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灶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志强 卢光明 谭启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15-1918,共4页
癫痫灶的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前提,当前各种术前检测手段都有一定的不足。而最新出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癫痫的术前临床心理学评价研究,在癫痫灶的定位方面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包括通过判断优势半球对... 癫痫灶的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前提,当前各种术前检测手段都有一定的不足。而最新出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癫痫的术前临床心理学评价研究,在癫痫灶的定位方面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包括通过判断优势半球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方法、脑电图联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数据驱动模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癫痫 定位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治元 史继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7-479,共3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起的脑底Willis环大动脉管径变细,甚至闭塞。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生率高达70%,其中17%-40%可并发神经功能障碍。CVS...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起的脑底Willis环大动脉管径变细,甚至闭塞。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生率高达70%,其中17%-40%可并发神经功能障碍。CVS是SAH患者病情恶化、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SAH后血块的体积、厚度、位置、持续时间和密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判断CV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SAH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WILLIS环 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瘤破裂 CVS
原文传递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7 位作者 杭春华 成惠林 孙康健 潘云曦 樊友武 谢伟 李杰 乔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本组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2例(3.6%),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脑膜瘤 肿瘤 手术入路 手术治疗 后颅窝 术后死亡 乙状窦前入路 结论 熟悉 主体
原文传递
幕上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9 位作者 谢伟 潘云曦 孙康健 杭春华 成惠林 樊友武 李杰 李劲松 乔梁 印红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总结幕上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处理策略和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2例幕上大中型脑AVM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Ⅱ级30例,Ⅲ级24例,Ⅳ级16例,Ⅴ级2例。均经脑血管造影... 目的总结幕上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处理策略和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2例幕上大中型脑AVM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Ⅱ级30例,Ⅲ级24例,Ⅳ级16例,Ⅴ级2例。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8例行术前栓塞。结果本组72例的畸形血管团均被全切除,无手术死亡。3例因术后术野出血再次手术,共12例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1例获得随访,术前癫痫者18例中11例消失;术前无癫痫史者,33例中7例出现癫痫。结论在作出AVM的治疗决定时,既要考虑患者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医生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状况和Spetzler-Martin分级以及治疗小组的技术能力。我们认为,显微手术切除是大中型AVM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有些大型AVM患者来说,术前栓塞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栓塞
原文传递
弥漫性轴突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2-84,共3页
弥漫性轴突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重要损伤类型,预后不良。然而,临床上DAI常常被低估,因为目前的常规CT检查往往会忽略不伴有出血的轴突损伤灶,
关键词 弥漫性轴突损伤 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显微手术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4 位作者 杭春华 成惠林 潘云曦 谢桦 胡志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影像特征和手术要点。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并手术切除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最大径3.5-6.0cm,均经MRl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病变被...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影像特征和手术要点。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并手术切除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最大径3.5-6.0cm,均经MRl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病变被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活检1例,无手术死亡。海绵窦神经保留情况:8例保留动眼神经;9例保留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其余均未能保留。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根据其MRI的特征性影像获得确诊。合适的手术人路、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全切肿瘤的必备条件。海绵窦内神经的保留仍然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脊索样胶质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5 位作者 樊友武 李杰 史继新 杭春华 印红霞 吴晋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3-515,共3页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胶质瘤 脊索样 文献复习 南京军区总医院 肿瘤特征 病理特征 第三脑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颞下入路显露岩骨段颈内动脉的一种改进的定位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毅兴 史继新 +5 位作者 樊友武 成惠林 印红霞 陈克非 李首春 邱永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29-532,共4页
