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钻井液用石墨烯封堵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洪伟 黄国强 +3 位作者 吴红玲 杨崟 卢长博 程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2-466,共5页
在解决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和深层泥砂岩互层的储层伤害问题过程中,强化对微裂缝微孔隙的快速封堵是攻关方向之一。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纳米尺寸和片层状的膜结构,在封堵时具有低浓度、高效率的特点。以石墨为原材料,采用旋转剥离工艺技术... 在解决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和深层泥砂岩互层的储层伤害问题过程中,强化对微裂缝微孔隙的快速封堵是攻关方向之一。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纳米尺寸和片层状的膜结构,在封堵时具有低浓度、高效率的特点。以石墨为原材料,采用旋转剥离工艺技术,室内制备了一种稳定的石墨烯浆体材料。性能评价表明,该处理剂中值粒径D50在5μm左右,具有较好的降滤失和抑制页岩膨胀的效果,能有效强化对砂盘微孔隙的封堵。通过2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处理剂与水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够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效果,有利于解决滤液侵入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微裂缝封堵 石墨烯封堵剂 微纳米处理剂
下载PDF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体黏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国丽萍 曲丽敏 赵雪钰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31-1235,共5页
中国盛产含蜡原油,含蜡原油的表观黏度是其管道输送工程中重要基础物性参数。为探究含蜡原油降温剪切过程中非牛顿流体黏度变化的微观机理,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同种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发现在剪切作用下蜡晶分子的... 中国盛产含蜡原油,含蜡原油的表观黏度是其管道输送工程中重要基础物性参数。为探究含蜡原油降温剪切过程中非牛顿流体黏度变化的微观机理,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同种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发现在剪切作用下蜡晶分子的变化是影响含蜡原油黏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均方位移,发现在剪切作用下体系的扩散程度增加,宏观表现为剪切稀释性;通过分析键长和回转半径,认知在剪切作用下含蜡原油出现剪切稀释现象是由于分子键长的振动长时间受到限制,导致溶液的网状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链进一步拉伸变形,体系的黏度下降;同时,验证了利用Rouse Model方法模拟含蜡原油的黏温曲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分子模拟 非牛顿流体 黏温关系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复合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体系研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凌刚 黄国强 +1 位作者 杨谨敏 蒋文学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2853-2856,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量下降快以及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的问题,室内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SR-2和双子表面活性剂GS-89进行复配,研究出一种复合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体系,具体配方为:0.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SR-2+0.25%双子...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量下降快以及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的问题,室内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SR-2和双子表面活性剂GS-89进行复配,研究出一种复合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体系,具体配方为:0.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SR-2+0.25%双子表面活性剂GS-89。复合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体系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体系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可使表面张力降低至18.7mN·m^(-1),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087 mN·m^(-1);此外,体系还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防膨性能、耐温性能和抗盐性能。