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钱子及其活性成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范东伟 廖姣姣 +1 位作者 冯玉婷 陶立元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马钱子中可以提取出士的宁、马钱子碱、环烯醚萜苷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综述了马钱子主要提取物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方面的药理机制,并分析了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发现马钱... 马钱子中可以提取出士的宁、马钱子碱、环烯醚萜苷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综述了马钱子主要提取物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方面的药理机制,并分析了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发现马钱子活性成分具有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感觉器官的功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有较强的镇痛抗炎功能,此外还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效果,未来有望开发成为抗血管增生和抗癌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士的宁 马钱子碱 药理机制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昀 陶立元 范东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06-1410,共5页
近年研究显示,在老年共病患者中,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表现为跌倒发生率高,骨折风险增加,从而引起致残、致死率升高,严重危害共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社区慢性病管... 近年研究显示,在老年共病患者中,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表现为跌倒发生率高,骨折风险增加,从而引起致残、致死率升高,严重危害共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的共病机制、共病临床危险因素及共病临床特征。发现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并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希望本文能为探索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新的风险因素提供思路,为有效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慢性病共病 骨-脑轴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歌 赵旻暐 +4 位作者 曹永平 林剑浩 王卫国 郭艾 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2799-2805,共7页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膝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市五家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以及12条目简短...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膝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市五家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以及12条目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评分,分析HRQoL的影响因素及非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2034例患者,男530例(26.1%),女1504例(73.9%),年龄(59.17±10.22)岁。在躯体生活质量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生理总评分较低(β=-0.521,P=0.036);与年龄<55岁者相比,年龄≥64岁者生理总评分较低(β=-0.636,P=0.026);与受教育年限≤9年的人群相比,受教育年限≥13年的人群生理总评分较高(β=1.063,P<0.001);与轻度临床症状者相比,中度临床症状者生理总评分较低(β=-0.860,P=0.002),而重度临床症状者则更低(β=-1.126,P<0.001)。与未经治疗者相比,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者生理总评分较高(β=0.731,P=0.005)。在心理生活质量方面,与久坐工作人群相比,轻度体力工作人群的心理总评分较低(β=-0.712,P=0.015);与Charson合并症指数为0的人群相比,Charson合并症指数≥2的人群心理总评分较低(β=-1.183,P=0.007)。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氨基葡萄糖/软骨素制剂、物理治疗、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中医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的患者分别为648例(31.9%)、143例(7.0%)、406例(20.0%)、680例(33.4%)、343例(16.9%)、681例(33.5%)、170例(8.4%)。使用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为451例(22.2%)、889例(43.7%)。结论北京市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以非甾体抗炎药、理疗和中医治疗为主,联合治疗的使用比例高于单一治疗。躯体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式相关,而心理生活质量与职业劳动性质和合并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生活质量 非手术治疗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后Tapia综合征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孟繁军 金姬延 +4 位作者 孙宇 赵衍斌 周非非 陈欣 刁垠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行颈椎后路手术后出现Tapia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在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行颈椎后路手术后出现Tapia综合征的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行颈椎后路手术后出现Tapia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在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行颈椎后路手术后出现Tapia综合征的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相同手术类型、主刀医生、年龄及性别作为匹配因素,每个病例选择4例未发生Tapia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下颌骨‑椎体距离、舌骨‑椎体距离、甲状软骨‑椎体距离、C_(2)‑C_(7)前凸Cobb角。分别在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X线片上测量上述参数。分析发病组及对照组在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在2431例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9(0.37%)例出现Tapia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61±5)岁,症状平均发生在术后0.67 d(0~2 d)。临床表现为:伸舌偏移8例(8/9,88.9%),构音障碍6例(6/9,66.7%),吞咽困难3例(3/9,33.3%),舌头不灵活3例(3/9,33.3%),声音嘶哑及咽部不适各1例(1/9,11.1%)。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上述所有症状均缓解。颈椎中立位时,下颌骨‑椎体前缘的距离对照组为(7.19±3.96)mm,Tapia组为(3.98±3.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椎体距离由中立位至过屈位时:Tapia组由3.98 mm降至1.95 mm,降幅为51.0%,而对照组由7.19 mm降至4.90 mm,降幅为31.8%。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颈后路术后Tapia综合征发生率低。术前中立位颈椎X线片下颌骨‑椎体前缘距离较小可能是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颈后路术后发生Tapia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后路手术 Tapia综合征 全身麻醉 经口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外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系统 跟腱断裂 早期功能锻炼 医生经验 石膏固定 微创术式 修复术后 术后康复
