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尼·佩弗对马克思道德观的系统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4-201,共8页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与道德是否相容的问题展开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在这一背景下,罗尼·佩弗以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自居,对马克思非道德论进行全面的反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解释框架,包括一个价值基...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与道德是否相容的问题展开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在这一背景下,罗尼·佩弗以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自居,对马克思非道德论进行全面的反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解释框架,包括一个价值基础、两种分析维度、三个核心概念、四层基本判断,由此构成一个科学性与价值性相融合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道德观 分析马克思主义 相容性 系统性
下载PDF
生存的抗争:劳资纠纷视阈下民国前期天津手工工人的集体行动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玲洲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6,160,共11页
在生存压力之下,工人往往会采取罢工等多种形式的集体行动。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纠纷中天津手工工人的集体行动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类型上由前摄型为主向反抗型为主过渡;集体行动的依赖资源随着政党力量的渗透,由传... 在生存压力之下,工人往往会采取罢工等多种形式的集体行动。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纠纷中天津手工工人的集体行动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类型上由前摄型为主向反抗型为主过渡;集体行动的依赖资源随着政党力量的渗透,由传统乡土社会资源向现代工会组织资源转变;集体行动的化解由以传统"和衷共济"精神为内核、雇主组织和私人参与的社会调解向以"劳资合作"为理念的党政调解演进。这些趋势性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动有关,也与政治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成为民国前期天津政治生态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天津 手工工人 集体行动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国外非执政共产党的阶级联盟政策探析
3
作者 刘卫卫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2021年第2期93-102,共10页
21世纪以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外非执政共产党审时度势,克服了以往"极左"和宗派主义的错误做法,逐步调整了各自的阶级联盟政策。促使它们积极调整阶级联盟政策的主... 21世纪以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外非执政共产党审时度势,克服了以往"极左"和宗派主义的错误做法,逐步调整了各自的阶级联盟政策。促使它们积极调整阶级联盟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垄断资本的进攻、不利的政党政治环境和议会选举制度、共产党谋求自身发展和扩大生存空间的需要等。调整后的新政策呈现出广泛群众性、开放包容性、独立自主性、差异性的鲜明特征。总体来看,国外非执政共产党对阶级联盟政策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执政共产党 阶级联盟政策调整 影响因素 主要特征 成效与挑战
下载PDF
法家的“势治”理论及其对当前法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威 王四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1,共7页
"势治"理论是法家思想研究中一个比较不受关注的领域。法家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另一面,却否定儒家"有治人无治法"的思路,而是强调要构筑法治的制度环境——"治势",使"抱法"与&qu... "势治"理论是法家思想研究中一个比较不受关注的领域。法家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另一面,却否定儒家"有治人无治法"的思路,而是强调要构筑法治的制度环境——"治势",使"抱法"与"处势"相辅成。具体是在正视人性"自为"的基础上,通过因性利导与因势利导,以"必然之理"营造"必为之势";用"必信之法"达成"必治之政",并对"势治"条件进行分析论证,指出这种"人设之势"好比"良马固车",即使中手驾驭也能追速致远。显然,这套"势治"理论对当前中国推进"法治"建设富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法治 势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自信的系统建构与政治旨归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2,共8页
中国古代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有鲜明的文化自信,它以民族自我认同为逻辑起点,再延伸为一条文明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水乳交融的精神纽带,由此形成一个以华夏"文明"自信为现实载体,以实现"治世"为文化... 中国古代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有鲜明的文化自信,它以民族自我认同为逻辑起点,再延伸为一条文明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水乳交融的精神纽带,由此形成一个以华夏"文明"自信为现实载体,以实现"治世"为文化主旨,以"治国理政"为文化焦点,系统地展开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并通过国家的政治化渗透使之得到贯彻,成为支撑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文化力量。今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人的文化自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借鉴古人的文化自信和"道统"意识,通过民族文化的"返本开新"定能开出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道统,实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系统建构 政治旨归 道统传承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张帆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7期45-48,共4页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问题,仅仅围绕"建构"问题本身来思考是不够的,应当走向其价值取向这一深处来思考,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问题。从服务"创建全体人民幸...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问题,仅仅围绕"建构"问题本身来思考是不够的,应当走向其价值取向这一深处来思考,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问题。从服务"创建全体人民幸福生活",弘扬优秀中国传统美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三个价值取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使其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权、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体系 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用自主学习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张帆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0期139-140,共2页
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顺利展开的重要教学环节。新媒体时代下,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补足"原理"课实践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元代《几何原本》为何没有影响中国思想传统——回回天文学家的语言世界、群体目标和种族烙印
8
作者 王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3,共7页
《几何原本》曾是元代钦天监所用书籍,为何它所代表的西方科学思想核心未能影响古代中国思想传统?本文提出三个尚未见系统涉及的假设。第一是语言的障碍,元代阿拉伯天文学家的母语是阿拉伯语,他们来中国后的入乡随俗,应当是随"操... 《几何原本》曾是元代钦天监所用书籍,为何它所代表的西方科学思想核心未能影响古代中国思想传统?本文提出三个尚未见系统涉及的假设。第一是语言的障碍,元代阿拉伯天文学家的母语是阿拉伯语,他们来中国后的入乡随俗,应当是随"操蒙语的蒙古人"之俗,而不是随"操汉语的汉人"之俗。第二是元代中西天文学展现出"差异",它没有像明末清初中西天文学凸显出"冲突",这是由于回回历法服务于伊斯兰信徒,以及回、汉天文台独立运行,客观上减弱了交流的动力。第三是李约瑟所说的古代科学带有种族烙印性质,具体而言,回汉天文学缺乏共同的数学语言,古代中国天文学和数学均具有坚强的传统,使得《几何原本》只有留待近代科学的兴起后才重新在中国被赋予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原本》 元代 扎马鲁丁 司天监 种族烙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