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传统制砖的几个话题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光玮 《世界建筑》 2016年第9期27-29,125,共4页
本文从砖材作为中国传统建材的一大类出发,分析其结构、构造发展演变,对建筑形态和类型的影响,及其在建筑构成中的地位,进而回顾在历史建筑文献中对这一不可或缺的基础建材形制、工艺的记述。通过考察几处砖窑现况,科学、理性地看待传... 本文从砖材作为中国传统建材的一大类出发,分析其结构、构造发展演变,对建筑形态和类型的影响,及其在建筑构成中的地位,进而回顾在历史建筑文献中对这一不可或缺的基础建材形制、工艺的记述。通过考察几处砖窑现况,科学、理性地看待传统制砖工艺在当今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构建筑 传统砖作 砖窑
下载PDF
浅析以价值为引导的考古遗址公园的场所营造 被引量:1
2
作者 项瑾斐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1期16-22,共7页
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遗址本体的价值阐释与展示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考古遗址公园同质化、过度园林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尝试以场所精神理论解读考古遗址的场所特性,并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场所营造应关注的几... 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遗址本体的价值阐释与展示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考古遗址公园同质化、过度园林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尝试以场所精神理论解读考古遗址的场所特性,并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场所营造应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公园 场所精神 价值阐释
下载PDF
“文化+艺术+技艺”乡建 碧山计划对乡土遗产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怡情 《世界遗产》 2015年第8期96-101,10,共6页
参与碧山计划,既是对非文物建筑的传统民居保护与改造利用合理‘尺度'把握的具体案例探讨,又希望呵以将乡土遗产保护有关的保护原则、保护方法、工作流程、技术细节等内容通俗地介绍给乡土建筑的使用者、利用者、管理者,使更多人可以... 参与碧山计划,既是对非文物建筑的传统民居保护与改造利用合理‘尺度'把握的具体案例探讨,又希望呵以将乡土遗产保护有关的保护原则、保护方法、工作流程、技术细节等内容通俗地介绍给乡土建筑的使用者、利用者、管理者,使更多人可以掌握乡土建筑保护利用的相关“常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 文化生活 乡土建筑 文物建筑 案例探讨 技术细节 乡土文化 在祠堂里 纸灯笼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申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项瑾斐 《世界建筑》 2019年第11期88-93,139,共7页
景德镇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因瓷业成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经历上千年的陶瓷生产历史,引领了宋代以后中国瓷业的发展。元代中央集权在景德镇设"浮梁磁局",创烧了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等新品种,为明清景... 景德镇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因瓷业成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经历上千年的陶瓷生产历史,引领了宋代以后中国瓷业的发展。元代中央集权在景德镇设"浮梁磁局",创烧了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等新品种,为明清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朝政府在昌江东岸的珠山建立御窑厂,成为专门烧制御用瓷或办理贡瓷制作和运送的机构,历经600年一直延续至清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业 浮梁磁局 景德镇御窑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贡瓷 陶瓷生产 釉里红 中央集权
下载PDF
福建船政 见证民族自救御侮的历史
5
作者 徐世超 《世界遗产》 2015年第7期40-45,共6页
把历史翻回到150年前,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轻易轰开了晚清中华帝国的大门,痛苦中的当局者不得不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由此而掀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福州马尾,马限山右闽江畔的福建船政(如今的马尾造船厂... 把历史翻回到150年前,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轻易轰开了晚清中华帝国的大门,痛苦中的当局者不得不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由此而掀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福州马尾,马限山右闽江畔的福建船政(如今的马尾造船厂)正是这一段轰轰烈烈自强救国历史中最具阳刚之气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葆桢 师夷长技以制夷 马江海战 两次鸦片战争 马尾港 中华帝国 福州船政局 造船技术 物质遗存 绘事院
原文传递
预防性保护理念对我国石窟寺保护的影响与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安程 吕宁 +2 位作者 张荣 崔光海 郑宇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9,共7页
我国石窟寺文物数量众多、价值极高,保存环境的差异性很大。石窟寺作为大型的室外建筑体,其预防性保护难度和技术比一般文物要求更高。中国石窟寺风险监测与分析形成了针对石窟寺病害特点及客观条件的技术路线,在广元千佛崖石窟大型环... 我国石窟寺文物数量众多、价值极高,保存环境的差异性很大。石窟寺作为大型的室外建筑体,其预防性保护难度和技术比一般文物要求更高。中国石窟寺风险监测与分析形成了针对石窟寺病害特点及客观条件的技术路线,在广元千佛崖石窟大型环境改善工程的预防性保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其对数据处理、监测传感等技术的要求更高,故而取得的技术进展和理念拓展,对各类其他文物预防性保护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石窟寺 病害特点 风险监测 数据处理 广元千佛崖石窟
