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被引量:186
1
作者 何雪松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48,共15页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是社会理论的当代进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方面,吉登斯、布迪厄等社会理论大师在现代性架构下检视空间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对于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后现代社会理论家采用一...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是社会理论的当代进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方面,吉登斯、布迪厄等社会理论大师在现代性架构下检视空间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对于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后现代社会理论家采用一系列的地理学概念和隐喻来探索日益复杂和分化的社会世界。本文旨在系统地呈现这一转向的基本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理论 空间转向 新城市社会学 后现代地理学
下载PDF
农民工的职业分割与向上流动 被引量:82
2
作者 符平 唐有财 江立华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2,112,共8页
文章利用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内部职业分割和流动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30%左右的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呈现出"去体力化"或"去农民工化"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职业具有明显的性别和代际... 文章利用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内部职业分割和流动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30%左右的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呈现出"去体力化"或"去农民工化"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职业具有明显的性别和代际区隔。人力资本是农民工从事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对获取低端职业有意义,对中高端职业帮助不大;而政治资本对其职业获取几乎没有作用。尽管农民工向上流动存在较大障碍,但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城市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农民工更易实现基于职业的向上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分割 向上流动
原文传递
空间、权力与知识:福柯的地理学转向 被引量:58
3
作者 何雪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福柯是将空间议题置于社会理论架构之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评述福柯关于知识、权力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论述,从而展现福柯地理学转向的基本理论脉络。
关键词 空间 权力 知识 福柯
下载PDF
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国家认同与社区认同的双重驱动 被引量:69
4
作者 唐有财 胡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9,共7页
公众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结构主义、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是关于社区公众参与的三个主要分析视角。本文指出上述视角都带有很强的西方理论预设,并不符合中国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中国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居民特... 公众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结构主义、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是关于社区公众参与的三个主要分析视角。本文指出上述视角都带有很强的西方理论预设,并不符合中国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中国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居民特点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强调国家认同和社区认同是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文化驱动力,这解释了当前社区参与主体何以主要为老年群体这一现象。基于湖南街道弄管会这一案例的细致分析,本文指出基于利益和情感的社区认同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原动力,基于奉献和责任的国家认同将这种社区参与转化为自觉行为。基于上述双重认同,政府给予的荣誉奖励和来自其他居民的认可为社区参与提供了特有的激励机制。最后,在社区参与中获得的意义和价值感强化了参与的持续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公众参与 国家认同 社区认同 弄管会
下载PDF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唐有财 符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9,共9页
针对既有留守儿童研究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忽视留守儿童内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特征,本研究从分离的形式、时间、空间、时机等多个维度来还原具体的亲子分离模式,并藉此考察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在劳动负担、自闭倾向、厌学情绪、学习... 针对既有留守儿童研究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忽视留守儿童内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特征,本研究从分离的形式、时间、空间、时机等多个维度来还原具体的亲子分离模式,并藉此考察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在劳动负担、自闭倾向、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和主观幸福感五个方面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上述五个方面,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差异。特别是,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与母亲分离显著影响儿童的自闭倾向、幸福感等主观方面,与父亲分离对儿童的学业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论点深化了目前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对农民工的家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分离 留守儿童 “问题化取向”
下载PDF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 被引量:64
6
作者 王天夫 王飞 +2 位作者 唐有财 王阳阳 裴晓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60,203,共20页
根据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口述史资料,可分析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集体化之前、50—70年代土地集体化时期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家庭生产与生活情况,以及这三个时期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的... 根据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口述史资料,可分析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集体化之前、50—70年代土地集体化时期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家庭生产与生活情况,以及这三个时期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型并不是由西方传统意义的工业化促成的,作为1949年后国家早期工业化策略的农村土地集体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生产与生活的组织方式,改变了父权制度下的代际关系与结构,进而启动了家庭结构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一解释有别于经典的家庭变迁的"现代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体化 传统大家庭 结构转型
原文传递
农民工大城市定居偏好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孙中伟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6,共15页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路径究竟应以"大城市优先还是小城市优先"一直存在争议,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再度引发了关于该问题的争论。文章旨在利用2012年江浙沪三地流动人口数据以及2013年7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路径究竟应以"大城市优先还是小城市优先"一直存在争议,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再度引发了关于该问题的争论。文章旨在利用2012年江浙沪三地流动人口数据以及2013年7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的城市定居偏好,进而从微观视角探讨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问题。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大城市和省内城市偏好,其中省会城市比中小城市以及其他城市更有吸引力。因此,文章认为"大城市优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更能够得到农民工的响应和支持。当前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数量和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不足,重点建设一批大城市不仅可以吸引过剩流动人口,转移超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还可以通过大都市圈建设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新型城镇化
