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芯片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伟 万建民 +4 位作者 刘伟 张林 刘全俊 周镇先 刘新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研究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点样仪将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的HBV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 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 ,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 目的 研究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点样仪将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的HBV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 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 ,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 ,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雅培试剂检测HBVDNA、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结果 用基因芯片对 15份HBsAg、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HBVDNA均阳性 ,阳性率符合率为 10 0 % ;15份肝活检组织标本 ,免疫组化法检测HBcAg阳性 15例 ,原位分子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检测HBVDNA均阳性 14例 ,阳性率 93%。 99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标本 ,HBcAg阳性 6 7份 ,HBVDNA阳性 5 3份 ,基因芯片检测HBVDNA阳性 46份 ,阳性率分别为 6 9%、88%。 32例HBcAg、HBVDNA阴性的肝组织中 ,基因芯片检测HBVDNA均为阴性。结论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HBVDNA ,诊断准确率高 ,假阳性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芯片 检测 肝组织 血清 乙肝病毒DNA
原文传递
假俭草种源抗寒性鉴定及其变异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鹏良 陈启广 +5 位作者 吕志鹏 温明星 王海燕 覃子海 刘建秀 王秀娥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1,共5页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发掘假俭草抗寒遗传资源,为假俭草抗寒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材料和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采用电解质渗透法对搜集的有代表性的110份假俭草种源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假俭草不同种源之间的抗寒性存在较大变异,它...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发掘假俭草抗寒遗传资源,为假俭草抗寒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材料和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采用电解质渗透法对搜集的有代表性的110份假俭草种源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假俭草不同种源之间的抗寒性存在较大变异,它们的半致死温度的变异范围为-2.55℃^-8.01℃,极差为5.46℃,平均半致死温度为-4.89℃,变异系数为18.01%;进一步对假俭草的半致死温度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和海拔)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假俭草的半致死温度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均无线性关系;根据假俭草的半致死温度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110份假俭草种源分为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抗寒性 半致死温度 回归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下载PDF
假俭草杂种F_1抗寒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鹏良 徐洋 +4 位作者 吕智鹏 王海燕 覃子海 刘建秀 王秀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0-294,共5页
本研究选用抗寒性存在差异的假俭草品种E142和E02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杂种F1群体;利用电解质渗透法对F1群体及其亲本进行抗寒性鉴定,利用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假俭草抗寒性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杂种F1群体不... 本研究选用抗寒性存在差异的假俭草品种E142和E02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杂种F1群体;利用电解质渗透法对F1群体及其亲本进行抗寒性鉴定,利用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假俭草抗寒性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杂种F1群体不同单株间的抗寒变异较大,变异范围为-9.63^-1.45℃,变异系数为-29.27%。2)F1群体的抗寒性呈连续的混合正态分布,符合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3)假俭草的抗寒性状最适遗传模型为B-1,即抗寒性状受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1.28%。本研究明确了假俭草抗寒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假俭草抗寒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假俭草抗寒育种创造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抗寒性 F1群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利用Affymetrix芯片分析DON诱导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6
4
作者 马璐琳 尚毅 +3 位作者 亓增军 陈佩度 王秀娥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64,共6页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不但高抗赤霉病,而且其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认为是赤霉病的致病因子)含量也低。为了研究望水白低DON含量的分子机制,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对望水白受DON诱导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以DON...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不但高抗赤霉病,而且其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认为是赤霉病的致病因子)含量也低。为了研究望水白低DON含量的分子机制,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对望水白受DON诱导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以DON诱导后12 h和24 h混合样品作为处理组,水处理做为对照。总共检测到差异表达的基因1 114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949个,下调基因165个。在上调表达基因中,推断有功能的基因涉及转录因子、信号蛋白、着丝粒蛋白以及与病程相关的基因,如: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谷胱甘酞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葡萄糖基转移酶以及抗病蛋白等。对上调表达中的部分基因进行RT-PCR分析,证实它们都受DON诱导上调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Deoxynivalenol(DON) 基因芯片 RT-PCR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小麦抗白粉病、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聚合体 被引量:4
