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倩 施圣云 +2 位作者 胡正 张其华 曹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 1592例标本中,M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5.7%、2.4%;总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0.9%,其中RSV最常见,占阳性病毒株的61.3%,其次为PIV-3、hMPV,分别为6.7%、4.9%。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6.7%,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婴儿,有68例,占混合感染的63.6%。结论病毒感染是南京地区婴幼儿ARI的主要原因,RSV是首要病毒病原,MP也是常见的ARI病原体,1岁以内婴儿混合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突变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艳 卞颖华 +4 位作者 许鹏飞 黄辰飞 曹新 邢光前 魏钦俊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散发性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门诊收集散发性聋患者10例,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中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 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散发性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门诊收集散发性聋患者10例,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中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A2168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A1555G、C1494T)。同时,PCR扩增GJB2、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DNA测序,以验证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10名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方法检出1例携带线粒体DNA 12S rRNA C1494T突变;2例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和GJB3基因未检出突变。基因芯片的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出率高,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快速、高通量、高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同时结合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预防耳聋患儿的出生,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线粒体DNA 突变 基因芯片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耳聋GJB2基因和mtDNA 12SrRNA A1555G位点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鲁雅洁 程洪波 +6 位作者 邢光前 曹新 戴大春 陈智斌 冀强 魏钦俊 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5-860,共6页
目的:分析南京聋校散发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率和线粒体DNA(mtDNA)12SrRNA A1555G基因突变率。方法:收集聋校学生135名和健康对照人群162名外周血样本,PCR扩增GJB2和mtDNA 12SrRNA基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突变热点,对PCR产物直... 目的:分析南京聋校散发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率和线粒体DNA(mtDNA)12SrRNA A1555G基因突变率。方法:收集聋校学生135名和健康对照人群162名外周血样本,PCR扩增GJB2和mtDNA 12SrRNA基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突变热点,对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确定。结果:对GJB2检测结果显示:散发性耳聋患者样本中发现9种碱基改变(V27I、E114G、I203T V37I、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T123N和504insGCAA),其中235delC为主要突变方式,携带率为27.41%,其中纯合突变18例,杂合突变19例;162例正常对照中发现了15种碱基改变,其中4种为常见多态。散发聋135例和正常对照162例共计297例样本中未发现有mtDNA 12SrRNA A1555G位点突变存在;结论:GJB2基因突变是引起散发性非综合征耳聋患者听力损失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同人种GJB2基因的突变热点存在差异,235delC是GJB2基因在中国人中的主要致病突变位点;GJB2基因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类型的突变和较多形式的多态性;在散发性耳聋中mtDNA 12SrRNA A1555G位点的突变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耳聋 GJB2基因 12SrRNAA1555G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一株γ-聚谷氨酸合成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俊 陈宽婷 +3 位作者 魏钦俊 阮文辉 曹新 鲁雅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合成菌PGS-1,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富含谷氨酸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可大量合成γ-聚谷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26 g/L,不同于大多文献报道的微生物合成的γ-聚谷氨酸具有较高的分子...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合成菌PGS-1,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富含谷氨酸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可大量合成γ-聚谷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26 g/L,不同于大多文献报道的微生物合成的γ-聚谷氨酸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该菌株合成的γ-聚谷氨酸分子量较低(3×105-4×105 kD),分子量分布较窄,可适用于低分子量要求的应用领域,如作为药物的控缓释载体,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筛选 枯草芽孢杆菌 摇瓶发酵
原文传递
