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产权单元与自治单元的关联性及其治理效能——基于全国25个省(区、市)296个村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振华 张会芬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基于对全国25个省(区、市)296个村庄和8 041位农民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单元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对集体产权单元与自治单元的关联性及其治理绩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单元主要在村民小组,地域差异、... 基于对全国25个省(区、市)296个村庄和8 041位农民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单元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对集体产权单元与自治单元的关联性及其治理绩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单元主要在村民小组,地域差异、人口规模以及居住方式对于产权单元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自治单元设在行政村,因而产权单元与自治单元之间并不一致;当产权单位偏离自治单元时,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村民自治的治理绩效;当产权单元与自治单元一致时,产权会对治权产生内聚和牵引,促进内生自治组织的产生与培育,提高村民自治的治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单位 自治单位 关联性 治理绩效
下载PDF
两种合理性框架中的国家行动: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七十年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筱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4,155,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从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走到当下的村民自治,一路风雨兼程。国家致力于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行动,在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两种框架中不断地相互磨砺、相互补充、相互汇通,进行合乎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从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走到当下的村民自治,一路风雨兼程。国家致力于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行动,在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两种框架中不断地相互磨砺、相互补充、相互汇通,进行合乎理性的权衡和选择。虽然国家在某些阶段,工具合理性的选择更为优先,但男女平等的终极价值贯穿始终,"初心"始终未变。在两种行动合理性框架中分析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国家支持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行动,可以看到国家在面对和解决现代理性化社会的深刻矛盾时所走的"中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参政 村庄治理 价值合理性 工具合理性
下载PDF
走向善治之路:自治、法治与德治的选择与组合--以乡村治理体系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07
3
作者 邓大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8,共7页
自治、法治、德治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三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体来看,三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治理方式,自治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础。三种治理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可以实现善治,两两组合、三者组合也可... 自治、法治、德治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三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体来看,三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治理方式,自治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础。三种治理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可以实现善治,两两组合、三者组合也可以实现善治。只是善治的质量和水平不同,"单一治理式善治"小于"两两组合式善治",后者又小于"三者组合式善治"。自治、法治、德治还可以按照各自不同的强度进行组合,功能互补,形成无数的治理方式、无数的治理体系及无数的"善治类型"。本文认为,在实践中不应该追求"最优善治""最佳善治",而应该追求"最适宜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类型 组合式善治 最优善治 最适宜善治
下载PDF
城市社区中的情感治理:基础、机制及限度 被引量:116
4
作者 田先红 张庆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0-172,2,共13页
情感治理建立在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生态基础之上。治理主体将人情、面子等传统人际交往规则吸纳到治理中来,对维系社区秩序、实现社区善治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治理具有原生型情感治理与工具型情感治理两种类型,其中原生型情感治理是基础... 情感治理建立在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生态基础之上。治理主体将人情、面子等传统人际交往规则吸纳到治理中来,对维系社区秩序、实现社区善治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治理具有原生型情感治理与工具型情感治理两种类型,其中原生型情感治理是基础性的、非策略性的治理机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情感氛围,同时也能够为工具型情感治理积攒情感资源。工具型情感治理则是将情感资源运用于维稳、拆迁等特殊场景之中,策略化地运用情感来解决问题。将理性与感性、情感与制度、思想与技术更好地结合,是改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情感治理既需要治理主体对治理客体的情感关怀,需要责任的承诺,也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予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情感治理 原生型情感治理 工具型情感治理
下载PDF
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县域治理体系演变及其效应 被引量:68
5
作者 田先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6,共11页
近年来,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结果管理模式弱化,过程管理模式凸显。这一转变是宏观央地关系变化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投射。上级政府试图通过过程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县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被削减、自主行政空间被压缩。县域治理体系的... 近年来,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结果管理模式弱化,过程管理模式凸显。这一转变是宏观央地关系变化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投射。上级政府试图通过过程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县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被削减、自主行政空间被压缩。县域治理体系的演变强化了县域治理中的问责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县域治理的规范化、缓和县域干群关系,但也导致县域政府的自主性、县域基层干部的情感体验、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以及县域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转站的角色被弱化。县域干部疲于应付自上而下的各种治理事务,可能会采取形式主义、懒政怠政等消极避责行为,以规避政治风险。如何在过程监管与调动干部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仍然是我国县域治理面临的难题。为激发县域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应适当赋予县域政府一定的自主权,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他们创造干实事的氛围与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管理 过程管理 县域治理
