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婴皮肤接触及抚触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敏 冯亚玲 +1 位作者 赵丽 陈慧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17期2002-2004,共3页
目的比较母婴皮肤接触和抚触干预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90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母婴皮肤接触30例、抚触组30例及不做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分(DAN)评价足跟... 目的比较母婴皮肤接触和抚触干预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90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母婴皮肤接触30例、抚触组30例及不做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分(DAN)评价足跟采血时3组新生儿疼痛差异,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记录穿刺前静息状态及穿刺结束时新生儿的心率(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等指标变化,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足跟采血时,母婴皮肤接触组、抚触组及对照组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分别为(69.27±14.7),(71.07±11.4),(98.10±22.5)S,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34.16±9.7),(42.09±12.6),(67.30±12.5)S,DAN评分分别为(5.17±1.3),(4.89±1.6),(7.30±2.1)分,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36,38.35,26.38;P〈0.01);母婴皮肤接触组、抚触组及对照组采血过程HR变化差值分别为(-9.27±4.70),(-8.69±3.80),(-21.30±6.51)次/min,HR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66.27±16.70),(71.434-15.90),(90.51.4-19.80)S,Sp02变化差值分别为(6.37±0.58),(5.88±0.34),(11.78±0.15)%,SpO2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61.56±11.30),(64.09±12.90),(87.30±17.8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5.27,31.87,24.78,28.46;P〈0.01)。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和抚触干预均能减轻新生儿疼痛,母婴皮肤接触较抚触止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母婴皮肤接触 抚触 足跟采血
原文传递
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雪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49,共2页
探讨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和合理使用。采用了以下培养方法:建立专业护士准入制度,规范入科程序,竞争上岗;制定培养目标,利用培训班、业务学习、订阅护理杂志等形式,通过双语护理查房、专科病例讨论、护理会诊、国内外进修、参加学... 探讨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和合理使用。采用了以下培养方法:建立专业护士准入制度,规范入科程序,竞争上岗;制定培养目标,利用培训班、业务学习、订阅护理杂志等形式,通过双语护理查房、专科病例讨论、护理会诊、国内外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学习班等途径,对专业护士进行分阶段持续培养。在合理使用上,实行护士分层次使用,专业护士承担三级护士工作;负责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完成专科疑难操作;主持专科护理查房和组织护理会诊,开展本专科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开展社会性专科健康教育,尝试开设专科护理咨询门诊;并建立专业护士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做到优胜劣汰。初步建成妇产科专业护士队伍,专科护理成效显著,护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等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逐年提高,病人满意率由90%上升到95%,护理部专科护理项目获得无锡市女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优胜奖。建议应尽快建立妇产科专业护士认证体系,确认专业护士可以单独开设门诊,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专业护士 人员管理 培养目标
原文传递
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雪芬 鲍柳春 +1 位作者 刘敏 蒋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对干预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对干预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共1551张,其中护理业务风险1509张,占97.29%;护理管理风险42张,占2.71%。妇科病区429张,占27.66%;产科病区465张,占29.98%;四室(手术室、临产室、新生儿科、急诊室)657张,占42.36%。2011年与2008年相比,危重患者上升了64.77%,抢救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 护理安全 管理
下载PDF
母婴皮肤接触式早复温对新生儿体温及产妇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顾红 刘敏 +3 位作者 吴蕾 付锦艳 姜善雨 刘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采取母婴皮肤接触式早复温对其体温恢复及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孕妇及娩出的新生儿100例, 试验组经母婴皮肤接触式复温90 min以后再放回辐射保温台, 对照组全程采用辐射保温台...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采取母婴皮肤接触式早复温对其体温恢复及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孕妇及娩出的新生儿100例, 试验组经母婴皮肤接触式复温90 min以后再放回辐射保温台, 对照组全程采用辐射保温台复温。分析两组新生儿复温效果及产妇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出血、胎盘娩出时间、母乳首次喂养成功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段(30 min、1 h、2 h)体温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式复温可减少产后出血, 缩短胎盘娩出时间, 增加母乳首次喂养成功率, 有着辐射台复温不可逾越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护理 新生儿体温 产妇结局
原文传递
“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雪芬 蒋洁 孙柳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岗位条件进行公开竞聘,选取导师和后备人才,签订任务目标书按计划培养,护理部提供全程支持,医院考核小组全程监督培养过程。比较“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前... 目的探讨“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岗位条件进行公开竞聘,选取导师和后备人才,签订任务目标书按计划培养,护理部提供全程支持,医院考核小组全程监督培养过程。比较“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和导师双方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本科学历从2008年的35%提升为2010年的90%(X2=12.91,P〈0.05),中级职称比例从10%提升为30%;年度考核优秀者从0%提升至40%(x2=10.00,P〈0.05);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导师的本科学历由42.9%上升为85.7%,高级职称比例由14.3%上升为42.9%(x2值分别为3.5,2.8;P〈0.05);同时“导师制”培养模式也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护理管理队伍平均年龄由42岁下降到3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由33%上升到88%(P〈0.05),2010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提高(P〈0.05)。结论“导师制”培养模式在为医院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管理后备人才队伍的同时,提升了医院护理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 导师制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多部门联合督导在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敏雅 张岩 +6 位作者 过伟华 赵紫榆 彭伊婧 孙琰 刘敏 唐一鸣 姚荧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医疗质量监管方法,强化PDCA管理环节,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采取医护药及临床专家多部门联合质量督导方式,定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查和指导。结果: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 目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医疗质量监管方法,强化PDCA管理环节,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采取医护药及临床专家多部门联合质量督导方式,定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查和指导。结果: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有效提升,无痛分娩率上升,危重症人数比例提高,微创手术占比上升,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管理部门多科协作管理模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改变过去检查只发现问题,不注重整改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督导 多部门协作 持续改进
下载PDF