下载PDF
3D打印截骨导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杨 王鑫光 +1 位作者 田华 陶立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 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例,男17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区组随机(区组大小为4)的方法,分为PSI-TKA组和CI-TKA组,每组患者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的旋转角度,旋转对线的偏移率,术后1年随访时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以及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TKA组0.7°,PSI-TKA组0.6°, P=0.279),但PSI-TKA组患者旋转角度的变异系数低于CI-TKA组(1.50比2.14)。所有患者总体力线偏移(内旋/外旋>2°)率是13.5%,其中CI-TKA组为19.4%,PSI-TKA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5)。共有6例(8.1%)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了膝前痛。两组在术后1年时的膝前痛发生率和膝关节HSS评分及WOMAC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SI和传统器械手术一样,可良好地重建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且展现出了减少力线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3D打印 个性化截骨导板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原文传递
3D打印假体植入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围手术期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恺 赵爽 +3 位作者 田耘 田华 许蕊凤 刘冰川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712-716,共5页
背景:四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不当易合并较高的致畸和致残概率,整体治疗难度大。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可提供更具个性化治疗方案。目的:总结3D打印假体植入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要点,包括心理干预,术后负压... 背景:四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不当易合并较高的致畸和致残概率,整体治疗难度大。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可提供更具个性化治疗方案。目的:总结3D打印假体植入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要点,包括心理干预,术后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外固定架的应用、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分析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应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植入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25例。整体治疗流程包括2个治疗阶段,记录两次治疗阶段平均住院时间和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外固定架感染情况、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使用情况。结果:手术后第1天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伤口冲洗入量平均为(4227.4±1998.4)ml,伤口冲洗出量平均为(4760.9±2210.2)ml。25例患者在第二阶段术后开始肢体负重及功能锻炼的时间平均为(6.4±4.1)d。治疗前ADL评分(34.6±8.8),治疗后ADL评分(57.4±6.6),ADL评分得到改善(t=26.2,P<0.05)。2例(9.5%)患者发生外固定架钉道感染,经治疗后好转。结论:使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植入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可实现骨骼解剖重建与生物力学稳定重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骨缺损 外固定器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基于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的股骨近端骨折分型方法:附88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志山 张铁超 +6 位作者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96-204,共9页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型系统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存在分型交叉,而且目前的分型系统均未将转子部外侧壁包含在内。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区域分型法,分析新分型系统中各型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股骨转子...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型系统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存在分型交叉,而且目前的分型系统均未将转子部外侧壁包含在内。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区域分型法,分析新分型系统中各型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股骨转子部外侧壁是否完整以及后内侧是否存在蝶形骨折块建立区域分型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共888例,分析区域分型系统中各分型患者基础资料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等。结果:Ⅰ~Ⅳ型骨折分别占79.8%(709例)、12.7%(113例)、3.2%(28例)和4.3%(38例)。各型患者间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复位方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A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相比,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B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R-LISS)相比,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骨折采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P)固定的患者,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62.5%,高于其他内固定物。Ⅲ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58.8%、50.0%。Ⅳ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9%、45.5%。结论:区域分型法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型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并指导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提示预后。对于ⅠA型骨折,推荐采用DHS或髓内固定治疗;ⅠB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Ⅱ型骨折因外侧壁不完整,推荐使用PFP或者InterTan治疗;Ⅲ型及Ⅳ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部骨折 分型 外侧壁
下载PDF
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股四头肌形态及硬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子漾 薛恒 +2 位作者 陶立元 李杨 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833-1838,共6页