原文传递
佛光寺东大殿建置沿革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荣 雷娴 +3 位作者 王麒 吕宁 王帅 陈竹茵 《建筑史》 2018年第1期31-52,共22页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进行数字化勘察研究,根据实地勘察分析、文献题记研究、碳14年代测定,对东大殿的大木结构塑像、壁画、彩画、题记的年代、题材、演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以...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进行数字化勘察研究,根据实地勘察分析、文献题记研究、碳14年代测定,对东大殿的大木结构塑像、壁画、彩画、题记的年代、题材、演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以往学界对东大殿营建改造的一些争论点和误解进行了核实,比如:确定东大殿板门外推至前檐柱的时间约为元代至正年间;东大殿内西南角的僧人等身像不是'愿诚',而应是明代高僧'本随';东大殿主佛坛北侧的菩萨主像为文殊菩萨,其组合为'新样文殊'。本文将东大殿的建置沿革分为五个宏观历史阶段:晚唐创建期、宋金过渡期、元末变革期、明代增补期、清代延续期。梳理了各时期主要的营建工程。本文还对东大殿营建之初的设计理念、营建尺度、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东大殿建筑始建格局依据佛教仪规需求,先确定像设与空间,再选用相应的建筑规格形式、用材尺度,最终精心设计建造。东大殿的改建、增补过程也都是根据历史变迁、佛教使用需要发展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塑像 壁画 彩画 历史沿革 空间变迁
原文传递
浅析作为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燕 郑楚晗 +1 位作者 李梦静 邵龙飞 《世界建筑》 2019年第11期80-87,139,共9页
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的申报筹备工作始于2011年,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近期也成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点工作。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和北京中轴线自身发展历程的回顾,简要... 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的申报筹备工作始于2011年,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近期也成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点工作。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和北京中轴线自身发展历程的回顾,简要分析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的界定,从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要求出发,浅析作为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线当前在保护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世界遗产 遗产构成 北京老城 保护
下载PDF
作为文化线路的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怡情 张依玫 《北京规划建设》 2018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2013年"茶马古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茶马古道正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茶马古道"是基于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特征和物资交换特点研究而总结提炼出的一个文化概念,还未建立相关学科都普遍认同的"茶马古道... 2013年"茶马古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茶马古道正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茶马古道"是基于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特征和物资交换特点研究而总结提炼出的一个文化概念,还未建立相关学科都普遍认同的"茶马古道"学术范式。本文从文化遗产角度对茶马古道的概念、历史沿革、空间分布范畴进行梳理与廓清,建立"茶马古道"遗产体系,分析判断哪些历史遗存属于茶马古道,它们又如何印证了茶马古道的遗产价值。通过实地踏勘调研,提出符合其价值特点和保存现状的保护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文化线路 遗产保护
原文传递
长征文化线路保护策略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凡丁 杨戈 张依玫 《北京规划建设》 2018年第5期116-129,共14页
本文在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文化线路及线性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上,论证了引入"文化线路"的遗产概念和保护理念来整体提升长征文物及其他相关遗存整体保护管理水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明确了"长征文化线路"是共和... 本文在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文化线路及线性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上,论证了引入"文化线路"的遗产概念和保护理念来整体提升长征文物及其他相关遗存整体保护管理水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明确了"长征文化线路"是共和国国家记忆的组成部分这一基本认识,梳理了它的价值和主要特征,并从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利用、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基本策略。力求以此为契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线路的保护利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文化线路 长征文物 历史步道 国家记忆
原文传递
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悦 于鹏超 +1 位作者 王麒 张荣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6,102,共5页