耳聋分子病因学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晓燕 魏钦俊 +4 位作者 鲁雅洁 王荷溪 陈智斌 曹新 邢光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耳聋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原因不明的门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200例,采用耳聋基因芯片结合DNA序列测定方法,对中国人中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热点突变进行分子检测。9个突变位点分别是:GJB2基因的35d...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耳聋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原因不明的门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200例,采用耳聋基因芯片结合DNA序列测定方法,对中国人中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热点突变进行分子检测。9个突变位点分别是:GJB2基因的35delG、176del16bp、235delC和299delAT,GJB3基因的C538T,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A2168G,以及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的A1555G和C1494T。结果:芯片筛查发现携带上述耳聋基因突变者78例(39.0%),其中GJB2突变37例(18.5%),SLC26A4突变28例(14.0%),GJB3突变2例(1.0%),mtDNA 12S rRNA突变11例(5.5%)。59例(29.5%)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耳聋。结论:约30%的原因不明的门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耳聋基因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的检出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倩 曹新 +2 位作者 胡正 施圣云 张其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分泌物标本HBoV。对HBoV阳性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和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ADV、IVA、IVB、PIV-1、PIV-2、PIV-3和hMPV。随机选取5份HBoV阳性标本扩增HBoVNP—I片段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合HBoV阳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BoV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HBoVDNA阳性率为8.3%(33/397),其中有57.6%(19/3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MP(27.3%,9/33)、RSV(24.2%,8/33)和PIV-3(12.1%,4/33)。7~36个月龄感染HBoV患儿有25例,占HBoVDNA阳性患儿的75.8%(25/33)。5份标本HBoVNP-I基因序列均一致,与stl、st2和WHL-1等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HBoV是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之一。HBoVNP-1基因高度保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流行株问变异较小,可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的检测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博卡病毒属 细小病毒科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原文传递
乳腺癌RASSF1A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咏梅 曹芳 曹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基因表达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检测36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13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基因表达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检测36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13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CR)检测其RASSF1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为61.1%,癌旁组织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未发生甲基化;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率为33.3%,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均表达RASSF1A;半定量RT-PCR结果表示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散发性乳腺癌中一类重要的分子改变,也是导致RASSF1A基因表达下降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RASSF1A基因 甲基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非综合征耳聋患者线粒体DNA 12S rRNA及tRNA^(Ser(UCN))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戴大春 鲁雅洁 +4 位作者 陈智斌 魏钦俊 曹新 邢光前 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 rRNA基因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耳聋的相关性,以及常见致聋突变携带频率。方法: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135例和听力正常对照人群126例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 rRNA基因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耳聋的相关性,以及常见致聋突变携带频率。方法: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135例和听力正常对照人群126例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tDNA 12S rRNA基因及tRNASer(UCN)基因,扩增产物经直接测序进行耳聋相关突变的鉴定。结果:135例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11种mtDNA 12S rRNA碱基变异,其中4种已知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A827G,4.4%;T961C,1.5%;T1095C,0.7%;A1555G,1.5%。两组人群均未检测到12S rRNA C1494T突变以及tRNASer(UCN)基因任何形式的致聋突变。结论:mtDNA 12S rRNA是南京地区汉族非综合征耳聋人群的突变热点基因,其常见致聋突变总携带率约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 tRNASer(UCN)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9
作者 姚俊 魏钦俊 +1 位作者 鲁雅洁 曹新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684-686,共3页