降压增注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0.6 PV的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后,可使天然岩心的驱替压力降低率达到30%以上,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能够满足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施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复合表面活性剂 界面活性 降压增注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成藏过程解剖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沈华 刘震 +7 位作者 史原鹏 徐泽阳 李拥军 陈树光 王会来 王志成 王标 刘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1-882,共12页
河套盆地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陆相含油气盆地,近期于临河坳陷西南部吉兰泰构造带发现亿吨级大油田。工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勘探程度低,油藏动态演化过程研究有待深化。针对吉西凸起带和中央断垒带已发现油藏,应用地质、地震和分析化... 河套盆地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陆相含油气盆地,近期于临河坳陷西南部吉兰泰构造带发现亿吨级大油田。工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勘探程度低,油藏动态演化过程研究有待深化。针对吉西凸起带和中央断垒带已发现油藏,应用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九史"分析方法对油藏进行动态解剖,取得了以下三点认识:(1)油气晚期成藏并表现出"三晚",即烃源岩晚期生烃、断裂晚期活动及油气晚期充注;(2)第四纪走滑活动影响油气富集,负花状构造不发育且晚期强烈反转地区有利于成藏;(3)优选出西南部凸起带和中央断垒带两大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坳陷 中新生代 油藏特征 烃源岩 晚期成藏
下载PDF
基于IGM-WOA-SVM的埋地管道腐蚀深度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金松 赵元东 +2 位作者 宋明垚 田东海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为避免因腐蚀造成的油气管道泄漏,及时对管道进行维护和维修,利用灰色系统和SVM模型具有处理小样本、非线性数据的能力,对GM(1,1)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值进行改进,形成IGM(1,1)模型,将I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WOA-SVM模型的输入变量,... 为避免因腐蚀造成的油气管道泄漏,及时对管道进行维护和维修,利用灰色系统和SVM模型具有处理小样本、非线性数据的能力,对GM(1,1)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值进行改进,形成IGM(1,1)模型,将I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WOA-SVM模型的输入变量,将残差序列作为输出变量,形成WOA-SVM误差补偿器,并结合实例实现了对埋地管道腐蚀深度的预测。结果表明,使用传统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03%,I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6%,而IGM-WOA-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21%,说明该模型对于腐蚀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延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SVM WOA 腐蚀深度 预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LASSO关联规则算法的集输管道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东海 蔡其全 +4 位作者 胡俊平 赵晓龙 朱伟 郭志杰 任春燕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找出影响集输管道腐蚀的主控因素,制定了针对性地防护措施。在采集现场数据和多相流稳态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套索算法(LASSO)实现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找出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缺陷轴向位置和缺陷分布之间的关系,以... 为找出影响集输管道腐蚀的主控因素,制定了针对性地防护措施。在采集现场数据和多相流稳态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套索算法(LASSO)实现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找出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缺陷轴向位置和缺陷分布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关联规则信息。结果表明:温度、气相流速、持液率、CO_(2)分压、Ca^(2+)+Mg^(2+)质量浓度、SRB含量等变量是影响腐蚀程度的主控因素;当温度在40~55℃、气相流速大于8 m/s、持液率大于80%、CO_(2)分压大于0.08 MPa、Ca^(2+)+Mg^(2+)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SRB含量大于100个/mL时,腐蚀最为严重,腐蚀速率大于0.254 mm/a,为“极严重腐蚀”程度;高温高压反应釜验证了关联规则结论准确性;随着腐蚀缺陷轴向位置越靠近焊缝,腐蚀缺陷的尺寸越小,由轴向缺陷逐步转为环向缺陷,同时出现概率也增大。此算法可为油田生产效益的优化提供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SO 关联规则 集输管道 腐蚀速率 缺陷分布
