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血疗法临床效应特征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2
1
作者 孟英 朱梓烨 +2 位作者 朱洁妤 杨培钰 王欣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根据刺血疗法操作特点、作用部位和效应部位,将刺血疗法的临床效应特征分为局部点效应特征、远部点对点效应特征和特殊点对面效应特征3类。刺血疗法的局部点效应机制研究以局部微循环为主,炎性物质变化、症状的改善均为继发性变化;远隔... 根据刺血疗法操作特点、作用部位和效应部位,将刺血疗法的临床效应特征分为局部点效应特征、远部点对点效应特征和特殊点对面效应特征3类。刺血疗法的局部点效应机制研究以局部微循环为主,炎性物质变化、症状的改善均为继发性变化;远隔部位的点对点效应可从经络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学说进行研究;特殊点对面效应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多重机制。对于刺血疗法机制的研究,当从具体的刺血方法、疾病、效应特征入手,不应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效应特征 作用机制 研究思路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与“未病状态”辨识 被引量:35
2
作者 龚海英 陈涤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3-916,共4页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当前对中医"未病状态"的认识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对"未病状态"的表现分类概要进行阐...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当前对中医"未病状态"的认识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对"未病状态"的表现分类概要进行阐述,为"未病状态"的辨识提供判别的临床参考,从而为明确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对象,为中医"治未病"应用路径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未病状态 状态辨识
原文传递
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基于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亚组分析结果
3
作者 王萌 陆晓 +18 位作者 刘守国 彭志行 朱毅 冯晓东 顾一煌 孙建华 唐强 陈红霞 黄晓琳 胡军 陈伟 项洁 万春晓 范刚启 陆建虎 夏文广 陈丽萍 王丽华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7-851,共5页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16家国内三甲医院的558例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279例)和康复对照组(279例)。两组均给予现代...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16家国内三甲医院的558例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279例)和康复对照组(279例)。两组均给予现代康复治疗,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五味甘露藏药药浴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疗程均为4周。根据改良Ashworth评分,将痉挛程度为0—1级作为一组,1^(+)—2级作为一组,3—4级作为一组,生成1*、2*、3*三个痉挛亚组。观察各亚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变化。结果:对于痉挛程度为1*(改良Ashworth 0—1级)的亚组,治疗2周、4周,随访3个月、6个月,痉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痉挛程度为2*(改良Ashworth 1+—2级)的亚组,治疗2周、4周,随访3个月、6个月,痉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痉挛程度为3*(改良Ashworth 3—4级)的亚组,大部分数据反映两组患者肌痉挛情况与治疗起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可改善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痉挛程度为1+—2级的患者受益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甘露药浴 脑卒中 肌痉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大动脉炎中医证治阐微 被引量:6
4
作者 蔡云 甘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8-413,共6页
目的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 目的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总结。结果首次提出本病其宿根为血府伏火,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阴虚为本,标为热毒、瘀血、气滞、痰浊等相兼为患。临证辨治需立足本虚标实之质,不忘血府伏火,兼顾护脾肾,结合证素辨证,并总结了相关方药。结论中医辨治大动脉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进一步地挖掘整理于临床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脉痹 宿根 证治
下载PDF
从“久病入络”理论探析血管性痴呆病机及防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蕾 蔡建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310-1313,共4页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析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认为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符合“久病入络”的病症特征,发病切合“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中医络病范畴。临床对该病治疗体现“络病以通为用”的特点,灵活采用通络之法每获良效,故“久病入络...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析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认为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符合“久病入络”的病症特征,发病切合“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中医络病范畴。临床对该病治疗体现“络病以通为用”的特点,灵活采用通络之法每获良效,故“久病入络”理论对血管性痴呆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提出在充分认识络病病机特点基础上,当细思“久病入络”中蕴藏的治未病思想,在临床治疗中防治并重,防重于治,阻断或消除“久病”的可能病理因素,将更有益于血管性痴呆等慢性难治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久病入络 中医病机 中医药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构建
6