目的评价止血带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股四头肌形态及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止血带组和非止... 目的评价止血带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股四头肌形态及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止血带组和非止血带组,每组各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厚度、硬度及大腿周径的差异。结果止血带组男11例,女29例,年龄(69.1±5.1)岁;非止血带组男9例,女31例,年龄(67.4±5.3)岁。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股四头肌厚度、硬度以及大腿周径[x±s或M(Q_(1),Q_(3))]分别为(2.76±0.69)cm、25.20(17.83,32.90)m/s、54.00(51.13,56.00)cm。止血带组与非止血带组患者中术后股四头肌厚度分别为(2.78±0.76)cm、(2.73±0.61)cm,术后股四头肌硬度[M(Q_(1),Q_(3))]分别为24.00(17.15,33.13)m/s、25.20(18.68,32.85)m/s,术后大腿周径[M(Q_(1),Q_(3))]分别为54.00(49.75,55.00)cm、54.50(52.13,57.53)cm,上述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KA术中应用止血带对术后股四头肌的形态及硬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止血带 股四头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气候对骨质疏松及骨折影响的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东伟 宋纯理 +2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黄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793-4797,共5页
目的探讨气候对骨质疏松(OP)及骨折影响的研究热点。方法采用双向聚类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Pubmed收录的75年(1945~2019)关于气候对OP及骨折影响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信息分析可视化方法观察学科研究热点。结果根据实际聚类... 目的探讨气候对骨质疏松(OP)及骨折影响的研究热点。方法采用双向聚类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Pubmed收录的75年(1945~2019)关于气候对OP及骨折影响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信息分析可视化方法观察学科研究热点。结果根据实际聚类效果将主题词聚为6类(0~5)。聚类1,3,4分别针对气候、季节因素对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影响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研究,该聚类内的文献数量相对多,研究主题内容较为集中;聚类0,2,5主要针对气候对骨代谢、骨密度等OP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上述聚类内的文献数量一般,研究主题内容较为松散。双向聚类的分析结果发现,气候对骨折影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季节对骨折的影响和气候对跌倒相关骨折的机制研究两个方面。结论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气候对骨折影响的全貌及研究热点,为气候对骨折影响的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骨质疏松 骨折 聚类 信息分析可视化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必然趋势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共5页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是骨科领域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尽管髋、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晚期髋、膝疾患的常规手术,但依然存在着术后肢体不等长、脱位或不稳定、跛行和不明原因...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是骨科领域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尽管髋、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晚期髋、膝疾患的常规手术,但依然存在着术后肢体不等长、脱位或不稳定、跛行和不明原因疼痛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假体安放的位置相关。机器人辅助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势不仅在于术前可进行三维手术规划,而且手术过程中机械臂能够辅助完美实现术前规划,避免了人为误差。目前的关节置换机器人依然存在着不能进行个性化手术规划、手术时间长效率低、价格昂贵等问题,但相信在人工智能加持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下,人工关节置换机器人将会越来越精准化、智能化和微创化,这是关节外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于“精准骨科”的四肢骨缺损重建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冰川 孙川 +4 位作者 侯国进 杨钟玮 刘忠军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底清创及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应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骨缺损。常规复查X线及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上肢功能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例骨髓炎感染复发。余13例无感染复发、内固定及假体松动断裂,平均随访18.0月(12~26个月),末次随访日常生活肢体疼痛VAS评分平均2.4分(2~4分),ADL评分94.2分(90~95分),1例肱骨缺损患者DASH评分31.7分,12例下肢骨缺损患者LEFS评分42.0分(38~47分),满意度9.3分(9.1~9.5分)。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四肢骨缺损可实现假体稳定及新骨再生,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缺损 临床应用 精准医疗
下载PDF
便携式导航与传统器械在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鑫光 何宜蓁 +3 位作者 吴天晨 李杨 李子剑 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AD)和传统器械(CI)在膝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某单一术者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9例行TKA的膝关节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AD)和传统器械(CI)在膝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某单一术者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9例行TKA的膝关节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4例,年龄(67.2±7.0)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AD组和CI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力线参数及术后力线参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PAD组25例,CI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术前HKA角差值、Keblish分级和Ranawat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PAD组HKA角(2.0°±1.4°比3.0°±2.2°,P=0.082)、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FCA)(1.5°±1.2°比2.1°±1.6°,P=0.144)和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TCA)(1.2°±0.8°比1.3°±1.0°,P=0.695)偏差值与C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AD组HKA角、CFCA和CTCA偏差值标准差更小。在力线偏移率方面,PAD组术后HKA角内外翻超过3°的偏移率低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CA和CTCA内外翻超过3°的偏移率亦低于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膝外翻畸形患者中,PAD辅助TKA可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且在下肢整体力线的精确度和偏移率方面优于传统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便携式导航 膝外翻 传统器械 力线对准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杨 王鑫光 +3 位作者 董子漾 李子剑 田华 陶立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术后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单侧、初次THA(rTHA)的患者共113例,并连续性纳入在同一时间段...