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机接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华小梅 林家瑞 官金安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CAS 2004年第2期94-97,111,共5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一种全新的通讯和控制技术。本文分析和讨论了一些现有的脑—机接口系统及其控制信号,并指出了其中一些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数字信号处理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基于PnI的全数字PET成像软件
2
作者 李曦蒙 谢庆国 万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33-447,共15页
传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系统采用模拟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符合电路实现符合事件甄别,软件算法多集中于处理投影数据和图像数据,损失了生成图像前的大量信息,算法可扩展性相对较差。全数字PET系统利用精确采样和全数字处理带来... 传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系统采用模拟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符合电路实现符合事件甄别,软件算法多集中于处理投影数据和图像数据,损失了生成图像前的大量信息,算法可扩展性相对较差。全数字PET系统利用精确采样和全数字处理带来硬件极简化和软件极大化的设计理念,将更多操作交由软件算法完成,具有过程数据完整、算法丰富且替换优化方便的特点。把探测器和算法当作“积木”,即插即成像(PnI)平台构建成像协议层、成像算法层和成像设备层,实现了成像过程定义、成像算法扩展和多种设备定义,从而支持动物、临床和各种应用专用型全数字PET系统的搭建。而且,全数字PET配合PnI平台可以将信息挖掘的入口从图像层面提前到闪烁脉冲数据层面,支持更多算法的灵活接入。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综述PnI即插即成像软件的研究进展,具体说明全数字PET系统结构、成像过程、软件架构以及应用案例,旨在提高科学家搭建数字PET科研仪器的灵活性,为开发快速高效搭建不同PET系统与软件算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全数字PET系统 即插即成像平台
下载PDF
应用专用全数字PET创新系统
3
作者 李鑫宇 刘煜 +2 位作者 程冉 谢庆国 肖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基于多电压阈值方法的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以“全数字”和“精确采样”为两个本质特点,实现软硬件解耦、系统“乐高”化搭建,打破了传统PET系统架构固定的限制,为更多创新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专... 基于多电压阈值方法的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以“全数字”和“精确采样”为两个本质特点,实现软硬件解耦、系统“乐高”化搭建,打破了传统PET系统架构固定的限制,为更多创新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专用型全数字PET系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在质子治疗监测、脑科学临床与基础研究、植物代谢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面对前沿应用对PET成像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探讨全数字PET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PET 多电压阈值 软硬件解耦
下载PDF
全数字PET产业生态
4
作者 张博 邱奥 +2 位作者 夏源 肖鹏 谢庆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59-470,共12页
从多电压阈值(MVT)采样方法逐步演化发展出来的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创新技术体系,带动了包括关键材料、核心器件、电子学、智能算法和行业标准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发展,形成以硬件模块化、软件智能化为特征的PET产业新生态。201... 从多电压阈值(MVT)采样方法逐步演化发展出来的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创新技术体系,带动了包括关键材料、核心器件、电子学、智能算法和行业标准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发展,形成以硬件模块化、软件智能化为特征的PET产业新生态。2010年全球首台基于MVT方法的全数字PET科学仪器成功研制,并展现出明显的空间分辨率优势。借助探测器模块化的特点,又陆续研制出面向小动物、大动物、灵长类动物和植物的不同孔径、不同视野(FOV)、不同几何架构的全数字PET科学仪器,并投入各项科研应用。2015年,全球首台用于人体扫描的全数字PET医疗器械样机研制成功。在随后7年里,多款临床全数字PET产品陆续完成研制,并投入市场。这些全数字PET产品打破过去面向全身扫描的常规固定式系统架构,采用模块化、数字化探测器,构建了部位专用PET、嵌入式PET、穿戴式PET、质子PET等多种医疗器械,帮助推动PET应用从肿瘤诊断快速拓展至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免疫治疗、质子治疗等精准诊疗新领域。全数字PET生态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产业分工的革新,新型的闪烁晶体材料、新型硅光电倍增器、以及模块化PET探测器正在独立快速的发展,形成各自的标准化部件或接口,上下游技术同步提升促进了PET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随着全数字PET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相继被提出,也对相关的产品标准与技术规范的适应性提出新的需求,PET数字化技术要求、数字PET医疗器械注册指导原则等监管体系也进一步得到更新和发展。本文回顾20余年全数字PET在科学仪器、医疗器械、产业链和监管科学方面的动态进展,并对数字PET未来生态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PET 多电压阈值 医疗器械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数字化
