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74
1
作者 罗守靖 田文彤 +1 位作者 谢水生 毛卫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5-773,共9页
金属半固态成形作为 2 1世纪一种近净成形新技术 ,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推动该技术在我国工业中应用 ,从理论研究、坯料制备、二次 (重熔 )加热、成形工艺、国外应用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指出半固态... 金属半固态成形作为 2 1世纪一种近净成形新技术 ,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推动该技术在我国工业中应用 ,从理论研究、坯料制备、二次 (重熔 )加热、成形工艺、国外应用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指出半固态加工技术在我国汽车、电子和军工等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 ,并阐明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加工 近净成形 半固态金属 触变性
下载PDF
汽车轻量化先进高强钢与节能减排 被引量:160
2
作者 康永林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介绍了近年世界及中国汽车发展概况,现代汽车发展对材料的要求,汽车轻量化所面临的减重节能与排放要求,先进高强钢的开发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大量开发应用先进高强钢不仅为汽车轻量化带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同时在提高安全性和回... 介绍了近年世界及中国汽车发展概况,现代汽车发展对材料的要求,汽车轻量化所面临的减重节能与排放要求,先进高强钢的开发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大量开发应用先进高强钢不仅为汽车轻量化带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同时在提高安全性和回收再利用等方面也具有优势。研究先进高强钢的成形控制技术,形成先进高强钢的生产、应用与服务的成套技术是今后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先进高强钢 节能减排 成形技术
原文传递
微合金钢中TiN的析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127
3
作者 傅杰 朱剑 +3 位作者 迪林 佟福生 柳得橹 王元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801-804,共4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了含 Ti微合金钢在液态及凝固过程中 TiN的析出规律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微合金钢中 N和 Ti含量,可以控制 TiN的析出时机和形态,减小其对钢性能的有害影响;还探讨了利用液态析出细小、弥散的 T... 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了含 Ti微合金钢在液态及凝固过程中 TiN的析出规律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微合金钢中 N和 Ti含量,可以控制 TiN的析出时机和形态,减小其对钢性能的有害影响;还探讨了利用液态析出细小、弥散的 TiN作为钢液结晶的形核中心以细化铸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析出 凝固过程 氮化钛 轴承钢
下载PDF
低温燃烧合成陶瓷微粉 被引量:81
4
作者 李汶霞 殷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8,共8页
综合介绍了以硝酸盐-有机燃料混合物为原料,低温燃烧合成(LCS)陶瓷细粉的研究进展.LCS的特点是点火温度低(300~500℃),燃烧火焰温度较低(1000~1600℃),能够简便、快捷地得到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超细粉... 综合介绍了以硝酸盐-有机燃料混合物为原料,低温燃烧合成(LCS)陶瓷细粉的研究进展.LCS的特点是点火温度低(300~500℃),燃烧火焰温度较低(1000~1600℃),能够简便、快捷地得到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LCS法合成出的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有:氧化铝(包括含催化剂触媒的Al2O3)、氧化锆(包括含稳定剂的氧化锆),莫来石和尖晶石、铝酸盐、稀土铜酸盐、铬酸盐和钙钛矿型化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燃烧合成 陶瓷微粉 陶瓷超细粉 硝酸盐 有机燃料 混合物 原料
下载PDF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工艺与组织细化 被引量:112
5
作者 尚成嘉 王学敏 +2 位作者 杨善武 贺信莱 武会宾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19-1024,共6页
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与一般控轧空冷和调质处理组织比较,除细化外,所得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过这... 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与一般控轧空冷和调质处理组织比较,除细化外,所得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过这种工艺细化的低碳贝氏体钢板其强度比控轧后空冷或轧后再加热-淬火(调质处理)钢有明显提高.在采用RPC工艺时,轧后弛豫时间长短对最终组织细化程度和形貌也有明显影响,从而造成性能有所差别.终轧后弛豫阶段形成并被应变诱导析出物钉扎的位错胞状组织或亚晶结构是细化相变组织、阻碍贝氏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冷却过程中,在贝氏体相变前形成的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分割了压扁的原奥氏体晶粒,同样限制了贝氏体板条束的长度和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晶粒细化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76
6
作者 陈国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5,共5页
对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回顾,特别对我国的发展情况做了评述。提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成果要从新材料发展和金属材料学科新发展两方面来评估,并简述了这两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我国的研究成果很大,但... 对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回顾,特别对我国的发展情况做了评述。提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成果要从新材料发展和金属材料学科新发展两方面来评估,并简述了这两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我国的研究成果很大,但对国内外研究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不多。在新世纪中,从提高国家国力的战略上看,加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选择重点,强化设计—材料—应用一体化研究,要优先源头创新项目,以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结构材料 发展现状 高温合金
