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夏佳东 章宜芬 +2 位作者 陈赟 朱卫东 戴玉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805-808,共4页
目的:提高对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例临床分期为Ⅱb期,该患者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术后9个月后出... 目的:提高对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例临床分期为Ⅱb期,该患者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术后9个月后出现全身转移而死亡;2例为Ia期,其术后均行化疗,分别随访32、3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并辅助化疗及放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延长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治疗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友峰 夏佳东 +1 位作者 戴玉田 兰厚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及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右肾...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及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右肾肿瘤切除术。病理确诊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术后予干扰素联合白介素-2治疗。随访26个月及1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虽然MTSCC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但发生复发、转移并致死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综合多种因素来评价其预后会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肾肿瘤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个体化化疗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颖 钱晓萍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1022-1025,共4页
铂类药物和氟尿嘧啶是食管癌的常用化疗药。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作为肿瘤患者新的治疗平台受到广泛关注并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化疗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食管癌铂类药物和氟尿嘧啶相关基因在指导个体化化疗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铂类 5-FU 食管癌 ERCC1 TS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玉春 汪小海 +1 位作者 张咏梅 戴体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和南京市浦口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全麻下择期行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共计398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后5~10 d行下肢彩超检查,观察其... 目的探讨全麻下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和南京市浦口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全麻下择期行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共计398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后5~10 d行下肢彩超检查,观察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影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8例老年全髋置换患者中有136例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 17%;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70岁、体质指数大于25 kg/m^2、合并糖尿病、甘油三酯大于等于1. 7 mmol/L、D-二聚体大于等于500μg/L以及手术时间大于2 h等是导致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 <0. 05),而不使用骨水泥、仅置换单侧及术后3 d内下床活动是避免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 <1,P <0. 05)。结论老年、肥胖、合并糖尿病、甘油三酯大于等于1. 7 mmol/L、D-二聚体大于等于500μg/L及较长的手术时间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关系密切,应尽量避免双侧同时置换,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降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老年 全髋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手术
下载PDF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鲁静洁 朱慧 +3 位作者 朱湘虹 汤晓秋 王慧焱 胡娅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再次发生IUA且成重度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建立IUA复发患者的临床队列,根据美国生殖学会IUA评分标准分为非重度组和重度组,首先逐一分析可能相关的因素,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再次发生IUA且成重度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建立IUA复发患者的临床队列,根据美国生殖学会IUA评分标准分为非重度组和重度组,首先逐一分析可能相关的因素,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共295例复发性IUA患者参加研究。多因素分析发现初次发现IUA时为重度、刮宫后闭经史、多次IUA分离手术史者复发成重度粘连的风险明显增高,其OR值分别为12.12(95%CI 5.30~27.7),3.24(95%CI 1.60~6.57),1.69(95%CI 1.11~2.58)。结论:初次发现IUA时为重度或有刮宫后闭经史的患者行IUA分离手术后易复发为重度粘连;多次IUA分离也是IUA复发并成重度粘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粘连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慧杰 薄晗 +6 位作者 刘玥 汪文文 孙玉娥 张伟 许碧云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2-556,共5页
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106例的病历数据:患者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术期用药、术中血压、术后转归等项目的指标水平。根据术后24 h期间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将患... 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106例的病历数据:患者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术期用药、术中血压、术后转归等项目的指标水平。根据术后24 h期间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将患者分为术后恶心呕吐(PONV)组和未发生PONV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PONV发生率为11.03%。