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合理性与正当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江畅 《求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0,共12页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造;它在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有益内容的同时努力纠正其理论错误并吸取其实践教训;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人民性。它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因此,它是至善,也是大善,无疑具有道义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必然性 理论合理性 道义正当性
原文传递
政治哲学的立场、意向和方法——以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哲学构建为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江畅 《阅江学刊》 2023年第2期5-17,171,共14页
政治哲学研究者总是站在某一立场上研究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立场问题就是研究者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结构中,立足于谁、为了谁进行研究的问题。当代人类基本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势在必行,政治哲学要超越以往立场的多元而走向一元,为世界共... 政治哲学研究者总是站在某一立场上研究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立场问题就是研究者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结构中,立足于谁、为了谁进行研究的问题。当代人类基本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势在必行,政治哲学要超越以往立场的多元而走向一元,为世界共同体构建提供支持和服务。政治哲学的意向是一种研究者确定目标对象并在意识中不断与之相互建构的互动活动。政治哲学研究如果死守某个目标对象,其研究就会丧失创造性和生命力。政治哲学研究目标对象的确定是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开放构建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与研究者的研究相伴始终的不断循环往复的持续过程。政治哲学作为哲学的专门学科,必须运用哲学的基本方法——思辨方法,但也要运用一些其他方法,如文献诠释法、历史审视法、现实质疑法等。今天政治哲学要回归其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改变政治哲学研究中流行的科学经验方法,在使思辨方法成为政治哲学的基本方法的同时,对政治科学和政治现实始终保持批判性态度,不断推进政治复归其真实本性,体现本性所要求的实践要求。立场、意向和方法的不同决定着政治哲学的性质不同,构建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哲学需要对我们的研究立场、意向和方法进行反思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中国特色政治哲学 立场 意向 方法
下载PDF
重新认识知识论的性质 被引量:5
3
作者 江畅 宋进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59,共11页
知识论近代十分兴盛,但20世纪中叶以来在哲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知识论从兴到衰与已有知识论本身的局限有直接关系,需要根据当代人类认识和知识的新情况重新认识知识论。知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本性及其在不同形式知识中的体现,研究知识的... 知识论近代十分兴盛,但20世纪中叶以来在哲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知识论从兴到衰与已有知识论本身的局限有直接关系,需要根据当代人类认识和知识的新情况重新认识知识论。知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本性及其在不同形式知识中的体现,研究知识的可能条件,并为真正的知识(真理)提供标准。它研究知识的本性和本质及其限度、知识的形式和结构、知识的源泉及其生成机制和条件、知识的确实性及其确证和检验、知识的意义等问题。知识论是哲学体系的两大支柱或主干之一,它给人类提供真理信念,规范和指导人类认识活动。与认知科学(包括认知心理学)不同,知识论是哲学而不是科学,它着眼于人类更好生存,系统研究和回答人类知识问题,与本体论和价值论一起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认识 知识 真理 认知科学
下载PDF
论人类共同价值观及其现实化
4
作者 江畅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世界共同体所需要的社会价值观。在世界共同体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构建人类共同价值观与构建世界共同体密切相关,必须使两者成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双重互构”。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世界人民尤其是国家民族共同构建的、... 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世界共同体所需要的社会价值观。在世界共同体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构建人类共同价值观与构建世界共同体密切相关,必须使两者成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双重互构”。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世界人民尤其是国家民族共同构建的、适用于世界共同体的、以世界永久和平和人类普遍幸福为终极追求的、以基于世界民主的法制对世界共同体实行治理的价值观。人类共同价值观只能是唯一的,不存在多元化问题。人类共同价值观像其他社会价值观一样,只有现实化才能对社会发生作用。其现实化的根本前提是世界各国在对人类共同价值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理论构建,其基本任务是让全人类普遍认同人类共同价值观,使人类共同价值观法制化和道德化,让人类共同价值观融入全球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当前构建世界共同体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碍,我们必须在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和阻碍的过程中完成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及其现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价值观 现实化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世界共同体
下载PDF
论政治目的的合理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江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4,共12页
