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 被引量:316
1
作者 郭来喜 吴必虎 +1 位作者 刘锋 范业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4-301,共8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 ,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 ,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基础上 ,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 ,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 ,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基础上 ,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完善为分类分级分态系统 ,并增加到 3个景系 ,1 0个景类 ,98个景型。在表征资源单体规模时 ,以景域、景段、景元三个空间尺度等级来区别 ,并根据资源所处状态分为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势态三种。在此分类系统基础上 ,修订出更为完善的表征基本类型的特征项 ,据此进行旅游资源类型的定量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分类系统 类型评价 中国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323
2
作者 徐建华 岳文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采用近 2 0年来中国各省 (市、区 )的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及消费额数据 ,计算出其各年的重心坐标 ,定量表示出中国近 2 0年来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消费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口、... 采用近 2 0年来中国各省 (市、区 )的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及消费额数据 ,计算出其各年的重心坐标 ,定量表示出中国近 2 0年来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消费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要素动态演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近 2 0年来 ,中国人口重心表现为缓慢地向西南方向移动 ;GDP、工业、第三产业和消费额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与中国几何中心比较 ,区域差异在总体上是扩大了 ;与人口重心相比较 ,东西方向呈不平衡态势发展 ,南北方向则开始趋于平衡 ;而农业重心则表现为无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重心 经济重心 动态演化 区域差异 中国 工业 农业 第三产业
下载PDF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231
3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俞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4-989,共6页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 上海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城市热环境和植被指数为例 被引量:169
4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徐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50-1460,共11页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土地覆被的植被减少、城市热岛的出现。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又是城市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其研究对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为例,采用Landsat7的ETM+为基本数据源,首先定量反演了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由于城市土地覆被所形成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到土地利用的图斑中来,按照这个思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分析LST、NDVI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多样性指数(SHDI),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合下,LST和NDVI的空间差异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LST和NDV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LST大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中心城市LST表现出热岛效应,而NDVI则为低谷效应。通过TamhanceT2post-hoc多重比较发现,LST以及NDVI在两两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同。从土地利用斑块和类型两种尺度水平上建立了LST和NDVI的定量关系,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二者关系并不同。其中工业仓储、交通用地与公园绿地、农业用地差异最为显著。它们和SHDI之间的关系揭示,LST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而NDVI则与SHDI呈负相关关系,SHDI越大的地区,LST越大,而NDVI越小。由此,可以将LST、NDVI和SHDI作为三个基本指标,来定量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作为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表面温度 植被指数 城市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与累积 被引量:124
5
作者 陈振楼 许世远 +2 位作者 柳林 余佳 俞立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对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的系统分析表明 ,由于受多年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直排、以及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干湿沉降的影响 ,本区潮滩表层沉积物中 Cu、Zn、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大... 对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的系统分析表明 ,由于受多年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直排、以及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干湿沉降的影响 ,本区潮滩表层沉积物中 Cu、Zn、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大型排污口附近滩地、水动力条件较弱的高潮滩部位、以及沉积物亚表层 1 0~ 30 cm深度是重金属累积并形成富集的主要部位 ,沿岸排污、水动力作用、大型工程活动、早期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空间分布 空间累积
下载PDF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地方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文嫮 曾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2,共7页