女性、术中使用地佐辛、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3 min或累计时间>6 min)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股骨颈骨折、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恶心呕吐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铭瑞 崔雯霞 +2 位作者 高蕾 李曼 胡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69例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根据是否合并HFpEF分为HFpEF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HF...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69例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根据是否合并HFpEF分为HFpEF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HFpEF的影响因素。结果HFpEF组年龄、女性比例、超重、2型糖尿病患病率、血清B型尿钠肽、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pEF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合并HFpEF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超重、2型糖尿病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论女性、超重、2型糖尿病、左心室质量指数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HFpEF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辅助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永娟 李会颖 +2 位作者 黄明敏 尹震宇 吴剑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5,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指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软脑膜,并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播散,预后极差,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的诊...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指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软脑膜,并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播散,预后极差,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SF细胞学是LM诊断的金标准,但常常伴随着检测敏感性低、无法评估疗效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及CSF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在NSCLC伴LM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NSCLC伴LM患者19例,另选同期27例神经系统良性肿瘤(nonmalignant neurological diseases,NMNDs)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CSF中癌胚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s,CYFRA21-1)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水平和检出阳性率,比较不同组T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血清与CSF中TM检出情况相关性,最后动态监测2例LM患者血清和CSF中TM水平,分别评估颅外和颅内治疗疗效。结果LM组CSF和血清中TM水平和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LM组CSF中CEA、CYFRA21-1、NSE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TM检出阳性率与血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CYFRA21-1敏感性最高(88.2%),CEA特异性最好(92.3%),联合指标中CEA或NSE任一项超过临界值则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为100%,特异性为74.1%。CYFRA21-1和NSE同时超过临界值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为78.9%。亚组分析显示,CSF细胞学阳性人群TM检出阳性率超过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的人群,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M组血清与CSF中TM检出阳性率不一致。另外,脑室中CSF与腰穿中CSF具有相同的生化性质,动态监测血清和CSF中TM浓度,可分别评估颅外和颅内病灶的疗效。结论血清和CSF中TM为NSCLC伴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软脑膜转移 脑脊液 肿瘤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毛剑男 梁维邦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00-1702,共3页
痉挛性斜颈(ST)是指颈部肌肉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而使头颈部倾斜或旋转的一种异常姿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肉毒素治疗,口服药物,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鞘内注射巴氯芬法,脑... 痉挛性斜颈(ST)是指颈部肌肉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而使头颈部倾斜或旋转的一种异常姿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肉毒素治疗,口服药物,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切断术,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鞘内注射巴氯芬法,脑室内巴氯芬给药法,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三联术。本文对ST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治疗方法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 Dandy手术 强直性收缩 颈部肌肉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术后输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薄晗 朱慧杰 +2 位作者 汪文文 许碧云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46-650,共5页
目的筛选行单侧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择期行单侧髋关节手术且年龄≥65岁的患者959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并存疾病、手术类型、术中用药、术中监测、术后输血等信... 目的筛选行单侧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择期行单侧髋关节手术且年龄≥65岁的患者959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并存疾病、手术类型、术中用药、术中监测、术后输血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以识别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109例(11.4%)患者术后输血。术前贫血(P<0.01)、翻修手术(P=0.01)、术中失血量≥6.67 ml/kg(P<0.05)是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使用氨甲环酸(P<0.01)、术中体温监测(P=0.027)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积极纠正患者术前贫血,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关注围手术期体温保护可能有效减少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输血的发生,从而避免或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输血 老年人 髋关节手术
原文传递