人类创造政治是有目的的,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目的很不相同,因此政治目的存在着合理与否的问题。政治目的可划分为根本性、总体性目的和派生性、单一性目的,前者可视为政治的终极目的或终极政治目的。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问题是... 人类创造政治是有目的的,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目的很不相同,因此政治目的存在着合理与否的问题。政治目的可划分为根本性、总体性目的和派生性、单一性目的,前者可视为政治的终极目的或终极政治目的。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问题是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终极政治目的合理与否是一种政治是否具有应有价值或者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的根本前提和最终根据。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终极政治目的各不相同,思想家对这一问题也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论回答。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马克思提出的“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转换为“社会中所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是真正合理的终极政治目的。这一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本性的要求,而且从历史上各种幸福观中吸取了养分,因而具有综合性和超越性。终极政治目的可以说就是政治理想的终极目的,政治理想则是对如何实现终极政治目的的谋划或设计,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合理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政治的本性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政治才能具有它应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目的 终极政治目的 政治哲学 政治理想 政治目标
下载PDF
论政治制度及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6
作者 江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不同国度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着合法与否的问题。政治制度是一切政治活动的规范,制定和更新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也必须体现政治的本性及其实践要求。合法的政治制度要贯彻和捍卫人民至上原则,为人民运用法律进行统治提供制度保... 不同国度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着合法与否的问题。政治制度是一切政治活动的规范,制定和更新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也必须体现政治的本性及其实践要求。合法的政治制度要贯彻和捍卫人民至上原则,为人民运用法律进行统治提供制度保障,为道德导向机制的建立和发挥作用作出制度安排,建立防治权力滥用、确保政治清正廉洁的权力控制体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增进全体人民幸福,追求使社会个体得其所应得的社会公正。政治制度的运用也存在合法性问题,其关键是如何处理政府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问题。公共政策是政府运用政治制度治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像政治制度运用一样存在着合法性问题。合法的公共政策能够将合法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并能释放合法制度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公共政策 合法性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7
作者 江畅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5,246,共1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的政治哲学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政治哲学,而是马恩两人共同创立和完善的政治哲学体系。马恩政治哲学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主要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及其理论依据自由主义思想进行...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的政治哲学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政治哲学,而是马恩两人共同创立和完善的政治哲学体系。马恩政治哲学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主要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及其理论依据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恩政治哲学是以唯物史观为主要本体论根基,以全人类彻底解放为现实目标,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为社会理想,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为实现现实目的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力量,以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各尽所能地为社会作贡献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基本途径的政治哲学体系。它具有理想性与实践性、人类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建设性、系统性与深刻性有机统一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人类的彻底解放 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政治本性的人民性及其人类本性根基
8
作者 江畅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1,179,共13页
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政治的真实本性在于人民性,即人民统治和治理社会,具体体现为人民为了自身的幸福,运用法律统治社会,并授权其代表在法律范围内依据法律治理社会的社会管理活动。政治是在人类基本共同体日益复杂化的条件下伴随国家... 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政治的真实本性在于人民性,即人民统治和治理社会,具体体现为人民为了自身的幸福,运用法律统治社会,并授权其代表在法律范围内依据法律治理社会的社会管理活动。政治是在人类基本共同体日益复杂化的条件下伴随国家出现的,它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凭借以暴力机器为后盾的公共权力对社会实行治理的活动及其方式。到目前为止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以国家为载体实现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政治必定与国家相伴随,更不意味着国家的本质就是政治的真实本性。政治本性源自社会本性,而社会本性源自人类本性,人类本性则是与万物相通的。社会本性是政治本性的直接基础,人类本性则是政治本性的深层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本性 人民性道德 生存智慧