5
作者 邱奥 张博 +1 位作者 肖鹏 谢庆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自诞生起就是部分数字化的,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稳步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接连突破为PET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存算能力,显著加快了PET数字化的步伐。时至今日,PET数字...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自诞生起就是部分数字化的,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稳步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接连突破为PET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存算能力,显著加快了PET数字化的步伐。时至今日,PET数字化已经成为PET领域产研两方面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信息技术 PET 数字化
下载PDF
多电压阈值数字化方法
6
作者 邱奥 谢庆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93-403,共11页
模数转换器将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易于储存和处理的数字信号,是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桥梁,也是现代工业与科研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器件。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均匀时域采样的电子学实现和数学理论陆续建立,均匀时域采样... 模数转换器将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易于储存和处理的数字信号,是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桥梁,也是现代工业与科研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器件。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均匀时域采样的电子学实现和数学理论陆续建立,均匀时域采样成为模数转换领域的基石。此后数十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聚变中子能谱和中微子探测等需要对大量通道高速信号进行采样的应用不断涌现。在这些应用中,基于均匀时域采样的模数转换方案存在功耗大、成本高等缺点,以至于不得不在数字化前进行预处理,从而损失了信号的原始信息。基于值域采样的多电压阈值数字化方法通过若干电压阈值对信号进行采样,再在后端结合先验信息重建信号,使得大量通道高速信号的精确数字化成为可能。目前,多电压阈值数字化方法已被运用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射线安检、中子石油测井和质子治疗监测等领域中。本文概述多电压阈值数字化方法的原理,介绍近年来多电压阈值数字化电子学的研究进展,展望多电压阈值数字化方法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模数转换器 时域采样 值域采样 多电压阈值数字化方法
下载PDF
全数字PET关键材料硅酸钇镥闪烁晶体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睿 陈警斌 +2 位作者 刘雨龙 肖鹏 谢庆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05-420,共16页
硅酸钇镥(LYSO)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中最为主流的闪烁晶体材料。近年来,由多电压阈值(MVT)理论发展而来的全数字PET技术,实现了闪烁脉冲的源头数字化,提高了PET成像空间分辨率、系统灵敏度等关键指标,... 硅酸钇镥(LYSO)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中最为主流的闪烁晶体材料。近年来,由多电压阈值(MVT)理论发展而来的全数字PET技术,实现了闪烁脉冲的源头数字化,提高了PET成像空间分辨率、系统灵敏度等关键指标,催生了质子治疗监测、正电子寿命谱等新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时间间隔采样方法,MVT是一种基于电压-时间的纵向采样技术,在时间很快的脉冲信号采样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因此,调控LYSO晶体的闪烁发光特性,以适应MVT采样方法,从而发掘其精准数字化的最大潜能,是全数字PET应用需求下LYSO闪烁晶体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LYSO晶体的闪烁原理、性能调控和生长技术。梳理如何调制LYSO晶体光输出、衰减时间和均一性等关键性能,以适应全数字PET的采样特性。介绍本团队面向全数字PET需求,开发的快衰减、高均一LYSO晶体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LYSO研究现状和全数字PET探测器的新需求,展望LYSO闪烁晶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闪烁晶体 硅酸钇镥 晶体生长
下载PDF
全数字PET关键器件硅光电倍增器研究进展
8
作者 胡文韬 劳慧 +1 位作者 邱奥 谢庆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21-432,共12页
