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住所室内PM2.5的浓度变化规律及温湿度对室内颗粒物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金萍 束佳松 +1 位作者 卢冠舟 王智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1,90,共10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住所室内颗粒物PM2.5的浓度水平随室外颗粒物及室内污染源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北京城区4户居民住宅、2个学生宿舍和1户农村住宅的室内PM1.0、PM2.5及PM10浓度、室外PM2.5浓度及室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逐... 为深入探究不同住所室内颗粒物PM2.5的浓度水平随室外颗粒物及室内污染源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北京城区4户居民住宅、2个学生宿舍和1户农村住宅的室内PM1.0、PM2.5及PM10浓度、室外PM2.5浓度及室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逐时测试,并对测试分析结果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城市住户室内污染源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为:吸烟>烹饪>清洁。农户污染源对室内PM2.5的影响顺序为:燃煤>燃烧薪柴>吸烟>清洁>人员活动。②当住所门窗关闭室外雾霾开始或结束后,室内PM2.5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延迟于室外PM2.5的变化。③城市住宅与学生宿舍的平均I/O小于1,农村住户的平均I/O大于1,且不同住所之间的I/O差异性显著(P<0.05)。④住户相对湿度在10%~50%时(冬季采暖),室内颗粒物PM1.0/PM2.5及PM2.5/PM10的比值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室内细颗粒PM2.5的主要占比为细微颗粒物PM1.0;住户相对湿度在50%~80%时(秋季实测),室内颗粒物PM1.0、PM2.5和PM10平均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下降。⑥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室内外温差与室内PM10浓度和PM2.5浓度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与室内PM1.0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室内颗粒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改善住所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所 室内颗粒物 浓度变化 差异性 污染源 温湿度
原文传递
城市地铁环境空气污染及热舒适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翠林 张金萍 蒋佳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8-325,共8页
为了解地铁环境空气的污染和热舒适状况及乘客对热环境的感知,选取了6条人员相对密集的北京地铁线路,并对其污染状况和热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测量了地铁高峰时段列车车厢和站台空气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PM_(1.0),PM_(2.5)及... 为了解地铁环境空气的污染和热舒适状况及乘客对热环境的感知,选取了6条人员相对密集的北京地铁线路,并对其污染状况和热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测量了地铁高峰时段列车车厢和站台空气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PM_(1.0),PM_(2.5)及PM_(10))和CO_(2)质量分数以及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和预测平均投票指数-不满意率(predicted mean vote-predicted percentage dissatisfied,PMV-PPD)热舒适评价法对客观和主观结果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车厢内PM2.5在PM10中占比范围为63%~83%,相比于燃烧源场所和住宅环境占比较小,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在地铁高峰时段,地铁1号线、5号线车厢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超标,地铁10号线车厢内PM_(10)平均质量浓度超标;②高峰时段各地铁线路车厢和站台的CO_(2)质量分数高于低峰时段;高峰期4号线、5号线、6号线CO2质量分数平均值超出标准值(0.15%),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员密集度;③车厢内空气平均温度范围为25.7~28.52℃,平均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1.32%~58.13%,车厢热环境PMV在-0.71~0.53,PPD在5%~16%,说明热感觉和不满意率较小程度偏离热舒适范围-0.5≤PMV≤0.5及PPD<10%,其中高峰时段4号线和6号线不满足热舒适要求,低峰时段1、2和10号线不满足热舒适要求,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员密集度和空调调节温度;④主观问卷得到的热感觉投票占比与客观分析结果一致,主客观相关联,PMV-PPD指标适用于对地铁空调列车热舒适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地铁环境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和列车车厢 颗粒物(PM) CO_(2) 温湿度 PMV-PPD指标 空气质量和热舒适
下载PDF