以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地方经济已逐渐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它的竞争力提升,不仅需要挖掘集群的内部联系,更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不断调整自身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方式,创造、保持和捕捉价值。文章以建筑陶瓷... 以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地方经济已逐渐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它的竞争力提升,不仅需要挖掘集群的内部联系,更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不断调整自身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方式,创造、保持和捕捉价值。文章以建筑陶瓷产业的实例分析为依托,阐述意大利、西班牙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如何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并控制全球产业的动态变化;探讨中国本土建筑陶瓷集群与国际建筑陶瓷集群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互动,对中国建筑陶瓷地方产业集群产生、发展、升级和区域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目前国内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在全球产业视角下促进集群升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地方产业集群 升级
原文传递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0
7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1 位作者 司有元 徐丽华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6,共6页
简介分形理论 ,并给出了四种常见分形维数 :Hausdorff维数、盒子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的定义 ,探讨它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的应用及其地理意义。
关键词 分维 人文地理学 分形理论 HAUSDORFF维数 关联维数 僵子维数 信息维数
下载PDF
上海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动力学累积特征 被引量:99
8
作者 许世远 陶静 +2 位作者 陈振楼 陈中原 吕全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1993年7-8月,在上海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淤泥质潮滩不同地貌部位,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筛析法、离心法、火焰原子吸收法、210Pb法等分别对沉积物粒度、重金属总量、不同粒级重金属含量以及沉积速率等进行了分析... 1993年7-8月,在上海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淤泥质潮滩不同地貌部位,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筛析法、离心法、火焰原子吸收法、210Pb法等分别对沉积物粒度、重金属总量、不同粒级重金属含量以及沉积速率等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受沿岸排污的直接影响,而与沉积动力作用密切相关。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淤涨岸段和高潮滩部位,伴随着细颗粒泥沙的大量堆积,Cu,Zn,Pb,Cr,Cd等重金属元素明显趋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潮滩 重金属 累积 动力学 沉积物
下载PDF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4
9
作者 史利江 王圣云 +2 位作者 姚晓军 牛俊杰 俞立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68-1479,共12页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0
10
作者 邓莲堂 束炯 李朝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80,共8页
利用最近安装于上海城区和近郊的Davis自动气象观测每半小时一次详细的记录,对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热岛全年出现概率为87.8 %,月平均热岛强度值大于0.8 ℃;热岛强度日变化明显,存在24小时的主... 利用最近安装于上海城区和近郊的Davis自动气象观测每半小时一次详细的记录,对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热岛全年出现概率为87.8 %,月平均热岛强度值大于0.8 ℃;热岛强度日变化明显,存在24小时的主要周期和12小时的次周期,一般是夜间热岛强于白天;其季节变化亦较显著,平均热岛强度秋冬季节较强,夏季较弱;热岛中心存在位置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位置漂移 上海 城市气象
下载PDF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 被引量:89
11
作者 赵晶 徐建华 +2 位作者 梅安新 吴健平 周坚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 ,分析了近 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 ,分析了近 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交通、政策和经济因素。研究表明 ,近 5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 ,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形态 信息熵 分维 上海 土地利用形态
下载PDF
上海市夏季温湿效应与人体舒适度 被引量:102
12
作者 王远飞 沈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0-66,共7页
本文应用温湿指数(THI)指标对上海市夏季7、8月份高温期的热环境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评价。温湿指数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比单纯的温度指标更为合理。根据上海市的1987~1991年夏季的... 本文应用温湿指数(THI)指标对上海市夏季7、8月份高温期的热环境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评价。温湿指数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比单纯的温度指标更为合理。根据上海市的1987~1991年夏季的观测资料,7、8月份以湿热为特征,较高的相对湿度促使THI增大,增加了热不舒适感。以THI≥29.5作为酷热的标准是合理的,上海市夏季的酷热日数比按日Tmax≥35°的高温日数显著增加,这说明了相对湿度对人体舒度有强烈影响。酷热日发生时日最高温度下限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舒适度 湿热 酷热日数 人体 温湿效应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方法的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研究 被引量:107
13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徐丽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4-980,共7页
在回顾了地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于目前众多可以提供计算网格的气候要素的空间插值方法中,具体探讨了普通克里格法和协同克里格法。将甘肃省1961-1990年30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作为区域化变量,根据不同的半变异函... 在回顾了地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于目前众多可以提供计算网格的气候要素的空间插值方法中,具体探讨了普通克里格法和协同克里格法。将甘肃省1961-1990年30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作为区域化变量,根据不同的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和双变量协同克里格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到:(1)不论是多年均降水量还是多年平均蒸发量在空间上都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二者的空间变程都很大,而降水量变化幅度更大。降水量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蒸发量则相反,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基于地统计的插值方法,根据半变异函数云图和试验方差最小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进行变量的空间插值,能够较好地模拟区域化变量的空间连续分布格局,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比普通克里格法和协同克里格法,后者增加了高度对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更为合理,插值的精度也要明显好于普通克里格法。(3)采用地统计方法虽然在总体上能够较好地反映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空间插值的精度都还不是很高,插值的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变量 空间插值 普通克里格法 协同克里格法 多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蒸发量