近年来,硅光电倍增器(SiPM)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已经成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中的首选光电转换器件。SiPM具有单光子分辨能力和低于100 ps的时间分辨率,使得精确测量光子到达时间成为可能,催生了飞行时间PET、光子计数计算机断层... 近年来,硅光电倍增器(SiPM)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已经成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中的首选光电转换器件。SiPM具有单光子分辨能力和低于100 ps的时间分辨率,使得精确测量光子到达时间成为可能,催生了飞行时间PET、光子计数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素寿命显像等新兴应用领域,这些应用又对SiPM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如何将SiPM性能推进至其物理极限已成为新一代SiPM的研究的关键方向。在传统的SiPM架构中,信号经过多次处理和模数转换,带来噪声增加和时间性能恶化的问题,从而限制了SiPM的性能潜力。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SiPM可在标准CMOS工艺节点上制造,标志着可以将数字逻辑集成在SiPM器件内,这是SiPM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使我们能在单一SiPM内实现更精确的时间、能量、位置信息获取,为推进SiPM达到性能极限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本文综述SiPM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分析传统SiPM的局限性,梳理数字SiPM研究的关键问题,介绍当前几种数字化SiPM架构,最后对数字SiPM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电倍增器 弱光探测 全数字 光子计数 多计数阈值
下载PDF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珍 苏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年第3期23-26,共4页
免疫学发展日新月异、内容更新快,教师必须及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我们通过三年教学实践,建立了包含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医... 免疫学发展日新月异、内容更新快,教师必须及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我们通过三年教学实践,建立了包含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等领域学者的"学科交叉型"教学队伍,深化教学内容,采用全英语授课的中外研究生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互动式与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模式教学效果评估,不仅提升了研究生综合学习能力,使得研究生变"学会"为"会学",而且促进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研究生教学 全英语教学
下载PDF
心跳骤停与复苏时血液微循环流态变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昭炜 谢忠明 +1 位作者 李发香 瞿继恂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与复苏的血液微循环变化,为临床急诊病人提供微循环观察指标。方法:采用两组动物实验,一组用低电压(V=8~10,t<0.1s)直接刺激犬的心脏作成心室纤颤微循环停流立即作心脏按摩,15mim后再用高电压(V=1000,t<0.1s)...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与复苏的血液微循环变化,为临床急诊病人提供微循环观察指标。方法:采用两组动物实验,一组用低电压(V=8~10,t<0.1s)直接刺激犬的心脏作成心室纤颤微循环停流立即作心脏按摩,15mim后再用高电压(V=1000,t<0.1s)刺激犬心脏使心跳复苏。另外一组,采用5%戊巴比妥钠注入到家兔的静脉损伤心脏,当心跳停止时作心脏按摩,同时用压力计测定血压与流态的关系,以上实验过程用手持式微循环显微镜(ZQL-1)观察动物眼球结膜微循环,另外,临床急诊病人也同样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结果:按照以上方法得到五种不同的流态:(1)在心脏停跳前细动脉(A)和细静脉(V)中呈粒线流;(2)在心脏停跳瞬间A收缩断流→V中粒摆流→离心性流→停流;(3)心脏复苏(包括心脏按摩),首先是V中粒摆流→然后出现A→V中向心性粒缓流→粒流→粒线流→微循环重建;(4)如果停止按摩,微循环也停流,这表示无效按摩;(5)如果A在按摩中不出现或者无血流则表示无效按摩,以上流态接合临床心肌梗死,外伤性休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病例,作眼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其表现一致。结论:以上动物实验结合临床观察表明,眼球结膜微循环的流态指标及其变化,可作为临床急诊动态监测,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微循环 心跳骤停 急救复苏 临床研究 流态变化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脑皮层细胞 实验
下载PDF
大学生进入课题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明跃 骆清铭 《科技资讯》 2010年第20期186-187,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及质量方面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人存在不小差距。本文针对在我国高校中存在"重识记,轻创新"、"重内容,轻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及质量方面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人存在不小差距。本文针对在我国高校中存在"重识记,轻创新"、"重内容,轻方法"、"高分低能"以及用人单位所反映的"动手能力差"等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我们进行大学生进入课题组的实践,探索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
下载PDF