汉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抗合成酶抗体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燕 胡伟 +2 位作者 郭子维 孙凌云 陈智勇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年第3期167-171,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汉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抗合成酶(aminoacyl-transfer RNA synthetase,ARS)抗体谱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免疫沉淀法对145例汉族PMDM患者进行抗ARS抗体检测,并收集阳性... 目的探讨汉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抗合成酶(aminoacyl-transfer RNA synthetase,ARS)抗体谱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免疫沉淀法对145例汉族PMDM患者进行抗ARS抗体检测,并收集阳性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5PMDM例患者中,40例(27.6%)抗ARS抗体阳性,其中抗Jo-1抗体阳性24例,非Jo-1抗ARS阳性16例(包括抗EJ 7例、抗OJ 5例、抗KS 3例和抗PL-12抗体1例)。抗Jo-1抗体阳性组中PM比例高于非Jo-1抗ARS阳性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vs.43.8%,P=0.003);但2组性别和发病年龄分布类似;发热、雷诺现象、关节痛、技工手、间质性肺疾病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及肌酸激酶水平在抗Jo-1抗体组[分别为54.2%、16.7%、25.0%、33.3%、91.7%、4.2%和(3 041±4 351)UL]和非Jo-1抗ARS组[分别为43.8%、31.3%、37.5%、25.0%、100.0%、18.8%和(861±820)U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PMDM患者非Jo-1抗ARS抗体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与抗Jo-1抗体阳性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抗合成酶抗体
下载PDF
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奚忠 江春平 丁义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ABCG2在30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8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BCG2在两种肝癌细胞株HepG2、PLC/PR...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ABCG2在30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8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BCG2在两种肝癌细胞株HepG2、PLC/PRF/5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试出两种细胞株中ABCG2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免疫组化中,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癌细胞胞膜,部分病例胞质也有分布.免疫组化显示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3%(19/30)和25%(2/8).ABCG2蛋白在HepG2、PLC/PRF/5这两个肝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HepG2中,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胞质中,而在PLC/PRF/5中,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胞质和细胞膜上.PLC/PRF/5细胞株中,通过流式细胞仪能检测出表达ABCG2的细胞(P<0.05),而在HepG2细胞株中,通过流式细胞仪不能检测出表达ABCG2的细胞.结论: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肝癌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细胞化学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肥胖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形态改变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月 李瑶 +1 位作者 黄为 徐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脏形态改变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206例HCM患者并对其随访,设置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为主要终点。根据入院时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肥胖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脏形态改变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206例HCM患者并对其随访,设置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为主要终点。根据入院时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4 kg/m^2)、肥胖前组(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比较各组基线特征及MACCE发生情况。结果20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0.4±18.6)个月,死亡29例(14.1%),心源性死亡17例(8.2%),包括心脏骤停4例,心力衰竭13例,其余12例死于癌症等其他疾病。随着BMI的上升,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无明显变化,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LVM)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心力衰竭病程>1年、心房颤动、BMI、LAD、左室射血分数、LVM、LVMI与HCM患者发生MACCE相关,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BMI(OR=1.335,P=0.006)及NYHA分级≥Ⅲ级(OR=3.513,P=0.046)是HCM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HCM患者的不良心脏形态改变相关,控制体质量可能改善HCM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RUNX3、RASSF1A启动子高甲基化与胃癌进展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海 曹俊 +2 位作者 张斌 吴育美 邹晓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9-896,共8页
目的:探讨胃癌RUNX3、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进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RT-PCR和MSP检测62例胃癌标本及5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RUNX3、RASSF1A基因mRNA表达及甲基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在RUNX3、RASSF1A甲基化与非甲基化... 目的:探讨胃癌RUNX3、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进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RT-PCR和MSP检测62例胃癌标本及5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RUNX3、RASSF1A基因mRNA表达及甲基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在RUNX3、RASSF1A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RUNX3、RASSF1A甲基化与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RUNX3与RASSF1A表达较正常组织均明显降低(0.629±0.461vs0.893±0.543,0.653±0.476vs0.858±0.581,均P<0.05),且RUNX3与RASSF1A甲基化率均高于正常组织(69.4%vs26.8%,66.1%vs23.2%,均P<0.01).