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348
1
作者 贺雪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8-129,共22页
中国农村村庄社会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看,中国农村可以分为南方、中部和北方三大区域,其中南方地区多团结型村庄,北方地区多分裂型村庄,中部地区多分散的原子化村庄。区域村庄结构的差异与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和... 中国农村村庄社会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看,中国农村可以分为南方、中部和北方三大区域,其中南方地区多团结型村庄,北方地区多分裂型村庄,中部地区多分散的原子化村庄。区域村庄结构的差异与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和村庄历史有关。通过村庄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比较好地揭示出中国农村区域的社会和文化特质,从而可以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恰当的中层理论模型。从村庄结构角度来讨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不仅是理解中国农村的重要步骤,而且是理解中国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社会结构 农村区域差异 生态村庄史 宗族
原文传递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322
2
作者 吴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45,共25页
本文以华中地区A镇一起石场纠纷为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讨论了目前学界关于农民维权"以法抗争"等理解模式所存在的简单政治化倾向,指出非政治化仍然是农民维权的基本特征。论文还认为,以"合法性困境"... 本文以华中地区A镇一起石场纠纷为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讨论了目前学界关于农民维权"以法抗争"等理解模式所存在的简单政治化倾向,指出非政治化仍然是农民维权的基本特征。论文还认为,以"合法性困境"为基点所推导出来的农民维权的弱组织和非政治化观点虽然足以批判有关农民维权行为的激情化想象,但却有忽略转型期中国政治之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之嫌,其对农民维权特征的基本判断虽然表面上与激情化想象不同,但两者在思维逻辑上却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性与贯通性,本身也不自觉地陷入了"民主—极权"这一泛政治化思维陷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民利益表达之难以健康和体制化成长的原因,从场域而非结构的角度看,更直接导因于乡村社会中各种既存"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的阻隔,与"合法性困境"相比较,这一结构之网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塑造具体场域中农民维权行为的更加常态和优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 合法性困境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
原文传递
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 被引量:335
3
作者 贺雪峰 刘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7,共6页
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政权的行为逻辑出现了新变化,当前乡村基层政权运转正遵循着"不出事逻辑",其核心表现就是消极和不作为。这种逻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体制根源。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乡村基层治理进一步陷入困境,农村社会... 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政权的行为逻辑出现了新变化,当前乡村基层政权运转正遵循着"不出事逻辑",其核心表现就是消极和不作为。这种逻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体制根源。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乡村基层治理进一步陷入困境,农村社会更加失序。为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建地方政治及重建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利益连带关系,坚持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使得乡村治理回到正轨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不出事逻辑 取消农业税
下载PDF
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 被引量:233
4
作者 贺雪峰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3期51-58,共8页
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本体性价值的核心是传宗接代,现代性因素的进入,致使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开始理性化,从而导致传统的构成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价... 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本体性价值的核心是传宗接代,现代性因素的进入,致使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开始理性化,从而导致传统的构成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价值发生动摇。本文试图通过将农民价值划分为不同类型,并讨论不同类型价值的关系,来理解当前中国农村出现的严重伦理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中国农村 价值观 伦理危机 安身立命 传宗接代 本体性 价值发生
原文传递
论中坚农民 被引量:213
5
作者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31,共7页
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进城务工经商。这些进城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不再依赖土地和其他各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这样就增加了部分不愿意或者无法离开农村的中青年农民从土地或者其他农村获利机会中获取收入的可能... 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进城务工经商。这些进城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不再依赖土地和其他各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这样就增加了部分不愿意或者无法离开农村的中青年农民从土地或者其他农村获利机会中获取收入的可能,从而在农村形成了一个主要收入在村庄、社会关系也在村庄、家庭生活完整、收入水平不低于外出务工家庭的新生中农群体,这个中农群体一般占到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看,这个新生中农群体也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中坚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城市化 土地流转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207
6
作者 贺雪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92,共9页
在近年来对河南、山西、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农村两大类四小型代际关系理想型,并依此解释了代际关系差异与农村其他家庭婚姻现象的相关关系。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从代际关系是否... 在近年来对河南、山西、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农村两大类四小型代际关系理想型,并依此解释了代际关系差异与农村其他家庭婚姻现象的相关关系。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从代际关系是否存在强传宗接代理念和是否平衡两个角度来讨论农村代际关系。文章试图说明,农村代际关系在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与不同地区传统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区域性特征有关,又与现代性因素冲击下不同地区农村因其内部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的反应不一样有关。后者是一时间因素,时间通过空间来起作用,从而在当前中国农村造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糅合了时间与空间的代际关系性质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代际关系 价值基础
下载PDF
项目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分析——以农地整治为例 被引量:206
7
作者 桂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62,共13页
