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 被引量:35
1
作者 葛红兵 高尔雅 郭彩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0-186,共7页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为...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创意人才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写作学科 教育改革 中文 高校 教育教学规律 创造性活动 文字创作
下载PDF
“狼文学”:从原型到传奇 被引量:11
2
作者 殷国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2年第4期85-103,共19页
"狼"作为原始文化的图腾,在艺术起源和神话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还是人们了解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途径.在西方,"狼"的意义虽然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从上帝到世界英雄再到狄俄尼索斯,但它作为"英雄原型"对文... "狼"作为原始文化的图腾,在艺术起源和神话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还是人们了解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途径.在西方,"狼"的意义虽然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从上帝到世界英雄再到狄俄尼索斯,但它作为"英雄原型"对文学并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笔者认为,Odiesis可能起源于勒莫和罗莫落的传说,狼最终被驱逐出西方文化中心舞台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神话传说的改写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原型 英雄 传奇 神话传说 改写 流变 西方文明 经历 图腾
原文传递
明清徽商妇教子述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琳琦 宗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9,共6页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长年经商在外,于是徽商妇独自承担起教子重任。本文从徽商妇对教子的高度重视、徽商妇教子的内容、徽商妇教子的艺术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具体揭示徽商妇在家庭教育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明清 徽商妇 教子
下载PDF
名词属性义及其修辞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培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1-74,共4页
从认知角度看,名词的指称性是名词成为语言范畴的根本动因,名词的属性义依附于指称义。在一定的环境中,属性义可以被激活,激活的程度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个连续的等级;属性义有寄生性、游移性、综合性等特点;属性义在修辞上有多种表现,体... 从认知角度看,名词的指称性是名词成为语言范畴的根本动因,名词的属性义依附于指称义。在一定的环境中,属性义可以被激活,激活的程度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个连续的等级;属性义有寄生性、游移性、综合性等特点;属性义在修辞上有多种表现,体现出不同的修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指称义 属性义 特征 修辞价值
下载PDF
灵氛理论的讽喻结构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国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灵氛与讽喻被普遍认为是本雅明美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但“灵氛”暧昧难解几乎到达了令人绝望的程度,甚至不容易知道本雅明是赞成还是反对灵氛。他一方面赞颂当代艺术实践的种种激进革命摧毁了灵氛,但与此同时,他对灵氛的描写又明显... 灵氛与讽喻被普遍认为是本雅明美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但“灵氛”暧昧难解几乎到达了令人绝望的程度,甚至不容易知道本雅明是赞成还是反对灵氛。他一方面赞颂当代艺术实践的种种激进革命摧毁了灵氛,但与此同时,他对灵氛的描写又明显充满着深情的回眸,而这种回眸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浅薄的文化乡愁,而明显蕴含着具有真理性内容的形而上冲动。而只有把本雅明对于灵氛的思考理解为一种哲学星座,理解为一种思想蒙太奇,理解为把不可以兼容的极端强行聚集在“灵氛”这一理念下的努力,也就是说,唯有把这一概念加以讽喻地理解,在他对此概念的各种相互冲突的解释中寻找某种程度的逻辑公分母,才是可能的。灵氛要获得自我生成,必然呈现为一个辩证运动过程。但是,本雅明相信,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已经来临,灵氛必须摧毁,而事实上,摧毁本身就具有隐秘而浓厚的神学意义,祛除灵氛是政治承诺要求做出的必要牺牲,唯有这种牺牲才能保留神学意图的本质。因为西方理性以启蒙的意义出现的进步实质是永久灾难的内部调适,而技术又具有颠覆功能,社会又必须学会掌握技术以便干预历史的进程。所以,本雅明对灵氛的严厉批判以及对灵氛的热切瞻望,都构成了灵氛理论自身奇特的讽喻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灵氛 讽喻 结构 美学概念
下载PDF