作者 施洪飞 张聪 +3 位作者 王泓午 赵海磊 戴霞 陈剑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用中华传统语言表达,营养是人类通过脾胃运化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濡养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华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其发展历经周代初具雏形、春秋战... 用中华传统语言表达,营养是人类通过脾胃运化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濡养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华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其发展历经周代初具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理论初步形成、唐朝发展、宋元兴盛、明清成熟、近现代相对完善阶段。其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养疗原料、养疗食品、养疗方法及实践应用等部分。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应由中华传统营养基础理论、原料学、膳食方学、膳食工艺学、公共营养学及临床营养学等构成,六大分支学科共同构成其“理、法、方、食”完整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营养学 学科体系 饮食养生 饮食治疗
下载PDF
谷物养生理论源流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龚海英 陈涤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1,共3页
“五谷为养”是饮食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谷物是最为常用的食物原料,但对谷物养生的认识不够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应用。本文通过梳理谷物养生理论的萌芽、诞生、发展、成熟过程,归纳出谷物养... “五谷为养”是饮食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谷物是最为常用的食物原料,但对谷物养生的认识不够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应用。本文通过梳理谷物养生理论的萌芽、诞生、发展、成熟过程,归纳出谷物养生理论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临床与保健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因人、因时”的谷物养生原则,还掌握了主要谷物的性味归经、配伍宜忌等内容,并总结了谷物养生理论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养生预防疾病、以谷入药、谷物药膳、谷物加工等方面。本研究有助于启发人们充分合理利用谷物资源,开发更多谷物养生相关食品与产品,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保健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为养 《黄帝内经》 食养 食疗
下载PDF
针刀结合细银质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韦晔 葛恒清 李开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7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细银质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细银质针治...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细银质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细银质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刀治疗。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奎森功能演算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围周径及膝关节滑膜厚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奎森功能演算指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围、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细银质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显著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减少滑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细银质针 肌骨超声
下载PDF
中医状态辨识桥接新冠肺炎全周期风险预警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何菲妤 张浩文 +2 位作者 赵丰润 陈涤平 李开平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357-1360,共4页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目前对新冠肺炎的相关研究,从状态辨识入手,分别将中医未病、欲病、已病、病后4种状态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无症状感染人群、重危症人群、复阳人群进行桥接预警,提出老...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目前对新冠肺炎的相关研究,从状态辨识入手,分别将中医未病、欲病、已病、病后4种状态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无症状感染人群、重危症人群、复阳人群进行桥接预警,提出老龄与女性人群更易感,痰湿兼虚性体质的无症状感染人群高危。“瘀、毒、虚”证素预示病情危重,饮食、药物、劳逸、情志因素影响病后“复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状态辨识 风险预警
下载PDF
中医视域下茶性的探讨
10
作者 梁木子 陈涤平 《广东茶业》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如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饮品。茶最早以“荼”字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用茶叶去解药物的毒性,这证明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出现在历史中,后期在药用... 如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饮品。茶最早以“荼”字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用茶叶去解药物的毒性,这证明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出现在历史中,后期在药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食用、饮用等。茶叶的作用与其茶性密不可分,正如中药的药性决定了其药效。这足以见得,茶性的理论研究对指导用茶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而纵观涉及茶性的文章大多不成体系,从传统医学角度研究茶性的文献寥寥无几。因此,对茶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分析,从中医中药角度揭示茶性的科学内涵,是茶文化理论自身创新,茶产品开发,茶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性 四气五味 咖啡碱 茶多酚
下载PDF
排针平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文珠 王悦 +6 位作者 罗妮莎 杨春滟 林祺 陈宇航 蒋亚楠 李晶 范刚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观察排针平刺晕听区、平衡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将66例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排针平刺法针刺晕听区、平... 目的:观察排针平刺晕听区、平衡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将66例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排针平刺法针刺晕听区、平衡区,隔天针刺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予任何针刺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眩晕障碍量表(DH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除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DHI情感评分外,两组治疗后DHI各分项评分及总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功能、情感评分及总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论针刺干预与否,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均能在2周内缓解;排针平刺晕听区、平衡区可以改善头晕症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排针平刺 平衡区 晕听区