下载PDF
“家国同构”底色下的家户产权治理与国家治理--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振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7,126,共12页
"家国同构"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底色与特性。国家治理的根基在家户,家户治理构成中国国家治理内生性演化的重要微观基础。在家户内部,产权具有支配性,是家户治理的核心,也是理解家户治理的关键。从"深度中国调查"... "家国同构"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底色与特性。国家治理的根基在家户,家户治理构成中国国家治理内生性演化的重要微观基础。在家户内部,产权具有支配性,是家户治理的核心,也是理解家户治理的关键。从"深度中国调查"来看,中国的家户产权兼具"刚性治理"和"弹性治理"的双重治理逻辑,这构成家户治理的重要微观机理,也提供了认识国家治理行为的一个解释视角。中国的国家治理应当高度重视其家户微观底色与特性,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从而为当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厘定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家户产权 刚性治理 弹性治理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村寨模式”研究——以黔东南45个民族特色村寨为样本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章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在国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四种基本模式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存在条件不具备和模式不适用的问题。对黔东南民族地区4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样本研究乡村振兴的村寨模式,以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考察各个特色村寨的合理经... 在国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四种基本模式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存在条件不具备和模式不适用的问题。对黔东南民族地区4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样本研究乡村振兴的村寨模式,以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考察各个特色村寨的合理经验和实践成效,为少数民族村寨的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乡村振兴的村寨模式是以民族特色自然村寨为振兴单元,以历史、自然、文化传统为振兴资源,实行在振兴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一村一特点,一寨一特色,走绿色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村寨模式 黔东南
下载PDF
均衡行政与自治:农村基本建制单位选择逻辑 被引量:24
8
作者 邓大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2,共8页
农村基层治理单元的设置是一个大问题,既要考虑村民自治,又要考虑行政效率,而且还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均衡。基层治理单元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行政与自治的均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层治理单元会逐渐扩大,这是一个... 农村基层治理单元的设置是一个大问题,既要考虑村民自治,又要考虑行政效率,而且还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均衡。基层治理单元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行政与自治的均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层治理单元会逐渐扩大,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具体的设置方面却需要考虑行政与自治的均衡:如果经济发达,可以通过行政自治取代社会自治;如果经济欠发达,行政单元与自治单元可以分设;如果自治传统相当浓厚,可以保留自治单元;如果行政单元与自治单元重合,两者可以合并设置,但是两者的功能不能互相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单元 自治单元 行政单元 自治与行政均衡
原文传递
治理的类型:从“良序”到“善治”——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9
9
作者 邓大才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7-184,共8页
治理有不同类型,善治也有不同标准,更有不同的类型。乡村社会的善治主要由秩序性、参与性、成本性、稳定性四个要素构成。道德与规制决定着乡村社会的治理秩序和治理类型。参与、成本和稳定决定着善治类型。其中,参与与"良好秩序&q... 治理有不同类型,善治也有不同标准,更有不同的类型。乡村社会的善治主要由秩序性、参与性、成本性、稳定性四个要素构成。道德与规制决定着乡村社会的治理秩序和治理类型。参与、成本和稳定决定着善治类型。其中,参与与"良好秩序"的组合可以形成"基本型善治";成本、稳定与"基本型善治"的组合可以形成"改进型善治"。治理类型和善治类型按照治理成效从低到高形成相应的组合序列:无序、劣序、良序、基本型善治、改进型善治、最优型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类型 善治类型 基本型善治 改进型善治
原文传递
实证思维通道下对“祖赋人权”命题的扩展认识——基于方法论的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48,57,共8页
"祖赋人权"这一命题提出后引起一些不同看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思维方法的差异。政治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方法,一是规范,一是实证。实证思维注重从事实出发,事实先于价值。作为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事实,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 "祖赋人权"这一命题提出后引起一些不同看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思维方法的差异。政治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方法,一是规范,一是实证。实证思维注重从事实出发,事实先于价值。作为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事实,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事实现象。实证思维主张理解先于评价,注重解释。首先强调"是什么",存在先于合理;接下来还需要追问"为什么",即存在的"合理性"。如果第一步是经验实证的话,那么第二步就是逻辑实证。在实证思维看来,历史是一个过程。作为事实对象的"他我"先于作为研究者的"自我"。实证思维注重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形成归纳性概念,它与根据理念形成的建构性概念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赋人权 天赋人权 实证思维
原文传递
以服务为重心: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走向——以日本为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3,共6页