原文传递
从“以民为天”到“人民至上”——中国天下治理观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江畅 李艳坤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共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提上了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全人类的议事日程,历史悠久的中国天下治理观对于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中国天下治理观有先秦天下治理观和现代社会治理观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后者是前者的现代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提上了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全人类的议事日程,历史悠久的中国天下治理观对于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中国天下治理观有先秦天下治理观和现代社会治理观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后者是前者的现代转换,是新时代中国的天下治理观。在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各国对峙的格局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深层次的损害,使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天下乱局不可能靠武力解决,必须另辟蹊径,弘扬和借鉴中国天下治理观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中国现代社会治理观的精髓和核心在于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价值理念。确立人民至上理念能够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能够使中国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走向富裕强大、团结一心,同样也能为化解当代世界各国自立为王、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贡献中国的智慧,使人类基本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为世界永久和平和人类普遍幸福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民为天 人民至上 天下治理观 社会治理观 世界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八大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畅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8,共15页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政治哲学重点关注八个重大问题。一是“道”“德”问题,着眼宇宙万物本性及其与人的本性的关系,探讨政治本性或政治本然本质。二是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问题,重视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人格以及如何让社会成员形成理想...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政治哲学重点关注八个重大问题。一是“道”“德”问题,着眼宇宙万物本性及其与人的本性的关系,探讨政治本性或政治本然本质。二是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问题,重视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人格以及如何让社会成员形成理想人格的理想社会。三是差序格局与众生平等问题,从为人的等级差别辩护与认为众生平等的分歧走向达成人人平等的共识。四是家国天下的关系问题,始终将家、国和天下联系起来考虑,具有天下情怀的鲜明民族个性。五是王道与霸道问题,用“王道”和“霸道”表达两种对立的政治之道或价值取向,而王道观是中国政治和政治哲学的显著特色。六是尚民爱民与人民至上问题,传统重视尚民爱民观念尤其是以民为本观念,当代确立并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七是内圣外王与人民民主问题,由传统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谋划转换为当代对人民民主制度的论证和辩护。八是德治、礼治与法治问题,从主张构建以人治为实质内涵德礼法合治的传统治理模式走向对现代法治与德治相统一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德理想社会 家国天下 王道 人民至上
下载PDF
中国政治哲学的产生和历史演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中国政治哲学经过长达6000年以上的悠久孕育过程,到春秋时期由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此后的演进历史大致经历了理论化、经学化、理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中国政治哲学理论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各具个性的政治哲学体系,但它们都深切关注时代问... 中国政治哲学经过长达6000年以上的悠久孕育过程,到春秋时期由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此后的演进历史大致经历了理论化、经学化、理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中国政治哲学理论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各具个性的政治哲学体系,但它们都深切关注时代问题,积极擘画替代现实社会的理想社会,苦苦寻求济世救民的政治良方,深入探讨理想社会方案的本体论根基。中国政治哲学经学化是中国政治哲学从多元走向一元的政治化、官方化、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导致了政治文化专制主义、政治哲学停滞不前、政治哲学思维教条主义化等消极后果。中国政治哲学理学化是宋儒为振兴传统儒家政治哲学作出的最后努力,但它不可能克服先秦儒家尤其是汉儒的局限,更不可能改变皇权专制政治,相反把汉儒所确立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伦理纲常推向了极端。中国政治哲学现代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这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中国特色现代政治哲学,其理论基础不是社会契约论,而是唯物史观,其终极追求不是理性王国,而是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哲学 道德论 经学化 理学化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当代性——“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选登