下载PDF
基于ISSA-ELM模型的起伏管道携液临界流速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宏 高娜 +2 位作者 周继昌 张虎 梁昌晶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受温度、压力及起伏地形的影响,在管道低点及上倾管段容易产生积液,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一情况,基于扩展双流体模型和最小压降法确定携液临界流速,结合拉丁超立方抽样完成实验设计,通过改进初始化种群和加入余弦权重因子实现常... 受温度、压力及起伏地形的影响,在管道低点及上倾管段容易产生积液,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一情况,基于扩展双流体模型和最小压降法确定携液临界流速,结合拉丁超立方抽样完成实验设计,通过改进初始化种群和加入余弦权重因子实现常规SSA算法的优化,利用ISSA-ELM组合模型计算携液临界流速,并依据实际管道的起伏高程、路由情况、起伏次数等数据实现对模型的持续修正。结果表明,ELM模型的最佳结构为6-11-1型,激活函数应采用Tanh函数;与其余模型相比,ISSA-ELM模型的预测值与计算值的吻合性最高;临界携液流速随起伏次数的增加呈幂指数减小趋势,随着总起伏高程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模型修正后,修正值的保守性更强,准确率可达83.3%。研究结果可为管道防积液工业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麻雀算法(ISSA) 极限学习机(ELM) 起伏管道 临界流速 拉丁超立方抽样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管道凹陷回弹再圆过程研究
8
作者 王海艳 张虎 +2 位作者 何子龙 罗凯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为明确管道凹陷形成及回弹再圆过程对管道安全性的影响,进一步指导内检测数据的应用。基于Workbench软件的静力学分析平台,通过数值模拟完成了压头加载、压头卸载和施加内压过程,分析了压头形状和尺寸、管道材质、管道管径和壁厚、凹陷... 为明确管道凹陷形成及回弹再圆过程对管道安全性的影响,进一步指导内检测数据的应用。基于Workbench软件的静力学分析平台,通过数值模拟完成了压头加载、压头卸载和施加内压过程,分析了压头形状和尺寸、管道材质、管道管径和壁厚、凹陷深度和内压、凹陷位置等因素对回弹及再圆系数的影响,并对回弹及再圆系数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最后对开挖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弹系数与径厚比、压头尺寸呈反比关系,与凹陷深度呈正比关系;再圆系数与径厚比、压头尺寸、凹陷深度、内压呈反比关系;回弹及再圆系数回归方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96%、1.24%,证明了回归结果的准确性;管道开挖前,应对内检测得到的管顶或管底凹陷深度进行重新核算,以满足管道修复或清管器通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回弹 再圆 静力学 非线性回归 内检测
下载PDF
工业光总线技术用于油田的优势
9
作者 刘磊 赵能 田东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 2024年第3期47-48,共2页
大中型油田成橇设备较多,仅常规橇装设备就包括清管橇、三相分离器橇、换热器橇、卸油泵橇、大罐抽气装置、加药橇、过滤橇、空压机橇、制氮橇等几十个。这常常带来对成橇设备管理不顺的问题。首先,如果每台橇装设备采用一台可编程逻辑... 大中型油田成橇设备较多,仅常规橇装设备就包括清管橇、三相分离器橇、换热器橇、卸油泵橇、大罐抽气装置、加药橇、过滤橇、空压机橇、制氮橇等几十个。这常常带来对成橇设备管理不顺的问题。首先,如果每台橇装设备采用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控制,油田就存在几十台这样的系统。如果每台橇装设备厂家不同,控制器型号会存在差异,各种型号接口协议因差异不易互联互通。其次,很多这样的控制器会造成通讯网络实时性、安全性差,不同控制器之间布线错综复杂,多设备之间无法进行安全联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接口协议 光总线 三相分离器 互联互通 网络实时性
原文传递
基于边界元法的并行管道阴极保护干扰规律分析与研究
10
作者 张亮 耿晓娟 +3 位作者 杨丽红 何子龙 秦英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6期68-73,共6页
针对并行管道之间阴极保护系统相互干扰问题,基于边界元法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并行管道物理模型,并模拟了不同因素下干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情况和电位偏移量,采用Sobol算法揭示了影响因素的全局敏感性和交互作用,最后针对主控... 针对并行管道之间阴极保护系统相互干扰问题,基于边界元法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并行管道物理模型,并模拟了不同因素下干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情况和电位偏移量,采用Sobol算法揭示了影响因素的全局敏感性和交互作用,最后针对主控因素形成了满足干扰防护要求的图版工具。结果表明,模拟电位分布与电位数据记录仪得到的测试电位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相对误差较小,满足工程需求;随着土壤电阻率、涂层破损率的增大,近阳极端的电位负移,远阳极端的电位正移,土壤电阻率超过50Ω·m时存在直流干扰;随着管道间距、辅助阳极位置的增大,近阳极端的电位正移,远阳极端的电位负移;土壤电阻率、防腐层破损率和管道间距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图版工具可实现管道最小并行间距的快速符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管道 阴极保护 干扰 边界元 图版工具
