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如何讲好师德故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琳 吴若湉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49,共2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师德教育”“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师德教育”“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师德故事浓缩了师德榜样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治学研究、教书育人等过程,是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实践的情境再现、情感再现、形象再现,充满独特的人文魅力,有助于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教育 人文魅力 师德师风建设 教书育人 情境再现 师德内涵 教师队伍建设 道德情操
原文传递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的译介出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婷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3,共3页
意大利是一个具有深厚汉学功底的文明古国,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汉学的中坚力量,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保持着持续的热度。文章试图通过对1948—2018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译介出版的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探究意大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趋... 意大利是一个具有深厚汉学功底的文明古国,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汉学的中坚力量,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保持着持续的热度。文章试图通过对1948—2018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译介出版的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探究意大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趋势、意大利出版特点以及现存问题,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更好地译介与出版提供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意大利 译介 出版 特点 趋势
下载PDF
“炼金术”之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人们的语言、思想与行为。认知诗学与多模态隐喻研究将这一理论视角分别拓展到了文学与多模态领域,验证了概念隐喻在文学文本以及多模态领域的功能与意义。本文以德国现实主义...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人们的语言、思想与行为。认知诗学与多模态隐喻研究将这一理论视角分别拓展到了文学与多模态领域,验证了概念隐喻在文学文本以及多模态领域的功能与意义。本文以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巅峰之作《艾菲·布里斯特》及法斯宾德的改编版本为例,说明在从小说向电影的改编中,概念隐喻能起到联通两种符号系统的作用,为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提供有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概念隐喻 多模态隐喻 认知诗学 《艾菲·布里斯特》
原文传递
“我在研究你们”——从认知诗学的视角解读《卡尔腾堡》 被引量:1
4
作者 武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3,共11页
在小说《卡尔腾堡》中,断片式的叙述结构使时间和空间交错跳跃,这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困难。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文本中存在突显内容,读者的注意力受吸引因子的引导,围绕图形人物动态向前迈进。图形—背景理论能够帮助读... 在小说《卡尔腾堡》中,断片式的叙述结构使时间和空间交错跳跃,这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困难。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文本中存在突显内容,读者的注意力受吸引因子的引导,围绕图形人物动态向前迈进。图形—背景理论能够帮助读者克服《卡尔腾堡》叙述表层的支离破碎,在深层次上建立文本关联。通过对《卡尔腾堡》的认知诗学分析可见,小说的图形人物是冯克和卡尔腾堡教授,围绕在两人身上的吸引因子则大多与教授的研究内容相关。卡尔腾堡教授真正从事的是将动物行为学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他与冯克之间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这一点正是解读图形人物、建立文本关联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图形—背景 吸引因子 图形人物 《卡尔腾堡》
原文传递
法朗士的三重变形与普鲁斯特的小说美学
5
作者 廖梦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1-238,共8页
19至20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对马塞尔·普鲁斯特小说美学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将他所了解的真实的作家法朗士隐藏在三个小说角色(贝戈特、"阿... 19至20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对马塞尔·普鲁斯特小说美学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将他所了解的真实的作家法朗士隐藏在三个小说角色(贝戈特、"阿纳托尔·法朗士"和叙述者)之后。本篇论文通过对这三个亦虚亦实角色的考证与分析,证实普鲁斯特的小说创作受到了法朗士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文学体裁、人物塑造、真实与虚构、文学批评观等方面,法朗士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普鲁斯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法朗士 《追忆似水年华》 变形 小说美学