胃癌组织中RUNX3、RASSF1A甲基化组mRNA表达量较非甲基化组明显降低(0.545±0.299vs0.736±0.291,0.562±0.208vs0.674±0.185,均P<0.05).RASSF1A甲基化与肿瘤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RUNX3甲基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相关(P<0.05).RUNX3甲基化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高于非甲基化组(86.0%vs57.9%),RUNX3甲基化与VEGF表达相关(P<0.05).结论:RUNX3、RASSF1A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降低的原因,并与胃癌进展演变相关.RUNX3甲基化可能参与胃癌血管、淋巴管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基化 RUNX3 RASSF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hENT1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化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卞荣荣 钱晓萍 +5 位作者 刘宝瑞 谢丽 胡静 杨阳 陈莹 寓立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石蜡组织中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human equilibritive nucleosidetransporter 1,hENT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石蜡组织中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human equilibritive nucleosidetransporter 1,hENT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ENT1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hENT1 mRNA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果:hENT1 mRNA高表达组患者经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5月、总生存期36月,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0.420)、总生存期(P=0.707)。但是从生存曲线分析,hENT1 mRNA高表达的NSCLC患者可能从吉西他滨治疗中获益,可能获得更长无进展生存期的趋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与肺癌患者总生存期(P=0.02)、无进展生存期(P=0.008)显著相关。hENT1 mRNA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可能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关。结论:hENT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含吉西他滨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组织的分期可能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T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吉西他滨
下载PDF
枯否细胞在肝移植脂肪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佳晖 王经琳 +1 位作者 任昊桢 施晓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6-60,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移植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早期移植肝的无功能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当发生IRI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引起肝脏损伤,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激活与其密切相关。同时...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移植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早期移植肝的无功能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当发生IRI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引起肝脏损伤,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激活与其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肝移植供肝的需求不断增多,脂肪供肝在肝移植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然而,脂肪供肝发生脂肪变性,导致脂质过氧化、ATP合成酶活性下降和微循环损伤等病理生理变化。这一方面使KCs加剧脂肪供肝的IRI,另一方面也影响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使KCs的总体作用向损害肝脏的方向偏移。因此,探索KCs在肝移植脂肪供肝的IRI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KCs的形态、功能及其在肝移植脂肪供肝的IRI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枯否细胞 脂肪供肝 肝移植
下载PDF
amiRNA-Snai1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对顺铂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春红 郭慧敏 +3 位作者 王军 李建琦 陈敏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背景:多药耐药是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锌指转录因子Snai1介导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可促成肿瘤对化疗耐药。目的:探讨人工合成microRNA-Snai1(amiRNA-Snai1)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对顺铂(DDP)耐药性的作... 背景:多药耐药是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锌指转录因子Snai1介导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可促成肿瘤对化疗耐药。目的:探讨人工合成microRNA-Snai1(amiRNA-Snai1)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对顺铂(DDP)耐药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转染amiRNA-Snai1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的SGC7901/DDP细胞株(SGC7901/DDP-amiRNA组和SGC7901/DDP-Mock组),以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Snai1、耐药基因ERCC1、Snai1下游靶基因E-cadherin蛋白表达,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经不同浓度DDP(0.01、0.1、1.0、10.0 mg/L)作用后的存活率,计算DDP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DDP耐药SGC7901/DDP细胞中的Snai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DP敏感亲本SGC7901细胞(P<0.05)。SGC7901/DDP-amiRNA组细胞Snai1、ERCC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GC7901/DDP-Mock组细胞(P<0.05),荧光强度明显减弱;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GC7901/DDP-Mock组细胞(P<0.05),荧光强度明显增强。DDP对SGC7901/DDP-amiRNA组细胞的IC50值显著低于SGC7901/DDP-Mock组细胞(P<0.05)。结论:以amiRNA-Snai1沉默Snai1基因表达可能通过下调ERCC1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而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对DDP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系 肿瘤 抗药性 上皮间质转化 Snai1 RNA干扰 钙黏着糖蛋白类