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的文化重建——对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张庄村的社会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曾一果 潘阳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建立在对张庄村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农民的访谈和对农民日常生活的观察,考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电视媒体对农民生活、生产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并指出大众传媒与"新农村"建设... 本文建立在对张庄村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农民的访谈和对农民日常生活的观察,考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电视媒体对农民生活、生产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并指出大众传媒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变迁 新农村 重建
原文传递
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苏周 黄禄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近20年来,国内有关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期刊、学位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不少院校还开设了科幻小说课程,甚至还招录了专门的科幻小说研究生。但综观国内... 近20年来,国内有关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期刊、学位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不少院校还开设了科幻小说课程,甚至还招录了专门的科幻小说研究生。但综观国内美国科幻小说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研究作家过于集中、研究视野不开阔、研究深度不足等,亟需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予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科幻小说 综述
下载PDF
论《西游记》的空间性叙事 被引量:4
8
作者 孔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28-33,共6页
《西游记》以瑰丽的想象和文采展现出一个浪漫、神奇的艺术世界,其空间性特征相当明显。这种空间性特征不仅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层面,同时也展现在空间性叙事特征层面上。"缀断性"和循环化是《西游记》空间性叙事的主要... 《西游记》以瑰丽的想象和文采展现出一个浪漫、神奇的艺术世界,其空间性特征相当明显。这种空间性特征不仅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层面,同时也展现在空间性叙事特征层面上。"缀断性"和循环化是《西游记》空间性叙事的主要体现。究其文化根源,既与《西游记》本身的叙事对象与文体特征相关,也与中国古代的空间化思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空间性叙事 “缀断性” 循环化
下载PDF
以经为本、理情并重:胡寅文学思想述论
9
作者 雷文昕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0-71,共12页
胡寅乃著名学者,兼擅诗文,为理学家胡安国之子,幼承庭训,又受学于杨时,服膺二程之学,是胡湘学派的重镇。朱熹由湖湘学派而上承二程,发扬光大。胡寅身历北宋之覆亡、南宋新建之艰难,卓荦大节,为世所仰慕。其论文,根柢儒学义理,经世致用,... 胡寅乃著名学者,兼擅诗文,为理学家胡安国之子,幼承庭训,又受学于杨时,服膺二程之学,是胡湘学派的重镇。朱熹由湖湘学派而上承二程,发扬光大。胡寅身历北宋之覆亡、南宋新建之艰难,卓荦大节,为世所仰慕。其论文,根柢儒学义理,经世致用,以为文学本原;求道以践行,以为现实之指向;理情并重,充实光大,发挥文之作用;倡导以经为根本、经世致用的观念以及道器一体、理在事中的思想,关乎时务,曲尽其情;其学有比较鲜明的心学倾向,重情性,有理趣,追求雍容弘廓的气度,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事实上,胡寅所追求、突破的,正是一个艺术难题:思想、理论将如何以有意味的形式,予以形象、生动地展现?胡寅重道也重文,统合古文家欧阳修的文学理想与道学家程颢重理趣、追求雍容弘廓的审美,为宋代诗文理论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讨,而其杰出的诗文创作,亦昭示这一发展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经学 理情 经世致用 文学本原
原文传递
端午门户插柳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东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今天我国北方端午节门户插柳的习俗来源于上古“后羿射日”的抗旱巫术。虽已不复见原物的些小遗痕 ,但确是其逻辑衍化而来。
关键词 巫术 端午节 民间节日 民间风俗 龙船竞渡习俗 射柳习俗 杨柳
下载PDF
近代中西医学观的碰撞与交融——兼论陆士谔之医学观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若虹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6期757-760,共4页
近代围绕着中西医孰优孰劣、废止中医、废医存药而进行的一场论争 ,始于鸦片战争阶段而持续到 2 0世纪。医界有识之士认为 :“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 ,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 ,更无第二途径。”“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 ,必能吸收西医之长 ,与... 近代围绕着中西医孰优孰劣、废止中医、废医存药而进行的一场论争 ,始于鸦片战争阶段而持续到 2 0世纪。医界有识之士认为 :“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 ,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 ,更无第二途径。”“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 ,必能吸收西医之长 ,与之化合 ,以产生新中医。”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沟通中西医学的途径 ,比较两种医学体系的异同优劣 ,在比较与汇通中维护宣传中医学理论 ,已成为了近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课题。陆士谔对于西医的认识经历了由主观主义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学观 碰撞 交融 陆士谔 医学观
