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与刑事诉讼程序
1
作者 哈米什·斯图尔特 印波 冯卉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2-64,共3页
很高兴受邀来作这个讲座,今天我讲的主题是“法治与刑事诉讼程序”。讲座分为两部分,首先谈一下何谓法治,有哪些对于法治的理解范式,然后再进一步阐述法治原则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用。
关键词 刑事诉讼程序 法治原则 理解范式 讲座
原文传递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2
作者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新华月报》 2018年第3期77-79,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等负面称号,甚至会面临刑事指控,致使其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报人 立法 保护 反腐败 违法犯罪 科学技术 犯罪手段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问题研究 被引量:147
3
作者 赵秉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47,共23页
贪污受贿之定罪量刑标准关乎惩治贪污受贿犯罪的力度和效果,是我国刑事法治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当前我国贪污受贿的定罪量刑标准存在难以全面适时反映贪污受贿个罪的社会危害性、不能充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影响个罪之间罪... 贪污受贿之定罪量刑标准关乎惩治贪污受贿犯罪的力度和效果,是我国刑事法治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当前我国贪污受贿的定罪量刑标准存在难以全面适时反映贪污受贿个罪的社会危害性、不能充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影响个罪之间罪刑设置的体系协调等问题。本文认为,应确立"数额+情节"的二元定罪量刑标准,引入罪群立法模式并明确各自定罪量刑标准,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应实行分立,由司法解释规定并科学、合理设定具体数额标准,妥善解决数额标准适用时的省际冲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受贿犯罪 定罪量刑标准 犯罪数额
原文传递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141
4
作者 赵秉志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观罪过等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探究与明确。本文主要从相关的立法评价、司法认定、立法改进三个方面,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结合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相关方面较为成熟的立法及适用经验,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大陆相关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尽一份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公民 刑法保护
下载PDF
论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的完善 被引量:64
5
作者 赵秉志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新中国建立后60余年来,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反腐败刑事政策日趋科学,刑事立法日益健全,刑事司法日渐理性。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和国际社会反腐败的趋势看,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适时更新反腐败刑事... 新中国建立后60余年来,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反腐败刑事政策日趋科学,刑事立法日益健全,刑事司法日渐理性。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和国际社会反腐败的趋势看,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适时更新反腐败刑事法治理念,适当完善反腐败刑事法网,及时调整腐败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严格限制直至最终废止腐败犯罪的死刑,并合理增设腐败犯罪的资格刑和罚金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刑事法治 刑事法网 定罪量刑标准 刑罚
原文传递
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63
6
作者 赵秉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0,171,共16页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法改革应以非暴力犯罪为重点,成批量废止死刑罪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废止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严格致命性暴力犯罪死刑的立法;进一步提高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明确死缓的地位和适用条件;将联合国公约要求的"最严重的罪行"标准和中国死刑政策立法化,完善死刑适用标准;改进老年人免死制度,创建哺育期母亲、精神障碍人、聋哑人等其他特殊主体免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死刑罪名 死缓 死刑适用标准 特殊主体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纲 被引量:45
7
作者 赵秉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8,共11页
当今中国的刑罚制度需要在近年来已有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改革和完善。在刑种和刑罚体系方面,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完善或充实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并对刑罚体系和结构作整体调整;在刑罚裁量制度方面,应当将量刑... 当今中国的刑罚制度需要在近年来已有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改革和完善。在刑种和刑罚体系方面,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完善或充实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并对刑罚体系和结构作整体调整;在刑罚裁量制度方面,应当将量刑原则明确化,量刑标准具体化,某些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在行刑制度方面,应当确立开放性行刑的理念,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在刑罚消灭制度方面,应当考虑增补行刑时效和单位犯罪的时效制度,激活赦免制度;在特殊人群的刑罚适用方面,应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适用予以全面的宽缓和有针对性的改革,并对老年犯罪人贯彻刑罚适用的宽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制度 刑罚体系 刑罚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被引量:51
8
作者 赵秉志 陈志军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6,174,共12页
基于"去苏俄化"的出发点,有论者主张将社会危害性概念从中国刑法理论中"驱逐"出去。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全面审视。社会危害性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的基本概念... 基于"去苏俄化"的出发点,有论者主张将社会危害性概念从中国刑法理论中"驱逐"出去。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全面审视。社会危害性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立法之圭臬、刑事司法不可或缺的标尺,中外刑法共有的理论,它不能承载中国刑事法治成败之重担。从刑法学中"驱逐"社会危害性理论,既不可行也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社会功利法则 刑事法治 去苏俄化
原文传递
论贿赂犯罪的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惩治对策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秀梅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0,共4页
