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超声引导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忠 许尚栋 +3 位作者 郑斯宏 李志安 杜家会 孙衍庆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食管超声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8例男性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证实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 55 8± 10 2 (2 8~ 71)岁。在食管超声引导... 目的 评价应用食管超声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8例男性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证实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 55 8± 10 2 (2 8~ 71)岁。在食管超声引导和透视监测下 ,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闭近端或近、远端主动脉夹层破口。并评价术后即刻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共成功植入覆膜支架 11枚 ,支架平均直径为 2 9 4(2 2~ 3 8)mm。术后即刻 3例有极少量内漏 ,2例有微量烟雾状分流。 1例在球囊扩张后升主动脉出现局限夹层。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9d。随访 8例 ,平均随访时间 10 5(6~ 18)个月 ,4例残余分流消失 ,无发生支架移位或新生内漏者。升主动脉局限夹层患者于术后 11个月行MRA复查示病情稳定未再发展。 1例于术后 1年复查MRA仍有极少量内漏 ,后因咯血突发死亡。结论 联合应用食管超声 ,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项有前景的方法 ,而且创伤小、安全有效 ,近中期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覆膜支架植入 介入治疗 胸主动脉夹层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忠 SidneyL JuergensCP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8-82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左主干冠状动脉 支架治疗 LMCA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Femo-Stop的临床应用研究(英文)
3
作者 李志忠 Lo Sidney Craig P Juergens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比较PTCA术后应用血管闭合装置与常规压迫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4 83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PTCA术 ,术后穿刺部位处理接受常规压迫装置 (Femo -Stop) 2 98例 ,血管闭合装置 185例(Angio SealTM16 2例 ,Perclos... 目的 比较PTCA术后应用血管闭合装置与常规压迫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4 83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PTCA术 ,术后穿刺部位处理接受常规压迫装置 (Femo -Stop) 2 98例 ,血管闭合装置 185例(Angio SealTM16 2例 ,Perclose 2 3例 )。观察并记录止血时间 ,开始早期行走时间 ,血管并发症情况 ,并由专门护士进行随访 ,调查出院 4 8h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应用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的比率分别是 5 6 8%vs 18 8% (P <0 0 0 0 1)。应用Angio SealTM、Perclose、Femostop股动脉止血时间分别是 (1 7~ 1 2 )min (P <0 0 0 0 1) ,(13 7± 6 1)min (P <0 0 0 1) ,(115 7± 35 3)min。开始早期行走时间分别是 (4 1± 2 4 )h (P <0 0 1) ,(7 6± 8 2 )h (P <0 0 5 ) ,(10 7± 4 3)h。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 1 9%(P <0 0 0 5 ) ,13 0 % ,6 4 % (P <0 0 5 )。两组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 3 2 %与 6 4 % (P >0 0 5 )。两组患者出院后 4 8h随访满意度分别是 92 4 % ,6 5 4 % (P <0 0 0 0 1) ;住院时间分别是 (2 3 1± 12 3)h ,(2 2 8± 12 3)h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可以使患者更早开始行走 ,缩短住院时间。尤其是Angio -Seal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术 血管闭合装置 Femo-Stop 血管并发症 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路芬 程姝娟 +3 位作者 彭亚光 颜红兵 赵冬 洪昭光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20:01~23:00)。1年分6个月份段(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每周按天计。根据年龄分为2组〈60岁组,≥60岁组。比较各时间段和各组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①2组AMI昼夜发病高峰在5:01~11:00,发病率为27.9%。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均P〈0.01)。〈60岁组发病未呈现明显高峰时段,≥60岁组发病率在8:01~11:00达到最高峰。②1周内发病情况:2组在星期二有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③1年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均P〈0.05)。结论AMI的发生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掌握AMI发病的时间规律,在心脏事件出现高峰前加强监控,可降低AMI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昼夜发病时间 季节
原文传递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管闭合装置Angio-Seal^(TM)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志忠 Sidney L Juergens C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评价在肝素联合强效抗血小板制剂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情况下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使用Angio SealTM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本组 16 1例患者接受肝素、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和常规PCI治疗 ,其中术后应... 目的 评价在肝素联合强效抗血小板制剂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情况下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使用Angio SealTM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本组 16 1例患者接受肝素、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和常规PCI治疗 ,其中术后应用Angio SealTM(A组 ) 10 5例 ,Femostop(B组 ) 5 6例。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时间、早期行走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及电话随访出院后 4 8h患者的满意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gio SealTM应用成功率为 98.1%。两组术后止血时间分别是 (1.8± 2 .2 )min和 (12 9± 5 1)min (P <0 .0 0 0 1) ;术后早期开始行走时间分别为(6 .4± 2 .3)h和 (15 .2± 4 .8)h(P <0 .0 0 0 1)。A组出现 2例血肿 ,均保守治疗 ;B组分别有 3例血肿 ,2例假性动脉瘤和 1例动静脉瘘 ,其中 3例送外科手术 ;两组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1.9%与 10 .7% (P <0 .0 5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 (2 8.2± 10 .4 )h和 (5 8.4± 10 .2 )h(P <0 .0 0 0 1)。出院后 4 8h随访满意度两组分别为 93.3%和 6 0 .7% (P<0 .0 0 1)。结论 在需要强效抗凝的情况下 ,PCI术后应用Angio SealTM在即刻止血、早期行走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压迫方法 ,尤其是能显著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临床应用 术后应用 血管并发症 TM 止血时间 住院时间 行走 成功率