文章论述了构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提出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顺应社会需求,合理定位,体现特色,强化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了"点、线、面至立体"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对该教学体系下的... 文章论述了构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提出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顺应社会需求,合理定位,体现特色,强化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了"点、线、面至立体"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对该教学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鳃-耳综合征一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明臻 朱红美 +3 位作者 魏钦俊 陈智斌 曹新 邢光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的表型特征,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方法经知情同意,对调查对象进行全身检查以及听力学和颞骨CT评估,获得血样标本;整理分析家系资料并绘制系谱图;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进行鳃-耳-肾... 目的探讨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的表型特征,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方法经知情同意,对调查对象进行全身检查以及听力学和颞骨CT评估,获得血样标本;整理分析家系资料并绘制系谱图;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进行鳃-耳-肾综合征相关基因EYA1、SIX1和SIX5全编码外显子的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共4代31人,7人具有鳃-耳-肾综合征相关症状,系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6名患者主诉听力下降,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其它症状有耳前瘘管2人次、鳃裂瘘3人次和耳廓畸形4人次,均无肾脏畸形表现。2名患者纯音听力图示双耳混合性聋,颞骨CT检查见中耳和内耳发育异常,候选致病基因筛查均检测到EYA1 c.922C>T突变。结论该家系表型特征符合鳃-耳综合征诊断,但家系内患病个体间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EYA1 c.922C>T突变是本家系致病的主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鳃-耳-肾综合征 基因突变
下载PDF
RBL生物技术开放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雅洁 魏钦俊 +3 位作者 姚俊 黄娟 许蕊 曹新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12期965-967,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了更好地运用整合式课程体系,培养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技能,对探究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开放实验课程进行了"一心四化"的改...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了更好地运用整合式课程体系,培养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技能,对探究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开放实验课程进行了"一心四化"的改革与探索。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省级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实验平台、由专任教师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项目以科学的思路进行科研设计,由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课题组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延伸和补充了课堂知识。通过该开放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RBL 实践教学 开放实验
下载PDF
165例聋人耳聋基因诊断结果分析及婚配生育指导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荷溪 潘蓉蓉 +2 位作者 戴晓云 魏钦俊 康东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773-774,共2页
我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国家,出生缺陷总发生率40‰~ 60‰.残疾人群有8296万,其中听力残疾人群有2780万(33%),居各类残疾之首[1-2].研究表明,中国耳聋人群中,GJB2、SLC26A4及线粒体基因(mtDNA12Sr RNA)是导致大部分遗传性耳聋... 我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国家,出生缺陷总发生率40‰~ 60‰.残疾人群有8296万,其中听力残疾人群有2780万(33%),居各类残疾之首[1-2].研究表明,中国耳聋人群中,GJB2、SLC26A4及线粒体基因(mtDNA12Sr RNA)是导致大部分遗传性耳聋发生的三大责任基因,所占比例分别约为21%、14.5%及3.8%,由此催生出的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在中国已成为耳聋病因学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常规应用于临床检测[3].目前中国耳聋人群中约66%的遗传性耳聋已能够得到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诊断技术 遗传性耳聋 生育指导 SLC26A4 听力残疾 婚配 聋人 出生缺陷
下载PDF
靶向Notch信号通路与内耳发育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microRNA-384-5p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智斌 浦懋懋 +2 位作者 姚俊 曹新 程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0-837,共8页
目的筛选内耳中靶向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关键microRNA,验证其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microRNA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并提取Core-Notch子网络,再通过拓扑学分析与GO分析筛选对Notch信号通路具... 目的筛选内耳中靶向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关键microRNA,验证其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microRNA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并提取Core-Notch子网络,再通过拓扑学分析与GO分析筛选对Notch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的关键microRNA,并在体内、外水平进行验证。结果以筛选的microRNA-384-5p(miR-384-5p)为研究对象,预测其对Notch信号通路具有较强调控作用。实验结果显示,miR.384-5p在小鼠脑与耳蜗组织中特异性表达;miR-384-5p-mimic转染HeLa细胞后,Notch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验证了miR-384-5p对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和Dll4的负调控作用。结论基于构建的Core-Notch网络筛选内耳发育相关的microRNA,筛选出来的miR-384-5p分子可靶向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可作为潜在的毛细胞修复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otch 毛细胞 听觉 miR-384-5p