"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本无必然的关联性。然而,对于贿赂犯罪,如果惩治力度轻,不足以达到预防和遏制贿赂犯罪频发时,贿赂犯罪便出现"破窗"式的多米诺效应。因此,对贿赂犯罪应采取"零容忍"态度,... "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本无必然的关联性。然而,对于贿赂犯罪,如果惩治力度轻,不足以达到预防和遏制贿赂犯罪频发时,贿赂犯罪便出现"破窗"式的多米诺效应。因此,对贿赂犯罪应采取"零容忍"态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零容忍"对策在我国刑法规定的5000元容忍度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赂犯罪 破窗理论零容忍 可行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刑法立法晚近20年之回眸与前瞻 被引量:43
10
作者 赵秉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68,共22页
97年刑法典颁行以来,我国刑法立法经历了一个立法政策由单一从严到宽严相济、立法数量由少到多、立法内容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我国刑法修法总体上坚持了刑法修正案模式,刑法立法的民主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刑法立法日趋科学,刑事法网愈加... 97年刑法典颁行以来,我国刑法立法经历了一个立法政策由单一从严到宽严相济、立法数量由少到多、立法内容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我国刑法修法总体上坚持了刑法修正案模式,刑法立法的民主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刑法立法日趋科学,刑事法网愈加严密。未来我国刑法发展应当坚持理性的立法观,合理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坚持适度犯罪化与适度非犯罪化相结合,坚持刑事制裁的轻缓化与刑事制裁措施的多元化。在立法模式上,我国刑法立法应当继续坚持统一的刑法典模式,适当限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法职权,实行相对严格的法律案三审制,并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结构、制度和立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立法 刑法修正案 刑事制裁措施 适度犯罪化
原文传递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范围如何确定-对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但书规定的理解 被引量:32
11
作者 赵秉志 彭新林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3,共5页
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的"但书"宜作严格解释,其所指的严重程度应当区别于诽谤行为入罪的情节严重。适用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的但书规定,并不需要同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严重危害国家利益,而是择一即可。诽谤地方党政领导人一般... 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的"但书"宜作严格解释,其所指的严重程度应当区别于诽谤行为入罪的情节严重。适用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的但书规定,并不需要同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严重危害国家利益,而是择一即可。诽谤地方党政领导人一般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范围的确定,不能局限于仅从后果、对象的角度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但书 适用范围
原文传递
中国刑法的最新修正 被引量:36
12
作者 赵秉志 《法治研究》 2015年第6期5-19,共15页
一、前言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是我国刑法最近十分引人注目的一次修正。该修正案共计52条,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内容涉及到对现行刑法典大量内容尤其是分则规范的修改... 一、前言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是我国刑法最近十分引人注目的一次修正。该修正案共计52条,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内容涉及到对现行刑法典大量内容尤其是分则规范的修改补充。这是我国立法机关自2011年通过修法规模较大的《刑法修正案(八)》(共计50条)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刑法 刑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立法机关 会议通 刑法典 内容 分则
下载PDF
我国死刑适用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研讨——以李昌奎案及其争议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36
13
作者 赵秉志 彭新林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1,共10页
李昌奎案是我国当代刑事法治深度演绎的一个鲜活范本,该案引发的理论问题涉及刑事法的多个方面。死刑观念的变革只能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而不可能是急速的突变。死刑适用不应当迁就民意,但应当通过制度途径引导民意在死刑适用中理性发... 李昌奎案是我国当代刑事法治深度演绎的一个鲜活范本,该案引发的理论问题涉及刑事法的多个方面。死刑观念的变革只能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而不可能是急速的突变。死刑适用不应当迁就民意,但应当通过制度途径引导民意在死刑适用中理性发挥作用。要准确理解我国的死刑政策,"少杀、慎杀"主要是指不可多杀、滥杀和误杀,但不等于不杀。最高人民法院宜尽快出台相关死刑适用的指导意见,对司法实践中典型死罪"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常见情形予以规范。量刑情节对刑罚轻重的影响力受到整个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制约,不能片面强调乃至夸大某一个或某些从宽情节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昌奎案 死刑观念 死刑民意 死刑政策 死刑适用标准
原文传递
论民事赔偿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秉志 彭新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62,共11页
民事赔偿作为司法实践中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民事赔偿影响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轻重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理论根据。从实践层面看,民事赔偿对于死刑的适用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应当理性而节制地考量这种影响... 民事赔偿作为司法实践中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民事赔偿影响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轻重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理论根据。从实践层面看,民事赔偿对于死刑的适用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应当理性而节制地考量这种影响,以防止"以钱买命"等负面形象的出现。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作用,首先要理性确定民事赔偿适当从宽处罚的案件范围,除了严重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之外,其它犯罪案件中都存在民事赔偿影响死刑适用的空间。其次,要准确衡量民事赔偿情节的分量,可以重点从赔偿数额、赔偿态度和赔偿时间等方面考虑。再次,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最后,要正视被害方不予谅解或拒绝接受赔偿时的死刑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赔偿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限制适用
原文传递
数据治理的全球态势及中国应对策略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吴沈括 《电子政务》 CSSCI 2019年第1期2-10,共9页