目的根据岩骨段颈内动脉水平部(hpICA)的显微解剖特点,在颞下入路(STKA)中寻找并证实定位hpICA的新方法。方法观测20侧干颅骨的岩尖结构,用4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模拟STKA操作,测量有关定位参数并与三角形定位法进行比较。结果棘... 目的根据岩骨段颈内动脉水平部(hpICA)的显微解剖特点,在颞下入路(STKA)中寻找并证实定位hpICA的新方法。方法观测20侧干颅骨的岩尖结构,用4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模拟STKA操作,测量有关定位参数并与三角形定位法进行比较。结果棘孔到蝶岩沟的距离为(3.26±0.47)mm(2.44~4.32mm)。平行四边形定位法均能准确定位hpICA,此法显露的hpICA面积和有效利用系数均非常显著地大于其他两种三角形定位法(P<0.01)。结论在STKA中平行四边形定位法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方便、安全的hpICA定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岩骨段颈内动脉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3 位作者 史继新 杭春华 成惠林 印红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93例,经鼻蝶入路8例,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4例,经皮质侧脑室入路3例,额下入路3例,颞下入路2例,额下+改良翼点联合入路2例,...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93例,经鼻蝶入路8例,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4例,经皮质侧脑室入路3例,额下入路3例,颞下入路2例,额下+改良翼点联合入路2例,双侧额下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6例,次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10例。随访81例,时间1~60个月,平均42.3个月。GOS5分68例,4分5例,3分5例,1分3例。肿瘤复发18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改良翼点入路适用于大多数病人,充分利用颈内动脉分叉间隙有利于全切除肿瘤。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病人一般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下丘脑 显微手术入路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19例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志刚 王汉东 +4 位作者 樊友武 杭春华 潘云曦 孙康健 王笑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3-474,共2页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尽管发生率不高,但是其出血率却远远高于脑内其他部位同类病变,尤其是在发生过一次出血后其再出血率为30%~60%[1].脑干富含神经核团及长束纤维,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常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有出血史的...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尽管发生率不高,但是其出血率却远远高于脑内其他部位同类病变,尤其是在发生过一次出血后其再出血率为30%~60%[1].脑干富含神经核团及长束纤维,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常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有出血史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应当积极手术治疗[2-3].现对我院近9年来所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进行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 手术治疗 再出血率 患者 神经核团 严重残疾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颈动脉海绵窦瘘致脑干静脉性充血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琪 王汉东 +3 位作者 张鑫 张庆荣 史继新 印红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8-88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导致脑干静脉性充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例CCF导致脑干静脉性充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得出正确诊断.1例患者弹簧圈栓塞CCF,术后痊愈 1例患...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导致脑干静脉性充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例CCF导致脑干静脉性充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得出正确诊断.1例患者弹簧圈栓塞CCF,术后痊愈 1例患者球囊闭塞CCF,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脑干静脉性充血是颈动脉海绵窦瘘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与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脑干 诊断 血管内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眶内眼动脉瘤合并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汉东 乔梁 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眶内眼动脉瘤合并连续出血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要领。方法报告1例眶内眼动脉瘤并发反复出血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先行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分期手术作眶内眼动脉瘤夹... 目的探讨眶内眼动脉瘤合并连续出血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要领。方法报告1例眶内眼动脉瘤并发反复出血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先行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分期手术作眶内眼动脉瘤夹闭,治疗结果良好。结论眶内眼动脉瘤极其罕见,应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是眶内眼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内眼动脉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 显微手术 病例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茅磊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92-995,共4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调控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蛋白酶,具有生理功能,当神经系统出现损伤时起修复神经系统的作用。但某些情况下,体内的一些MMP同时急剧升高反而会导致机体病理损伤。因此,MMP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能介导神经修复和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调控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蛋白酶,具有生理功能,当神经系统出现损伤时起修复神经系统的作用。但某些情况下,体内的一些MMP同时急剧升高反而会导致机体病理损伤。因此,MMP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能介导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另一方面又造成机体损伤。文中介绍了MMP-2及MMP-9在正常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探讨了两者在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及MMP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神经发育 脊髓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罡 杭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脑血管痉挛(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CVS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作者对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治疗
下载PDF
