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神经运动检查15项 被引量:9
1
作者 任世光 崔红 +2 位作者 李娜 金春华 韩慧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的神经运动检查方法。【方法】结合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总结出早期诊断脑瘫的主要项目。【结果】自发姿势运动及姿势运动反应7项,足背屈角、内收角、腘窝角、肩外展角、肘伸展角5项,踝阵挛、侧弯反射、膝腱反... 【目的】探讨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的神经运动检查方法。【方法】结合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总结出早期诊断脑瘫的主要项目。【结果】自发姿势运动及姿势运动反应7项,足背屈角、内收角、腘窝角、肩外展角、肘伸展角5项,踝阵挛、侧弯反射、膝腱反射3项,共同反映姿势、运动、肌张力、反射异常的神经运动检查15项,在婴儿神经运动检查中对早期认出脑瘫最为重要。【结论】应用神经运动检查15项可以早期认出脑瘫倾向或脑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早期诊断 姿势运动检查 肌张力检查 婴儿
原文传递
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任旭飞 任月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7期720-722,73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按照2∶1比例进行完全随机分组,针刀治疗组80例,针灸治疗组40例。治疗组(针刀治疗组)进行脊神经根... 目的观察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按照2∶1比例进行完全随机分组,针刀治疗组80例,针灸治疗组40例。治疗组(针刀治疗组)进行脊神经根及神经干针刀触激术,对照组(针灸治疗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等情况,判定疗效,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为75.00%,对照组为4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年后,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67%,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通过直接触激腰脊神经根及神经干,使机体产生逃避及应激反应,调节机体自身机能而产生治疗效应,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针刀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刀微创治疗脑瘫肢体畸形的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任旭飞 任月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8期696-699,共4页
目的提出脑瘫肢体畸形病理机制及治疗规范。方法根据针刀微创具有解除痉挛、挛缩的功效,建立了切割纠畸术、肌肉刺激术、神经触激术(脊神经触激术与周围神经触激术)三种操作技术。切割纠畸术:切割挛缩的肌组织或切断痉挛肌的部分肌纤维... 目的提出脑瘫肢体畸形病理机制及治疗规范。方法根据针刀微创具有解除痉挛、挛缩的功效,建立了切割纠畸术、肌肉刺激术、神经触激术(脊神经触激术与周围神经触激术)三种操作技术。切割纠畸术:切割挛缩的肌组织或切断痉挛肌的部分肌纤维,以减弱肌肉或者肌腱的单元力量,促进痉挛肌和拮抗肌平衡;肌肉刺激术:在痉挛肌肉的肌腹部,对肌肉强刺激,以增加肌肉收缩和舒张的频率,从而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消除或减轻痉挛;神经触激术:对神经给予适度的触激,促进神经兴奋或超限抑制,消除或减轻肌痉挛或改善肌张力。结果运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来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近愈率分别是:马蹄足畸形92%,膝关节屈曲畸形和足内、外翻畸形84%;腕掌屈、背伸畸形80%,膝过伸畸形47%。结论提出了脑瘫肢体畸形治疗的新理念,建立及规范了针刀微创操作技术,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肢体畸形 针刀微创治疗 技术建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糖控制与康复治疗联合优化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血糖水平的体会
4
作者 陈和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51-254,共4页
对康复治疗、血糖控制的使用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该方法对血糖水平、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选择区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选择对象为糖尿病并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选择数例为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对康复治疗、血糖控制的使用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该方法对血糖水平、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选择区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选择对象为糖尿病并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选择数例为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表现。结果:对比与观察组,常规组的血糖水平比较低,P<0.05;吞咽障碍评分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常规组更高,P<0.05;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方面数据对比,观察组比常规组更高,P<0.05;相比于常规组,观察组有着更高的干预效果,P<0.05。结论:康复治疗与血糖控制的联合使用有着显著优化效果,对血糖水平以及吞咽障碍的控制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 康复治疗 糖尿病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血糖水平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疗法对2型糖尿病伴脑卒中病人血糖控制效果影响研究
5
作者 陈和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80-283,共4页
分析针对2型糖尿病伴脑卒中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脑卒中患者,人数共计54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7例,... 分析针对2型糖尿病伴脑卒中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脑卒中患者,人数共计54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7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全部进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均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治疗以后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常规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干预之前血糖指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进行了治疗干预之后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血糖指标都得到了一定改善,并且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治疗干预的实验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于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治疗干预的常规组患者(P<0.05)。 常规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干预之前FAC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进行了治疗干预之后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FAC评分都得到了一定改善,并且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治疗干预的实验组患者FAC评分改善情况更优于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治疗干预的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伴脑卒中病人应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疗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血糖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提高也有着积极意义,并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康复疗法 2型糖尿病 脑卒中 血糖控制 效果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49-52,共4页
对脑出血患者中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且随机把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患者数量均为50例。两... 对脑出血患者中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且随机把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患者数量均为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且常规组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对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临床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BDNF含量、NSE含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DNF含量、NSE含量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患者的BDNF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NSE含量要明显低于后者(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FMA评分升高、DR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FMA评分升高、DRS评分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的MoCA评分、FMA评分要明显高于后者(p0.05),前者的DRS评分要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更利于调节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减轻脑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目标性功能训练 神经细胞因子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7
作者 张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75-78,共4页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且提供给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挑选出82例,且把所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观察...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且提供给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挑选出82例,且把所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在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口服丁苯酞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口服丁苯酞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后者要明显高于前者(P<0.05),后者为92.68%,前者为73.17%。在血清相关指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后者要明显好于前者(P<0.05),后者MMP-9、Ang-1、LPO分别为(27.25±3.54)pg/L、(157.84±18.67)pg/ml、(3.58±0.86)nmol/L,前者MMP-9、Ang-1、LPO分别为(35.27±4.21)pg/L、、(123.25±16.58)pg/ml、、(4.36±1.02)nmol/L。在认知功能评估、功能恢复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后者要明显好于前者(P<0.05),后者认知功能评分、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20.57±3.15)、(75.61±9.87),前者认知功能评分、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15.38±2.24)、(62.34±8.64)。结论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rTMS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降低MMP-9、LPO水平,减轻对脑神经组织的损伤,促进患认知功能及机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丁苯酞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