下载PDF
1930年代上海舆论空间与青年丁玲的生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小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7,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上海以其高度发达的报刊业、新书业以及各类媒介传递,为生存其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建构出多元的舆论空间和话语场域。上海舆论空间对青年丁玲公众形象的构建也起到重要作用。丁玲踏入文坛之初,《小说月报》作为丁玲最初... 20世纪30年代,上海以其高度发达的报刊业、新书业以及各类媒介传递,为生存其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建构出多元的舆论空间和话语场域。上海舆论空间对青年丁玲公众形象的构建也起到重要作用。丁玲踏入文坛之初,《小说月报》作为丁玲最初发表小说的主要场地,不仅在文学外围打开了丁玲的知名度,其编者、读者、作者一同构建的舆论场域,也使丁玲的“摩登女性”形象和革命女作家形象深入人心;丁玲加入“左联”后,“左联”对丁玲形象进行了有意识的建构与生产,使“革命女战士”丁玲成为左翼文学代言人;“丁玲失踪”案后,上海各方舆论场获得了对丁玲形象想象和重构的话语权力,丁玲一方面在左翼舆论阵营中成为被“英雄化”的革命符号,另一方面在市民群体中再次成为被屡屡消费的“文化明星”。1936年丁玲初次踏入革命圣地延安便受到了极高的政治礼遇,离不开上海这一多元舆论场在此前对其公众形象的塑造。青年丁玲的成长与成功典型体现了革命语境下现代知识分子与都市空间的互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上海 舆论 舆论空间
下载PDF
笪重光《画筌》析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乔彬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9-84,共6页
笪重光的《画筌》以“从来笔墨之探奇 ,必系山川之写照”表明了“第二自然”必出于“第一自然”的创作宗旨。关于山水画的创作原则 ,是强调胸有全局 ,要注意命意 ,要有构图的总原则 ,要“相机而作”、“离象而求” ,重视“势”与“层次... 笪重光的《画筌》以“从来笔墨之探奇 ,必系山川之写照”表明了“第二自然”必出于“第一自然”的创作宗旨。关于山水画的创作原则 ,是强调胸有全局 ,要注意命意 ,要有构图的总原则 ,要“相机而作”、“离象而求” ,重视“势”与“层次”。《画筌》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 ,在于绘画意境论 ,其关于实境、真境、妙境、神境之论颇有新意 ,对创造意境过程中的心理、感情体验 ,捕捉、促生灵感 ,以及精神状态与艺术手段的诸多辨证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筌》 笪重光 中国 清初 山水画 绘画意境论 绘画评论
下载PDF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的空间化转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73-79,共7页
20世纪以来,伴随社会巨变与科学研究的空间拓展,西方当代小说也呈现出了空间化的叙事倾向,以线性叙事为主的传统叙事学遭遇危机,空间化叙事理论得以建构。其理论形态主要体现在空间化叙事环境、空间化叙事语言、空间化叙事结构和空间与... 20世纪以来,伴随社会巨变与科学研究的空间拓展,西方当代小说也呈现出了空间化的叙事倾向,以线性叙事为主的传统叙事学遭遇危机,空间化叙事理论得以建构。其理论形态主要体现在空间化叙事环境、空间化叙事语言、空间化叙事结构和空间与读者感知四个层面。作为一种前沿性理论与方法,西方叙事理论的空间化转向对当代叙事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叙事理论 空间化转向
下载PDF
辩证:刘熙载书艺之审美理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可谓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本文拈出“观物”与“观我”、“对待”与“旁通”、“物一无文”与“物无一则无文”三对范畴,对其关于书艺之本质论、发展论和章法论的审美理想作了简要考察,认为“辩证”是刘熙载... 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可谓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本文拈出“观物”与“观我”、“对待”与“旁通”、“物一无文”与“物无一则无文”三对范畴,对其关于书艺之本质论、发展论和章法论的审美理想作了简要考察,认为“辩证”是刘熙载书艺思想最突出的表征,而且刘氏对艺术创作中一系列矛盾关系的辨证本性的探讨,较其前人更为自觉、深刻和全面。本文同时指出,刘熙载关于书艺的理想境界是“中和”,而“中和”也是其辩证思想的最终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书艺 辨证 中和
下载PDF
“义”与“法”:林译小说序跋之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华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4-35,共12页