原文传递
电针对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吕莹 戴德纯 +1 位作者 姜慧娜 王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LDH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测量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I),根据结果分为A组(FI<10%)、B组(10%≤FI≤20%)、C组(FI>20%),每组36例。均采用电针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LDH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测量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I),根据结果分为A组(FI<10%)、B组(10%≤FI≤20%)、C组(FI>20%),每组36例。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患侧L_(3)~S_(1)夹脊穴及大肠俞等,患侧L3、L_(5)夹脊穴行电针(连续波,频率20 Hz),留针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生理维度(PCS)、心理维度(MC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ODI评分降低(P<0.05),PCS、MCS评分增加(P<0.05)。治疗后,A组ODI评分低于B组、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PC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LDH患者疼痛、生理及心理健康,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可能是影响电针疗效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电针 脂肪浸润率 椎旁肌萎缩
原文传递
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症状及情绪影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婷 王淑兰 朱世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序贯针灸组,每组各30例。... [目的]观察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序贯针灸组,每组各30例。药物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灸方案,序贯针灸组采用择期序贯针灸治疗方案,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以及3个月随访期患者疼痛、痛经症状以及焦虑情绪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治疗后序贯针灸组与药物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1),序贯针灸组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和常规针刺组(P<0.01,P<0.05),序贯针灸组及常规针刺组情绪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1,P<0.05),且序贯针灸组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随访期药物组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情绪评分等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与序贯针灸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序贯针灸组疗疼痛评分、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P<0.05)。[结论]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可有效减轻PD患者的疼痛程度、痛经症状以及情绪焦虑状态,其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周期序贯针灸疗法 疗效观察 VAS评分 痛经症状评分 焦虑情绪评分 随访期 布洛芬缓释胶囊
下载PDF
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的关系及对针灸学的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亚楠 李晶 +3 位作者 陈宇航 周文珠 王悦 范刚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针对浮针进针点“去腧穴化”现象,笔者梳理了浮针进针点的演变过程及特点,从形态及结构、定位、命名、数目及分类归经、作用主治、针刺手法6个方面,将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进行比较,认为:(1)浮针进针点具备腧穴的基本属性,不仅是操作部... 针对浮针进针点“去腧穴化”现象,笔者梳理了浮针进针点的演变过程及特点,从形态及结构、定位、命名、数目及分类归经、作用主治、针刺手法6个方面,将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进行比较,认为:(1)浮针进针点具备腧穴的基本属性,不仅是操作部位,也是病症反应部位,更是有着显著疗效的治疗部位;(2)优化后的浮针进针点将有不同的名称,以及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数目;(3)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将进一步交集、整合,部分传统腧穴将成为浮针进针点;(4)接纳融合浮针进针点,扩大腧穴范畴,可能是传统腧穴学面对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进针点 传统腧穴 腧穴范围 腧穴特性
原文传递
经络理论的中医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芸 陈采益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23-27,共5页
基于十二经脉气血循环往复的流注规律,皮、脉、肉、筋、骨的层次分布及体表循行路线,探讨经络理论对疾病的时间传变与空间辨证规律所具有的特殊指导作用;从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及引药归经的内涵,探讨经络系统对临床诊疗用药的指导意义,并... 基于十二经脉气血循环往复的流注规律,皮、脉、肉、筋、骨的层次分布及体表循行路线,探讨经络理论对疾病的时间传变与空间辨证规律所具有的特殊指导作用;从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及引药归经的内涵,探讨经络系统对临床诊疗用药的指导意义,并对经络理论的中医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作用,以及经络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理论 中医临床 时空变化 辨证指导
原文传递