下载PDF
华北油田油气井永久性封井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游子卫 游靖 +4 位作者 高艳芳 张彬 赵昆 邱爱民 雷鹏飞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737,共7页
华北油田勘探历史久远且开发历程复杂,包含直井、定向井、大斜度井等多种井型,井筒完整性问题复杂,永久性封井难度大。为从封井设计源头保证废弃井永久性封井的安全,减少环保风险,以Y油田为例,对华北油田面临的永久性封井难点进行了分... 华北油田勘探历史久远且开发历程复杂,包含直井、定向井、大斜度井等多种井型,井筒完整性问题复杂,永久性封井难度大。为从封井设计源头保证废弃井永久性封井的安全,减少环保风险,以Y油田为例,对华北油田面临的永久性封井难点进行了分析。影响废弃井井筒完整性的关键因素是井屏障,结合Y油田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其永久性封井面临的挑战,包括井筒完整性数据不全、固井质量不合格、已封井井屏障设置不合理、地下淡水层保护问题、地层完整性潜在风险、标准规范合理性问题及封井成本控制等。同时,结合国内外永久性封井经验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和建议。分析结果为华北油田Y油田及类似油田的永久性封井设计、作业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完整性 井屏障 永久性封井 环境保护 水泥塞 华北油田
下载PDF
利用垂向脉冲干扰试井技术确定油藏类型的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燕 李佶晔 +3 位作者 徐凤兰 陈秋峰 陈永兰 马云露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油气藏储层形态是层状或块状是决定布井、驱油等开发方式的重要依据,而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油气藏内部是否存在不渗透隔夹层。常用的地震、测井技术判断方法只能确定是否存在间隔层,无法确定隔夹层是否具有渗透性。利用垂向脉冲干扰试井... 油气藏储层形态是层状或块状是决定布井、驱油等开发方式的重要依据,而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油气藏内部是否存在不渗透隔夹层。常用的地震、测井技术判断方法只能确定是否存在间隔层,无法确定隔夹层是否具有渗透性。利用垂向脉冲干扰试井技术判断隔夹层渗透性的方法是将隔夹层上下之一储层作为监测层,另一储层作为激动层发送脉冲激动信号,通过监测层是否接收到来自激动层的压力响应信号判断两层间的纵向连通性,确定隔夹层是否具有渗透性,最终辅助判断油藏类型。该方法经JH1潜山油藏应用,证实该油藏纵向上存在连通性,储层之间的隔夹层具有渗透性,储层为块状油藏,从而为该油藏采用底部整体注水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干扰试井 脉冲干扰试井 油藏类型 块状油藏 层状油藏 隔层连通性
下载PDF
临河坳陷临河组油层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
13
作者 孟庆峰 范伟 +4 位作者 孙红华 王盛亮 王灿丹婷 钟小军 胡洋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S01期8-13,共6页
临河坳陷临河组是河套盆地的主要含油层系,受储集层埋藏深、原油性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低气油比、高凝固点油层,常规录井方法评价难度大,解释精度无法满足勘探开发要求。为了提高该层系复杂油层解释符合率,通过深入查找该类油层气测资料... 临河坳陷临河组是河套盆地的主要含油层系,受储集层埋藏深、原油性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低气油比、高凝固点油层,常规录井方法评价难度大,解释精度无法满足勘探开发要求。为了提高该层系复杂油层解释符合率,通过深入查找该类油层气测资料规律特征,发现气测参数C_(2)/C_(3)对于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性具有标志性作用,利用湿度比与烃斜率(C_(2)/C_(3))建立气测解释图板;同时建立液态烃与原油轻重组分指数、液态烃含量与产烃潜量、油产率指数与产烃潜量解释图版,将气测和地化两项录井技术组合应用。经过实际验证,有效解决了临河组低气油比、高凝固点油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录井解释符合率由70.21%提高到8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性质 气测录井 地化录井 湿度比 烃斜率 解释符合率
下载PDF
巴彦河套新区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闫睿昶 陈新勇 +4 位作者 汝大军 汤继华 吴永超 虞海法 谭天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解决巴彦河套新区井深4500 m以上深部地层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易垮塌掉块、井眼扩大率大、钻井完井过程中频繁遇阻卡、长封固段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难题,在钻井完井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优化了井身结构、井眼轨道与井眼轨... 为了解决巴彦河套新区井深4500 m以上深部地层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易垮塌掉块、井眼扩大率大、钻井完井过程中频繁遇阻卡、长封固段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难题,在钻井完井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优化了井身结构、井眼轨道与井眼轨迹控制方法,制定了钻井提速技术方案,改进了钻井液、固井水泥浆配方及技术措施,形成了巴彦河套新区深井高效钻完井系列技术。现场应用表明:井壁垮塌掉块明显减少,通井划眼时间缩短,钻井、完井周期大幅度缩短,固井质量提升。该研究可为巴彦河套新区安全高效钻井完井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河套新区 深井 钻井完井 轨迹控制 提速提效 防垮塌 固井质量
