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参与中国环境治理的逻辑:理论、实践和模式 被引量:65
1
作者 涂正革 邓辉 甘天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61,共13页
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治理效果,理念与技术的变革使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备受关注,公众参与的张力逐渐打破"自上而下"治理机制的局限性,实现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别于... 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治理效果,理念与技术的变革使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备受关注,公众参与的张力逐渐打破"自上而下"治理机制的局限性,实现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别于欧美的协商参与,中国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在独特的社会背景下有其独特内涵。宏观层面,中国近二十年里,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需求急速增长,公众逐渐由"环境关心"转变到"环境行动",公众的崛起正在打破环境保护的力量格局。微观层面,公众参与的内容扩充和渠道扩展加快了环境治理速度与成效,促使了"象征参与—实质参与—科学参与"的路径转变,公众受教育水平和政府的治理决心是公众参与效率的决定因素。科学有效的公众参与给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系统研究公众参与的机制,为环境"三方共治"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提供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 治理逻辑 三方共治
下载PDF
中央环保督察的环境经济效益:来自河北省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51
2
作者 涂正革 邓辉 +1 位作者 谌仁俊 甘天琦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6,共14页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国环境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使用完全饱和断点回归设计和环境健康效应测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基于城市空气质量日度数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绩效月度数据,探讨了中央环保督...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国环境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使用完全饱和断点回归设计和环境健康效应测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基于城市空气质量日度数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绩效月度数据,探讨了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对河北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督察显著改善了河北省的空气质量,且具有长期效果;环保督察虽然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尤其是重污染行业总利润带来了约289.8亿元的经济损失,但也为河北省居民带来了约95.4亿元的环境健康总福利。督察带来的长期健康收益和短期经济损失,最终都会转化为经济绿色增长优势。所以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并产生健康收益,严格的环境规制兼具环境与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中央环保督察 环境经济效益 环境健康效益
原文传递
环境信息披露评价与市场价值:第三方机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天杨 谌仁俊 涂正革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0-176,共27页
真实准确且全面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第三方机构公布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分为准自然试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第三方机构公布的评价结果与重污染行业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在... 真实准确且全面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第三方机构公布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分为准自然试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第三方机构公布的评价结果与重污染行业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在较低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下,第三方机构的评价结果导致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减持,被评价企业市值平均下降约5.49%;其次,因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以稳定型投资者为主,在第三方机构介入后其市场价值受到了显著的负向冲击;最后,对于非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促进了企业后续的环境披露质量提升。总之,第三方评价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绿色导向,是优化绿色投融资机制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第三方评价 企业市场价值
原文传递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的农业补贴政策效率损失的探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涂正革 甘天琦 王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9,共11页
为探讨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农业补贴效率及影响因素,本文以2004-2013年18个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为研究样本,在DEA方向性距离函数及其分解方法的分析框架内,评估农业补贴效率及分析效率损失的因素。结果表明:虽然农业补贴总量逐年攀升,... 为探讨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农业补贴效率及影响因素,本文以2004-2013年18个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为研究样本,在DEA方向性距离函数及其分解方法的分析框架内,评估农业补贴效率及分析效率损失的因素。结果表明:虽然农业补贴总量逐年攀升,但补贴效率并未有效改善,效率损失严重导致农业潜在产出提升空间非常明显;技术效率拉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影响了补贴的效果;虽然要素投入对于补贴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面源污染也充抵了补贴带来的正效应,但产出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挤出效应和面源污染带来的损失。因此,提升技术水平、创新补贴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等应是我国补贴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面源污染 方向性距离函数 DEA分解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伟 邵蕾 郭美琪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9期58-62,共5页
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5年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不一致。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区域内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整体上呈... 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5年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不一致。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区域内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整体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征,不同城市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在考察期内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相关结论显示本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城市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构建有效的跨区域环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空间数据探索分析 酸雨 空气污染
下载PDF
节能目标政策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16
6
作者 谌仁俊 周双双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232,共28页
五年规划节能目标具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配置更多能源要素的特征。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能源经济数据,研究发现“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政策未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反而显著抑制了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总产值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节能... 五年规划节能目标具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配置更多能源要素的特征。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能源经济数据,研究发现“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政策未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反而显著抑制了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总产值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低效率使用能源,造成能源要素在地区间错配;另一方面该政策对经济生产激励不足,既未促进企业扩大要素投入,又未引进更多新增企业。虽然节能目标较低地区的制造业高能耗行业与采矿业企业得以发展,但均未能带动当地制造业乃至工业全行业发展。本研究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合理制定区域节能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 能源错配 能源效率分化 “资源诅咒”
原文传递
出口贸易、技术效应与企业污染排放——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伟 肖庆兰 谌仁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9,共15页
从微观视角探讨出口贸易如何影响企业环境表现,有助于揭开贸易开放环境效应的机制“黑箱”,对新时代中国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目前利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出口贸易与企业环境表现的文献较为有限,... 从微观视角探讨出口贸易如何影响企业环境表现,有助于揭开贸易开放环境效应的机制“黑箱”,对新时代中国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目前利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出口贸易与企业环境表现的文献较为有限,其作用机制更是少有涉及。鉴于此,利用中国1998-2012年独特的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匹配,使用基于倾向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识别出口贸易对企业SO2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并探究传导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出口显著降低了企业SO2排放强度,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相关结论依然成立;出口对不同地区、不同贸易方式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环境绩效存在差异性影响;出口可以通过“技术效应”促使企业降低SO2排放强度,并且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实现上述过程。这表明我国贸易开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环境福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SO2排放强度 技术效应 企业异质性
下载PDF
中国营商环境地区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8
作者 涂正革 程烺 张沐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8期84-87,共4页
低廉的要素供给价格、突破底线的政策支持和对破坏生态的默许等“优惠”条件,是中国过去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营商环境的主要表现,虽然这能为中国吸引外资、快速发展工业带来“便利”,塑造“中国奇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越位... 低廉的要素供给价格、突破底线的政策支持和对破坏生态的默许等“优惠”条件,是中国过去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营商环境的主要表现,虽然这能为中国吸引外资、快速发展工业带来“便利”,塑造“中国奇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越位”和“错位”、公共权力的滥用、官员目标函数变异和企业与政府间的“双向寻租”等弊端也日益凸显,尤其不能适应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中国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要素供给 吸引外资 内在需求 时空演变特征 目标函数 高质量发展 企业与政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