原文传递
2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卜云飞 吕晓光 +3 位作者 汪洋 鲁雅洁 陈智斌 魏钦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对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中国人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门诊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22名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以及SLC26A4基因7+8... 目的:对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中国人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门诊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22名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以及SLC26A4基因7+8外显子和19外显子序列。所有PCR扩增产物经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提交NCBI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22名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3种GJB2基因的突变: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3例及176del16bp和299delAT复合突变1例;mtDNA12SrRNA基因检出有2种已知致病突变:A1555G2例和C1494T2例;SLC26A4基因有IVS7-2A>G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1例。结论:PCR扩增结合DNA测序是耳聋基因诊断的经典和有效的方法,能确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分子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方法存在不能定性、耗时费力、所需成本昂贵且不能同时对不同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等缺点。因此,临床的耳聋基因诊断,需要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通量高、价格低廉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衍型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12SRRNA基因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人/猪OSBPL2同源性比较及猪PFFs靶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华沙 姚俊 +4 位作者 王红顺 王盈 杨海元 曹新 戴一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PFFs)OSBPL2敲除细胞系,为构建小型猪致聋基因缺陷动物模型奠定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与猪OSBPL2基因共线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 目的: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PFFs)OSBPL2敲除细胞系,为构建小型猪致聋基因缺陷动物模型奠定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与猪OSBPL2基因共线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预测并模拟人与猪OSBPL2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其次,设计合成靶向猪OSBPL2第5、6外显子设计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 RNA),以p X330质粒为载体,构建含有Cas9骨架的重组载体,转染至猪PFFs中,G418药物筛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最后,T7EN1酶切实验检测靶向效率,序列分析检测单克隆细胞基因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人与猪的OSBPL2在染色体上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关系,蛋白质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8%,且具有相似的功能结构域。成功构建打靶OSBPL2基因的Cas9/sg RNA表达载体,转染PFFs细胞,药物筛选获得OSBPL2基因双敲的单细胞克隆并测序证实了基因突变型。结论:人和猪OSBPL2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构建成功的Cas9/sg RNA表达载体在PFFs中预期实现了OSBPL2基因编辑并获得基因双敲的单细胞克隆,为后续OSBPL2基因敲除猪模型构建提供了必需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BPL2 共线性分析 CRISPR/Cas9 PFFs
下载PDF
ING4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芳 魏钦俊 +2 位作者 鲁雅洁 潘梅 曹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人ING4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PCR,RFQ-PCR)检测3种乳腺癌细胞株中ING4 mRNA的表达水平;ING4基因的表达质粒转染MCF-7细胞;MTT法和FCM法检测I... 目的:研究人ING4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PCR,RFQ-PCR)检测3种乳腺癌细胞株中ING4 mRNA的表达水平;ING4基因的表达质粒转染MCF-7细胞;MTT法和FCM法检测ING4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分析转染ING4后p53、p21及bax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结果:在3种乳腺癌细胞MCF-7、MDA-MB-435和MDA-MB-231中ING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转染ING4表达载体的MCF-7细胞较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P<0.05);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p53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p21和bax表达显著上调。结论:ING4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高表达ING4基因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染 基因 肿瘤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LBL结合PBL在医学院校细胞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 曹新 +1 位作者 冯振卿 丁贵鹏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10期788-791,共4页
