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高强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程瑄 桂晓露 高古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7,共12页
铁路、建筑、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对结构材料的安全性和轻量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需要开发高强韧先进高强钢。先进高强钢的特点是通过创新工艺设计实现多相微观结构的组合来满足现代工业对性能要求。目前,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主要包括相... 铁路、建筑、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对结构材料的安全性和轻量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需要开发高强韧先进高强钢。先进高强钢的特点是通过创新工艺设计实现多相微观结构的组合来满足现代工业对性能要求。目前,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主要包括相变诱导塑性(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中Mn钢和无碳化物贝氏体(Carbide-free bainite,CFB)钢,因为可以实现力学性能良好的匹配,被认为是未来轻量化结构材料。本文首先概述了近年来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成分设计、固态相变以及组织调控等内容,特别是各种先进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合金元素配分对组织转变的作用规律。先进高强钢中复相组织一般包括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和稳定性对先进高强钢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接着本文介绍了影响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内在因素,并阐述了残余奥氏体对钢强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在多相微观组织中获得一定体积的亚稳态残余奥氏体以及探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提供参考。文章最后简述了先进高强钢的发展趋势,为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探索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残余奥氏体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强塑性
下载PDF
Cu元素对42CrMoV高强度螺栓钢在模拟大气腐蚀环境下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昊 惠卫军 +2 位作者 王娇娇 赵晓丽 张永健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0,共8页
目前有关铜对高强度螺栓钢腐蚀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以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高强度螺栓钢42CrMoV为基础,添加0.42%(质量分数,下同)Cu,采用周期浸润试验模拟大气环境,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化学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u对高强度螺... 目前有关铜对高强度螺栓钢腐蚀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以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高强度螺栓钢42CrMoV为基础,添加0.42%(质量分数,下同)Cu,采用周期浸润试验模拟大气环境,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化学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u对高强度螺栓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0.42%Cu之后,试验钢的腐蚀失重率明显降低,且在腐蚀前期影响程度更为显著。钢材表面能够快速地形成具有保护性的锈层,且Cu在锈层中有一定程度的富集,这使得锈层的致密性更高,保护性更强。XRD结果表明,锈层主要是由α-FeOOH、γ-FeOOH和Fe2O3构成。极化曲线测定结果表明,Cu能够使试验钢的自腐蚀电位略正移,从而提高其耐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V高强度螺栓钢 大气腐蚀行为 铜元素 周期浸润腐蚀
下载PDF
颗粒稳定泡沫法制备莫来石基多孔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涵 李翠伟 +1 位作者 武令豪 李昊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4-832,共9页
以α-Al2O3和SiO2为原料、没食子酸丙酯(PG)为表面改性剂、明胶为黏结剂,采用颗粒稳定泡沫法结合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了莫来石基多孔陶瓷;研究了配料时铝、硅摩尔比对制备材料的组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其它实验条... 以α-Al2O3和SiO2为原料、没食子酸丙酯(PG)为表面改性剂、明胶为黏结剂,采用颗粒稳定泡沫法结合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了莫来石基多孔陶瓷;研究了配料时铝、硅摩尔比对制备材料的组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其它实验条件不变,不同配比的浆料发泡后的泡沫稳定性都在95%以上。烧结后材料的组分均以莫来石为主相、刚玉为第二相,随着Al和Si摩尔比从2.0:1.0增加到3.0:1.0、莫来石相含量从93.11%(质量分数)减少到85.11%时,总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变化不明显,分别波动于85.51%~86.51%和0.44~0.48 g/cm3之间,以开口气孔为主,数值在84.34%~84.82%;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但总体变化较小,变化范围2.25~2.86 MPa;真空热导率则从0.15 W/(m·K)增加到0.22 W/(m·K)。采用此方法可以制备出高气孔率、高强度和较低热导率的莫来石基多孔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多孔陶瓷 颗粒稳定 冷冻干燥 热导率
原文传递
泡沫注凝法制备孔结构可调的氧化锆多孔陶瓷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翠伟 邓娜娜 +2 位作者 武令豪 李昊 汪长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4-1221,共8页