下载PDF
地面直读试井技术在临河油田自喷井及机采井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振鹏 韦建炬 +3 位作者 潘秀英 程晓伟 王志伟 李璐 《油气井测试》 2022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实时获取临河油田生产井井下压力、温度及储层物性参数,将井下永久监测直读压力计下入设计深度,通过电缆将井下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单元,然后以无线传输的形式远程发送到用户移动端设备或办公计算机,实现实时井下动态监测及储层评... 为实时获取临河油田生产井井下压力、温度及储层物性参数,将井下永久监测直读压力计下入设计深度,通过电缆将井下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单元,然后以无线传输的形式远程发送到用户移动端设备或办公计算机,实现实时井下动态监测及储层评价认识。经临河油田4口自喷井、2口机采井现场应用,单井平均累计监测时间约6个月,井下仪器及地面设备工作正常,能够满足现场实时监测及试井资料录取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临河油田高凝油藏开发动态监测及储层认识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油田 试井 地面直读技术 动态监测 储层评价 高凝油藏 采油方式 现场应用
下载PDF
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研制及应用
16
作者 王彬 李琼玉 +3 位作者 吕喜林 梁池 程晓伟 杨永朋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吉兰泰油田JH2断块具有黏土含量高、储层胶结疏松等特点,属于强水敏储层,传统水基压裂液易造成储层水敏,不满足该类储层压裂改造需求。基于无水醇基压裂液的增产优势,对传统水基压裂进行改性,研制出一套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室... 吉兰泰油田JH2断块具有黏土含量高、储层胶结疏松等特点,属于强水敏储层,传统水基压裂液易造成储层水敏,不满足该类储层压裂改造需求。基于无水醇基压裂液的增产优势,对传统水基压裂进行改性,研制出一套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室内对该压裂液的剪切稳定性、静态悬砂性、静态滤失性能、破胶性能及残渣含量进行评价,各项性能指标优异。现场对JH2X井应用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进行两段压裂,共计入井总液量463.1 m^(3),总砂量50 m^(3),压后关井1 d,开井返排2 h见油花,测试产量33.5 t/d,首月累产油突破1000 t,增产效果明显。该压裂液有效解决了强水敏储层增产改造难题,对同类储层压裂增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泰油田 无水压裂液 改性乙二醇 强水敏储层 性能评价 剪切流变 滤失性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巴彦油田深井高凝油藏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
17
作者 徐文光 邵振鹏 +3 位作者 李璐 王彬 姚庆童 程晓伟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针对巴彦油田深井高凝油藏在试油完井施工中存在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储层二次伤害严重、施工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温高压深井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特点及存在不足,结合临河油区油藏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特点,设计了3套试油完井... 针对巴彦油田深井高凝油藏在试油完井施工中存在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储层二次伤害严重、施工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温高压深井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特点及存在不足,结合临河油区油藏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特点,设计了3套试油完井一体化管柱,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并对每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上述3种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已在现场成功试验14口井,其中压裂-射流泵排液一体化技术现场试验9口井,缩短施工周期2~3 d,有效提高了压裂后排液求产效率,降低了储层二次污染;完井投产一体化技术现场试验5口井,提高了自喷井和机抽井完井投产效率,缩短了单井完井周期,减少了储层污染,降低了作业成本。深井高凝油藏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巴彦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对国内同类型油藏试油完井技术研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油田 深井 高凝油 试油完井 一体化技术 气举诱喷 射流泵排液 储层污染
