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构英国小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的伦理路径--评霍兰德的《小说伦理学:晚期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叙事好客》 |
陈后亮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
|
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研究的立场方法 |
王向远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
3
|
从晚清到“五四”:传教士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蘖 |
宋莉华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4
|
汉学视角与中西比较文化方法论的建构——以于连为个案 |
刘耘华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5
|
远程阅读时代诗学对话的方法论建构 |
刘耘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6
|
世界文学史写作的新范式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
刘洪涛
|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一个汉学概念的跨国因缘——“关联思维”的思想来源及生成语境初探 |
刘耘华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8
|
新时代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观念创新及其教材实践探索 |
刘洪涛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3 |
1
|
|
9
|
传教士汉文小说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 |
宋莉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0
|
奥尔巴赫与歌德“世界文学” |
杨俊杰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1
|
《汉语入门》的小说改编及其白话语体研究 |
宋莉华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2
|
从真理的剧场到治理的剧场:福柯对《俄狄浦斯王》的解读 |
姚云帆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3
|
作者、文本与语境:当代汉学对“知人论世”观的方法论省思 |
郭西安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4
|
复制与重构——也谈英国文学史编写的“中国模式” |
刘文荣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5
|
试析18世纪法国“公众舆论”的演生与政治文化转变 |
洪庆明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6
|
直面异质性:从文学论争看中国当代文学的全球发展与变异 |
刘洪涛
|
《中外文化与文论》
|
2020 |
4
|
|
17
|
犹太文化格托的启示——以艾·巴·辛格作品为观照 |
王长国
黄铁池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独语与喧哗——美国文学史的“当代性”反思 |
黄铁池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9
|
探寻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理依据——试论孙景尧比较文学学科方法论思想 |
李平
程培英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0
|
文学视野中的“地方意识”——以池莉的“汉味小说”为例 |
陈红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