12
作者 江畅 王南湜 +8 位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景林 刘成纪 托马斯·迈克尔 吴凡明 万兆元 曲红梅 张丰乾 李家莲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1期13-38,共26页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随之明显增加,人类发展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这一时代之问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随之明显增加,人类发展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这一时代之问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国际价值哲学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珠海)联合主办“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多所大学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就这些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这里刊出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及观点,以期推动“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的研究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 文化研究中心 哲学学会 中国传统价值观 协同创新中心 价值共识 对话与交流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研究的开拓者--追思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
13
作者 江畅 周莹萃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凯麟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中国伦理思想史 伦理学
下载PDF
关于重建精神哲学的思考
14
作者 江畅 《理论与评论》 2023年第3期17-33,共17页
精神哲学从哲学角度研究人类精神的根本性、总体性问题,以为构建社会和个人精神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导。在人类社会生活物化日趋严重的全球化时代,重建精神哲学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古典哲学家在世界不同地区几乎同时高扬灵魂或心,... 精神哲学从哲学角度研究人类精神的根本性、总体性问题,以为构建社会和个人精神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导。在人类社会生活物化日趋严重的全球化时代,重建精神哲学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古典哲学家在世界不同地区几乎同时高扬灵魂或心,探究其生成和存在之奥秘,彰显作为其功能的以德性为中心的完善人格,但他们都没有明确的精神概念,没有建立精神哲学学科。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基于西方传统的灵魂学说揭示灵魂之中的精髓即精神的学说,但仍属于灵魂学说的范畴,而且其内容已经不能与全球化时代对接。精神对于人类生存发展享受越来越重要,精神出现问题,人类生活就会陷入混乱甚至危机;精神丰富而高尚,人类才会生活美好。人类文明史表明,人类要普遍实现精神丰富而高尚需要精神哲学来规导,因此,必须加快精神哲学重建的步伐。今天重建精神哲学,学界应在精神哲学的主旨、对象、范围、体系、方法等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哲学 黑格尔精神哲学 精神 灵魂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政治活动的公正性
15
作者 周鸿雁 江畅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7,共10页
政治活动是政治主体作为的过程,政治主体包括作为统治主体的人民和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两类政治主体活动的目的是有所作为,但它们因肩负的使命不同,所以应有的作为也不同。人民和政府的政治活动都存在着公正性问题。实现统治活动公正... 政治活动是政治主体作为的过程,政治主体包括作为统治主体的人民和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两类政治主体活动的目的是有所作为,但它们因肩负的使命不同,所以应有的作为也不同。人民和政府的政治活动都存在着公正性问题。实现统治活动公正的形式是民主和法治,即人民用法律统治。实现政府活动公正包括立法活动、行政活动和司法活动都公正。立法活动公正要求必须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善法;行政活动公正要求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为民造福;司法活动公正要求必须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司法公正和程序公正。政治主体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要公正,政治活动主体必须具有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活动 公正性 统治活动公正 治理活动公正 政治智慧
下载PDF
马恩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八大问题
16
作者 江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4,共1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研究了许多政治哲学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人类解放问题,实现全人类解放是他们毕生探索的主题和追求的现实目标。二是共产主义问题,实现共产主义从而使每一个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他们...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研究了许多政治哲学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人类解放问题,实现全人类解放是他们毕生探索的主题和追求的现实目标。二是共产主义问题,实现共产主义从而使每一个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他们确定的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三是阶级斗争问题,他们把阶级斗争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共产主义要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四是先进政党问题,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共产党领导,共产党必须保持先进性才能履行其使命。五是真正民主问题,他们力图克服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追求建立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正民主制度。六是廉价政府问题,他们根据巴黎公社经验提出了以人民主权为基础的实现公共服务最优化且增进公共利益的新政府模式。七是各尽所能问题,各尽所能被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八是公平正义问题,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分配的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解放 共产主义 真正民主 廉价政府 公平正义