桑椹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药效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瑶 李文林 +2 位作者 杨丽丽 冯昊天 李昊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055-3062,共8页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国民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其疾病发展进程复杂多样,由肥胖导致的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呈复合并发的特点。饮食作为主要防治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桑椹M...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国民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其疾病发展进程复杂多样,由肥胖导致的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呈复合并发的特点。饮食作为主要防治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桑椹Mori Fructus是首批纳入药食同源的食材,有广泛的生活应用基础,含有多糖(polysaccharide,APS)、花色苷(anthocyanin,LCRA)、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物质通过广泛的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活性作用,显示出对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该文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以"桑椹and心血管疾病"为检索词,收集了近15年有关桑椹单独应用对心血管疾病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整理出最新的研究进展,众多结果显示桑椹的不同应用形式对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说明桑椹作用范围覆盖到心血管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文将对这些实验应用形式、药效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为桑椹相关产品在心血管领域的利用及新产品设计提供研究思路与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心血管疾病 饮食 肥胖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荠菜药食两用古今源流考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慧娟 李文林 杨丽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2期I0024-I0030,共7页
目的系统梳理荠菜及其药用部位古今药用与食用历史,为荠菜药食两用价值挖掘、药用地位恢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产业链延伸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法,对本草、方剂、农书、养生等著作中荠菜及其药用部位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梳理荠... 目的系统梳理荠菜及其药用部位古今药用与食用历史,为荠菜药食两用价值挖掘、药用地位恢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产业链延伸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法,对本草、方剂、农书、养生等著作中荠菜及其药用部位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梳理荠菜古今药用与食用历史。结果在历代古籍记载中,荠菜及其药用部位具有多方面的药食同源功效,可用于内外妇儿眼各科的治疗;在现代研究中,荠菜具有食用、药用、饲用价值,在食品加工业、功能性产品开发、化妆品领域表现出优质潜力。结论荠菜是一味分布广泛、功效齐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基于其文献记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药用部位 资源化利用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牡蛎药性升降浮沉与功效的本草考证
18
作者 张睿彤 李文林 段金廒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古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牡蛎名称、药性、气味厚薄、升降浮沉、功用、炮制进行本草考证,梳理出牡蛎性微寒,气薄味厚,降沉优于升浮。牡蛎的功效早期涉及方面较广泛,包括伤寒、温疟、虚劳、盗汗、鼠瘘等;金元时期,重点向软坚与收敛... 本文通过对古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牡蛎名称、药性、气味厚薄、升降浮沉、功用、炮制进行本草考证,梳理出牡蛎性微寒,气薄味厚,降沉优于升浮。牡蛎的功效早期涉及方面较广泛,包括伤寒、温疟、虚劳、盗汗、鼠瘘等;金元时期,重点向软坚与收敛方向转移;明清时期,牡蛎功效体系较为完善,并且深入探究牡蛎功效背后的隐喻含义。牡蛎炮制方面,为分别发挥牡蛎软坚散结和收敛固涩两方面的功效,古代常用火煅、生研、盐水煮、裹泥煅、童便淬的炮制方法;而现代牡蛎炮制方法仅保留了煅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名称 药性 功效 炮制
下载PDF
多重思维交汇下中医本科课程一体化内涵建设探索
19
作者 关燕婷 王欣君 李蔚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391-394,共4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教学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作用逐渐显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整体性,更要挖掘知识内涵的一体化发展。中医本科教学体系通过中医学“...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教学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作用逐渐显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整体性,更要挖掘知识内涵的一体化发展。中医本科教学体系通过中医学“整体观念”引导学科融合,能够恢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以中西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思维模式,辨证选择以多种不同教学思维和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对焦教学内容的外在表达。因此,中西贯通,多重思维优势互补,是中医本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是突破固有模式、深化内涵建设的教学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本科教育 整体观念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海蓝 李文林 +2 位作者 杨涛 李玥 梅文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5-1941,共7页
目的当前公众对海洋中药信息了解不足,且缺乏海洋中药相关知识服务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开发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为公众提供海洋中药知识查询工具。方法以前期构建的细粒度海洋中药知识图谱MMKG为知识库,综合利用Aho-Corasick、Wo... 目的当前公众对海洋中药信息了解不足,且缺乏海洋中药相关知识服务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开发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为公众提供海洋中药知识查询工具。方法以前期构建的细粒度海洋中药知识图谱MMKG为知识库,综合利用Aho-Corasick、Word2Vec等算法获取海洋中药实体,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一种细粒度海洋中药问题分类方法,构建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MMKGQA)。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的问题语料测试,本系统在回答海洋中药常见6大类问题的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平均F1值分别为97.93%、83.41%、89.10%,表明本系统能很好回答海洋中药的相关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结论本系统可以帮助普通用户获取海洋中药的科普知识,为海洋中药研发人员的相关知识获取提供一种有效的知识服务工具,助力海洋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答系统 知识图谱 海洋中药 Aho-Corasick Word2Ve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