数字PET二十年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奥 张博 +1 位作者 肖鹏 谢庆国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2年第4期323-333,共11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能直接观测活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生化灵敏度。2004年,多电压阈值(Multiple Voltage Threshold,MVT)采样方法被提出,解决了PET系统中高速闪烁脉冲精确数字化难题...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能直接观测活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生化灵敏度。2004年,多电压阈值(Multiple Voltage Threshold,MVT)采样方法被提出,解决了PET系统中高速闪烁脉冲精确数字化难题,使得全数字PET的研制成为可能。数字PET技术以MVT为源头向着PET创新链的上下游环节延展,为关键材料、核心器件、智能算法和应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回顾了数字PET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并展望了基于数字PET平台创新可能产生的问题与机遇,以供相关研究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多电压阈值方法 数字PET
下载PDF
SPECT/CT活度定量中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延召 邹思娟 +1 位作者 谢庆国 朱小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8-914,共7页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建,并据此计算校准因子。将小圆柱作为活度定量的对象进行定量误差计算。OSEM+AC和OSEM+AC+S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小于10%,FBP和OSEM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大于20%。OSEM+A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在采用小圆柱做校准体模时与OSEM+AC+SC无显著差异,而在采用大圆柱和点源时,分别较OSEM+AC+SC的小3.38%和6.48%(P<0.05)。3种体模的对比中,采用OSEM+AC时差异不显著,采用其他重建方法时差异显著。采用OSEM+AC+SC时,小圆柱作校准体模的定量误差较大圆柱和点源的结果分别小3.92%和6.42%(P<0.05)。结果表明,基于CT和迭代算法的衰减校正可有效提升活度定量准确性,但散射校正的效果不佳;校准体模应尽可能与目标定量对象相似。合理选择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可有效提升SPECT/CT的活度定量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SPECT/CT 校准体模 图像重建 校正
下载PDF
分布式数据挖掘的隐私保持
14
作者 李宁致 徐兰芳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年第10期78-80,共3页
分布式数据挖掘模型假定数据源分布在多个站点上,而各站点在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的同时需要隐藏私有数据以便保持隐私。本文将多方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在两点积运算的基础上提出安全的两点积运算公式,并将其简化,使得分布式挖掘算... 分布式数据挖掘模型假定数据源分布在多个站点上,而各站点在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的同时需要隐藏私有数据以便保持隐私。本文将多方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在两点积运算的基础上提出安全的两点积运算公式,并将其简化,使得分布式挖掘算法的效能与集中式挖掘一致或近似,而又确保分布于不同站点的数据保持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数据挖掘 隐私保持 分布式数据挖掘 隐私 数据挖掘模型 数据挖掘技术 运算公式 挖掘算法 站点
原文传递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的数据重建及波谱量化分析软件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敏 卢松涛 +1 位作者 林家瑞 詹应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5期379-381,共3页
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开发了基于PC机的磁共振波谱成像数据重建和波谱量化分析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实现临床MRSI原始数据和图像数据读入、代谢物种类设计、数字幻影模型生成、k-空间采样轨迹设计、k-空间原始数据生成、数据重建、波谱定量... 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开发了基于PC机的磁共振波谱成像数据重建和波谱量化分析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实现临床MRSI原始数据和图像数据读入、代谢物种类设计、数字幻影模型生成、k-空间采样轨迹设计、k-空间原始数据生成、数据重建、波谱定量分析以及代谢物图像生成等功能。该系统有助于学习和开发新的MRSI采样轨迹,数据重建方法和波谱量化分析方法,在国内还未见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数据重建 波谱量化分析 软件系统
下载PDF
灵敏度编码磁共振谱成像(SENSESI)技术及图像重建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敏 卢松涛 林家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传统的相位编码磁共振谱成像 (MRSI)采集数据需要很长的时间 ,使得MRSI在临床上的应用受阻。灵敏度编码磁共振谱成像 (SENSE SI)采用线圈矩阵来并行采集MRSI数据 ,是一种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采集时间 ,而且不影响空间和谱的分辨率的全... 传统的相位编码磁共振谱成像 (MRSI)采集数据需要很长的时间 ,使得MRSI在临床上的应用受阻。灵敏度编码磁共振谱成像 (SENSE SI)采用线圈矩阵来并行采集MRSI数据 ,是一种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采集时间 ,而且不影响空间和谱的分辨率的全新方法。在图像重建时利用各个线圈的空间灵敏度来对丢失的编码信息进行恢复 ,将像素折叠的图像进行展开 ,可以得到完全没有重叠伪影的代谢物图像。SENSE SI采集数据的快速性和图像重建的高分辨性为MRSI真正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编码 磁共振谱成像 SENSE-SI 图像重建 磁共振谱成像