下载PDF
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6
7
作者 王洪斌 黄进峰 +3 位作者 杨滨 张济山 张永安 熊柏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4,15,共5页
分析了近年来超高强度Al-Zn-Mg-Cu系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工艺优化、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今后的发展动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采用传统铸造技术得到的铝合金,Zn含量的最大值在8wt%左右,抗拉强度低于700MPa;采... 分析了近年来超高强度Al-Zn-Mg-Cu系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工艺优化、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今后的发展动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采用传统铸造技术得到的铝合金,Zn含量的最大值在8wt%左右,抗拉强度低于700MPa;采用喷射成形技术,Zn含量最大值能够超过12wt%,同时抗拉强度可达800MPa以上,大大提高了铝合金的强度;超高强度铝合金的固溶强化相主要为MgZn_2相;经回归时效处理(RRA)后,合金同时具有T6的强度和T7X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微量元素对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成分设计 铸造技术 抗拉强度 喷射成形技术
下载PDF
中国汽车发展趋势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02
8
作者 康永林 朱国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共7页
首先对中国汽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达到3 600万辆。伴随汽车迅速发展的同时,汽车用钢也面临安全、环境、资源、能源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中国汽车的高速增长和庞大的市场为汽车用钢的发展带来重大机... 首先对中国汽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达到3 600万辆。伴随汽车迅速发展的同时,汽车用钢也面临安全、环境、资源、能源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中国汽车的高速增长和庞大的市场为汽车用钢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冶金行业也面临来自非钢材料的激烈竞争和用户方面的挑战。就汽车用钢的发展潜力和钢铁行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近年汽车用高强钢合金含量的发展、新型高强钢的组织性能精细控制及应用技术、超高强双相钢及新型淬火配分钢的精细组织、冷轧高强钢中的纳米粒子析出控制、热成形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以及先进高强钢的成形应用技术等。最后,举例介绍了汽车用钢供应商的先期介入(EVI)服务体系的加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汽车用钢 轻量化 环境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发展概况 被引量:42
9
作者 贾晓林 谭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1,共4页
就纳米粉体团聚体形成的原因 ,纳米粉体的物理、化学分散技术进行了阐述 ,指出合成性能优异的分散剂、设计高效分散机械、提高分散粒子的稳定性及有效分散体积和能量利用率 ,最终提高分散效果 ,乃是纳米粒子分散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分散技术 发展 团聚体 机械搅拌分散 超声波分散 高能处理法 偶联剂法 酯化反应 表面接枝改性法 静电稳定机制 空间位障稳定机制 电空间位障分散机制
下载PDF
铸造铝硅合金细化变质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0
作者 姚书芳 毛卫民 +1 位作者 赵爱民 钟雪友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12-515,共4页
综述了当前铝硅合金细化变质剂及其细化变质机理的研究进展。采用磷、硫、稀土、锶、钠、碳等进行双重细化变质处理过共晶铝硅合金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亚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元素除钠以外 ,还有锶、碲、钡、锑、钾、稀土、硼、硫等。其... 综述了当前铝硅合金细化变质剂及其细化变质机理的研究进展。采用磷、硫、稀土、锶、钠、碳等进行双重细化变质处理过共晶铝硅合金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亚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元素除钠以外 ,还有锶、碲、钡、锑、钾、稀土、硼、硫等。其中 ,应用较多的是含钠和锶的变质剂。近年来 ,国内外两种较公认的变质机理是孪晶凹谷机制(TPRE)和界面台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铝硅合金 晶粒细化剂 变质剂 变质机理
下载PDF
聚变堆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发展 被引量:88
11
作者 黄群英 郁金南 +2 位作者 万发荣 李建刚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4,35,共10页
介绍了国际聚变堆低活化结构材料发展概况及趋势,以及国内发展自己特有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必要性。介绍了聚变堆结构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发展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及目前国际上包括欧洲、日本、美国等在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概况... 介绍了国际聚变堆低活化结构材料发展概况及趋势,以及国内发展自己特有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必要性。介绍了聚变堆结构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发展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及目前国际上包括欧洲、日本、美国等在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国内发展自己特有的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钢的必要性,并对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结构材料 低活化 铁素体/马氏体钢
下载PDF
汽车用双相钢板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2
作者 康永林 邝霜 +2 位作者 尹显东 于浩 刘仁东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介绍了汽车用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力学特性、生产工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双相钢开发与生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双相钢 汽车板 开发 研究