原文传递
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方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7-35,共9页
近年来,身体社会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构成了聚焦和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对身体主题的关注,既与社会学本身的理论旨趣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也是对当代的身体、经济、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根本转变的一个必然回应。社会学... 近年来,身体社会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构成了聚焦和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对身体主题的关注,既与社会学本身的理论旨趣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也是对当代的身体、经济、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根本转变的一个必然回应。社会学研究中的身体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多元蕴意。身体社会学以身体为切入点,主要从结构与行动两种路径来理解身体的社会表征与符号意义,关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具体人",进而理解在现代性话语和理性逻辑规训下人的境遇。这种身体叙事与理论路径,涵括了丰富的话语场域、经验现象和社会学想象力,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拓展与超越,为我们重新发展出理解社会的新的知识图谱与理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社会学 身体意蕴 理论路径 范式转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罗恩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19,共7页
建立科学的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合适就业支持政策和具体服务举措的关键和保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和Delphi咨询法,提出了基于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三个评估维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建立科学的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合适就业支持政策和具体服务举措的关键和保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和Delphi咨询法,提出了基于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三个评估维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修正,获得了25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和相应权重。这一指标体系的提出,旨在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的政策效率提供参考,也为学术界后续量化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能力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飞 孙中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33,239,共7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不仅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对政府的执政合法性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传统国家主导下的食品安全"一元治理"模式呈现出"内卷化"趋势。为此,必须...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不仅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对政府的执政合法性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传统国家主导下的食品安全"一元治理"模式呈现出"内卷化"趋势。为此,必须重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新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应当嵌入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来考察,运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合力来进行社会共治。但对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这一基本问题,国内学界尚无系统研究。国家向社会释放和自身再造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前提;社会的发育与成长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基础;而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关键。在这一体系中三大行为主体作为平等伙伴,通过动态协调方式推动食品安全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下载PDF
“事件团结”与村庄生活共同体再造--基于一起乡村事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田雄 曹锦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6,共10页
村庄共同体在承载生态多样性,维系乡村社会秩序,弥补国家基层治理不足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乡村人口分化和流动的背景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庄既不是滕尼斯式的村庄共同体,也不是原子化状态,而是呈现出介于二者之间,但趋向原... 村庄共同体在承载生态多样性,维系乡村社会秩序,弥补国家基层治理不足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乡村人口分化和流动的背景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庄既不是滕尼斯式的村庄共同体,也不是原子化状态,而是呈现出介于二者之间,但趋向原子化的一种状态。文章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村庄精英借助村庄差序格局关系的内部社会资源和自身具备的外部资源,以行动干预方式,塑造并发起具有共同情感的符号和集体认同的村庄事件,发挥新媒介对村庄资源的整合功能,弥补国家基层组织应有的利益分配和社会治理功能,使"事件团结"再造村庄生活共同体和推进乡村建设具有可行性。但也应看到,村庄生活共同体再造还需国家有条件的制度干预,最终实现村庄集体利益的公正分配,这是推进乡村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精英 行动干预 新媒介 事件团结 村庄生活共同体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协同策略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杨发祥 茹婧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与战略抉择。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源。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有效运转,需要克服其自身的功能障碍,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三个动力源的功...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与战略抉择。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源。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有效运转,需要克服其自身的功能障碍,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三个动力源的功能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分工合作、协同推进,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功能边界 协同策略
原文传递
美国灾难社会学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3
13
作者 孙中伟 徐彬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41,246,共24页
近年来,中国境内和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规模灾难引起公共领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社会学界对灾难问题鲜有研究。本文着重从学科发展的知识社会学角度,回顾和评论美国灾难社会学的缘起、主要议题、近年来的反思和教训,... 近年来,中国境内和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规模灾难引起公共领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社会学界对灾难问题鲜有研究。本文着重从学科发展的知识社会学角度,回顾和评论美国灾难社会学的缘起、主要议题、近年来的反思和教训,借此指出其对中国灾害研究的启示。美国灾难社会学受"军方订单式"研究模式的影响,出现了过度实用化、经费依赖、远离主流社会学等问题,"政策社会学"过度发展而"专业社会学"和"公共社会学"发展不足。与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中的灾难研究相比,灾难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尚未起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意在三种取向上保持平衡,尤其要发展专业社会学和公共社会学,以保证该领域的研究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灾难社会学 中国灾害研究 汶川地震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政策逻辑与实践限度--基于黔中G县的调查 被引量:32
14
