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障碍与解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求月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4,160,共11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低成本、大规模的著作权侵权成为可能。以个人用户侵权人为对象的侵权责任追偿面临着管辖权选择困难、赔偿能力低下等问题,著作权人转而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被告寻求救济。虽然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在客观上...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低成本、大规模的著作权侵权成为可能。以个人用户侵权人为对象的侵权责任追偿面临着管辖权选择困难、赔偿能力低下等问题,著作权人转而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被告寻求救济。虽然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在技术、行业环境等事实问题上,还是在隐私权、司法程序等法律层面,都存在操作和认定上的困难。理清这些困难,对于在立法上平衡权利人追偿效果与网络服务提供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维护网络环境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提供者(ISP) 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 避风港原则
原文传递
阿特巴赫谈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进 高媛 +1 位作者 Philip G.Altbach Hans De Vit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8,共8页
阿特巴赫教授认为: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正面临危机,其中部分危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经显露;疫情正导致全球学生流动下降,尤其是中美关系恶化将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潮;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严峻挑战。阿特巴... 阿特巴赫教授认为: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正面临危机,其中部分危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经显露;疫情正导致全球学生流动下降,尤其是中美关系恶化将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潮;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严峻挑战。阿特巴赫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国际化影响总体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各种挑战可以通过“在地国际化”等途径予以部分化解,疫情也为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过度商业化的国家提供反思和转型的机会。进入后疫情时期,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将可能发生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将可能占据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更重要的位置。中国和美国都要调整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针;中国应该降低对美依赖,面向欧洲开辟学术人才流动新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高等教育国际化 阿特巴赫 “在地国际化” 高等教育交流 学术人才 流动通道
下载PDF
教育人工智能:前沿进展与机遇挑战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进 钟小琴 李学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驱动力正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技术转化和实践应用在科技和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改革浪潮。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角度出发,研究了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技术和应用转移,从教、学、考、评、管五大应用场景梳...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驱动力正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技术转化和实践应用在科技和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改革浪潮。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角度出发,研究了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技术和应用转移,从教、学、考、评、管五大应用场景梳理分析了目前教育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未来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将促进教师角色改变,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不完善及潜在的道德伦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 AIEd 前沿 挑战
原文传递
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进 王璐瑶 +1 位作者 施亮星 吕文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5,共6页
MIT新工程教育改革引发了全球关注,但已有研究对其课程改革缺乏有效分析。以项目为中心、采用串编方法、面向新机器和新系统人才需求开展课程组织,是NEET改革的精髓。本文采用文本材料与实地调研交互推进、交叉验证的形式,围绕NEET课程... MIT新工程教育改革引发了全球关注,但已有研究对其课程改革缺乏有效分析。以项目为中心、采用串编方法、面向新机器和新系统人才需求开展课程组织,是NEET改革的精髓。本文采用文本材料与实地调研交互推进、交叉验证的形式,围绕NEET课程改革"面向未来与重大挑战的课程理念变革""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变革"及"以串编为模式的课程组织变革"三个层次展开讨论,对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进行深层次探究,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变革、体系设计与具体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省理工学院 新工程教育改革 课程 新工科 未来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应深化研究生课程的学科融合--基于对MIT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借鉴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进 吕文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0-45,共6页
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融合趋势,认为应将交叉式、贯通式、协作式的课程体系,作为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新的NEET改革理念、方法和技术,认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串编课程为主要方式的新... 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融合趋势,认为应将交叉式、贯通式、协作式的课程体系,作为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新的NEET改革理念、方法和技术,认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串编课程为主要方式的新的课程组织模式,符合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实际。人工智能时代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主要阵地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尽快做出适应性调整乃至适度超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科融合 研究生教育 课程改革 新工科 NEET
下载PDF
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引领未来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进 林松月 +1 位作者 吕文晶 陈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31,共8页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路径。研究认为,未来技术竞争的核心是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所依托的高等教育体系、政策、制度的比拼,未来技术学院在学理上应归为创新研究范畴,在实践上应与技术预见紧密衔接。中国在探索形成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经验过程中,应破除三个思维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技术学院 技术预见 未来人才 新工科
原文传递
大学教师究竟因何流动--一种非接触式研究方法的引入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松月 刘进 徐丽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4,102,共8页