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脑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寒 张志强 +5 位作者 许强 张其锐 陈光辉 杨昉 孙康健 卢光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脑电图监测,每一患者均采集间期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患者两种状态的核心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7套内在连接网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m TLE患者脑内在连接网络的差异。结果相比未发放状态,发放状态下颞叶癫痫患者核心网络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听觉网络的脑岛及颞上回功能连接减低。此外,背侧注意网络的顶上小叶在左侧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而在右侧表现为连接减弱。前默认网络的额中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而后默认网络颞中回及后扣带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执行控制网络的中扣带回和视觉网络枕叶皮层在左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组视觉网络及右侧组听觉网络内连接强度的变化与发放状态下IEDs发放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痫样发放对脑高级认知网络及感知觉网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参与脑高级认知功能网络的损害,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马硬化这一特异性内侧颞叶癫痫在发作间期脑功能受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脑电描记术相位同步 磁共振成像 癫痫发作
下载PDF
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7 位作者 杭春华 成惠林 孙康健 潘云曦 樊友武 谢韡 李杰 乔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 5 6例 ,其中内侧型 2 8例 ;外侧型 17例 ;镰幕型 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 5 6例 ,其中内侧型 2 8例 ;外侧型 17例 ;镰幕型 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 ,根据肿瘤的部位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 ;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者 ,采用枕下或枕部 枕下联合开颅术 ;跨幕者采用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 ;镰幕型均采用枕部入路。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 5 3例 ,部分切除 3例 ,全组共死亡 2例 (3.6 % ) ,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 5例 ,复发 6例。 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天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通过水分子弥散差异成像,反映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于传统磁共振,故弥散成像对中枢神经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改变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的重要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能通过突出弥散效应显示损伤...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通过水分子弥散差异成像,反映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于传统磁共振,故弥散成像对中枢神经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改变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的重要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能通过突出弥散效应显示损伤灶;弥散张量成像能反映各向异性矢量,更加敏感地显示损伤灶,并可通过神经纤维束成像显示轴突损伤。弥散成像不仅提高了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诊断,还有利于判断伤情及预后。该作者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突损伤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海绵窦断层及三维重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庆荣 史继新 +1 位作者 张绍祥 林支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1-413,共3页
目的对海绵窦断层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方法收集数字化可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数据,从水平、矢状和冠状三个方位观察海绵窦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利用医学图像可视化软件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目的对海绵窦断层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方法收集数字化可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数据,从水平、矢状和冠状三个方位观察海绵窦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利用医学图像可视化软件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海绵窦内各结构在断层层面上可清晰显示,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模型可以清楚显示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海绵窦的断层研究和三维重建对于该区域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尸体解剖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因此PET能无创地反映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特点。临床上PET用于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以及脑膜瘤疗效评价,显示其作为功能影像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膜瘤 诊断
下载PDF
基于脑缺省模式连通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癫痫灶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强 卢光明 +7 位作者 谭启富 钟元 田蕾 朱建国 王世杰 孙康健 黄伟 刘一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利用癫痫活动引起脑缺省模式改变的特征,采用数据驱动方式的功能连通磁共振脑数据分析方法,实现无同步脑电的癫痫灶定位技术。方法采用组合功能连接及独立成分分析的脑连通性数据分析方法,对1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静息功能磁共振数... 目的利用癫痫活动引起脑缺省模式改变的特征,采用数据驱动方式的功能连通磁共振脑数据分析方法,实现无同步脑电的癫痫灶定位技术。方法采用组合功能连接及独立成分分析的脑连通性数据分析方法,对1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静息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以缺省模式区的扣带回后部为种子点,并采用其时间序列的负相关对独立成分进行排序,达到癫痫灶定位。其结果与同步联合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癫痫灶定位进行对比。结果在12例局灶性癫痫同步脑电数据中有10例有效,其中8例结果与病理灶一致;而独立成分分析结果10例均与病理灶一致,并可对2例同步脑电失败的数据进行成功定位;均可发现典型的脑缺省模式网络。结论基于脑缺省模式连通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对癫痫脑缺省模式观察的基础上,可有效地实现无同步脑电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癫痫灶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缺省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