下载PDF
脉冲射频对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不同疼痛表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书涵 王然 +3 位作者 赵定亮 邹洋洋 秦敏阳 陆丽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330-2335,共6页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PRF)对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不同疼痛表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接受背根神经节高电压长时程PRF治疗的老年胸段PHN患者201例,包括男110例,...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PRF)对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不同疼痛表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接受背根神经节高电压长时程PRF治疗的老年胸段PHN患者201例,包括男110例,女91例,年龄(72.2±6.9)岁。通过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问卷(NPSI)评估5种疼痛表型评分,包括表面自发性疼痛、深部自发性疼痛、一过性发作性疼痛、诱发痛、感觉异常/迟钝,分析5种不同疼痛表型的分布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及NPSI评分,评价PRF对不同疼痛表型及不同疼痛表型组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2种及以上疼痛表型,50.2%(101/201)患者同时具有5种疼痛表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表面自发性疼痛、深部自发性疼痛、一过性发作性疼痛、诱发痛、感觉异常/迟钝NPSI评分均下降(均P<0.05),NPSI评分下降值[M(Q_(1),Q_(3))]分别为3.0(2.0,4.0)、1.5(0.5,2.5)、3.0(2.5,4.0)、2.3(1.0,4.0)、1.0(0.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一过性发作性疼痛NPSI评分下降值高于其余4种疼痛表型(均P<0.05)。2、3、4、5种疼痛表型组合患者治疗后NR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4.0(3.0,5.0)、4.0(3.0,5.0)、4.0(3.0,5.0)、5.0(4.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种疼痛表型组合患者治疗后NRS评分下降值高于3、4种表型组合患者(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气胸、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RF对PHN患者不同疼痛表型的治疗效果不同,对一过性发作性疼痛疗效最佳,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脉冲射频 疼痛表型 疗效
原文传递
妊娠中晚期体重管理对妊娠早中期增重过多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晨晨 许萍 +3 位作者 李洁 呼慧莲 张蕴 王志群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管理对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但妊娠早中期增重过多孕妇妊娠期增重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妊娠20~24周转诊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临床医学院行产前保健的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胎孕妇共...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管理对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但妊娠早中期增重过多孕妇妊娠期增重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妊娠20~24周转诊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临床医学院行产前保健的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胎孕妇共1271例,纳入研究时增重正常者584例,增重超标者687例。增重超标者根据孕妇是否愿意参加体重管理,分为干预组(417例)和非干预组(270例)。干预组中干预依从性好者298例,干预依从性差者119例。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妊娠期增重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271例孕妇平均年龄为(27.6±3.0)岁(18-42岁),纳入研究时平均孕周为(24.4±1.6)周(20~29周)。干预依从性好者妊娠期总增重为(16.4±3.1)kg,明显低于干预依从性差组和非干预组[分别为(20.5±2.6)kg和(20.8±2.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4.104和4.436,P〈0.01)。尽管干预依从性好组纳入研究后增重低于增重正常组[(5.5±2.3)kg与(8.0±3.4)kg,q=2.541,P〈0.01],但妊娠期总增重还是较增重正常组明显增高[(16.4±3.1)kg与(14.0±3.7)kg,q=2.418,P〈0.01]。干预依从性好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发生率为2.3%(7/298),低于干预依从性差组和非干预组[分别为7.6%(9/119)和7.0%(19/270)](X^2分别为6.27和7.13,P均G0.05),剖宫产率也较低[23.8%(71/298)与33.6%(40/119)和36.7%(99/270),X^2分别为4.17和11.14,P均G0.053。非干预组巨大儿发生率为11.9%(32/270),高于干预依从性好组和增重正常组[分别为6.7%(20/298)和6.5%(38/584),X^2分别为4.50和7.01,P均〈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实行体重管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但需要良好的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体重增长 妊娠结局 疾病管理 病人依从
原文传递
EDU免疫荧光法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高表达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丙剑 白剑 +2 位作者 孙静娴 张娜 徐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通过EDU免疫荧光法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内高表达后对心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3天内)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72小时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LK转染组。对照组转染重组... 目的:通过EDU免疫荧光法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内高表达后对心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3天内)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72小时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LK转染组。对照组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GFP),ILK组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ILK基因(adeno-ILK)。转然成功后48小时将两组心肌细胞分别通过5-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DNA合成。结果:ILK转染组心肌细胞内DNA合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ILK高表达具有促进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DNA合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连接激酶 心肌细胞 增殖 DNA合成 ED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