作者 马流辉 曹锦清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6,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黔中G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的考察,分析原本多点布局、分散安置的扶贫搬迁如何演化成单一的城镇集中模式,...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黔中G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的考察,分析原本多点布局、分散安置的扶贫搬迁如何演化成单一的城镇集中模式,受限于资金与土地的双重约束,以及城乡二元思维的支配,地方政府将城镇化视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贫困人口致富的主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表现出鲜明的政策逻辑。仅强调经济层面集约效应的城镇搬迁,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条件和贫困人口实际,在实践中面临着极大的局限性,因而需要从超越经济逻辑、预留生计转型空间以及加快转移就业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后续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城镇化 精准扶贫 农民生计
原文传递
非政府组织发展及其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 被引量:21
15
作者 范斌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3,共5页
“非政府组织”是对应政府概念而言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的概念。其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必要条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建构功能。充分实现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建构功能,需要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改... “非政府组织”是对应政府概念而言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的概念。其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必要条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建构功能。充分实现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建构功能,需要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提高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组织建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建构功能 科学发展观 中国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瓶颈:定义及测量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广利 陈仕中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拓展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作为一种新理论,社会资本的含义、测量与比较、特征等问题尚未厘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拓展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作为一种新理论,社会资本的含义、测量与比较、特征等问题尚未厘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能够调动和利用的嵌入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各种社会资源。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可采用比较法,动用社会资本时所节省的成本就是社会资本的数值。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特性、不可转让性及可转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资源 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资本数量
下载PDF
历史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重温宋以来的乡村组织重建 被引量:28
17
作者 曹锦清 《探索与争鸣》 2006年第10期6-9,共4页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宋以来,由于地权出现高度分散和高度流转之势,市场经济冲击的社会呈现高度流动、高度分化之态,乡村组织的重建便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仁人志士从设族田、建祠堂、修族谱、树宗族权威等方面进...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宋以来,由于地权出现高度分散和高度流转之势,市场经济冲击的社会呈现高度流动、高度分化之态,乡村组织的重建便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仁人志士从设族田、建祠堂、修族谱、树宗族权威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并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组织重建 设族田 族谱 祠堂 家族组织
原文传递
集体经济村庄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景新 彭海红 +13 位作者 老田 潘毅 龚云 马翀炜 张银锋 刘民权 罗必良 张小军 曹锦清 严海蓉 徐俊忠 麻国庆 何明 卢晖临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3,共63页
第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江南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原慈溪县县城)慈湖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集体经济村庄"。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仍有少数农村因地制... 第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江南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原慈溪县县城)慈湖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集体经济村庄"。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仍有少数农村因地制宜,坚持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集体经济制度至今。三十多年来,社会舆论对这些集体经济村庄的质疑乃至批评声不绝于耳,却鲜见学界对各地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村庄加以全面检讨与比较研究。我们希望能以当今中国集体经济村庄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市场经济、市场社会环境下的运作机制,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发展趋向,呈现"社会主义"理念在村庄经济制度、村民认知层面的流变,为完整把握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提供一个难得的标本。本专题内容根据论坛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校。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村庄 开放时代 江北区 宁波市 县城 论坛
原文传递
作为学术视角的社会主义新传统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小枫 曹锦清 +9 位作者 孙歌 贺照田 庄孔韶 丁耘 渠敬东 卢晖临 应星 赵晓力 麻国庆 张旭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1期5-48,共44页
2006年11月4日至5日“,第三届开放时代论坛”在广州帽峰山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及广州的二十余位学者,“对社会主义新传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自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尤其是1949年之后开启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对我国社会制度,而且对... 2006年11月4日至5日“,第三届开放时代论坛”在广州帽峰山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及广州的二十余位学者,“对社会主义新传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自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尤其是1949年之后开启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对我国社会制度,而且对人们观念及行为的重新建构,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作为社会改造工程的社会主义实践暂告结束,但30年间形成的制度及观念的遗产并不随之消隐,毋宁说它正生成为一种新的传统即社会主义新传统,流淌于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之中。略显遗憾的是,复苏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学术,对此新传统尚欠缺足够意识,并没有自觉地将之作为观察、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视角之一。“以作为学术视角的社会主义新传统”作为本届开放时代论坛的主题,意味着我们并不希望在此场合开“展左”“或右”的立场之争,也不表明我们要“对社会主义新传统”作出价值判断。我们只是希望本届论坛所开展的这一话题,对推进中国研究稍有助益。本刊拟在本年度继续此一话题的讨论,并欢迎来稿。以下文字乃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者审阅校正。文中小标题为编者另拟,在内容编排上也并非严格依照现场发言的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实践 学术视角 传统 共产主义运动 改革开放 现场录音 社会制度 重新建构
原文传递
虚置与重构:村民自治的主体缺失与制度干预——以苏北黄江县为例 被引量:26
20
作者 田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2,122,共10页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支撑的农村治理体制与变动的农村社会不相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与日常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张力。在村民自治研究热潮冷却之后,重新回顾和反思这一制度,犹未过时。文章提出,国家制度设置应与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相适应,以政党下乡和干部下乡为主要途径,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强化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流动 村民自治 制度虚置 国家干预 政党下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