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 被引量:53
1
作者 冯建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8,共3页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中小学 生命教育 自主意识 个性化教育 全面发展
下载PDF
生命化教育与生活 被引量:20
2
作者 冯建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生命化教育 现代教育 实证主义 文明教育 教育目的 教学方式
下载PDF
论当代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学习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建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学校教育 道德学习 道德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 道德体验 道德规则
下载PDF
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评山西忻州七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永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价值取向。建构自主课堂,自主学习是核心。自主学习从哲学层面上讲,是由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从教学论角度看,自主课堂是... 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价值取向。建构自主课堂,自主学习是核心。自主学习从哲学层面上讲,是由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从教学论角度看,自主课堂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课堂。建构自主课堂,必须超越“技术层面”,树立整体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增能 自主课堂
下载PDF
创意人生 源于生活教育——梭罗教育思想解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彦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5,共6页
摆脱美国在向工业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具理性和社会习俗的束缚 ,使生命充分发挥其价值的新生活和新教育是美国思想家梭罗倡导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解读梭罗的教育思想 ,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多启迪。
关键词 梭罗 教育思想 创造 新生活 梭罗学校
下载PDF
再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永军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十分重要。关于有效提问,涉及有效问题、提问时机、提问对象等,因此异常复杂,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 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十分重要。关于有效提问,涉及有效问题、提问时机、提问对象等,因此异常复杂,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有效问题 提问时机 提问对象 学生
下载PDF
宽容: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建军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走出前现代的专制社会,走向民主开放的自由社会,宽容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人的必备品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呼唤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但如果不使这种主体意识走向单子式的主体性,就必须培养主体间的宽容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任务。
关键词 当代 教育目标 主体意识 宽容意识 人际关系 价值观念 生活态度
下载PDF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施及其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永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要求:(一)高中课改的课程实施工作要求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设计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尤其是课程结构中的“领域”、“模块”的设置。众所周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课程“选择性”的力度,...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要求:(一)高中课改的课程实施工作要求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设计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尤其是课程结构中的“领域”、“模块”的设置。众所周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课程“选择性”的力度,其具体表现在选修课、模块的设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课程实施 高中 评价 课程改革 实施工作 实施要求 课程结构 具体表现 选修课
下载PDF
再论基于文化层面的语文教学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永军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9年第10期4-7,共4页
近几年来,从“文化”层面来探讨语文实质、语文教学的文章不断涌现。有的认为,“语文”内在地含有“文化意蕴”,因为“语文”即“语言文化”;有的认为,语文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的直接提出了“文化语文”的命题。凡此种... 近几年来,从“文化”层面来探讨语文实质、语文教学的文章不断涌现。有的认为,“语文”内在地含有“文化意蕴”,因为“语文”即“语言文化”;有的认为,语文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的直接提出了“文化语文”的命题。凡此种种观点,主要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指向于应试教育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训练,缺乏应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质而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文化层面 “文化” 文化意蕴 语言文化 应试教育 精神气质 文化特质
下载PDF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基础——从语文课程实质的争论谈起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永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19,共3页
当前,关于语文实质的争论,并没有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的深入人心。而日趋消歇。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并且还将继续争论下去的重大问题。它决定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对... 当前,关于语文实质的争论,并没有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的深入人心。而日趋消歇。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并且还将继续争论下去的重大问题。它决定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对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如果我们不囿于争论中的种种观点.而洞察争论背后的实质。那么就会发现:这种种争论实际上是对“我们究竟要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认识:而“我们究竟要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背后,又涉及到整个基础教育必须要回答的“我们究竟要给学生什么样的基础”这一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语文基础 争论 新课程标准 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 人文性 工具性
下载PDF
“统编教材中的革命文化教育”主题沙龙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法根 吴永军 +4 位作者 李伟平 管建刚 王爱华 雷燕 唐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第8期12-17,20,共7页
薛法根:本次论坛,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是什么?第二,在语文课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革命文化传统教育,教材当中编排的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其教学价值在哪里?第三,在课堂中,如何让革命文化传统教育题材的教学... 薛法根:本次论坛,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是什么?第二,在语文课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革命文化传统教育,教材当中编排的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其教学价值在哪里?第三,在课堂中,如何让革命文化传统教育题材的教学落到实处?前两个问题,是对革命文化传统教育这类题材的教学价值的追寻,即为什么我们要教这类文章.请吴永军教授给我们做一下理论的阐释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教育 统编教材 文化教育 教学价值 语文课程 薛法根 课文 丰富内涵
原文传递