下载PDF
高Nb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与韧性 被引量:90
13
作者 缪成亮 尚成嘉 +2 位作者 王学敏 张龙飞 Mani Subramanian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1-546,共6页
利用Gleeble-1500模拟不同热输入的单道次焊接热循环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高Nb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中的粗晶区(CGHAZ)显微组织、马/奥组元(M/A)形态和分布以及原奥氏体晶粒粗化情况进行研... 利用Gleeble-1500模拟不同热输入的单道次焊接热循环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高Nb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中的粗晶区(CGHAZ)显微组织、马/奥组元(M/A)形态和分布以及原奥氏体晶粒粗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Nb X80管线钢的焊接热输入应不高于30 kJ/cm,虽然在高Nb钢中,原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不会随热输入增加过于粗大,但当热输入高于40 kJ/cm时,会使得原奥氏体晶粒内粒状贝氏体的晶体取向选择过于单一,大角晶界(≥15°)密度明显降低,有效晶粒尺寸较大,M/A组元也由于热输入过大而明显粗化.上述原因使高Nb X80管线钢在大于40 kJ/cm热输入条件下热影响区粗晶区韧性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Nb X80管线钢 热输入 热影响区 韧性 马氏体/奥氏体
原文传递
新一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成形与应用 被引量:84
14
作者 康永林 陈贵江 +1 位作者 朱国明 宋仁伯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9,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汽车用高强钢使用性能的需求,综合分析了先进高强钢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新一代先进高强钢的变形行为、成形技术及成形性、构件碰撞性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指出... 针对目前国内外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汽车用高强钢使用性能的需求,综合分析了先进高强钢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新一代先进高强钢的变形行为、成形技术及成形性、构件碰撞性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指出,在先进高强钢(AHSS)的开发和应用上,面对来自客户和加工制造方面的挑战,需要搞清和解决先进高强钢微观组织的精细构成特征与变形过程中微观缺陷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高强钢板在动态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行为表征、高强钢板构件碰撞性能科学评估方法及体系。形成新一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成形及应用技术基础,为实现以节能减排和安全性为标志的新一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在中国的加快发展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先进高强钢 成形 节能 安全
原文传递
大气腐蚀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74
15
作者 林翠 王凤平 李晓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9-256,共8页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气腐蚀研究方法的发展 ,重点介绍了大气腐蚀的加速试验方法、电化学研究方法和实时监测技术 .湿热试验、盐雾试验、周期喷雾复合腐蚀试验、干湿周浸循环试验和多因子复合加速腐蚀试验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加速试验 ...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气腐蚀研究方法的发展 ,重点介绍了大气腐蚀的加速试验方法、电化学研究方法和实时监测技术 .湿热试验、盐雾试验、周期喷雾复合腐蚀试验、干湿周浸循环试验和多因子复合加速腐蚀试验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加速试验 ,而多因子复合加速试验是模拟大气腐蚀加速试验方法以后发展的方向 ;发展了研究薄液膜的电化学测试技术 ,大气腐蚀监测电池ACM和Kelvin探头参比电极技术 ,极化和阻抗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干湿交替加速试验中 ,也用于测试带锈试样在浸渍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原位动态实时监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从微观水平对材料大气腐蚀机理的研究工作的开展 .最后提出了今后大气腐蚀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室内加速试验 电化学测试 实时监测
下载PDF
高熵合金的变形行为及强韧化 被引量:84
16
作者 吕昭平 雷智锋 +7 位作者 黄海龙 刘少飞 张凡 段大波 曹培培 吴渊 刘雄军 王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3-1566,共14页
高熵合金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不同于传统合金设计以1种或2种元素为主添加其它合金元素为辅的方案,高熵合金由多种元素以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成分组成,具有独特的原子结构特征,因而呈现出诸多不同于传统合金的独特性... 高熵合金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不同于传统合金设计以1种或2种元素为主添加其它合金元素为辅的方案,高熵合金由多种元素以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成分组成,具有独特的原子结构特征,因而呈现出诸多不同于传统合金的独特性能。自高熵合金被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的高熵合金体系,在物理、化学、热力学性能方面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尤其在力学行为方面显示出高强、高硬、耐磨、耐蚀、抗高温软化等优异的性能,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高熵合金变形机理研究存在的挑战出发,主要综述了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特点,已经提出的强韧化方案及相关机理,并对未来高熵合金变形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强韧化 变形行为与机理
原文传递
温度、Cl^-浓度、Cr元素对N80钢CO_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6
17
作者 陈长风 路民旭 +3 位作者 赵国仙 白真权 严密林 杨延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48-854,共7页