下载PDF
大学生二课、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研究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明跃 骆清铭 《科技资讯》 2008年第29期185-186,共2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及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所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旨在针对在我国高校中存在"重识记,轻创新"、&qu...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及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所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旨在针对在我国高校中存在"重识记,轻创新"、"重内容,轻方法"、"高分低能"以及用人单位所反映的大学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差"等现象进行剖析,并结合近年来我们进行的大学生二科、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研究实践,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二课 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研究实践
下载PDF
奇异值分解法对磁共振谱数据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詹应键 林家瑞 黄敏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7年第3期253-255,307,共4页
探讨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磁共振谱数据量化分析算法,这是一种空间分解的算法,将采集到的磁共振谱数据排列成矩阵形式,之后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根据特征值将数据划分为信号空间和噪声空间两个部分,提高了信噪比。通过对信号空间进行最小... 探讨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磁共振谱数据量化分析算法,这是一种空间分解的算法,将采集到的磁共振谱数据排列成矩阵形式,之后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根据特征值将数据划分为信号空间和噪声空间两个部分,提高了信噪比。通过对信号空间进行最小二乘估计获得临床所需参数,进而用这些参数绘制单体素谱线及代谢物分布图像,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谱 奇异值分解 量化 代谢物
下载PDF
单神经元分辨水平的小鼠全脑网络可视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辉 曾绍群 +2 位作者 李安安 李向宁 骆清铭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626-633,共8页
脑科学是当今国际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脑是最复杂的器官,其中尚有诸多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解决。开展脑科学研究需多学科人员协同攻关,对于建立新学科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简述了神经科... 脑科学是当今国际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脑是最复杂的器官,其中尚有诸多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解决。开展脑科学研究需多学科人员协同攻关,对于建立新学科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简述了神经科学在结构成像方面的基础性需求,介绍了小鼠全脑可视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几年的代表性研究,并展望了全脑可视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对可能存在的难点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血管 微米分辨率 全脑网络 可视化
原文传递
合成纳米孔/通道的离子传输性质
20
作者 刘国畅 陈威 +1 位作者 刘笔锋 赵元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1-676,共6页
合成纳米孔/通道由于在控制物质和离子传输方面展示出的独特性能而备受关注。目前,已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纳米孔离子传输行为,包括离子电流整流、离子电流饱和、离子电流振荡、离子传输迟滞和负差分电阻等。基于这些独特的离子传输行为,合... 合成纳米孔/通道由于在控制物质和离子传输方面展示出的独特性能而备受关注。目前,已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纳米孔离子传输行为,包括离子电流整流、离子电流饱和、离子电流振荡、离子传输迟滞和负差分电阻等。基于这些独特的离子传输行为,合成纳米孔/通道已广泛应用于能量转化、生化分析和生物传感等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合成纳米孔/通道的离子传输性质并讨论其相关机制,同时也介绍了合成纳米孔/通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纳米通道 离子传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