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敬朴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1999年第4期44-46,共3页
今天,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已从“量的增长的研究”过渡到“质的优化研究”;从针对现实的“教育对策研究”发展到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研究”。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与“教育促小康工程”之时,针对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 今天,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已从“量的增长的研究”过渡到“质的优化研究”;从针对现实的“教育对策研究”发展到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研究”。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与“教育促小康工程”之时,针对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已经提出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的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不同地区教育 共同发展战略 研究
原文传递
文化语文:语文教学的寻根之旅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永军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1年第7期87-88,共2页
当前国内的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教育现象。不同地域的老师们都在探索适合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道路。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祝禧老师倡导的“文化语文”已经有数年,她提出了“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的主张,力图让语... 当前国内的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教育现象。不同地域的老师们都在探索适合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道路。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祝禧老师倡导的“文化语文”已经有数年,她提出了“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的主张,力图让语文回到文化属性上去,在儿童心里种下汉语文化的根。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她带领她的团队坚持走在语文回家的路上。创设语文教育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文化属性 小学语文 教育领域 教育现象 百花齐放 全面发展 语文素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主导价值取向的分析与反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卫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0,共5页
1949年建国后,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属于教育价值领域的问题。本文分三个时期,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政府的教育方针任务与重大... 1949年建国后,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属于教育价值领域的问题。本文分三个时期,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政府的教育方针任务与重大教育举措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工具价值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的教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政治价值 经济价值 工具价值
下载PDF
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
15
作者 吴永军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1年第16期52-55,共4页
新课改以来,“有效教学”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绝大多数理论及实践成果都有一种“技术化取向”,主要是围绕达成有效教学的“技术”、“策略”来研究,较少有从“本体”角度讨论有效教学的。不可否认,... 新课改以来,“有效教学”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绝大多数理论及实践成果都有一种“技术化取向”,主要是围绕达成有效教学的“技术”、“策略”来研究,较少有从“本体”角度讨论有效教学的。不可否认,“技术层面”上的探索必不可少。但是,一直停留在“技术层面”很容易出现价值取向上的重大偏差。因此,我们应当从有效教学的实质,从本体论角度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再认 技术层面 “本体” 技术化 本体论 课改
下载PDF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创新之基础新探
16
作者 吴永军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6年第10B期33-36,32,共5页
创新不足历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通病之一,指向于应试教育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训练充斥于各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受到严重损害。针对这一弊端,新课程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在这... 创新不足历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通病之一,指向于应试教育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训练充斥于各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受到严重损害。针对这一弊端,新课程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不过,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人们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有偏差,“忽视基础为创新而创新”现象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 实践能力 各科教学 教育教学 应试教育 人文素养 思想指导
下载PDF
再析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贤敏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27-28,共2页
本文以学习不良的概念为切入点,介绍了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及其功能,并从年龄、性别与自我知觉等方面阐述了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学习不良儿童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习不良 自我概念 个性
下载PDF
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永军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0年第3期16-18,63,共4页
当下,不少教师都在谈语文的回归,谈本色语文、本味语文、语文味。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在作者看来,许多教师似乎就把“言语训练”当成语文味的突出表现,甚至是主要的、唯一的表现,
关键词 语文味 语文教学 言语训练 教师
下载PDF
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
19
作者 武翠红 周采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8年第4期87-91,共5页
理论能够揭示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和逻辑路线,为实践进一步提供可行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但在教育史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缺乏必要认识,尤其对外国教育史学理论更少涉及。本文从外... 理论能够揭示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和逻辑路线,为实践进一步提供可行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但在教育史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缺乏必要认识,尤其对外国教育史学理论更少涉及。本文从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涵义出发,尝试阐述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研究价值,并在研究途径和建立适合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系统框架和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学理论 价值 途径
原文传递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建军 《教师之友》 2004年第5期47-53,共7页
当前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领域都在讨论科学发展观问题。我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比其他领域更应该关注这一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的不应该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工具性的、单向度的人,也不应该是抽象的、
关键词 人本主义 科学发展观 教育职能 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