下载PDF
“新冠文学”与“转折文学”——2020年德语文学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宁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25-33,共9页
对于2020年的德语文学而言,"新冠文学"与"转折文学"是两个关键符码。对于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以及德国统一给原东西德带来的冲击,德语文学都做出了审视和反思。同时,2020年德语文学的重要奖项皆... 对于2020年的德语文学而言,"新冠文学"与"转折文学"是两个关键符码。对于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以及德国统一给原东西德带来的冲击,德语文学都做出了审视和反思。同时,2020年德语文学的重要奖项皆被女性作家斩获,2020年也因此成为女性作家的丰收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年度文学研究 新冠文学 转折文学 德国统一三十周年 女性作家
原文传递
“哎,不就是只小鸟吗”——《卡尔腾堡》中的历史书写与创伤书写 被引量:1
7
作者 武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在当代德国的"后创伤文学"中,战争创伤横亘在个体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的道路上,成为二战历史书写无法回避的文化幽灵。在长篇小说《卡尔腾堡》中,作者巴耶尔聚焦于战争创伤之下的个体,由对个体的书写进入宏大的历史。历史书写... 在当代德国的"后创伤文学"中,战争创伤横亘在个体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的道路上,成为二战历史书写无法回避的文化幽灵。在长篇小说《卡尔腾堡》中,作者巴耶尔聚焦于战争创伤之下的个体,由对个体的书写进入宏大的历史。历史书写与创伤书写在巴耶尔的小说创作中一向难解难分,这不仅与"后创伤文学"中历史与创伤的亲缘性相关,同时也与作家的新历史主义观点不可分割。新历史主义中历史的多重面相与创伤的含混暧昧恰好形成对应,历史书写与创伤书写由是具备了某种同质性。为呼应身处"记忆之场"中的历史与创伤,巴耶尔在语言层面上采取了一系列反传统叙述技巧,如断片式的叙事结构、复杂多义的隐喻、多种人物话语表达形式以及对叙事空间的固着等。小说在叙事层面有如一座语言迷宫,折射着作家对于历史与创伤书写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塞尔·巴耶尔 《卡尔腾堡》 后创伤文学 历史书写 创伤书写 新历史主义
原文传递
文学中的科技与历史主题——2018年德语文坛热点回顾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宁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31-39,共9页
2018年的德语文学依然精彩,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探讨科技与人文、历史与女性话题的作品值得关注。在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之国》促使我们去思考,互联网存在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而面对机器已经能够进行文学创... 2018年的德语文学依然精彩,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探讨科技与人文、历史与女性话题的作品值得关注。在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之国》促使我们去思考,互联网存在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而面对机器已经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聊天机器人·没有作者的对话》则思考了这一切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影响。两部引人关注的历史作品中,《龙墙之下》采用书信和日记的形式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经历串连构建起来,在中间地带审视塑造那些战争的幸存者;《六只箱子》一改作家往日的乖张、激烈,将柔情伤感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犹太家族历史。而这一年女性作家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分别获得毕希纳文学奖和德国图书奖的特蕾西娅·莫拉和英特尔·马尔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年度文学研究 科技 历史 女性
原文传递
“以绘画和音乐为语言”--《金发的埃克伯特》中的视听认知世界
9
作者 武琳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6,共10页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蒂克十分注重文学文本的视觉与听觉维度。在其代表作《金发的埃克伯特》中,以绘画与音乐为基础的视听语言可谓显露无遗。“假晶艺术”是比较艺术研究中一个颇有启发性的概念,其着眼于多种媒介交流互动中的视听...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蒂克十分注重文学文本的视觉与听觉维度。在其代表作《金发的埃克伯特》中,以绘画与音乐为基础的视听语言可谓显露无遗。“假晶艺术”是比较艺术研究中一个颇有启发性的概念,其着眼于多种媒介交流互动中的视听认知问题,有助于发掘这部艺术童话所唤起的视觉认知与听觉认知,解码该童话中潜藏于表层文字语言之下的视听认知世界。藉文学与绘画、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多重互动,《金发的埃克伯特》中隐含的绘画与音乐潜影进入读者的认知世界,形塑了认知主体的视觉表象与听觉表象,召唤着认知主体关于绘画与音乐的假晶象,亦即一个立体化的视听认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发的埃克伯特》 视听认知世界 假晶艺术 绘画 音乐
原文传递
论罗兰·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晞耘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2-80,共9页