5
作者 郎淑平 王海燕 +5 位作者 曹爱忠 胥红研 王苏玲 张守忠 陈佩度 王秀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现代小麦育种的目标是选育丰产、综合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将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紧密连锁的共显性PCR标记、以及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特异的... 现代小麦育种的目标是选育丰产、综合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将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紧密连锁的共显性PCR标记、以及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特异的PCR标记对以小麦品种安农94212、安农92484为优质亲本和以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易位系为抗病亲本的杂交高代材料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培育出聚合有Pm21和1Dx5+1Dy10的抗白粉病小麦聚合体,为小麦抗病、优质育种提供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品质 聚合体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小麦抗赤霉病、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聚合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被引量:4
6
作者 郎淑平 王海燕 +4 位作者 胥红研 肖进 张守忠 陈佩度 王秀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18,共4页
为了创制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重要中间材料,加速丰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以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苏麦3号和优质面包小麦安农94212、扬麦158等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利用覆盖苏麦3号抗赤霉病主效QTL(Qfhs.ndsu-3BS)的4... 为了创制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重要中间材料,加速丰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以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苏麦3号和优质面包小麦安农94212、扬麦158等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利用覆盖苏麦3号抗赤霉病主效QTL(Qfhs.ndsu-3BS)的4个SSR标记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5+10特异分子标记在杂交F3代进行标记辅助选择,F4代选育到纯合的含有Qfhs.ndsu-3BS和5+10亚基的聚合体2个(J3316-8和J3316-10)。经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J3316-8自交后代的8个株系赤霉病抗性表现优于苏麦3号,J3316-10自交后代的2个株系赤霉病抗性与苏麦3号相当。两个聚合体农艺性状比苏麦3号有明显的改良,加之它们含有优质面包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因此可以作为小麦抗病和优质育种的中间材料。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将现代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聚合体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曹亚萍 陈佩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3-929,共7页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2、BC2F...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2、BC2F1代中选育出分别涉及簇毛麦1V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系,包括1VS·W易位系、W·1VL易位系、1VS单端体系和1VL端二体系,为小麦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1V染色体 易位染色体 端着丝粒染色体
下载PDF
通过“供体-受体”原生质体融合将裸燕麦部分核基因组转移给普通小麦(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宝 刘大钧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5-102,共8页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体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麦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体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麦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3个杂种细胞系进行5种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稳定的不对称体细胞核杂种细胞系;它们表现出小麦的完整谱带和裸燕麦的部分谱带。对2个杂种细胞系及亲本的核糖体DNA 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个杂种细胞系(HB 95)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细胞学观察表明,2个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均显著高于双亲。从杂种细胞系HB 94中分化出叶原基等分化结构。Adh同工酶分析表明,这些分化结构具有和母体细胞系完全相同的杂种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裸燕麦 原生质体融合 部分基因组转移
下载PDF
同工酶分析在鉴定小麦外源染色质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晓琴 陈佩度 刘大钧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2期8-10,共3页
对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及电泳检测方法、普通小麦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小麦外源种杂种衍生系的建立及外源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以同工酶标记作为小麦外源染色质标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标志酶... 对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及电泳检测方法、普通小麦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小麦外源种杂种衍生系的建立及外源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以同工酶标记作为小麦外源染色质标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标志酶的选择、对照的设置及有关酶谱技术的正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染色质 鉴定 小麦 同功酶
