲学 在线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