基于西方文化的陌生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超越了通常的认知,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巴尔特认为,俳句的"季语"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生命感受,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作用;俳句对细微差异和偶... 基于西方文化的陌生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超越了通常的认知,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巴尔特认为,俳句的"季语"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生命感受,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作用;俳句对细微差异和偶发事件的高度敏感则使其摆脱了概念化、普遍性以及陈旧的语言表达,成为一种个体化、感性的审美形式;西方文化倾向于赋予一切事物以过多的意义,因而充斥着各种理论、学说和意识形态,而仅由17个假名构成的俳句则恰似对意义的"脱脂",避免了因为充满意象、意蕴而令人窒息;俳句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能唤起业余爱好者的创作欲望,说明文学获得拯救的某种可能性也许就存在于以俳句为代表的诗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特 业余爱好者 季语 创作欲望 偶发事件 生命感受 俳句 感受力
原文传递
无处不在的尘,无处不在的家庭语言暴力——解读意大利当代社会剧文本《尘》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婷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92,共7页
这是一部关于全球热点话题——女性家庭暴力的意大利当代社会问题剧。编剧萨维利奥·拉鲁伊纳以其看似轻松平直的叙述风格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刻画而著称,展示剧作家对人性的洞悉,以类似化学解剖的方式呈现人物内心的苦楚与伤痛。本文... 这是一部关于全球热点话题——女性家庭暴力的意大利当代社会问题剧。编剧萨维利奥·拉鲁伊纳以其看似轻松平直的叙述风格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刻画而著称,展示剧作家对人性的洞悉,以类似化学解剖的方式呈现人物内心的苦楚与伤痛。本文试图从表现内容、语言与非语言因素、场景风格等方面剖析该剧,解读剧作如何用平实的语言与极简的场景表现深刻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暴力 意大利 话语标记 当代社会剧 两性
原文传递
2016年德语文学回顾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宁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71-79,共9页
2016年,针对"历史"和"现实"这两个重要的主题,德语文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反思历史的《投敌者》和《弗罗堡》、叩问现实的《邂逅》和《保卫伊甸园》。女性德语作家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同时,德语文学似乎也出现... 2016年,针对"历史"和"现实"这两个重要的主题,德语文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反思历史的《投敌者》和《弗罗堡》、叩问现实的《邂逅》和《保卫伊甸园》。女性德语作家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同时,德语文学似乎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极端的自传体写作。虽然极端的自传体写作面临的难题显而易见,但评论界和读者却对这种真实的个人生活和生命体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年德语文学 历史与现实主题 极端的自传体写作
原文传递
再无更多的爱 被引量:1
13
作者 哈维尔·马里亚斯 颜雅培 《译林》 2015年第6期42-43,共2页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鬼魂,那么它们很可能常常把违背生者的意愿信奉为行事准则:在不受人欢迎的时候抛头露面,而在被人等待或者需要的时候却躲得无影无踪。尽管如此,鬼魂与人有时候也会达成某些协议,就如哈利法克斯和里默勋爵...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鬼魂,那么它们很可能常常把违背生者的意愿信奉为行事准则:在不受人欢迎的时候抛头露面,而在被人等待或者需要的时候却躲得无影无踪。尽管如此,鬼魂与人有时候也会达成某些协议,就如哈利法克斯和里默勋爵在20世纪30年代搜集到的文献中所说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20世纪 鬼魂
原文传递
意大利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
14
作者 刘春红 《时代人物》 2020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意大利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的苏美尔人,通过梳理当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的法律法令和行业协会成立的背景,为了解意大利注册会计师职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区别意大利会计师目录中注册会计师和财务... 意大利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的苏美尔人,通过梳理当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的法律法令和行业协会成立的背景,为了解意大利注册会计师职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区别意大利会计师目录中注册会计师和财务专家的不同执业资格和职能范围,分析意大利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行业自我管理和政府部门有效监督和指导的模式,总结了意大利注册会计师和财务专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注册会计师 财务专家
下载PDF
基于欧洲CLIL模式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改革探究:以意大利语专业为例
15
作者 周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5期147-150,共4页
在当前外语专业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教授外语的同时融入通识教育,建构非语言类学科知识体系,突出人文学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探索,CLIL教学模式能够为这一教育目标提供新思路。本文分析了CLIL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在当前外语专业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教授外语的同时融入通识教育,建构非语言类学科知识体系,突出人文学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探索,CLIL教学模式能够为这一教育目标提供新思路。本文分析了CLIL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以及非通用语专业教学引入CLIL模式的挑战与必要性,进而以意大利语专业课程为例,对基于CLIL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并指出CLIL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L 语言内容融合 教学实践 非通用语 意大利语