水硬性石灰作为一种传统的硅酸盐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历史建筑文物的修复中。研究了矿粉及其它外加剂改性的水硬性石灰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物理力学性能、水化硬化机理。研究表明:掺加4种外加剂(黏性助剂、粘结助剂、触变助剂、抗裂... 水硬性石灰作为一种传统的硅酸盐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历史建筑文物的修复中。研究了矿粉及其它外加剂改性的水硬性石灰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物理力学性能、水化硬化机理。研究表明:掺加4种外加剂(黏性助剂、粘结助剂、触变助剂、抗裂助剂)及亚硝酸钙能够提高试样的抗折强度,对抗压强度提升作用有限;当磨细矿粉作为掺合料复合石灰后,抗压强度显著提高,综合抗压和抗折强度,最优配合比为60%石灰+40%矿粉+0.8%四种外加剂+2.0%亚硝酸钙,此时,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44、13.9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硬性石灰 强度 矿粉 外加剂
下载PDF
日本北海道、北东北的绳纹遗址群遗产化路径研究
12
作者 王冬冬 李梦静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考古学与遗产研究关系密切,尤其在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挖掘和阐释传播中体现得最为复杂和交织。在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下,重新从学理层面反思考古遗址、考古遗产与世界遗产等基本概念及其转化机理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在... 考古学与遗产研究关系密切,尤其在对考古遗址的价值挖掘和阐释传播中体现得最为复杂和交织。在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潮下,重新从学理层面反思考古遗址、考古遗产与世界遗产等基本概念及其转化机理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在习以为常中洞见新的收获。文章以202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日本北海道、北东北的绳纹遗址群这一普遍又不普通的案例为对象,分析其从考古遗址到考古遗产、最后成为世界遗产的历程,讨论考古遗址遗产化过程的3个必要步骤,以及考古遗产申遗过程中的2个关键问题,为揭示考古学与遗产研究更深层次的关联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考古遗产 世界遗产 绳纹遗址群 日本
下载PDF
南禅寺大殿重建背景、材分营造制度分析及建筑像设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荣 王一臻 +1 位作者 王麒 李玉敏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2期5-23,共19页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文章梳理分析了唐建中三年南禅寺大殿建筑与像设重建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笔者团队对南禅寺大殿建筑、像设进行了全面而精确的数字化测绘勘察。通过解读南禅寺大殿建筑的实测数据,发...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文章梳理分析了唐建中三年南禅寺大殿建筑与像设重建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笔者团队对南禅寺大殿建筑、像设进行了全面而精确的数字化测绘勘察。通过解读南禅寺大殿建筑的实测数据,发现了南禅寺大殿斗栱单材、足材材厚不同的做法,推断出南禅寺大殿的材分、营造尺以及建筑的营造模数和建造逻辑。本文同时对大殿建筑、像设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测量分析,提出基于视线控制的唐代佛殿建筑像设布局之“高三距五猜想”。在对比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后,本文最终对中晚唐时期佛殿建筑像设营造逻辑与南禅寺大殿的价值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禅寺大殿 材分 营造尺 像设 高三距五猜想
下载PDF
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桐 刘光泽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8-61,77,共5页
"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侵略"的历史见证;由于工业遗产通常体量较大,在保护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文物... "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侵略"的历史见证;由于工业遗产通常体量较大,在保护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文物价值的同时,其空间的再利用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经过3年的利用改造,于2014年分别开放了"长影旧址博物馆"和"长影电影院",通过从文物保护及价值展示的角度,回溯其发展历程和综合价值评价,对以"长影"为代表的工业遗产面临的展示利用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评析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电影制片厂 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工业遗产 价值 展示利用
原文传递
历史与现代交融——西城区蒙藏学校旧址的城市更新
15
作者 常书科 黄旭明 +2 位作者 李静 张光玮 姚宝琪 《城市设计》 2024年第3期80-83,共4页
北京市西城区蒙藏学校旧址总体保护工程,是一项旨在恢复和活化这一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场所的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单商业区核心位置,原为明清两代的贝子府、右翼宗学等,民国时期成为国立蒙藏学校校址。该项目通过修缮和环境整治,举办... 北京市西城区蒙藏学校旧址总体保护工程,是一项旨在恢复和活化这一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场所的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单商业区核心位置,原为明清两代的贝子府、右翼宗学等,民国时期成为国立蒙藏学校校址。该项目通过修缮和环境整治,举办展览和文化体验活动,使旧址不仅重现了历史风貌,还成为西单商业区的新热点,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采用传统修缮工艺和现代理念,充分保护并活化了文物,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弘扬了民族融合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蒙藏学校旧址 历史建筑活化 文化活化 社区驱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