下载PDF
巴彦河套盆地变质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锐锋 李拥军 +5 位作者 黄显华 周明顺 王小明 郭立群 王标 毛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43,共11页
由于巴彦河套盆地基岩潜山油藏储层岩性复杂,且遭受长期风化和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变质岩储层空间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以地质、测井、岩心、录井资料分析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指导,以测井判别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变质岩储层岩性识别方... 由于巴彦河套盆地基岩潜山油藏储层岩性复杂,且遭受长期风化和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变质岩储层空间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以地质、测井、岩心、录井资料分析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指导,以测井判别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变质岩储层岩性识别方法,建立了黑云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云英岩4种变质岩的岩性识别模型、识别标准以及利用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阵列声波资料识别裂缝、孔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巴彦河套盆地变质岩储层的分类模型和分类标准。采用该变质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对巴彦河套盆地20口井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和试油结果验证,实践证明得出的解释评价结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河套盆地 变质岩 岩性识别 测井综合评价 储层裂缝识别 储层有效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CNN-BiGRU混合神经网络的电潜螺杆泵产液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俊杰 刘春海 +4 位作者 管桐 王进修 刘俊东 刘金亮 郝大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4-790,共7页
为了解决电潜螺杆泵产液量虚拟计量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混合模型(CNN-BiGRU)。油井产量预测易受油压、套压及泵工况等因素的影响,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 为了解决电潜螺杆泵产液量虚拟计量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混合模型(CNN-BiGRU)。油井产量预测易受油压、套压及泵工况等因素的影响,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利用CNN网络的局部连接和全局共享来提取历史油井产液量的空间特征;然后将特征送入GRU网络,提取数据的时间特征;最后利用双重注意力机制为不同的特征赋值对应的权值,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准度。将该方法应用到50 000条产液量数据样本上,模型预测精准度RMSE和MAPE分别取得5.24%、3.17%。与GRU、CNN-GRU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螺杆泵 产液量预测 混合神经网络 双重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
下载PDF
吉兰泰弱胶结砂岩油藏试油开采防砂技术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刚 徐文光 +3 位作者 蔡江 刘莉娟 王彬 王利华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6期33-40,共8页
针对吉兰泰凹陷固阳组砂岩油藏出砂问题,利用全尺寸防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吉兰泰油田固阳组碎屑岩粒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开展了考虑储层粒度特性、泥质含量、黏土矿物组份及生产压差等条件下三种类型防砂管的防砂性能模拟实验。通过对比... 针对吉兰泰凹陷固阳组砂岩油藏出砂问题,利用全尺寸防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吉兰泰油田固阳组碎屑岩粒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开展了考虑储层粒度特性、泥质含量、黏土矿物组份及生产压差等条件下三种类型防砂管的防砂性能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了三种防砂管在相同挡砂精度条件下,不同压差流量稳定后的产能、出砂量,优选出与储层粒度特性匹配的防砂管。再以不同挡砂精度条件下的米采油指数及出砂浓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适合吉兰泰油田的筛管类型为250μm金属网布优质筛管进行试油,在10口井进行对比应用,产能平均提高了33%,效果良好。弱胶结砂岩油藏试油开采防砂技术优化为吉兰泰固阳组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弱胶结砂岩 砂岩粒度 防砂管 防砂方式 挡砂精度 出砂量 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