下载PDF
《斯德哥尔摩情人》中真实与虚构的游戏
16
作者 郑雯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
《斯德哥尔摩情人》是智利小说家安布埃罗2003年发表的侦探小说。有别于传统侦探小说的表现手法,这部小说中的侦探角色被弱化,由一位侦探小说家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者代替,读者跟随"我"展开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探索真相之旅。这也... 《斯德哥尔摩情人》是智利小说家安布埃罗2003年发表的侦探小说。有别于传统侦探小说的表现手法,这部小说中的侦探角色被弱化,由一位侦探小说家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者代替,读者跟随"我"展开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探索真相之旅。这也是一部关于小说创作的小说,作家不断暴露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其文学创作的观点。元小说的写作手法使真实与虚构融合在一起,诱使读者坠入由作家精心设计的创作游戏。究竟真实与虚构有多大的距离?人们能否知道真相?小说试图给读者一个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布埃罗 《斯德哥尔摩情人》 元小说 真实 虚构
原文传递
盲爱
17
作者 罗莎·蒙特罗 颜雅培 《译林》 2016年第2期31-35,共5页
我40岁了。我很丑。我跟一个瞎子结了婚。我猜想有些人读到这儿一定笑出了声。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女人的丑往往就像是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样。而另一些人有可能会觉得这句话还挺浪漫,因为唤起了他们儿时的记忆,那时候听到的故事总是... 我40岁了。我很丑。我跟一个瞎子结了婚。我猜想有些人读到这儿一定笑出了声。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女人的丑往往就像是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样。而另一些人有可能会觉得这句话还挺浪漫,因为唤起了他们儿时的记忆,那时候听到的故事总是在告诉我们:灵魂的美是隐藏起来,是需要被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失明 托马斯 对我说 在阳台上 就这样 我不知道 斯坦 中年危机 黄昏时分 我自己
原文传递
中意“银幕”之旅:七位意大利导演交流的70载互鉴
18
作者 周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89,共4页
2019年3月,意大利正式签署协议,成为七国集团国家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在欧洲国家引发热议,中意关系受到空前瞩目。中国与意大利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影方面的交流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邀请意国... 2019年3月,意大利正式签署协议,成为七国集团国家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在欧洲国家引发热议,中意关系受到空前瞩目。中国与意大利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影方面的交流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邀请意国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来华拍摄纪录片《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意联合拍摄了轰动一时的电视剧《马可·波罗》及电影《末代皇帝》,均成为中国影视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意两国影人友谊的最好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交流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导演 银幕 欧洲国家 《中国》
下载PDF
法国“非洲研究”的历时性分析--以《非洲研究手册》为例
19
作者 陈爽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0年第1期1-12,91,共13页
法国的非洲研究历史悠久、成果颇丰。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非洲国家独立浪潮的掀起,法国的非洲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及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的《非洲研究手册》凭借其跨学科视角、广阔的研究领域以... 法国的非洲研究历史悠久、成果颇丰。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非洲国家独立浪潮的掀起,法国的非洲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及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的《非洲研究手册》凭借其跨学科视角、广阔的研究领域以及悠久的发行历史成为梳理法国非洲研究历史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本文依托《非洲研究手册》在1960年至2018年期间所发表的文章标题与关键词,通过文献计量法,进行文章主题的历时性分析,追溯法国非洲研究在该时期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趋势,希冀对中国的非洲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的非洲研究 《非洲研究手册》 历时性
下载PDF
叩问历史 直面当下——2017年德语文学回顾
20
作者 何宁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46-53,共8页
2017年,德语文坛出现了一种显著的特征,即历史题材的小说在该年度集中出现。当然,作为文学反映的另一个重要主题,"现实"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思考。但在繁荣的背后,图书出版业却看到了危机。
关键词 当代德语文学 历史 现实 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