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涉及教师隐私,传统研究往往效果不佳。本文首次尝试引入"非接触式"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扎根分析,克服传统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失真失实等问题。本研究对部分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涉及教师隐私,传统研究往往效果不佳。本文首次尝试引入"非接触式"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扎根分析,克服传统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失真失实等问题。本研究对部分大学教师流动传统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并首次发现了多个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大学教师流动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排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的"四维度-多中心-开放式"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新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创新意义,未来随着更多大学教师流动大数据资源的引入,将可能构建形成更具有流动预测能力的大学教师流动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流动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非接触式研究方法 学术职业
原文传递
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基于7所“双一流”高校的访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松月 刘进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一直是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方向,但由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性质、招生历史、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原因,高校难以真正做到趋同管理。而学界关于“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的根源性研究近乎空白。基... 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一直是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方向,但由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性质、招生历史、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原因,高校难以真正做到趋同管理。而学界关于“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的根源性研究近乎空白。基于此,研究通过对7所“双一流”高校留学生工作人员等相关利益者进行深度访谈,系统探讨该问题。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与招生体系设计缺失是趋同管理难以实现的根源性因素;教育教学管理缺陷、留学生学习投入不足是趋同管理难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留学生管理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失之偏颇是趋同管理难以实现的现实性因素。在趋同管理势成必然的当下,应从“根源”出发,建立来华留学生资格审查机制,严把入学门槛,完善招生体系;从“基础”建造,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标准;从“现实”改观,完善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体系,改善服务机制与服务理念;做到“招生—培养—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趋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趋同管理 留学生质量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下载PDF
来华研究生因何质量不高?--基于结构-功能-环境的深度访谈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3,54-60,共8页
来华研究生质量问题已成为来华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术界有关来华研究生招生质量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较为欠缺,为此本文构建了结构–功能–环境三维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7所高校、1家中介机构、6类人群开展了深度访谈调查,将来华... 来华研究生质量问题已成为来华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术界有关来华研究生招生质量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较为欠缺,为此本文构建了结构–功能–环境三维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7所高校、1家中介机构、6类人群开展了深度访谈调查,将来华研究生质量问题归为前置学业基础薄弱、中置学业表现不佳、后置学业失败率高3种主要类型,并从结构、功能、环境三维视角对上述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处于留学生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转型期,早期以扩大规模为核心目标的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战略及相关结构、功能、环境设计亟待改变。研究围绕着力改变重规模、轻质量的留学生招生理念,引导形成与质量提升相匹配的招生结构、功能、环境系统,形成闭合式招生质量监督、评价、修正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系统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研究生 招生质量 结构功能主义 深度访谈 国际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如何使教育研究走向科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在教育研究陷入严重学科危机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将可能通过方法论重构、研究技术和工具创新实现教育学科重构,这一过程以科学化为核心目标,有望通过学科融合缩小教育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差距、逐步摆脱基于假设-验证逻辑的实验主义... 在教育研究陷入严重学科危机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将可能通过方法论重构、研究技术和工具创新实现教育学科重构,这一过程以科学化为核心目标,有望通过学科融合缩小教育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差距、逐步摆脱基于假设-验证逻辑的实验主义方法论、实现近似因果式判断而非关联性判断、限制人为因素对于研究数据的干扰。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活动目标、过程、结果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教育学科面向人工智能进行学科重构的过程中,应对各类教育研究结论进行全面检验并打造形成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库,应逐步形成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基础范式,应形成新的教育研究行业标准,并重新配置教育研究各类要素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研究 研究方法 大数据 科学化
原文传递
研究型大学教师能考上自己任教的高校吗——兼论高校“近亲繁殖”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进 林松月 +1 位作者 王艺蒙 孔繁盛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2,共7页
由于广泛的近亲繁殖存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系统被天然地分成了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两类人群,二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其中,非近亲繁殖教师究竟能否考上当前任教高校,是矛盾的焦点之一。运用大数据方法,对中国93所研... 由于广泛的近亲繁殖存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系统被天然地分成了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两类人群,二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其中,非近亲繁殖教师究竟能否考上当前任教高校,是矛盾的焦点之一。运用大数据方法,对中国93所研究型大学43455份大学教师简历进行采集和清洗,匹配大学教师本科所在高校分省录取分数信息、当前任教高校分省录取分数信息等展开大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中国高校近亲繁殖问题严峻;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在高考表现方面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考不上”当前任教高校是非近亲繁殖教师的普遍特征,且录取分数线差总体较大,这一问题在“985”高校更为严峻;近亲繁殖程度与能否考上任教高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人才流动 近亲繁殖 高考表现
原文传递
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引领未来
12
作者 刘进 林松月 +1 位作者 吕文晶 陈劲 《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77-82,共6页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路径。研究认为,未来技术竞争的核心是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所依托的高等教育体系、政策、制度的比拼,未来技术学院在学理上应归为创新研究范畴,在实践上应与技术预见紧密衔接。中国在探索形成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经验过程中,应破除三个思维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技术学院 技术预见 未来人才 新工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