细胞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已成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医学院校细胞工程教学中,于传统LBL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模式,为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探索出一条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道路,以期... 细胞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已成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医学院校细胞工程教学中,于传统LBL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模式,为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探索出一条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道路,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工程 生物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法选育透明质酸高产菌株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伟 姚俊 +3 位作者 陈宽婷 孙荣斌 魏钦俊 曹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9-272,共4页
以一株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NN-7为出发菌株,利用30keV,剂量为8×1014N+/cm2氮离子进行诱变,筛选获得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双缺陷型突变菌株,经摇瓶发酵培养筛选获得一株透明质酸高产菌株SH-9,透明质酸产量达3.23g... 以一株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NN-7为出发菌株,利用30keV,剂量为8×1014N+/cm2氮离子进行诱变,筛选获得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双缺陷型突变菌株,经摇瓶发酵培养筛选获得一株透明质酸高产菌株SH-9,透明质酸产量达3.23g/L,相对分子质量达2.12×106,相对于原始菌株,透明质酸产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提高了104.4%及35.9%。6代传代实验表明诱变后得到的高产透明质酸菌株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低能离子注入法可作为有效的诱变手段用于透明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兽疫链球菌 离子注入 诱变选育
下载PDF
SLC26A4基因频发致聋突变的种族差异及其分子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梓凡 鲁雅洁 +3 位作者 钱旭丽 姚俊 魏钦俊 曹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5-1194,共10页
目的 :SLC26A4基因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第二个常见致病基因,在已知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至少有170种。然而不同地区的耳聋人群突变热点各异,更无SLC26A4致聋性频发突变频率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致聋基因SLC26A4频发突变的种族... 目的 :SLC26A4基因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第二个常见致病基因,在已知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至少有170种。然而不同地区的耳聋人群突变热点各异,更无SLC26A4致聋性频发突变频率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致聋基因SLC26A4频发突变的种族差异及其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依据公共数据库,系统收集1997-2014年全球SLC26A4与耳聋相关的文献报道662篇,基于NEWCASTLE OTTAWA(NOS)标准筛选出31篇文献纳入研究,采用STATA11.2和Rev Man 5.1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并结合Swiss Model软件对SLC26A4频发致聋突变而导致的蛋白分子结构变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发现SLC26A4突变增加耳聋发病风险(OR=39.73,95%CI:21.36-73.90,P〈0.001);2 SLC26A4突变在亚洲人群中有显著异质性,而欧美地区则无异质性;3鉴定出SLC26A4基因6种高频致聋突变(p.V138F、p.G209V、c.IVS7-2A〉G、c.IVS8+1G〉A、p.T416P和p.H723R),并通过蛋白质分子结构模拟发现突变后有意义的结构改变。结论 :本研究为SCL26A4致聋突变在不同地区耳聋人群中的遗传学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6A4 遗传性耳聋 META-分析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人肌球蛋白7A基因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潜在致聋突变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全 鲁雅洁 曹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6期743-751,共9页
目的:人肌球蛋白7A(MYO7A)基因是遗传性耳聋分子筛查的候选基因之一。从已知的MYO7A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ns SNPs)位点数据库中筛选可能与致病表型相关的ns SNPs位点,以提高MYO7A基因耳聋分子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率。方法:首先,从NCBI... 目的:人肌球蛋白7A(MYO7A)基因是遗传性耳聋分子筛查的候选基因之一。从已知的MYO7A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ns SNPs)位点数据库中筛选可能与致病表型相关的ns SNPs位点,以提高MYO7A基因耳聋分子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率。方法:首先,从NCBI数据中心的db SNP数据库(db SNP)和Deafness Variation Database数据库获得MYO7A基因的SNPs数据和基因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SIFT、Poly Phen-2、PANTHER、Ph D-SNP、Mutation Taster、SNP&GO和Mut Pred软件进行ns SNPs表型致病性分析,预测潜在致病位点;接着,应用Clustal X2和Gene Doc软件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潜在致病的ns SNPs位点保守性;最后,应用Swiss Model平台选择性地对某些突变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建模,并分析结构域的变化。结果:预测出MYO7A的104个高风险致病的ns SNPs位点,包括25个已报道的耳聋相关ns SNPs位点;高风险致病的ns SNPs位点中,有42个位于肌球蛋白马达(myosin motor)结构域,其中12个预测有致病风险的ns SNPs位点与MYO7A基因致聋的突变研究报道一致。肌球蛋白马达结构域中包含30个新预测的潜在致病性ns SNPs位点,其中仅L366P位点在7个预测软件中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对L366P位点位点突变前后的三维模型构建,发现存在蛋白结构的改变,且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了该位点的高度保守性。结论:MYO7A的L366P为潜在高风险致病性ns SNP位点,推测该基因突变可能与耳聋表型相关。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筛选方法对MYO7A基因突变的临床筛查及其他致病基因的ns SNPs筛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肌球蛋白7A 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性耳聋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