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术后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单侧、初次THA(rTHA)的患者共113例,并连续性纳入在同一时间段内使用传统器械进行THA(cTHA)的患者共133例。rTHA组男37例,女76例,年龄(62±9)岁;cTHA组男59例,女74例,年龄(60±1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计算髋臼假体位于Lewinnek和Callanan安全区的比例。测量并比较对侧髋关节正常或已接受过置换手术的患者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为39.0°±5.5°,前倾角为14.1°±5.1°。rTHA和cTHA组假体外展角(39.3°±2.9°比38.7°±7.0°,P=0.383)和前倾角(13.4°±4.3°比14.7°±5.6°,P=0.05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Lewinnek安全区作为标准,rTHA组髋臼假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是97.3%(110/113),cTHA组是75.9%(101/133);以Callanan安全区作为标准,rTHA组和cTHA组假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分别是94.7%(107/113)和66.2%(88/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THA与cTHA组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但cTHA组有23.0%(29/126)的病例双下肢不等长超过5 mm,而rTHA组仅有9.7%(9/93)。结论机器人辅助技术提高了THA中髋臼假体安放的准确性,提高了髋臼假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在术后下肢长度恢复方面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机器人辅助手术 髋臼假体位置 下肢长度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及矫形术后转归
15
作者 李君禹 李危石 +4 位作者 于淼 曾岩 王永强 孙卓然 周思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脊柱矫形术后相关的影像学参数和骨盆倾斜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的18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脊柱矫形术后相关的影像学参数和骨盆倾斜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的18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并骨盆倾斜20例,年龄46~75岁(62.10±7.56岁),随访时间12~96个月(47.21±19.13个月).15例患者C7铅垂线(C7PL)偏移方向与骨盆髂嵴较高侧保持一致,定义为Ⅰ型;5例患者C7PL偏移方向与骨盆髂嵴较低侧一致,定义为Ⅱ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 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骨倾斜角(sacral obliquity angle,SOA)、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等影像学参数以及顶椎位置、融合节段、截骨方式、远端固定椎位置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结果:Ⅰ型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AVT、POA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CVA、CA和SOA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组术后Cobb角、AVT、POA显著小于术前(P<0.05),CVA、CA、SOA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SOA、AVT显著小于术前(P<0.05),Cobb角、CVA、CA、PO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组术前SOA与AVT、术后Cobb角及末次随访时AVT与SOA均显著大于Ⅰ型组(P<0.05),其他影像学参数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型组与Ⅱ型组远端固定椎、顶椎位置、融合节段数、截骨方式等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骨盆持续倾斜5例,骨盆倾斜改善15例,改善率75%.术后骨盆持续倾斜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上述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骨盆倾斜改善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VT、POA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盆倾斜Ⅱ型患者术前骶骨和脊柱畸形比Ⅰ型更严重.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骨盆倾斜 影像学参数 矫形手术 矫形策略
下载PDF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腰椎僵硬相关功能障碍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立 姜宇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适应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椎骨折、感染和肿瘤等^([1])。该术式在重建脊柱平衡、维持矫形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然而...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适应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椎骨折、感染和肿瘤等^([1])。该术式在重建脊柱平衡、维持矫形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然而,该术式需要固定腰椎多个运动节段,往往导致腰椎活动度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引发腰椎僵硬,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生活质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骨折 日常活动能力 脊柱外科 退变性腰椎侧凸 腰椎活动度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何磊 周非非 +8 位作者 孙宇 李危石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87,共8页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上测量C2~C7.椎体中横断面的CT值,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获得L1~L4总的骨密度T值。在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颈椎前路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Cobb角。定义术后3个月较术后2d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丢失的平均值≥2mm为内置物发生沉降。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腰椎骨密度T值与C2~C7椎体CT均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数值、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与沉降的关联。以沉降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结果:术后3个月明确发生沉降122例,未发生沉降184例,沉降发生率为39.9%。C2~C7椎体CT均值与腰椎骨密度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01),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有显著相关性(r=-0.170,P=0.003),呈负相关。但腰椎骨密度T值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605)。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值与C2~C7椎体CT均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6),与腰椎骨密度T值无显著相关性(P=0.27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C2~C7椎体CT均值有显著相关性(P=0.035),CT值每升高1HU,沉降风险降低0.4%(OR=0.996,95%CI:0.992~1.000);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腰椎骨密度T值的无显著相关性(P=0.098)。以沉降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562,ROC曲线上最佳C2~C7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沉降 CT值 T值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