下载PDF
云南、西藏与新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海燕 王秀娥 +1 位作者 陈佩度 刘大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用SDS-PAGE法分析了64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征集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从34份云南小麦中,发现2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和null、7、2+12);从24份西藏小麦中,发现3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 用SDS-PAGE法分析了64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征集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从34份云南小麦中,发现2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和null、7、2+12);从24份西藏小麦中,发现3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null、6+8、2+12和null、7+8、2),其中西藏小麦TB18的Glu-D1位点仅编码亚基2;从6份新疆小麦中,观察到1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2+12)。在云南、西藏和新疆这3种中国西部特有的小麦材料中,Glu-1位点分别出现4(Glu-A1c、Glu-B1a、Glu-B1b和Glu-D1a)、5(Glu-A1c、Glu-B1d、Glu-B1b、Glu-D1a和Glu-D1?)和3个(Glu-A1c、Glu-B1a和Glu-D1a)等位基因。云南小麦、西藏小麦和新疆小麦材料内的Nei’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574、0.1366和0,表明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材料内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位点的遗传变异要高于新疆小麦。云南小麦、西藏小麦和新疆小麦A、B和D基因组的Nei’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74和0.0270,这说明在遗传多样性方面,Glu-B1位点最高,其次为Glu-D1位点,Glu-A1位点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GLU-1位点 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变异系数 新疆 集材 云南 中国西部 平均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nan,Tibetan,and Xinjiang Wheat Using SSR Markers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海燕 王秀娥 +1 位作者 陈佩度 刘大钧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3-633,共11页
A total of 206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rimer pairs were used to detect genetic diversity in 52 accessions of three unique wheat varieties of western China. A total of 488, 472, and 308 allelic variants were d... A total of 206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rimer pairs were used to detect genetic diversity in 52 accessions of three unique wheat varieties of western China. A total of 488, 472, and 308 allelic variants were detected in 31 Yunnan, 15 Tibetan and 6 Xinjiang wheat accessions with an average of PIC values 0.2764, 0.3082, and 0.1944, respectively.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allelic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by SSR markers in all the 21 chromosomes, the 7 homoeologous groups, and the three genomes (A, B, and D) in Yunnan, Tibetan, and Xinjiang whea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allelic polymorphisms in all the 21 chromosomes were observed in 3B and 1D chromosomes, respectively. The lowest and highest allelic polymorphisms among the seven homoeologous groups was observed in 6 and 3 homoeologous groups,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genomes, B genome showed the highest, A the intermediate, and D the lowest allelic polymorphism. The genetic distance (GD) indexes within Yunnan, Tibetan, and Xinjiang wheat, and between different wheat types were calculated. The GD value was found to be much higher within Yunnan and Tibetan wheat than within Xinjiang wheat, but the GD value between Yunnan and Tibetan wheat was lower than those between Yunnan and Xinjiang wheat, and between Tibetan and Xinjiang wheat. The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a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Yunnan and Tibetan wheat than that between Yunnan and Xinjiang wheat or between Tibetan and Xinjiang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wheat Tibetan wheat Xinjiang wheat genetic diversity SSR markers
下载PDF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桂萍 陈佩度 +1 位作者 张守忠 赵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4-749,共6页