时至今日,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构成了新型数字经济样态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性必要条件,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论断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数据治理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领域对话博弈的核心命题之一。国际数据治理的话语对象逐渐... 时至今日,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构成了新型数字经济样态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性必要条件,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论断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数据治理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领域对话博弈的核心命题之一。国际数据治理的话语对象逐渐从个人数据延伸到非个人数据昭示着世界各国围绕数据的合作与竞争的持续深化。细加审视,目前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数据治理进路已然呈现从立法执法到国际博弈的多层次新走向。面对世界各国借助政策战略尤其是法律制度设计强化数据治理、数据资源控制的新态势,立足于维护我国数据主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立场,为更有效地实现国家对数据的最高控制权、助益培育数字经济竞争优势,有必要统筹研判数据治理与数据主权、数字经济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外在规范支撑,进而构想中国具体应对策略的工作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治理 GDPR 数据主权 数字经济 个人数据 非个人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秉志 王志祥 《刑法论丛》 CSSCI 2009年第3期28-64,共37页
中国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与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前者并非是对后者的全盘照搬,而是在移植与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英美法系犯罪成立理论和中国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中国未来... 中国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与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前者并非是对后者的全盘照搬,而是在移植与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英美法系犯罪成立理论和中国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中国未来犯罪构成理论的走向应当是:以中国现有的通行犯罪构成理论为主导,适当吸取其他犯罪成立理论模式的合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发展历程 未来走向
原文传递
商业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与修改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秉志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7S期6-8,共3页
商业行贿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是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以及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单位行贿罪的第一种情形,都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 商业行贿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是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以及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单位行贿罪的第一种情形,都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成立要件。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分歧,同时,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设置使惩治行贿犯罪陷入了某些困境。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作为行贿犯罪构成要件的“谋取不正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正当利益 行贿犯罪 商业 单位行贿罪 修改 犯罪构成要件 成立要件 企业人员 司法实践 行为人
原文传递
论妨害司法罪的立法完善——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相关修法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25
18
作者 赵秉志 商浩文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我国现行刑法惩治妨害司法活动的相关规范存在不足,为因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有效地打击妨害司法行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进一步完善妨害司法罪。虚假诉讼行为应当独立成罪,其罪名应确定为"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犯罪... 我国现行刑法惩治妨害司法活动的相关规范存在不足,为因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有效地打击妨害司法行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进一步完善妨害司法罪。虚假诉讼行为应当独立成罪,其罪名应确定为"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犯罪的行为方式应当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式;泄露和公开披露、报道案件情况的严重危害行为应当入罪,其行为涉及的罪名可分别确定为"泄露不公开审理案件信息罪"以及"公开披露、报道不公开审理案件信息罪",同时应合理界定其犯罪主体;扰乱法庭秩序罪只能针对发生在法庭审判过程中的危害行为。在目前刑法体系下,采取逐步完善妨害司法罪的方式来实现对法庭秩序的有效维护较为妥当。设立特别的追诉程序无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修改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该罪不宜设定为自诉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司法罪 虚假诉讼犯罪 泄露和公开披露、报道案件情况犯罪 扰乱法庭秩序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原文传递
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秉志 《北方法学》 2008年第1期72-86,共15页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不能犯的学说异常复杂,存在主观说和客观说的基本对立。进而基于对危险的判断基准的理解不同,又有"纯粹主观说"、"抽象危险说"、"具体危险说"、"客观危险说"等的论...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不能犯的学说异常复杂,存在主观说和客观说的基本对立。进而基于对危险的判断基准的理解不同,又有"纯粹主观说"、"抽象危险说"、"具体危险说"、"客观危险说"等的论争。承认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的分类具有合理性,区分二者对于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量刑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不能犯未遂的种类及其称谓,宜采纳"工具不能犯"与"对象不能犯"的观点。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应当按照具体危险说的标准来确定。不能犯未遂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具备了主观罪过和客观犯罪行为这两个犯罪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并且进而决定了其具有相当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迷信犯与不能犯之不同,在于其缺乏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犯 未遂犯 不能犯未遂
下载PDF
俄罗斯与中亚诸国反恐怖主义法述评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秉志 杜邈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俄罗斯与中亚诸国相继制定了反恐怖主义法,包括基础性、预防性、处置性、制裁性与恢复性内容。概括看来,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均采取了独立式的立法模式;注重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以立法推进反恐怖机制建设...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俄罗斯与中亚诸国相继制定了反恐怖主义法,包括基础性、预防性、处置性、制裁性与恢复性内容。概括看来,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均采取了独立式的立法模式;注重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以立法推进反恐怖机制建设;体现了国际合作反恐的精神;肯定军事反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力求在维护秩序与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平衡。以上海合作组织的视角来看,俄罗斯与中亚诸国反恐怖主义法对我国反恐怖法制建设亦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与中亚诸国 恐怖主义 反恐怖主义法 上海合作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