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共品主要采取项目制的供给方式。考察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发现,项目制具有较强的"技术理性"特征,在向下"委托"项目时,项目管理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项目"监督"问题,但却陷入对"... 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共品主要采取项目制的供给方式。考察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发现,项目制具有较强的"技术理性"特征,在向下"委托"项目时,项目管理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项目"监督"问题,但却陷入对"代理人"的"激励"不足困局。当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不能被调动起来参与解决农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治理问题时,就会发生项目"进村"困境,造成国家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了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可以借资源输入激活基层民主,通过引入"自下而上决策机制"来优化公共品供给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项目制 公共品供给 技术理性
原文传递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97
8
作者 贺雪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建国后的集体化时代也存在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代际关系失衡,子女不孝普遍且严重发生,而父母依然为子女婚配耗尽心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这种失衡的...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建国后的集体化时代也存在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代际关系失衡,子女不孝普遍且严重发生,而父母依然为子女婚配耗尽心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这种失衡的代际关系只是一种过渡现象,它将被一种更加理性化、较少亲情友好的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所代替。这种新型代际关系将对农村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婚姻 乡村治理 理性化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 被引量:176
9
作者 贺雪峰 董磊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50,15,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域分布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分解乡村治理的结构,为抽象的乡村治理制度研究具体化、为可以实证展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治理 乡村关系 村庄秩序 村民自治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157
10
作者 贺雪峰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1期105-121,共17页
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状况的区域差异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当前国内学术界与政策研究部门共同的难题。当前中国乡村治理区域的差异,不仅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量有关,而且与不同农村地区社会文化状况有关。农民基本... 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状况的区域差异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当前国内学术界与政策研究部门共同的难题。当前中国乡村治理区域的差异,不仅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量有关,而且与不同农村地区社会文化状况有关。农民基本认同与行动单位的区域差异角度,构成了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内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乡村治理 行动逻辑 农民 政策研究部门 经济发展水平 行政推动 文化状况
原文传递
运作于压力型科层制与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政权 以桔镇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62
11
作者 欧阳静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63,共25页
乡镇政权运作的悖论在于其形式上的科层制设置与实质上的非正式运作,这不仅体现在权力运作的技术和策略上,更表现在乡镇对自身结构的转换上。本文以桔镇为典型个案,通过桔镇政权的职能与机构的组织配置以及"财"与"政&qu... 乡镇政权运作的悖论在于其形式上的科层制设置与实质上的非正式运作,这不仅体现在权力运作的技术和策略上,更表现在乡镇对自身结构的转换上。本文以桔镇为典型个案,通过桔镇政权的职能与机构的组织配置以及"财"与"政"的运作,清晰地展现了乡镇政权非正式运作的实态,进而透析了其非正式运作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权的非正式运作源于乡镇的一种"上下之间"的独特处境,即乡镇既位于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型科层制之下,又被置于一个非程式化的乡村社会之上。这种处境使乡镇嵌入三种关系之中:压力体制与科层体制的关系,压力性任务与资源匮乏的关系,以及程式化科层组织与非程式化乡村社会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存在使乡镇政权组织必须在压力型体制、科层制和乡村社会的胶结状态中寻求自洽的生存之道,并最终型塑了乡镇政权运作的逻辑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权运作 压力型科层制 非程式化乡村社会
下载PDF
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 被引量:157
12
作者 王海娟 贺雪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3,共8页
资源输入时期,国家向农村输入大量项目资源,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探讨下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逻辑,能够更加深刻地考察新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发现,在项目资源分配环节,特殊主义的项目资源分配模式形成了资源分配的权力—... 资源输入时期,国家向农村输入大量项目资源,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探讨下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逻辑,能够更加深刻地考察新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发现,在项目资源分配环节,特殊主义的项目资源分配模式形成了资源分配的权力—利益网络;在项目落地环节,钉子户崛起引起了村庄精英替代。这种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样态可以用"分利秩序"这一概念来概括。分利秩序是一种非正式的资源分配规则,它以"权力"为分配中介,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和自我稳固性的特征,其结果是公共资源的"私人化"。这种结构化的利益分配模式吞噬了大量国家资源,导致基层治理内卷化。深入考察还会发现,在资源汲取与输入中,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形态是由农村社会的组织程度决定的,因而将农民组织起来是解决资源输入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农民关系 资源下乡 乡村治理 分利秩序
下载PDF
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55
13
作者 申端锋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6期5-23,共19页
学界对农民上访的研究大多基于农民权利意识不断增长这一判断而展开,形成了农民上访研究的维权范式。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弱化而农民上访增多这一现象对维权范式构成了直接挑战,农民上访研究呼唤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本文试图从乡村治权... 学界对农民上访的研究大多基于农民权利意识不断增长这一判断而展开,形成了农民上访研究的维权范式。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弱化而农民上访增多这一现象对维权范式构成了直接挑战,农民上访研究呼唤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本文试图从乡村治权而非农民维权的角度对农民上访进行研究。作者在和平乡的田野调查表明,和平乡30年来农民上访的变迁正是乡村治权逐步弱化的结果,乡村治权的具体体现就是分类治理。当前信访治理的困境是无法对上访者进行定性,信访治理没有原则。政权性质的模糊致使分类治理丧失了原则,而蜕化为纯粹的治理技术,从而出现了"有分类无治理"的治理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基层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应该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维权 治权 分类治理