烹调油烟苯系物和TVOC的排放特征及暴露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萍 李森 +1 位作者 贾康阔 左云峰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10,共14页
烹调油加热产生的油烟污染物不仅影响室外和室内环境,且会影响人体健康。故,明确不同种类不同等级食用油在加热到不同温度后油烟中的苯系物和TVOC浓度水平及排放特征,对改善日常生活中的烹饪行为及习惯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选用各100 ... 烹调油加热产生的油烟污染物不仅影响室外和室内环境,且会影响人体健康。故,明确不同种类不同等级食用油在加热到不同温度后油烟中的苯系物和TVOC浓度水平及排放特征,对改善日常生活中的烹饪行为及习惯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选用各100 g的5种一级植物油、2种三级植物油和1种动物油共8种油为研究对象后,在8 m^(3)环境舱内采集并通过GC-MS测定分析了不同油温190、220和260℃下油烟中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和TVOC含量,分析了不同油在不同温度下油烟中苯系物和TVOC的浓度水平,同时确定了苯系物和TVOC的散发速率和排放因子,并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对预设的实际厨房中烹调油烟的苯系物进行了暴露裕度评估。结果表明:1)油温自190℃至260℃舱内油烟中苯系物和TVOC浓度,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且同温下,三级食用油均大于一级的,二次加热的和三次加热的均大于一次加热的;2)同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的油烟的苯系物和TVOC浓度高于相对较低的猪油,且相同油温下脂肪酸含量很低的动物油的苯系物和TVOC基本低于植物油的;3)在油温为190、220和260℃时,苯平均散发速率为0.002、0.003和0.013 mg/min;甲苯为0.051、0.103和0.171 mg/min;二甲苯为0.007、0.011和0.034 mg/min;TVOC为1.797、3.857和7.192 mg/min;4)自190℃至260℃,油烟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0.016~0.133、0.507~1.710、0.073~0.339和17.966~71.923 mg/(min·kg);5)自然通风厨房油烟暴露裕度分析表明苯系物健康风险随油温升高和时长增加而增大。甲苯健康风险相对较高;6)据本文得到的油烟散发因子并结合实际厨房的通风及油烟状况可预测实际厨房中的油烟污染物浓度及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油烟 苯系物 TVOC 散发速率 排放因子 暴露裕度
原文传递
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萍 赵文君 +1 位作者 王玉欢 卢冠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6,共8页
于2015年4月~12月分别对北京市不同地点6所住宅的室内外PM_(2.5)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并通过样本检验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_(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6所住宅室内外PM_(2.5)浓度在时间序列上... 于2015年4月~12月分别对北京市不同地点6所住宅的室内外PM_(2.5)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并通过样本检验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_(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6所住宅室内外PM_(2.5)浓度在时间序列上呈非均匀分布,经T检验显示差异性显著。2)不同住宅室内外PM_(2.5)的浓度比即I/O的平均值在0.674~2.673之间变化,测试时段内开窗情况下室内有污染源的住宅的I/O平均值大于1,关窗下室内无污染源的住宅的I/O平均值小于1。3)正常天气和雾霾天气下室内无污染源时,室内外PM_(2.5)的线性相关性较好。室内有污染源,室内外PM_(2.5)的Pearson相关系数出现负值,室内外PM_(2.5)的线性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 PM2.5 污染特征 I/O值 相关性 排放强度
原文传递
某模块化数据中心节能空调系统的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芳 刘海静 杨晖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2期63-65,32,共4页
本文从设计、运行、测试和节能角度全面介绍了天津某数据中心模块化空调系统示范工程,推荐了一种顺应数据中心模块化、可扩展、快速部署、高保障性的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
关键词 模块化空调系统 数据中心 节能
下载PDF
服装市场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萍 王玉欢 张陶然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5期1-5,38,共6页