下载PDF
心肌梗死病史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
6
作者 刘巍 李志忠 +7 位作者 王苏 张京梅 陶英 刘彤 孙涛 阙斌 阴赖茜 赵战勇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病史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对8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CTO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及临床资料分为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组及无心肌梗死病史组,观...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病史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对8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CTO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及临床资料分为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组及无心肌梗死病史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造影基本资料及即刻介入手术成功率、入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心肌梗死病史组即刻介入手术成功率为83.6%,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组为5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心肌梗死病史组除心功能不全者较多外(25%与5%,P=0.008),年龄、性别、易患因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造影资料显示2组病变血管组成(病变血管数目、闭塞血管位置)无明显差异。有陈旧心肌梗死组病变多表现为“突然型”闭塞,提示造成介入治疗成功率不同的原因与病变的病理组成有关。结论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的CTO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与血管闭塞形态有关,了解病史可以指导合理地选择导丝以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4例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忠 Sidney L +5 位作者 Juergens CP 朱小玲 陶英 刘彤 王苏 李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评价静脉桥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治疗后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 64例 91处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将术中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和术中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一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 95.... 目的 评价静脉桥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治疗后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 64例 91处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将术中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和术中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一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 95. 3%;术中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1例(1. 6% )。一过性无再流现象 4例(6. 3% ),其中 1例置入支架后无再流而出现室颤,经电除颤、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后血流恢复正常。应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 7例(10. 9% ),X sizer取栓系统 4例;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25例 (39. 1% )。住院期共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2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 1%。结论 静脉桥血管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加支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和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有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Q波心肌梗死 支架治疗 术中 临床疗效 远期 恢复 成功率
原文传递
肺栓塞猝死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忠 白树功 +1 位作者 孔令军 李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肺栓塞 猝死 抢救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血浆肌钙蛋白I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陶英 张京梅 +6 位作者 李志忠 马临安 李勇 孙涛 高玉龙 王苏 刘彤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cTn1)水平对评估急性肺栓塞(PE)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通过肺核素扫描、螺旋CT、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确诊,入院后均行cTn1、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血气分析等检查,对怀疑冠心病者行冠...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cTn1)水平对评估急性肺栓塞(PE)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通过肺核素扫描、螺旋CT、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确诊,入院后均行cTn1、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血气分析等检查,对怀疑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Tn1>0.05ng/ml共34例,其中大面积PE16例(47%),次大面积18例(53%);UCG均示右室功能障碍(100%),心电图示右室负荷过重28例(82%),低氧血症30例(88%),心源性休克9例(2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11例(32%),行机械通气8例(24%),死亡7例(21%),行溶栓治疗26例(76%);cTn1<0.05ng/ml者44例,其中大面积PE3例(7%),次大面积12例(27%),小面积29例(66%);UCG示右室功能障碍15例(34%),心电图示右室负荷过重14例(32%),低氧血症24例(55%),心源性休克1例(2.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2例(4.5%),行机械通气2例(4.5%),死亡1例(2.3%),行溶栓治疗10例(23%)。cTn1升高组与cTn1正常组比较右室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且cTn1升高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应用机械通气、升压药物及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行溶栓治疗比率均明显高于cTn1正常组(P<0.05)。结论cTn1可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可以帮助明确危险分层,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肌钙蛋白Ⅰ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