以8%(摩尔分数)Y2O3稳定的ZrO2为原料,采用泡沫注凝法制备了氧化锆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固相含量及发泡剂浓度对制备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 450~1 600℃烧结的样品均由立方氧化锆组成;烧结温度对气孔率、... 以8%(摩尔分数)Y2O3稳定的ZrO2为原料,采用泡沫注凝法制备了氧化锆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固相含量及发泡剂浓度对制备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 450~1 600℃烧结的样品均由立方氧化锆组成;烧结温度对气孔率、体积密度及热导率影响较小,而对抗压强度及晶粒尺寸影响较大;固相含量在15%~30%(体积分数)范围内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发泡剂浓度在0.3~8.0 g/L范围内对材料的性能影响明显,而在8~16 g/L时影响不大。通过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控烧结温度、固相含量和发泡剂浓度,所得样品的总气孔率、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室温真空热导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6%~78.8%、1.25~1.91 g/cm3、6.3~21.7 MPa和0.14~0.39 W/(m?K)。在固相含量为30%、发泡剂浓度为2.0 g/L、烧结温度为1 550℃条件下制备样品总气孔率、抗压强度和热导率分别为78%、12.0 MPa和0.17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多孔陶瓷 抗压强度 热导率
原文传递
原位反应法制备TiC_x/Ni基复合材料及其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鲁益麟 翟洪祥 +1 位作者 胡文强 黄振莺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0-614,共5页
为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TiC_x-Ni基复合材料,利用Ti_3AlC_2在Ar、1250℃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超细TiC_x增强颗粒,同时Al原子会在高温下与Ni反应生成Ni3Al的原理,通过后挤压热压烧结工艺来制备TiC_x/Ni基复合材料。通过XRD、SEM、EDS以及... 为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TiC_x-Ni基复合材料,利用Ti_3AlC_2在Ar、1250℃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超细TiC_x增强颗粒,同时Al原子会在高温下与Ni反应生成Ni3Al的原理,通过后挤压热压烧结工艺来制备TiC_x/Ni基复合材料。通过XRD、SEM、EDS以及压缩压缩实验发现,TiC_x/Ni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烧结温度和陶瓷相体积比有着较大的关系。其中随着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大小以及TiC_x的x值会随之增大;随着陶瓷相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中界面缺陷也相应的增加。结果表明,在Ti_3AlC_2预制体体积含量为40%,烧结温度为1400 oC条件下制备TiC_x/Ni基复合材料,其抗压性能和微观结构最为优异。TiC_x的x值为0.65、增强颗粒大小在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抗压强度为1.8 GPa,压缩变形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x/Ni基复合材料 后挤压烧结工艺 TI3ALC2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转移等离子弧熔敷Ti C-MoSi_(2)增强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晨晓 刘元富 +3 位作者 张乐乐 陈德强 张政 刘志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86-2693,共8页
为了提高AISI 304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及耐磨性,利用转移等离子弧熔敷技术在AISI 304基材表面制备了TiC-MoSi_(2)复合相增强复合涂层。对比分析了氧化前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测试并拟合了复合涂层的氧... 为了提高AISI 304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及耐磨性,利用转移等离子弧熔敷技术在AISI 304基材表面制备了TiC-MoSi_(2)复合相增强复合涂层。对比分析了氧化前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测试并拟合了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探讨了复合涂层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典型显微组织由TiC-MoSi_(2)复合相、初生TiC枝晶和γ-(Ni,Fe)/NiSi_(2)共晶构成,TiC-MoSi_(2)复合相和初生TiC枝晶作为复合涂层的增强相均匀分布在γ-(Ni,Fe)/NiSi_(2)共晶基体上。由于TiC-MoSi_(2)复合相的增强作用以及超细γ-(Ni,Fe)/NiSi_(2)共晶基体的粘结和支撑作用,复合涂层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分布、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得益于独特的显微组织,复合涂层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等温氧化 协同增强
原文传递
无压浸渗TiC_(x)/Cu双连续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及抗烧蚀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磊 黄振莺 +4 位作者 胡文强 雷聪 庄慰慈 周洋 翟洪祥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22年第5期417-429,共13页
以纳米乙炔炭黑和Ti粉为初始原料,利用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气孔率、非化学计量比的多孔TiC_(x)(x=0.7)预制体,然后通过无压浸渗制备了双连续相TiC_(x)/Cu复合材料。系统分析了TiC_(x)气孔率、陶瓷晶粒尺寸与形貌对TiC_(x)/Cu双连... 以纳米乙炔炭黑和Ti粉为初始原料,利用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气孔率、非化学计量比的多孔TiC_(x)(x=0.7)预制体,然后通过无压浸渗制备了双连续相TiC_(x)/Cu复合材料。系统分析了TiC_(x)气孔率、陶瓷晶粒尺寸与形貌对TiC_(x)/Cu双连续复合材料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测试分析了TiC_(x)/Cu复合材料的常温、高温力学性能以及耐烧蚀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控预压压力以及烧结温度可以对TiC_(x)预制体气孔率和晶粒尺寸进行调控。TiC_(x)/Cu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随预制体气孔率增加而提高,1600℃/3MPa制备的预制体对应的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达到1052MPa±59MPa,断裂韧性达到11.9MPam^(1/2)±2.7 MPa·m^(1/2),600℃时弯曲强度仍可达到387MPa±11MPa。用氧-乙炔火焰对1700℃/3MPa制备的预制体对应的复合材料进行烧蚀,测得线烧蚀率为0.0485mm/s,烧蚀后TiC_(x)的x值以及晶粒尺寸增大。优异的抗烧蚀性能主要归因于高强、耐高温的TiC_(x)连续陶瓷骨架以及铜的发汗冷却作用,热物理烧蚀、热化学烧蚀以及机械剥蚀是其主要烧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_(x)多孔预制体 双连续结构 TiC_(x)/Cu复合材料 高温强度 抗烧蚀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