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电子束CT扫描钙化积分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卞维静 张凌 +1 位作者 谌贻璞 吕滨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冠状动脉电子束CT(EBCT)扫描钙化积分确定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回顾性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钙磷代谢异常等因素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结果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EBCT检...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冠状动脉电子束CT(EBCT)扫描钙化积分确定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回顾性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钙磷代谢异常等因素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结果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EBCT检查,有21例患者(95郾4%)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EBCT钙化积分>0分),EBCT钙化积分平均1935郾54分(0分~9833分)。EBCT钙化积分≥100分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血清磷、钙磷乘积和C鄄反应蛋白显著增高而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有透析龄和低密度脂蛋白(HDL鄄C)(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冠状动脉钙化,但确切的机制不清楚。冠状动脉钙化(EBCT钙化积分)与高血磷、高钙磷乘积等有关,透析龄、HDL鄄C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冠状动脉 电子束CT扫描 钙化 病理学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冠状动脉钙化检测的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904-908,共5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的标志,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计算机体层扫描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问题展开...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的标志,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计算机体层扫描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问题展开。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也在成为热点,现就对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在这些方面应用的国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左房粘液瘤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凌坚 刘玉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对左房粘液瘤(LAM)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7例经超声(Echo)诊断LAM,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男5例,女2例。年龄40~69岁。心电图5例T波或ST段改变,2例...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对左房粘液瘤(LAM)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7例经超声(Echo)诊断LAM,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男5例,女2例。年龄40~69岁。心电图5例T波或ST段改变,2例正常。结果:6例于左房区可见程度、大小及范围不等的新生血管丛或团,其中4例尚有动静脉瘘形成。1例肿瘤染色。肿瘤血管来源于左回旋支及右冠脉近心段发出的心房支。结论:如因冠心病或其他原因行冠脉造影时发现心房区异常血管丛或团,则提示LAM可能,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4-37,52,共5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标志之一,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CT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课题而展开。随着多排螺...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标志之一,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CT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课题而展开。随着多排螺旋CT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也在进行研究,该文就多排螺旋CT在这些方面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 冠心病 无创检测
下载PDF
腔内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腹部分支血管供血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连军 杨剑 +4 位作者 俞飞成 孙立忠 朱俊明 张岩 蒋世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主动脉夹层腹部重要血管分支血流的影响。方法35例B型主动脉夹层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通过术前后电子束CT、MRI与DSA资料分析,比较术前后腹部重要血管分支影像学变化。结果35例共计140支腹腔内脏主要...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主动脉夹层腹部重要血管分支血流的影响。方法35例B型主动脉夹层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通过术前后电子束CT、MRI与DSA资料分析,比较术前后腹部重要血管分支影像学变化。结果35例共计140支腹腔内脏主要血管分支(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右肾动脉),术前经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血流受损血管58支,其中14支为动力型受损,占10.0%(14/140支);44支为静力型血流受损,占31.4%(44/140支)。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后14支动力型受损的血管分支血流全部改善;44支静力型分支均显示不同程度血流改善,管腔狭窄程度减轻,对比剂充盈和排空速度加快,术后无缺血并发症。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不仅能改善B型主动脉夹层所致的血管分支动力型缺血,对多数静力型受损的血管也有明显的即时血流改善作用,但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腹部 血管内支架治疗 血管内支架置人 支架置人术 供血 主要血管分支 肠系膜上动脉 电子束CT 影像学变化 影像学资料 缺血并发症 动力型 静力型 资料分析 腹腔动脉 腹腔内脏 右肾动脉 综合判断 不同程度
原文传递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的MRI诊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坤成 刘树良 +1 位作者 蒋烈夫 刘玉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评价MRI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EMF)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对9例经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心导管、X线心血管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或(和)病理证实(5例)的EMF患者,行心电图门控心脏自旋回波和... 目的评价MRI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EMF)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对9例经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心导管、X线心血管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或(和)病理证实(5例)的EMF患者,行心电图门控心脏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电影MRI扫描。结果EMF分为右室型(RVEMF)、左室型(LVEMF)和双室型(BVEMF)三个亚型,MRI所见为:(1)右室型(6例):右室心内膜显著增厚呈较高信号,右室腔缩小变形,流入道短缩,心尖闭塞而流出道扩张,室壁运动减弱,电影MRI(3例)显示有中至大量三尖瓣返流。右心房高度扩大,腔静脉亦显著扩张。(2)左室型(1例):左室心尖圆钝,心内膜凸凹不平、显著增厚,呈“异常肌束”改变,电影MRI可见中等量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左室壁运动减弱。左心房显著扩大,肺静脉和主肺动脉扩张。(3)双室型(2例):兼有二心室受累的改变,但以一侧受累为主。其中1例合并右室心尖附壁血栓,表现为T1WI球形高信号,T2WI为中等度略高信号。结论EMF的MRI所见具有相当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 心肌纤维化症 磁共振成像 EMF
