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叠腓骨肌皮瓣同期牙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明 邱憬 +4 位作者 邢树忠 万林忠 陶震江 汤春波 吴煜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 :总结折叠腓骨肌皮瓣即刻种植延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优缺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采用折叠腓骨肌皮瓣同期牙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8例。根据缺损的部位和特点,... 目的 :总结折叠腓骨肌皮瓣即刻种植延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优缺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采用折叠腓骨肌皮瓣同期牙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8例。根据缺损的部位和特点,设计折叠成"双管"型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区缺损,即刻植入22枚牙种植体。6-12个月后行种植体上部修复。结果:8例腓骨肌皮瓣7例成活(成活率87.50%),1例术后坏死取出腓骨瓣。19枚种植体义齿修复后2年内功能发挥良好(2年存留率86.36%)。术后X线片示重建下颌骨高度满意,腓骨肌瓣与健侧下颌骨骨断端愈合良好,种植体发生骨愈合。术后随访平均2-5年,无严重并发症,种植牙功能良好,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外形满意。结论:折叠腓骨肌皮瓣结合牙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最终可以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以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皮瓣 即刻牙种植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对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强 吴波 +2 位作者 茆梦 王菲 纪木火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对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病人156例,术前1 d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SCD-Q9)评估病人是否发生SCD,麻醉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相关标志物,术后1~3 d...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对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病人156例,术前1 d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SCD-Q9)评估病人是否发生SCD,麻醉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相关标志物,术后1~3 d采用中文版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病人是否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根据是否发生POD将病人分为POD组与非PO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D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分析SCD预测POD的价值。结果POD组病人SCD发生率、血清IL-6和神经丝轻链水平显著高于非PO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D的危险因素为SCD(OR=1.952,95%CI:1.183~3.532,P<0.05)、高血清IL-6(OR=1.103,95%CI:1.052~1.154,P<0.05)。SCD与IL-6预测POD的AUC分别为0.768(95%CI:0.692~0.845,P<0.01)和0.865(95%CI:0.784~0.945,P<0.01)。结论术前SCD是POD的危险因素,对POD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手术 老年人 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纯钛表面复合胶原蛋白凝胶涂层改性及其生物学性能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思 朱文卿 邱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9-1335,共7页
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并探究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将Ⅰ型胶原蛋白制成凝胶,并附着于纯钛试件表面形成生物胶原蛋白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胶原蛋白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 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并探究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将Ⅰ型胶原蛋白制成凝胶,并附着于纯钛试件表面形成生物胶原蛋白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胶原蛋白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试件表面元素组成,红外光谱测试仪(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检测试件表面基团,接触角仪检测试件表面亲水性。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CK-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Western blot评价钛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试件表面机械划痕变浅,XPS元素分析和FT-IR检测证实钛表面存在胶原蛋白涂层。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试件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表面亲水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胶原蛋白涂层钛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活性,并上调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蛋白Runx2、Osterix和OCN的表达。结论:纯钛表面复合胶原蛋白凝胶涂层改性能增强钛表面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凝胶涂层 钛表面 成骨细胞行为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永初 李丹丹 +3 位作者 孙雯 王华 张卫兵 严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8期248-250,共3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工程制造技术的发展,三维打印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包括咬合模型,个性化托槽、间接粘结托盘和种植体手术导板等,而广泛的正畸临床的应用带来教学变革的迫切需求,三维打印模型不仅...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工程制造技术的发展,三维打印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包括咬合模型,个性化托槽、间接粘结托盘和种植体手术导板等,而广泛的正畸临床的应用带来教学变革的迫切需求,三维打印模型不仅方便了临床的教学和训练,也为面向数字化的口腔正畸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涵盖了3D打印技术以及相关的正畸临床应用的进展,以及对于教学领域的思考和展望,旨在将临床需求与教学训练更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口腔正畸学 教学
下载PDF
三种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对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宏裕 管兆兰 +3 位作者 李根 王华 孙雯 张卫兵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09-314,372,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切牙牙根的吸收状况。方法选择使用不同矫治器的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30例,其中传统MBT托槽、自锁托槽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各10例,共计240颗切牙。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锥形... 目的比较不同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切牙牙根的吸收状况。方法选择使用不同矫治器的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30例,其中传统MBT托槽、自锁托槽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各10例,共计240颗切牙。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并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Mimics软件以及3-Matics软件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传统MBT托槽组和自锁托槽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以及侧切牙的牙齿长度(L)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上下颌中切牙及上颌侧切牙的牙齿长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下颌侧切牙治疗前后的牙齿长度无显著变化。而三组之间的对比,上下颌中切牙牙齿长度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上下颌侧切牙的牙齿长度减少量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平均牙齿长度变化为(-0.37±0.11)mm,显著小于传统MBT托槽组(-1.32±0.47)mm及自锁托槽组(-1.05±0.38)mm。在牙根吸收区域的比较上,各组均表现为腭侧吸收多于唇侧吸收,近中吸收多于远中吸收。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可有效降低切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矫治器 牙根吸收 切牙