原文传递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被引量:149
14
作者 贺雪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9,共10页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分化,其中之一是阶层的分化。国内外学者曾经对此作出深刻的研究,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加入,农村阶层分化出现了新的状况。依据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可以将农村作...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分化,其中之一是阶层的分化。国内外学者曾经对此作出深刻的研究,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加入,农村阶层分化出现了新的状况。依据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可以将农村作如下阶层划分:脱离土地的农民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在乡兼业农民阶层、普通农业经营者阶层、农村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对待乡村秩序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只有深入对分化的农民进行研究,理解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社会、文化态度,理解中央政策对不同阶层的不同影响,才能真正出台好的农村政策,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阶层 土地流转 中农
下载PDF
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均衡 被引量:124
15
作者 贺雪峰 罗兴佐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9,共8页
自农村改革以来,存在四种农田灌溉均衡:一是税费改革前,乡村组织以收取共同生产费的形式来组织农田灌溉的均衡;二是由村庄强人出面组织农户进行灌溉的均衡;三是既无乡村组织借重国家强制力,也无村庄强人借重私人暴力来抑制搭便车行为,... 自农村改革以来,存在四种农田灌溉均衡:一是税费改革前,乡村组织以收取共同生产费的形式来组织农田灌溉的均衡;二是由村庄强人出面组织农户进行灌溉的均衡;三是既无乡村组织借重国家强制力,也无村庄强人借重私人暴力来抑制搭便车行为,从而形成的以微型水利灌溉为主的均衡;四是以村民小组或村为单位建立用水协会,组织农户灌溉的均衡。在当下中国,由于农民特殊的公正观,乡村组织退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后,农村很可能普遍出现第二或第三种均衡的糟糕局面。因此,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形成国家与村庄之间合作与互补的供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农田水利 供给机制 治理
下载PDF
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重构——一项基于村庄本位的考察 被引量:144
16
作者 李祖佩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3,94,共12页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村庄中,乡村治理重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三类村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分利秩序作为当前项目进村背景下乡村治理—般逻辑和乡村政治社会样态的总结。分利秩序以"权力"为主导,以"去政治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去目标化"为基本后果。后税费时期乡村两级组织强制性权力与基础性权力的错位和功能失调,是理解分利秩序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进村 村庄类型 乡村治理秩序 分利秩序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 被引量:143
17
作者 贺雪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0,共7页
从乡村社会内部来看,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分化,不同地区的农村差异很大。大体可以将中国农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出、留在村庄农民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另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入、村庄工业化程度很高,农民... 从乡村社会内部来看,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分化,不同地区的农村差异很大。大体可以将中国农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出、留在村庄农民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另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入、村庄工业化程度很高,农民主要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管理体制的选择,并且这种选择仍在进行中。只有形成与当下中国农村相匹配的乡村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可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 传统村庄
原文传递
“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兼评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 被引量:140
18
作者 贺雪峰 印子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65,共21页
在城镇化背景下,三农政策的主导方向成为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的争论焦点。基于对城镇化与传统农业的对立和替代关系的基本判断,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主张消灭传统农业和构成传统农业基础的"小农经济",重新构造农业经营基本组织方... 在城镇化背景下,三农政策的主导方向成为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的争论焦点。基于对城镇化与传统农业的对立和替代关系的基本判断,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主张消灭传统农业和构成传统农业基础的"小农经济",重新构造农业经营基本组织方式,将小农经济转变为由资本主导的规模经营;与此相反,从新时期保护型城乡二元关系出发,"小农经济"理论对中国农业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位置进行了界定与阐释,对"小农经济"进行了系统认识,并形成了关于农业现代化渐进道路的判断及其相关三农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 小农经济 农业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原文传递
笔谈: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 被引量:140
19
作者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和农民经济,如何认识中国式的小农经济,不仅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以下发表若干意见. 到目前为止,中国农民家庭的基本特征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冶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
关键词 小农经济 中国式 农民经济 政策意义 生产模式 农民家庭 劳动力 农业
下载PDF
论富人治村——以浙江奉化调查为讨论基础 被引量:137
20
作者 贺雪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农民的经济分化。受此影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中出现了"富人治村"的新的治理景观。"富人治村"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分化的产物,又是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安排尤其是党建指导思想促...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农民的经济分化。受此影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中出现了"富人治村"的新的治理景观。"富人治村"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分化的产物,又是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安排尤其是党建指导思想促成的结果。"富人治村"具有局部的合理性,同时,"富人治村"可能带来严重村庄政治排斥。在取消农业税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应该主要是发展基层民主,而不是求助于"富人治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人治村 乡村治理 党建 政治排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