原文传递
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良性心脏心包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世华 陆敏杰 +8 位作者 蒋世良 牟峰 黄连军 张岩 韦云青 王诚 戴汝平 赵红 王红月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良性心脏心包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 1979年 1月~ 2 0 0 4年 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良性心脏心包肿瘤 4 4例 ,其中接受... 目的 分析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良性心脏心包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 1979年 1月~ 2 0 0 4年 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良性心脏心包肿瘤 4 4例 ,其中接受电子束CT(EBCT)检查者 2 0例 ,MRI检查者 16例。结果 X线平片示异常 31例 ;超声心动图 (UCG)定位诊断正确 31例 ;EBCT和MRI定位诊断全部正确 ,其中EBCT定性准确 9例 (脂肪瘤 4例 ,淋巴管瘤和心包囊肿各 2例 ,血管瘤 1例 ) ,MRI定性准确 9例 (脂肪瘤 5例 ,纤维瘤和囊肿各 2例 )。结论 X线胸片适合作为常规检查 ,UCG可作为首选初查且对心腔或心包腔内的肿瘤诊断准确率高 ,结合MRI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和EBCT优良的空间、时间分辨率 ,可对大部分良性肿瘤进行组织学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 黏液瘤 心包肿瘤 原发性 心脏 MRI 影像学评价 时间分辨率 准确 常规检查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8 位作者 黄连军 张岩 牟峰 韦云青 王诚 蒋世良 戴汝平 王红月 刘蕾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29例,除1例急诊手术无X线胸片检查,其余均行X线胸片及超声检查,接受电子束CT(EBCT)检查6...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29例,除1例急诊手术无X线胸片检查,其余均行X线胸片及超声检查,接受电子束CT(EBCT)检查6例,MRI5例。结果X线胸片示异常26例,超声心动图诊断肿瘤28例,1例因大量心包积液漏诊。MRI和CT均检出肿瘤,所见与手术探查一致性好。结论X线胸片适合作为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作为首选初查且对心腔或心包腔内的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因各种恶性肿瘤缺乏特征性表现,EBCT和MRI除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外,组织学定性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恶性肿瘤 X线胸片 超声心动图 电子束CT MRI
原文传递
MRI在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蒋烈夫 蒋蕾 +11 位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张岩 蒋世良 黄连军 韦云青 王诚 凌坚 戴汝平 刘蕾 赵红 王红月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肿瘤的MRI特征并评价其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9月,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的肿瘤检出率为100%,其中9例(33.3%)MR做出了准确...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肿瘤的MRI特征并评价其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9月,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的肿瘤检出率为100%,其中9例(33.3%)MR做出了准确的病理学推断,具体为6例脂肪瘤、2例纤维瘤和1例囊肿;3例(11.11%)淋巴管瘤,MR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其他类型肿瘤缺乏特异性表现,MR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学推断,但为外科手术提供了准确的解剖信息。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心脏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纵膈、肺等),对部分肿瘤可获得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超顺磁氧化铁在心血管MRI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其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近几年一种新兴的对比剂超小型超顺磁氧化铁成为MRI研究的热点。文中详细介绍其在冠脉成像、缺血及再灌注心肌显像、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等领域中动物实验与临床... 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其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近几年一种新兴的对比剂超小型超顺磁氧化铁成为MRI研究的热点。文中详细介绍其在冠脉成像、缺血及再灌注心肌显像、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等领域中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现状,阐述了其潜在的巨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氧化铁 MRI 心血管 磁共振成像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显像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 外周血管 临床价值 对比剂 再灌注
下载PDF
EBCT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敏杰 牟峰 +7 位作者 赵世华 戴汝平 韦云青 王诚 黄连军 蒋世良 赵红 王红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的EBCT特征 ,评价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2 5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原发肿瘤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5个月~ 72岁 ,平均 3 2 .1岁 ,接受单层增强和 /或电影序...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的EBCT特征 ,评价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2 5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原发肿瘤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5个月~ 72岁 ,平均 3 2 .1岁 ,接受单层增强和 /或电影序列EBCT扫描。结果 良性肿瘤 19例 ,恶性肿瘤 6例 ,其中 8例 (脂肪瘤 3例 ,单纯心包囊肿和淋巴管瘤各2例 ,血管瘤 1例 )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EBCT具有优良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 ,脂肪瘤、单纯囊肿、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等有相对特征性表现 ,但对大部分肌源性、纤维瘤性等实质性肿瘤似无法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子束CT
下载PDF
大动脉炎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金松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8年第5期280-283,共4页
大动脉炎为主要侵犯主动脉及主支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侵及体、肺的弹力型动脉,常引起管腔狭窄和阻塞,随受累部位和病变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本文综述了大动脉炎的病因、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标准及影像学诊断和评价等。
关键词 动脉炎 分类 血管造影术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下载PDF
优势互补 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水平 被引量:20
13
作者 戴汝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25-725,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影像学诊断 述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