23名护士长膳食状况与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7
作者 李雪芬 蒋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27期2908-2909,共2页
目的了解护士长的健康状况和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亚健康白测评分表和营养膳食调查表,对我院23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态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3名护士长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有7名,占30.4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目的了解护士长的健康状况和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亚健康白测评分表和营养膳食调查表,对我院23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态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3名护士长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有7名,占30.4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摄人量比较,本组护士长基本合理者:谷类5名、肉类7名、鱼虾类1名、蛋类12名、蔬菜类1名、水果类7名,牛奶类、豆类摄入量无一名护士长合理。结论护士长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膳食结构需要改善,应加强对护士长营养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平衡膳食宝塔 护士长
原文传递
不同专业各层次学生临产室临床教学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芬 陈慧娟 王玉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05年第4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临产室临床教学的合适方法,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目标教学、分阶段和一对一结对临床教学方法对331名学生进行临床带教.结果 出科考核优秀率为93%,被带教者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都能得到了发展... 目的 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临产室临床教学的合适方法,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目标教学、分阶段和一对一结对临床教学方法对331名学生进行临床带教.结果 出科考核优秀率为93%,被带教者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都能得到了发展.结论 加强情感智力(EI)的培养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行因人施教目标教学法可提高培养各级高素质人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房 教育技术 学生
下载PDF
改良按需喂养和腹部按摩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茜茜 蒋盘华 +2 位作者 陶亚琴 凌慧 崔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31期-,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按需喂养和腹部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及临床安全性(包括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性、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每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评价改良按需喂养和腹部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及临床安全性(包括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性、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改良按需喂养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于每次喂养前给予5~10 min的口腔功能训练(包括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而后根据其意识行为状态决定喂养方式;改良按需喂养联合腹部按摩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及改良按需喂养基础上,每次喂养前增加腹部按摩100次。观察并记录3组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喂养表现及临床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在喂养过渡时间方面,3组天数分别为(11.55±4.69)、(10.98±3.85)、(8.50±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88,P=0.003)。3组在喂养表现方面,喂养效率分别为(7.27±2.65)、(9.74±2.63)、(9.52±2.13)ml/min;喂养成效分别为(66.31±14.51)、(76.64±12.46)、(82.26±10.65)%;喂养奶量比分别为(63.99±11.02)、(80.16±14.41)、(84.97±1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189、16.383、31.959,均P<0.01)。在临床安全性当中,恢复出生体质量方面,3组所需时间分别为(10.55±1.99)、(9.28±1.77)、(10.05±2.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59,P=0.026);喂养不耐受3组发生率分别为50.0%(20/40)、40.0%(16/40)、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37);呼吸暂停3组发生率分别为37.5%(15/40)、20.0%(8/40)、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48)。结论改良按需喂养联合腹部按摩在改善喂养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喂养过渡时间,提高临床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按需喂养 腹部按摩 早产儿 喂养效果
原文传递
母婴皮肤接触对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敏 赵丽 李雪芬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疼痛的作用。方法将4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两组,干预组足跟采血前20 min母亲与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整个采血过程及采血恢复期持续皮肤接触;对照组在常规下进行足跟血采集。比较两组新生...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疼痛的作用。方法将4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两组,干预组足跟采血前20 min母亲与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整个采血过程及采血恢复期持续皮肤接触;对照组在常规下进行足跟血采集。比较两组新生儿在心率、血氧饱和度、面部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及啼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从穿刺开始后10秒至结束后10秒7个时间段中,两组新生儿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足跟采血时间因素、交互作用和分组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啼哭持续时间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皮肤接触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感;减少新生儿足跟采血时心率变化;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时血氧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护理 袋鼠式护理 疼痛 足跟采血
下载PDF
发展性照顾促进早产儿血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鲍柳春 李雪芬 龚晓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27期2858-2860,共3页
目的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了解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血中胃动素胃泌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措施。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产儿血中胃动素(... 目的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了解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血中胃动素胃泌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措施。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产儿血中胃动素(MOT)及胃泌素(GAS)的变化。结果MOT在出生后第3天对照组(194.19±54.95)ng/L,观察组(227.43±85.98)ng/L;第10天对照组(266.00±71.98)ng/L,观察组(293.42±52.02)ng/L;GAS第3天对照组(57.64±18.11)ng/L,观察组(73.88±35.90)ng/L;第10天对照组(68.25±23.53)ng/L,观察组(79.46±24.5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措施,能促进早产儿血中胃肠激素的释放,促进消化功能早期建立和进一步发育成熟,可增加胃肠道局部抗氧化功能,对早产儿幼嫩的肠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胃动素 胃泌素
原文传递
追寻南丁格尔足迹 传承南丁格尔精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芬 《中华护理教育》 2011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2011年5月9~12日。我与来自北京、上海、山东、黑龙江的护理界同仁一起,参加了由北京南丁格尔国际文化咨询公司组织的“南丁格尔之路”活动。
关键词 南丁格尔精神 咨询公司 护理界 黑龙江 北京
下载PDF
自制避光袋在化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查敏娟 金雅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避光 化疗 临床实践 癌症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