利用3类试验材料,即由不同生态类型的推广品种与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经过杂交回交选育的高代品系(种),3份涉及6VS/6AL的高代分离品系以及5个以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作杂交亲本的F2群体,对含有与不含有6VS/6AL易位染色体材料的... 利用3类试验材料,即由不同生态类型的推广品种与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经过杂交回交选育的高代品系(种),3份涉及6VS/6AL的高代分离品系以及5个以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作杂交亲本的F2群体,对含有与不含有6VS/6AL易位染色体材料的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后代的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产量等农艺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对穗长和千粒重表现出一定的正向效应。多数6VS/6AL衍生品系的株高与亲本相比有所增加,但在同一组合的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育种过程中通过选择可改变增高趋势。6VS/6AL易位系对白粉病免疫,并且遗传稳定,对小麦的抗病育种是很有潜力的抗源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VS/6AL易位系 普通小麦 农艺性状 影响
下载PDF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芳 王海燕 +5 位作者 赵彦 纪剑辉 曹爱忠 王苏玲 周波 王秀娥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和强弱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和普通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以45s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二倍体和双二倍体中加州野大麦的NOR位点均位于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基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结果,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 ML软件“数码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加州野大麦的核型为2n=2x=10 m(2SAT)+4 sm,属于较为对称性核型(A);加州野大麦染色体核型的建立,为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转移加州野大麦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倍体 染色体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核型分析 加州野大麦
下载PDF
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清平 王秀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WSSM)是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引起的土传病害,自20世纪末已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本文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鉴定、病害的流行、... 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WSSM)是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引起的土传病害,自20世纪末已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本文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鉴定、病害的流行、危害及防治、小麦梭条花叶病抗病鉴定技术和分级标准、小麦抗梭条花叶病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抗病遗传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近年来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梭条花叶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白粉菌诱导簇毛麦叶片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CMPG1-V候选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恒 陈怡名 +8 位作者 张旭 牛影 赵佳 吴承云 郝永利 孙丽 王海燕 肖进 王秀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4-604,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使用Mate&PlateTM技术构建簇毛麦受白粉菌诱导的酵母双杂交文库,鉴定正向调节小麦白粉病抗性的簇毛麦E3泛素连接酶蛋白CMPG1-V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病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白粉菌诱导前及诱导后1、2、4、6、12... [目的]本文旨在使用Mate&PlateTM技术构建簇毛麦受白粉菌诱导的酵母双杂交文库,鉴定正向调节小麦白粉病抗性的簇毛麦E3泛素连接酶蛋白CMPG1-V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病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白粉菌诱导前及诱导后1、2、4、6、12、24和48 h的簇毛麦叶片总RNA,利用SMART技术分离纯化mRNA,合成ds cDNA,将ds cDNA和pGADT7-Rec载体共同转入酵母菌株Y187,构建簇毛麦酵母双杂交文库,明确文库插入片段大小和滴度。以CMPG1-V为诱饵筛选文库,并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回补验证,利用BiFC方法验证CMPG1-V与筛选到的1个互作蛋白CMIN6(MYB25-V)的体内互作。[结果]成功构建了受白粉菌诱导的簇毛麦叶片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滴度为9.5×107 CFU·mL^-1,插入片段长度为250~2000 bp,重组率为100%。以CMPG1-V为诱饵筛选文库,获得79个互作蛋白,挑选其中10个互作蛋白进行回补验证。通过BiFC试验验证了CMPG1-V与MYB25-V的体内互作。MYB25-V及其在小麦中的同源基因TaMYB25受白粉菌诱导后均上调表达,推测MYB25-V可能参与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白粉菌诱导的簇毛麦酵母双杂交文库,为鉴定CMPG1-V的互作蛋白并解析其抗病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簇毛麦 酵母双杂交 CMPG1-V基因 互作蛋白
下载PDF
小麦乙烯合成通路关键基因TaACS2在抗赤霉病中的功能分析
16
作者 柯裴蓓 刘玉 +4 位作者 张婷 孙宇欣 何立强 肖进 王秀娥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手段解析乙烯通路参与小麦抗赤霉病的调控网络,筛选到一个乙烯合成通路上的关键基因——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基因Ta ACS2,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中沉默Ta ACS2基因... 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手段解析乙烯通路参与小麦抗赤霉病的调控网络,筛选到一个乙烯合成通路上的关键基因——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基因Ta ACS2,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中沉默Ta ACS2基因,初步研究其在小麦抗赤霉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a ACS2基因在抗病品种‘苏麦3号’中受赤霉菌诱导上调表达,但在感病品种‘Alondra’s’中不受诱导,甚至下调表达。沉默Ta ACS2基因的植株接种赤霉菌后,与对照相比,‘苏麦3号’平均病小穗率从7. 2%上升到13. 3%,病穗轴率从4. 6%上升到19. 0%;‘望水白’平均病小穗率从10. 8%上升到28. 4%,病穗轴率从0上升到53. 6%,两品种病小穗率和病穗轴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沉默Ta ACS2基因后,小麦赤霉病抗性显著下降,提示Ta ACS2基因正向参与调节小麦对赤霉病的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乙烯通路 TaACS2基因 基因沉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