林译小说序跋是林纾古文创作的组成部分,蕴含着其既继承又超越桐城派的古文理论思想。林纾将翻译小说作为开启民智、警醒国人的载体,在其序跋中介绍并评价外国的政治军事、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宗教文化等,所涉及的内容已超越了桐城派... 林译小说序跋是林纾古文创作的组成部分,蕴含着其既继承又超越桐城派的古文理论思想。林纾将翻译小说作为开启民智、警醒国人的载体,在其序跋中介绍并评价外国的政治军事、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宗教文化等,所涉及的内容已超越了桐城派古文所规定的"义"的范畴;林纾肯定以狄更斯小说为代表的描写底层社会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肯定外国小说之"法"与古文叙事、状物、摹人等方面的相通,破除桐城派古文在语言运用上的诸多清规戒律,逐步消解雅俗文学之间的壁垒,拓展了桐城派古文"法"之内涵。林纾的小说序跋无论是在"义"还是在"法"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对桐城派的明显超越,显示出强烈的现代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序跋 现代性
下载PDF
城市与乡村:新世纪的另一幅面孔——新世纪城市文学的底层叙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美芸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6期166-171,共6页
新世纪中国的都市化使得文学叙事随着对象身份的转变发生了主题的嬗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成熟,城市社会阶层生活的差异性所引发的矛盾、城市外来移民的生存图景成为21世纪城市文学作品底层叙事的主要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新世纪的... 新世纪中国的都市化使得文学叙事随着对象身份的转变发生了主题的嬗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成熟,城市社会阶层生活的差异性所引发的矛盾、城市外来移民的生存图景成为21世纪城市文学作品底层叙事的主要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新世纪的作家们不仅仅关注底层的苦难,更有意义的是开始重新判断乡村与城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新世纪 叙事 底层
下载PDF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编撰背景、编撰定位和词典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学纯 濮侃 沈孟璎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面对10多年来汉语运用的丰富变化,比照现有同类工具书,《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从三个方面重新处理汉语辞格:梳理已入典而宜删除的辞格、梳理已入典而宜归并的辞格、增加应入典而未入典的辞格。据此策划编撰《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定位为学... 面对10多年来汉语运用的丰富变化,比照现有同类工具书,《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从三个方面重新处理汉语辞格:梳理已入典而宜删除的辞格、梳理已入典而宜归并的辞格、增加应入典而未入典的辞格。据此策划编撰《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定位为学术性的工具书。文章以"多饰"为例进行说明,可大致显示《汉语修辞格大辞典》的学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编撰定位 学术面貌
下载PDF
史传传统的突破与形式革命的突进——论“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敏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35,40,共5页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们历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故事形态变革的深层推进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演进,是先锋作家们进行颠覆性的叙事革命中的又一次叙事展望。在历史的虚构性这一问题上,与其说是历史观念导致了作家的虚构,不如说是作家们对小说的虚构特质的认同和实践成全了虚构的历史。在意象上将虚构的历史故事纳入笔端,既突破了长期存在的史传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其与之前的叙事革命相比,故事性、可阅读性明显增强。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文本中传达的历史况味以及人的生存感的真实性,构成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不断寻求让小说回归小说的书写方式的一种经验沉淀。在当今的创作文坛上,我们拥有太多的理由,将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进行不断的审度甚至于酝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虚构 史传传统 生命 感觉
下载PDF
《西游记》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竺洪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46-54,共9页
《西游记》是古典小说巨著,也是一部传统文化宝典,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西游记》文化研究热,而后构成了一股浩大、持久的学术潮流。本文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学术背景下,从神话原型批评、童话学批评、审美研究和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作必要的... 《西游记》是古典小说巨著,也是一部传统文化宝典,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西游记》文化研究热,而后构成了一股浩大、持久的学术潮流。本文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学术背景下,从神话原型批评、童话学批评、审美研究和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作必要的总结与反思,并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文化研究 学术潮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