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土壤呼吸条件,进而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产生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则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碳平衡领域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预测2020、2030年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土壤呼吸条件,进而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产生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则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碳平衡领域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预测2020、2030年土地利用需求变化,结合CLUE-S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 Model)得出各种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并引用碳密度法估算三种发展幕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年三种发展幕景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低速发展幕景为3 093.03×106kg,惯性发展幕景为3 079.47×106kg,高速发展幕景为3 059.81×106kg;研究期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人类活动对其扰动较小;SD和CLUE-S耦合模型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模拟,具有可行性;建议通过加强城镇用地集约利用、农田保护、林地建设来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展开更多
过度放牧是科尔沁沙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围封可以有效地控制牲畜对植被-土壤系统的破坏,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以过度放牧后的沙漠化草地为对象,调查了禁牧围封13年后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围封对土壤固...过度放牧是科尔沁沙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围封可以有效地控制牲畜对植被-土壤系统的破坏,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以过度放牧后的沙漠化草地为对象,调查了禁牧围封13年后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围封对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漠化草地围封13年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且粉粒增加最为明显,平均含量增加123%;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壤深度均呈下降趋势。(2)围封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02%、97%、123%和24%,但土壤有效磷和缓效钾呈减少趋势;土壤pH显著升高,阳离子交换量呈现增加趋势。(3)除土壤有效铁外,其余有效微量元素包括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44%、30%和82%。(4)土壤有机质与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沙漠化草地围封13年后,10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393.45 g·m^(-2),碳截存速率为30.27 g C·m^(-2)·a-1。对于因持续过度放牧所导致的严重退化草地,禁牧围封可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量元素的增加,影响土壤质地及固碳潜力等的变化,但严重退化沙漠化草地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恢复到科尔沁非沙漠化草地水平至少需要百年的时间尺度。展开更多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作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经过上海的试点摸索,有效结合再生资源利用网络和城市环卫网络的“两网融合”回收模式显现出减碳优势。但目前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作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经过上海的试点摸索,有效结合再生资源利用网络和城市环卫网络的“两网融合”回收模式显现出减碳优势。但目前有关生活垃圾碳排放的研究仅局限于地区范围,全国时空框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较少,缺乏精确性与统一性,大多研究的核算指标和参数亟待更新。由此构建了“1+4+8”的城市调研脉络,结合实地考察、政策和文献调研,建立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探究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生活垃圾的碳排放情况,并进一步预测“十四五”期间应用“两网融合”的减碳潜力。结果表明:“两网融合”前后垃圾处理的减碳效应(碳排放系数)由0.71 kg CO_(2)-eq/t转变为1.56 kg CO_(2)-eq/t;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网融合”覆盖率达到10%时,预期202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能贡献的减碳潜力将达到1310万t。依据总结出的“上海经验”为不同层级城市群给出了针对性的导向建议,以期助力全国生活垃圾处置全生态流程中的节能减排和协同增效。展开更多
文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土壤呼吸条件,进而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产生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则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碳平衡领域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预测2020、2030年土地利用需求变化,结合CLUE-S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 Model)得出各种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并引用碳密度法估算三种发展幕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年三种发展幕景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低速发展幕景为3 093.03×106kg,惯性发展幕景为3 079.47×106kg,高速发展幕景为3 059.81×106kg;研究期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人类活动对其扰动较小;SD和CLUE-S耦合模型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模拟,具有可行性;建议通过加强城镇用地集约利用、农田保护、林地建设来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文摘过度放牧是科尔沁沙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围封可以有效地控制牲畜对植被-土壤系统的破坏,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以过度放牧后的沙漠化草地为对象,调查了禁牧围封13年后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围封对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漠化草地围封13年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且粉粒增加最为明显,平均含量增加123%;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壤深度均呈下降趋势。(2)围封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02%、97%、123%和24%,但土壤有效磷和缓效钾呈减少趋势;土壤pH显著升高,阳离子交换量呈现增加趋势。(3)除土壤有效铁外,其余有效微量元素包括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44%、30%和82%。(4)土壤有机质与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沙漠化草地围封13年后,10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393.45 g·m^(-2),碳截存速率为30.27 g C·m^(-2)·a-1。对于因持续过度放牧所导致的严重退化草地,禁牧围封可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量元素的增加,影响土壤质地及固碳潜力等的变化,但严重退化沙漠化草地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恢复到科尔沁非沙漠化草地水平至少需要百年的时间尺度。
文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作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经过上海的试点摸索,有效结合再生资源利用网络和城市环卫网络的“两网融合”回收模式显现出减碳优势。但目前有关生活垃圾碳排放的研究仅局限于地区范围,全国时空框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较少,缺乏精确性与统一性,大多研究的核算指标和参数亟待更新。由此构建了“1+4+8”的城市调研脉络,结合实地考察、政策和文献调研,建立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探究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生活垃圾的碳排放情况,并进一步预测“十四五”期间应用“两网融合”的减碳潜力。结果表明:“两网融合”前后垃圾处理的减碳效应(碳排放系数)由0.71 kg CO_(2)-eq/t转变为1.56 kg CO_(2)-eq/t;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网融合”覆盖率达到10%时,预期202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能贡献的减碳潜力将达到1310万t。依据总结出的“上海经验”为不同层级城市群给出了针对性的导向建议,以期助力全国生活垃圾处置全生态流程中的节能减排和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