下载PDF
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八大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39,共14页
两千多年的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八个重大问题。一是理想社会问题,形成了理想国、世界城邦、新天新地、乌托邦、理性王国和共产主义等六种影响最大的理想社会理论。二是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被看作是理想社会的基本规定性,也有政治哲... 两千多年的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八个重大问题。一是理想社会问题,形成了理想国、世界城邦、新天新地、乌托邦、理性王国和共产主义等六种影响最大的理想社会理论。二是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被看作是理想社会的基本规定性,也有政治哲学家着眼于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提出社会公正理论。三是国家产生的正当性及其应然本质问题,包括国家产生的正当性和运行的正当性两个问题。四是政体和制度的合理性问题,这是西方政治哲学一以贯之的最重要主题,今天已成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共同关注的主题。五是权力的合法性和制约问题,这是与国家运行或治理的正当性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六是法治的重要性及其与自然法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提出法治思想,并找到了人类法的根据——自然法,此后法治及其与自然法的关系成为政治哲学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七是公民社会及其与国家关系问题,虽然西方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公民社会与国家是同构的,但并非始终如此,20世纪以来,一些政治哲学强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别。八是公民的德性和权利问题,西方政治哲学主要从与国家关系的角度研究公民问题,古代更重视公民的德性品质,而近代更重视公民的社会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理想社会 社会公正 政制 权力合法性 法治
下载PDF
“修身成人”的现代意蕴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希望通过社会教化使其成员成为社会所期望成为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教化并不能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形成统治者所期望的好人格。统治者所期望的好人格是统治者统治的国家所需要的人格,而不一定是社会成员个人好生活所...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希望通过社会教化使其成员成为社会所期望成为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教化并不能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形成统治者所期望的好人格。统治者所期望的好人格是统治者统治的国家所需要的人格,而不一定是社会成员个人好生活所需要的完善人格。完善人格不能完全依赖社会教化,还要靠个人自己的修身。身体健康和人格完善是好人格的两个层次,修身对于这两个层次均具有决定性意义。修身并非身体健康的唯一路径,但人格完善则舍修身而别无他途。从人格的角度看,修身首先是修体,以确保形体健康、体质强健;其次是修心,以使心理健康,内心强大;最后是修性,以让人性得到充分开发,充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福慧双修,但忽略了“修”的对象,即人性。修性、修福、修慧作为修身的整体结构和实质内涵必须统筹兼顾,如此才能造就好人格,使人过上好生活。人们在修身的过程中也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成人 修性 修福 修慧
下载PDF
非常伦理的必要性及合理限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21,共9页
当代世界的动荡不安、不确定因素迅速增加,尤其是局部冲突不断、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重大疫情肆虐,使非常伦理问题凸显出来。一般来说,非常伦理是相对于正常态的伦理形态而言的非常态的伦理形态。非常伦理也是社会伦理,只不过它是在社会... 当代世界的动荡不安、不确定因素迅速增加,尤其是局部冲突不断、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重大疫情肆虐,使非常伦理问题凸显出来。一般来说,非常伦理是相对于正常态的伦理形态而言的非常态的伦理形态。非常伦理也是社会伦理,只不过它是在社会剧变、战争、重大自然灾难、严重疫情等非常时期确定并实施的道德规范。相较于常态伦理,非常伦理具有时空的限定性、实施的无奈性、内容的不确定性、要求的专断性和实施的强制性等特点。社会确定并实施非常伦理的基本目的在于,在重大灾难降临时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序。非常伦理是人类战胜重大灾难、确保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动员公众扶危济困、共克时艰的道义力量,能给处于生存危难和道德困惑中的人们提供规范和指导,并增强其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确定和实施非常伦理至关重要,但必须有合理的限度,尤其要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理念,遵循公平正义、借力科技、措施适度、时空限定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伦理 日常伦理 非常情况 伦理学
下载PDF
重新认识知识论的性质
20
作者 江畅 宋进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1期41-42,共2页
知识论(epistemology)在我国通常称为认识论。最一般地说,知识论是有关知识的理论,或者说是关于知识(知道)的哲学学问,现已被公认为哲学的主干学科或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与本体论相比较,人们对知识论的学科性质的看法比较一致。但... 知识论(epistemology)在我国通常称为认识论。最一般地说,知识论是有关知识的理论,或者说是关于知识(知道)的哲学学问,现已被公认为哲学的主干学科或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与本体论相比较,人们对知识论的学科性质的看法比较一致。但是,这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局限,需要根据当代人类认识和知识的新情况作出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主干学科 本体论 学科性质 认识论 重新认识 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