利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温度、 Cl-浓度、 Cr元素对N80钢CO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腐蚀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速率会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又容易使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形成,对基体金属起到一定的保... 利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温度、 Cl-浓度、 Cr元素对N80钢CO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腐蚀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速率会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又容易使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形成,对基体金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介质中的Cl-浓度,会使阳极溶解速率先增加,后减小;阴极还原速率则缓慢减小;同时, Cl-还会破坏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的覆盖. N80钢加入Cr元素以后, CO2腐蚀阴极、阳极反应速率降低,材料具有一定的抗CO2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电化学阻抗 含CrN80钢 CL^-浓度
下载PDF
γ″和γ′相强化的Ni-Fe基高温合金GH4169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83
18
作者 谢锡善 董建新 +1 位作者 付书红 张麦仓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9-1302,共14页
半个世纪以来,以γ″和γ′相强化的Ni-Fe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GH4169)由于其优异的力学和工艺性能,在65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以及合金设计理论与大量的力学性能相结合,不仅在常规热处理并且在高... 半个世纪以来,以γ″和γ′相强化的Ni-Fe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GH4169)由于其优异的力学和工艺性能,在65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以及合金设计理论与大量的力学性能相结合,不仅在常规热处理并且在高温长期时效状态下来研究主要强化元素Nb.Ti,Al和杂质元素P,S以及微合金化元素Mg的作用.采用金相,SEM,TEM,EDS,SAED以及电解萃取和相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对各类析出相γ″,γ′,δ,δ″,σ和α-Cr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亦采用Auger能谱仪分析晶界元素的偏聚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GH4169原型合金的性能,主要强化元素Nb应控制在高限(5.4%—5.5%),降低S到10×10^(-6)以下,提高P至150×10^(-6)以下,并添加适量的Mg.为提高GH4169合金的使用温度到680℃甚至更高,必须通过合金化的途径来提高主要强化相γ″/γ′的最高稳定温度和控制晶界析出相.为此,680℃或更高一点温度使用的改进型GH4169合金中Nb仍应控制在高限(5.4%—5.5%),S控制到10×10^(-6)以下,P提高到150×10^(-6),配合适量的Mg微合金化,同时要提高Al含量至1.0%—1.5%,Ti含量不变仍控制在1%左右,改进型GH4169合金不仅在650℃以上显示出优良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并且亦提高了高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基高温合金 组织稳定性 改性 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超电容”电化学电容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晓峰 解晶莹 +1 位作者 孔祥华 刘庆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05期166-170,190,共6页
电化学电容是一种与电池和传统的电容都不同的新型储能器件。电化学电容具有比传统的物理电容高 2 0~ 2 0 0倍以上的质量比电容。研究证明 ,电化学电容所具有的大容量是由于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电容和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准电容”的共同... 电化学电容是一种与电池和传统的电容都不同的新型储能器件。电化学电容具有比传统的物理电容高 2 0~ 2 0 0倍以上的质量比电容。研究证明 ,电化学电容所具有的大容量是由于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电容和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准电容”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般利用前者储存能量的电容器被称为“双电层电容” ,后者被称为“超电容”。系统地介绍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广泛应用、发展历史、储能机理 ,以及它与电池、传统物理电容的区别 ,并详细地综述了“超电容”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 超电容 准电容 电化学电容器
下载PDF
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Si长大过程和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61
20
作者 毛卫民 李树索 +2 位作者 赵爱民 崔成林 钟雪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研究了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 -Si合金中初生Si长大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合金含Si量低于30 %时 ,电磁搅拌引起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生Si显著细化和球团化 ,但当合金含Si量超过 30 %时 ,电磁搅拌对初生Si细化的作用有限 ,组织中仍然存... 研究了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 -Si合金中初生Si长大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合金含Si量低于30 %时 ,电磁搅拌引起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生Si显著细化和球团化 ,但当合金含Si量超过 30 %时 ,电磁搅拌对初生Si细化的作用有限 ,组织中仍然存在较粗大的板片状初生Si;提高电磁搅拌时合金熔体冷却速度可减小初生Si的尺寸 ;进行正、反转电磁搅拌 ,初生Si的尺寸将进一步减小 .在电磁搅拌条件下 ,初生Si发生细化和球团化的主要原因是 :搅拌引起合金熔体温度场、溶质场的均匀化 ,引起初生Si的机械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搅拌 过共晶铝硅合金 形貌 初生硅 长大过程 尺寸 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