本文采用TSI AM-510型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和TSI Aero Trak TM 8220型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市西城区三个服装市场的室内、室外PM10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评价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分析室内外颗粒物之间的... 本文采用TSI AM-510型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和TSI Aero Trak TM 8220型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市西城区三个服装市场的室内、室外PM10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评价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分析室内外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10是服装市场室外大气及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服装市场在室外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超标的情况下(>0.15 mg/m^3),室内颗粒物PM10与标准相比的合格率为30%,在室外PM10质量浓度<0.15 mg/m^3的情况下,室内PM10的合格率为92.2%。2服装市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室内颗粒物浓度随室外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吸烟和人员活动是服装市场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室内污染源。3对于颗粒物数量浓度比,室内室外PM1/PM10、PM2.5/PM10、PM1/PM2.5的比值都在0.99以上,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粒径小于2.5μm的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更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市场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质量浓度 数量浓度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北京地区医院建筑冬季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暴露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金萍 张翠林 +3 位作者 王智 王政 李安桂 曹国庆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0-186,共7页
为深入分析不同功能建筑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及暴露水平。在对学校不同建筑冬季室内外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医院不同功能场所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大小、粒径分布和暴露水平进行了研... 为深入分析不同功能建筑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及暴露水平。在对学校不同建筑冬季室内外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医院不同功能场所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大小、粒径分布和暴露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医院各场所冬季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为(82~841) cfu/m^3,真菌为(60~354) cfu/m^3,细菌与真菌浓度比B/F为1.91~5.10。2)医院室内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为(2.33~3.75)μm,真菌为(2.43~2.69)μm。且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中值直径均小于室外。3)医院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医务人员的日均潜在暴露量为(1 406~4 183)cfu/d和(485~1 601) cfu/d,对就诊人员的日均潜在暴露量为(144~1 101) cfu/d和(50~400) cfu/d。4)医院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对医务人员的日均暴露量和潜在暴露量明显高于就诊人员,且测试医院门诊大厅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医院人群的暴露量均高于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的暴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微生物气溶胶 浓度水平 粒径分布 中值直径 暴露水平
原文传递
烹调油烟产生颗粒物PM_(1.0)的散发特征及浓度预测
8
作者 张金萍 张岩桐 张严匀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8,79,共10页
烹调油烟会产生不同粒径段的颗粒物如PM10、PM2.5和PM_(1.0),其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暴露进入人体,进而诱发多种呼吸系统及其它疾病。由于小粒径颗粒物占比较高且更易进入呼吸系统深部,故本文主要探究烹调用油油烟颗粒物PM_(1.0)的排放特... 烹调油烟会产生不同粒径段的颗粒物如PM10、PM2.5和PM_(1.0),其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暴露进入人体,进而诱发多种呼吸系统及其它疾病。由于小粒径颗粒物占比较高且更易进入呼吸系统深部,故本文主要探究烹调用油油烟颗粒物PM_(1.0)的排放特征。首先在洁净实验舱内分别取7种食用油各100 g在恒温加热板上分别加热到190℃、220℃、260℃后持续加热30 min停止加热,期间采用便携式颗粒物测试仪实时监测油烟产生的颗粒物PM_(1.0)的浓度,直至舱内PM_(1.0)的浓度降低到0.035 mg/m^(3);然后根据不同油烟的逐时浓度定量7种食用油在不同温度下油烟中PM_(1.0)的散发速率和散发因子,并采用质量平衡方程对不同工况下油烟颗粒物的散发浓度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实际家庭炒菜产生的油烟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食用油在加热到190℃、220℃、260℃释放PM_(1.0)的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趋势基本相同,但最高浓度差异较大,分别为0.10~1.23 mg/m^(3)、0.23~5.72 mg/m^(3)和1.95~17.50 mg/m^(3);2)烹调温度为190℃和220℃时,花生油的散发速率及散发因子最大,分别为30.46 mg/h、0.31 mg/(g·h)和135.24 mg/h、1.35 mg/(g·h);烹调温度为260℃时,猪油的PM_(1.0)的散发速率及散发因子最大,分别为304.06 mg/h和3.98 mg/(g·h)。