下载PDF
钛表面不同硅烷偶联c(RGDfK)环肽的表征及生物相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齐悦 洪高英 +2 位作者 吴桐 陈晨 谢海峰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6期398-405,共8页
目的 探讨用四种不同硅烷将c(RGDfK)[(cyclo(Arg-Gly-Asp-d-Phe-Lys)]环肽固定于钛表面的效率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钛表面经碱热处理(OH组),分别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OHAP组)、3-氯丙基三乙氧基... 目的 探讨用四种不同硅烷将c(RGDfK)[(cyclo(Arg-Gly-Asp-d-Phe-Lys)]环肽固定于钛表面的效率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钛表面经碱热处理(OH组),分别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OHAP组)、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chloropropyltriethoxysilane,CPTES)(OHCP组)、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mercaptopropyltriethoxysilane,MPTS)(OHMPT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γ-MPS)(OHMPS组)四种硅烷固定c(RGDfK)环肽,构建钛-硅烷-c(RGDfK)环肽涂层,钛片表面未处理组为空白对照组(NT组)。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计观察各组涂层表面形貌及润湿性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钛表面元素组成,4,6-二氨基-2-苯基吲哚(4,6-diamino-2-phenylindole,DAPI)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黏附情况,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验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评价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碱热处理后钛表面形成海绵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硅烷-c(RGDfK)环肽涂层附着其上,各组润湿性较未处理钛片均有较大提高,OHMPS组Si/Ti、酰胺-N/Ti元素比最高;OHAP组细胞黏附形态最佳;OHAP组、OHMPT组、OHMPS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OHCP组细胞增殖活性及ALP活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PTS、CPTES、γ-MPS三种硅烷均能够作为偶联剂将c(RGDfK)环肽结合于钛表面,促进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其中γ-MPS偶联c(RGDfK)环肽的效果最好,而MPTS、CPTES、γ-MPS偶联c(RGDfK)环肽后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 c(RGDfK) 硅烷偶联剂 碱热处理 表面处理 MC3T3-E1细胞 细胞黏附 成骨分化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中重启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仇玲 范力文 潘永初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重启的影响因素,为正畸医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354例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将患者分为重启组和未重启组,并分析两组间12项影响因素,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重启的影响因素,为正畸医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354例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将患者分为重启组和未重启组,并分析两组间12项影响因素,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隐形矫治重启相关的因素。结果354例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的重启率为39.27%,其中男性重启患者为31例,占比8.76%,女性重启患者为108例,占比30.51%。多因素分析发现与未成年患者相比,成年患者的重启风险更小,约是未成年患者的40%(P=0.024),配合度差的患者重启风险增加了约5.7倍(P=0.000),需要弹性牵引配合的患者其重启风险增加了2.7倍左右(P=0.006),矫治步数大于48步的患者重启风险比矫治步数小于等于24步的患者增加了约3.6倍(P=0.027)。结论患者的年龄(未成年患者)、配合程度差、需要弹性牵引、矫治步数(>48)是增加无托槽隐形矫治重启风险的影响因素,提示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监控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重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颌阻生尖牙患者寰椎形态变异情况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严沁月 曹丹 严斌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研究上颌尖牙唇(腭)侧阻生(BIC/PIC)的患者寰椎形态变异的发生情况,以期辅助上颌阻生尖牙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196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研究组)和196例年龄、性别、安氏...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研究上颌尖牙唇(腭)侧阻生(BIC/PIC)的患者寰椎形态变异的发生情况,以期辅助上颌阻生尖牙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196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研究组)和196例年龄、性别、安氏分类与之相匹配的尖牙正常萌出者(对照组)。将所有样本的CBCT导入Dolphin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和三维图像,观察并记录各组寰椎后桥及寰椎后弓发育缺陷(包括寰椎后弓发育不全和寰椎后椎弓裂隙)的发生情况,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寰椎后桥的发生率为32.6%,显著高于对照组(22.4%,P=0.024)。PIC组寰椎后桥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BIC组和对照组、BIC和PI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寰椎后弓发育缺陷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尖牙阻生患者较尖牙正常萌出者更容易发生寰椎后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阻生尖牙 寰椎后桥 寰椎后弓发育缺陷
下载PDF
骨性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琪 范力文 +2 位作者 姚思玥 王林 潘永初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35-639,共5页
骨性错[牙合]畸形表现为上颌骨与下颌骨关系不调,根据其矢状向关系异常可以分为骨性Ⅰ类,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由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组成,该文将通过阐述这三种骨性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畸形 基因 咀嚼肌
下载PDF
236例不同骨性畸形磨牙颊舌向角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妍 朱琦 +2 位作者 王华 赵春洋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15-318,357,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骨性畸形患者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关系,旨在为预置矫治器的选择、治疗计划的制定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36例患者(男88例,女148例)的锥形束CT资料... 目的评估不同骨性畸形患者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关系,旨在为预置矫治器的选择、治疗计划的制定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36例患者(男88例,女148例)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测量分析,评估第一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在不同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畸形中有无差异。结果矢状向骨性畸形中,骨性Ⅲ类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骨性Ⅰ类、Ⅱ类患者的更大,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骨性Ⅰ类、Ⅲ类患者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角度差异也较大,高角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均角、低角患者的更大,但下颌第一磨牙的颊舌向角度较其他两组更小,差异显著。ANB角度的大小与上颌磨牙的颊倾度呈负相关,而与下颌磨牙的颊倾度呈正相关。结论随着矢状向骨性畸形的差异增大,骨性Ⅱ类患者上颌磨牙有舌侧倾斜的趋势,下颌磨牙有颊侧倾斜的趋势,骨性Ⅲ类患者相反,这一定程度上代偿了骨骼畸形的横向不调。在治疗不同骨性错牙合时,应考虑这些因素以避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颊舌向角度 横向不调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