基层与地方治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治理层次,其内容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日本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走向表现为以服务为重心,形成了健全的服务体系。一是治理重心下沉,基层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 基层与地方治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治理层次,其内容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日本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走向表现为以服务为重心,形成了健全的服务体系。一是治理重心下沉,基层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二是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服务意识日益增强;三是基层自治组织发挥日常生活的服务功能;四是以服务为重心的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运行保障机制健全。这一治理导向转变的重要条件是:福利国家、民主体制和集团文化。日本的基层与地方治理走向对于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有诸多启示,包括重心下移、均等服务、体制保障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增强基层与地方治理的服务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完善服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地方治理 以服务为重心 日本 治理走向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从总有到共有:集体产权权能重构及治理效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肖盼晴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7,共7页
集体产权权能重构是继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后的第四次重大改革,对农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股份的横向量化和权能的纵向分置,扩大了集体成员自主支配权。从总有到共有的产权结构变化引起从公平到兼顾公平和效率的... 集体产权权能重构是继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后的第四次重大改革,对农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股份的横向量化和权能的纵向分置,扩大了集体成员自主支配权。从总有到共有的产权结构变化引起从公平到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功能转向。公平—效率功能导向下集体成员自主支配权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发生转变,集体成员参与权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民主权的内容出现分化。权能重构为农村治理体系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其治理效应的发挥也有一定的限度。改革中应重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协调,不可偏重其一,同时应重视利益的诱导作用以及规则、程序的保障功能,以更好地发挥权能重构的自治效能和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 权能重构 共有 成员权利 治理效应
下载PDF
陪伴式治理:乡村振兴中干部驻村的逻辑与回归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郝亚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4,共8页
干部驻村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一种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引领性—主体性”二元分析框架可以看出,驻村干部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驻村任务的程度,取决于以朝夕相处为特征的陪伴式治理成效。若要实现陪伴式治理的理想成效,离不开驻村干部引领性... 干部驻村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一种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引领性—主体性”二元分析框架可以看出,驻村干部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驻村任务的程度,取决于以朝夕相处为特征的陪伴式治理成效。若要实现陪伴式治理的理想成效,离不开驻村干部引领性和村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二者整体合力的塑造。从陪伴式治理的驻村工作机制看,驻村干部只有借助融入机制、引导机制、参与机制以及培育机制,在完成自身从嵌入到融入转变的同时,充分激活和培育村民的主体性,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驻村干部在陪伴引领村民开展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时,要始终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是参与而不是代替;要始终注意驻村工作的核心价值是激活内生发展而不是依靠外生增长。唯有如此,驻村干部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伴式治理 驻村干部 乡村振兴 内生式发展
下载PDF
迈向多元自治:中国基层治理的单元及发展趋势--基于中美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大才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60-65,共6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基层治理单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保持传统的乡镇治理的同时,根据人们的需求,增设了大量的自治市、学区、特别区等基层机构,实施“多单元自治”。日本实施二重地方自治体制,作为基层自治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基层治理单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保持传统的乡镇治理的同时,根据人们的需求,增设了大量的自治市、学区、特别区等基层机构,实施“多单元自治”。日本实施二重地方自治体制,作为基层自治体——市町村以地方政府服务于辖区居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在市町村政府架构不变的同时,不断增加服务功能,实施“多功能自治”。中国从基层单元管治向整合性自治、多元性自治发展。未来的中国基层治理单元应该会逐渐从整合性自治向多元性自治过渡,但是过渡的速度、时间在地区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基层治理单元的选择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特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单元自治 多功能自治 整合性自治 多元性自治 行政性自治
下载PDF
弹性财政:基层化缘行为及其解释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先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共11页
化缘是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化缘行为的产生和重复出现,有着深厚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弹性财政为基层化缘行为提供了体制空间。弹性财政体制契合了基层治理不确定性、非规则性的需求,维系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然而,... 化缘是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化缘行为的产生和重复出现,有着深厚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弹性财政为基层化缘行为提供了体制空间。弹性财政体制契合了基层治理不确定性、非规则性的需求,维系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然而,过度蔓延的化缘行为,强化了基层对上级的依附性,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国家大大强化了技术治理手段在财政体制中的运用,推动财政体制从暗箱、模糊、复杂向透明、清晰、简单转变,提升财政体制的理性化水平。国家不断硬化财政约束,不仅使基层化缘遭遇越来越大的瓶颈,而且刚性财政体制与基层治理的灵活性需求之间存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基层社会仍然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非规则性的条件下,如果消除基层政权灵活应对的空间,且又不为其提供可支配的、制度化的"活钱",那么基层治理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对中国基层化缘行为与基层政治、国家治理之间关联机制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开启基于中国实践经验的财政政治学研究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缘 弹性财政 基层治理 技术治理 财政政治学
下载PDF