且不同食用油的散发速率和散发因子均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在同一油烟温度下,PM_(1.0)的散发因子与食用油质量、持续加热时间为正相关,降低食用油加热温度,缩短烹调时间,并通过增大厨房体积,增强通风换气,可降低油烟颗粒物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影响。与理论研究相比,实际家庭烹调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更多,但可及时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油烟 食用油 油烟温度 颗粒物PM_(1.0) 散发速率 散发因子
原文传递
食用油油烟甲醛污染释放及浓度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金萍 杜旭 贾康阔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96,共10页
由于食用油在加热后会产生甲醛等各种污染物。因而,探明不同类食用油在加热到不同温度下的甲醛浓度水平和排放特征对改善油烟污染有重要意义。故,本文选取5种一级植物油、2种三级植物油和1种动物油(猪油)共8种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在8 m^(3... 由于食用油在加热后会产生甲醛等各种污染物。因而,探明不同类食用油在加热到不同温度下的甲醛浓度水平和排放特征对改善油烟污染有重要意义。故,本文选取5种一级植物油、2种三级植物油和1种动物油(猪油)共8种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在8 m^(3)环境舱内利用加热控温装置把定量的各种油分别加热到190、220和260℃3个不同温度下测试其油烟中的甲醛浓度水平,并基于质量平衡方程定量甲醛的散发速率和排放因子;然后针对给定体积的自然通风厨房,对不同换气次数下不同油温油烟中的甲醛浓度进行了预测并进行了暴露裕度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油温自190℃至260℃舱内油烟中甲醛浓度均随油温的升高而增大,平均浓度为0.081~0.523 mg/m^(3),同一油温下三级食用油的甲醛浓度均大于一级油的甲醛浓度;(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用油油烟甲醛浓度高于同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的甲醛浓度,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猪油油烟甲醛浓度几乎都低于植物油油烟;(3)各类油在油温分别为190、220和260℃下的甲醛平均散发速率分别为0.046、0.105和0.169 mg/min,其排放因子均值为0.460~1.690 mg/(min·kg),且油烟中甲醛致癌风险均随油温的升高及烹饪时长的增加而增大;(4)对自然通风18 m^(3)厨房油烟甲醛浓度预测显示出油温较高且通风不良时甲醛会超标,且最高达到了标准限值的1.42倍;(5)烹饪时使用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等排风或通风且充分利用自然补风可显著降低油烟甲醛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油烟 甲醛 散发速率 排放因子 浓度预测 暴露裕度 通风
原文传递
新型饱和蒸汽压及传质系数测试装置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芳 董佩文 王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73,83,共4页
设计和搭建了一套新型饱和蒸汽压及传质系数测试装置,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实验测试去离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对该装置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其... 设计和搭建了一套新型饱和蒸汽压及传质系数测试装置,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实验测试去离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对该装置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其测试误差在±10%以内。该装置基于气液平衡原理,实现了在同一装置中采用同一压力传感器对液体饱和蒸汽压和气液传质系数进行测试,成功消除了系统误差,对改善实验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蒸汽压 传质系数 测试装置 气液平衡
下载PDF
新疆大剧院舞台空调系统设计与气流组织模拟
11
作者 刘华 李德英 《煤气与热力》 2017年第6期18-20,共3页
对于舞台这种高大空间,宜采用分层空调。根据空调系统的布置形式,采用CFD模拟方法,对冬夏季主舞台、侧舞台2m高度面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模拟。夏季,2m高度面的平均温度约25℃,风速范围为0.30.5m/s。冬季,2m高度面的平均温度约19℃,风... 对于舞台这种高大空间,宜采用分层空调。根据空调系统的布置形式,采用CFD模拟方法,对冬夏季主舞台、侧舞台2m高度面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模拟。夏季,2m高度面的平均温度约25℃,风速范围为0.30.5m/s。冬季,2m高度面的平均温度约19℃,风速范围为0.30.5m/s。冬夏季主舞台、侧舞台温度符合设计要求,风速可基本保证演员没有吹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 气流组织 分层空调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