下载PDF
基于 RS与 GIS的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研究 被引量:72
14
作者 徐建华 方创琳 岳文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 RS和 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分区 ,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 RS和 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分区 ,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 ;探讨控制和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区域景观镶嵌结构 分形 兰州市西固区
下载PDF
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74
15
作者 许晓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0-87,共8页
本文选择了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上海市的商品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发房产信息查询系统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商品住宅销售信息资料、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上海市商品住宅等值线图、以揭示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规律、进... 本文选择了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上海市的商品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发房产信息查询系统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商品住宅销售信息资料、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上海市商品住宅等值线图、以揭示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探寻各区位因子对价格空间分布的影响.最终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经济 价格 区位因子 回归模型 上海
下载PDF
环境磁学研究的简介 被引量:89
16
作者 张卫国 俞立中 许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本文概述了环境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原理和应用,并提出了环境磁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环境过程
下载PDF
近50年来兰州城市气候变化的R/S分析 被引量:92
17
作者 赵晶 王乃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5,共6页
运用R/S方法、城郊对比法 ,对 195 1~ 1999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1月 )、夏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 ,反映了... 运用R/S方法、城郊对比法 ,对 195 1~ 1999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1月 )、夏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 ,反映了兰州市近 5 0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 ,即持续性的城市化气候效应。至于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在冬、夏及年平均值间有差异 ,分析证明这是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强度的季节差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气候变化 兰州市 城郊对比法 气候效应 日照 相对湿度 城市化 温度 水汽压
下载PDF
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 被引量:62
18
作者 杜德斌 徐建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3-411,共9页
本文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 本文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地价的影响很小,表明上海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向心性。上海市地价与区位因子这种关联性与该市的商业分布格局、CBD的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地价 区位因子 多元回归分析 GIS
下载PDF
上海市郊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0
19
作者 胡雪峰 高效江 陈振楼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70,共5页
上海市郊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负荷。为了研究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取一定量的新鲜底泥在室内进行通气和厌气培养试验;同时,用鱼塘底泥作对照。结果表明:(1)厌气条件下,底泥NH3-N释放速率和释放量高于通气条件,培养液NH3-N可在较长时... 上海市郊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负荷。为了研究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取一定量的新鲜底泥在室内进行通气和厌气培养试验;同时,用鱼塘底泥作对照。结果表明:(1)厌气条件下,底泥NH3-N释放速率和释放量高于通气条件,培养液NH3-N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峰值水平;通气条件下,由于硝化作用较强,培养液NH3-N含量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2)厌气条件下,底泥水溶态磷的释出量远远高于通气条件。厌气条件下释放的正磷酸盐大部分源自Fe-P的还原解吸。(3)受疏浚影响的河流底泥氮、磷释放潜力明显减弱;(4)鱼塘底泥氮、磷释放量高于河流底泥,但其氮、磷负荷却并非最高,这与其含有大量的易降解性有机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底泥 沉积物 氮磷释放 NH3-N 河流污染 正磷酸盐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 被引量:83
20
作者 赵敏 张卫国 俞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上海市因居民出行导致的交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截至2006年私家车CO2排放量约相当于出租车、轨道交通和公交车3种公共交通方式之和.公共交通中,出租车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都最大,轨道交通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最小.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减少,轨道交通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增加,这种排放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减少CO2排放总量.CO2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方案,使汽车尽可能接近其经济车速,改变汽车燃料种类等,其中限制私家车数量最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方式 城市交通 CO2排放 能源消耗 上海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