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小农户”的历史延续——兼对马克思主义有关小农论断的再认识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振华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63-69,共7页
小农户研究是当前学界的热点议题。长期以来,学界沿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小农的经典论断来认识和解释中国的小农户,将其视为封闭、落后的生产方式,并预测其必然走向消亡。然而,将起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小农论断运用于中国,在逻辑上存在时... 小农户研究是当前学界的热点议题。长期以来,学界沿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小农的经典论断来认识和解释中国的小农户,将其视为封闭、落后的生产方式,并预测其必然走向消亡。然而,将起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小农论断运用于中国,在逻辑上存在时空条件、概念内涵、参照对象等方面的偏误,由此也导致了这一论断的局限性。基于家户调查材料来看,中国的小农户不仅没有消亡,而且有着内生的韧性和活力,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延续下来。这一"小农户"的韧性和活力,蕴含于长期形成的家户制传统之中,表现为弹性的家户产权、独立的家户经营、整体的家户意识以及有效的家长治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小农户"的韧性和活力有所弱化,并面临日益增长的外部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建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以应对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历史延续 家户制传统 社会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差序整合:农村互助养老实现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亚光 潘琼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重要补充,是解决农村深度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基于差序格局理论,在“关系—制度”分析框架和“差序整合”概念下,通过对河南省W县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考察发现,当地基层党组织成功借助乡土社会...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重要补充,是解决农村深度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基于差序格局理论,在“关系—制度”分析框架和“差序整合”概念下,通过对河南省W县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考察发现,当地基层党组织成功借助乡土社会关系的差序规则,有序动员老人的亲友、邻里、同乡等为其提供养老服务。究其实现机制,具体包括以重塑认知为重点的制度嵌入、以均衡互利为核心的关系整合、以满足需求为关键的行动激励、以责任践履为要求的多方问责机制,差序整合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引制度、关系基础、参与动力和履责保障,实现了社会关系、制度规约、行动主体的全面整合,推动了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 社会关系 差序整合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农民工就业服务满意度的实证分析——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阮海波 《调研世界》 CSSCI 2019年第12期40-45,共6页
本文采用2019年寒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1279位农民工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题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对就业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就业服务产品存在... 本文采用2019年寒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1279位农民工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题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对就业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就业服务产品存在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优、区域差异显著的问题;农民工就业服务的可及性与就业服务满意度之间有显著正向关系;农民工就业服务的公平性对就业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农民工个体特征中,健康状况、户口类型、婚否、政治面貌对就业服务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就业服务可及性 公平性 就业服务满意度 优化就业服务机构 就业歧视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视域下治理效能提升研究——基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G村的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文平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2,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也因其特殊性为各界所关注。通过对少数民族村庄的实地观察,发现面临生态压力沉重、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苦难、村庄治理落后等困境,迫切需要乡村振兴改变...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也因其特殊性为各界所关注。通过对少数民族村庄的实地观察,发现面临生态压力沉重、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苦难、村庄治理落后等困境,迫切需要乡村振兴改变现状。各级政府欲通过精准扶贫、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促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但在实际振兴进程中遭遇当地群众观念陈旧、乡村组织涣散、乡村治理外部压力不断输入等困境,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基于此,文章提出治理振兴这一概念,通过抓住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治理,以治理振兴引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主要通过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保障体系、建立融合传统的现代组织体系、探索三治有效融合的治理体系、构建前瞻性的村庄发展体系等举措,实现治理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治理振兴 有效路径
原文传递
片区协商:超越村组的社区议事单元及其系统运行——基于协商系统理论的农田改造考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大维 解惠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79-86,共8页
探讨社区协商单元和片区协商运行,是拓展协商场域层级、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以协商系统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安徽省天长市向阳社区农田改造中沟渠硬化协商案例的分析发现:不同于基层治理单元与自治单元、行政... 探讨社区协商单元和片区协商运行,是拓展协商场域层级、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以协商系统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安徽省天长市向阳社区农田改造中沟渠硬化协商案例的分析发现:不同于基层治理单元与自治单元、行政单元等重合的一般看法,跨越基本单元的片区协商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倡导协商空间的多元化,重新整合协商主体、协商场所和协商传播等要素,内含平等、包容、尊重、讲理和反思等民主功能,融合自治、行政和治理,实现了民众意见与集体决策的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完整协商系统。片区协商的呈现表明了中国基层存在无意识的协商系统实践,也启示学界应引入和辩证借鉴前沿的协商系统理论,以具体协商事项和多元参与主体为靶点拓展基层协商空间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区协商 协商系统 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