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红鲤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99
1
作者 李思发 王成辉 +5 位作者 刘志国 项松平 王剑 潘增云 段江萍 徐志彬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杂交的平均杂种优势不明显,也未表现出超越瓯江彩鲤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2)体重与全长、体长之间加性相关显著(rA>0.9),但显性相关不显著;全长与体长、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尾柄长的加性相关及显性相关均显著(rA>0.9;rD>0.9);全长、体长与体高、尾柄高间均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9);体高与尾柄长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896),体高与尾柄高呈显著正加性相关(rD=0.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国红鲤 荷包红鲤 瓯江彩鲤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遗传相关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RAPD指纹标记 被引量:75
2
作者 李思发 邹曙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 群体 亲缘关系 RAPD技术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沉积物碳氮磷分布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96
3
作者 杨洋 刘其根 +2 位作者 胡忠军 张毅敏 高月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57-3064,共8页
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8条河流和7座水库的沉积物碳氮磷进行了测定,对不同水体类型沉积物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进行了比较,并对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太湖流域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14.453、1.748和0.760 g·kg-1... 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8条河流和7座水库的沉积物碳氮磷进行了测定,对不同水体类型沉积物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进行了比较,并对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太湖流域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14.453、1.748和0.760 g·kg-1.沉积物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在不同水体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均是水库最高,河流最低;总磷相反,但不同水体类型间无显著差异.C∶N、C∶P和N∶P比在不同水体类型间差异显著,C∶N比河流最高、水库最低,C∶P和N∶P比相反,河流最低、水库最高.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总氮(p<0.01)、总磷(p<0.05)含量均显著正相关,但总氮与总磷不相关.水产养殖活动和水草导致沉积物碳氮显著增加,但对磷无显著影响.有机氮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太湖流域84.9%~91.9%的站点的污染水平为Ⅲ~Ⅳ级,且水库的污染程度甚于湖泊和河流.结果显示,水库沉积物氮、磷和湖泊沉积物氮主要以有机态存在,湖泊沉积物磷中存在更多的无机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体类型 沉积物 营养盐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81
4
作者 钱荣华 李家乐 +3 位作者 董志国 郑汉丰 李应森 袁伟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6-443,共8页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 ,采用 1 0个形态比例性状 ,对中国五大湖地理种群与诸暨人工群体三角帆蚌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种群与巢湖种群形态最近 ,而洪泽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 3...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 ,采用 1 0个形态比例性状 ,对中国五大湖地理种群与诸暨人工群体三角帆蚌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种群与巢湖种群形态最近 ,而洪泽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 3个主成分 ,其贡献率 :主成分 1为 2 7 87% ,主成分 2为 1 4 2 6% ,主成分 3为 1 1 91 % ,累积贡献率为 5 4 0 4 %。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5种群及人工群体形态差异显著 (P <0 0 1 )。建立了 5种群及人工群体的判别函数 ,其判别准确率P1 为 73 33%— 86 67% ,P2 为 72 73%— 1 0 0 % ,综合判别率为83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中国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珍珠养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下载PDF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形态判别分析 被引量:73
5
作者 李晨虹 李思发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1-336,共6页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判别分析亦可将北方蟹和南方蟹完全分开 ,判别准确率达 10 0 %。至于样本所属水系的判别 ,对北方四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86%,其中长江最低 ,为 73%,黄河最高 ,为 97%;对南方二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95%,南流江为 96%,珠江为 94 %。又对区别水系所属贡献较大的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计算差异系数 ,根据Mayr等 [1953]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北方蟹与南方蟹之间的形态差异是亚种以上水平的差异 ,而北方蟹内部与南方蟹内部各水系之间差异则属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 亲缘关系 生化遗传差异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黄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8
6
作者 赵艳丽 杨先乐 +1 位作者 黄艳平 吴寅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4期163-165,共3页
关键词 丁香酚 大黄鱼 麻醉效果 麻醉剂
下载PDF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王丽卿 李燕 张瑞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4-1139,共6页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果都很好,主要表现为沉降吸附;金鱼藻系统和马来眼子菜系统的除氮效果较好;马来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最高;这3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淀山湖沉水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2)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氮快,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效果不显著;(3)沉水植物系统使水体中的叶绿素a大幅下降,对DO和pH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4)供试沉水植物系统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方式可分为3类:植物体吸收为主、吸附沉降为主和二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下载PDF
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引进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8
作者 李家乐 李思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5,共6页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引种历史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 繁殖 生理 遗传
下载PDF
刀鲚和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 被引量:58
9
作者 程起群 李思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9-43,共5页
测量了代表刀鲚(Coiliaectenes)种群和湖鲚(lakeanchovy(Coilia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 测量了代表刀鲚(Coiliaectenes)种群和湖鲚(lakeanchovy(Coilia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100%;利用挑选后的9项参数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1是95%~100%,P2是95.2%~100%,综合判别率为97.5%。对形态差异贡献较大的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还没有上升到亚种水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种群 刀鲚 形态差异 逐步判别 挑选 形态特征 亚种 可量性状 差异系数 判别分析
下载PDF
白斑狗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 被引量:64
10
作者 乔德亮 李思发 +4 位作者 凌去非 殷建国 蔡晓琴 李岩平 何智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Abstrcat>
关键词 白斑狗鱼 耗氧量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1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种质鉴定 研究进展 蟹种质
下载PDF
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杨先乐 刘至治 横山雅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到峰值 ;此后无论是血淋巴还是肌肉中的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均缓慢下降 ,到第 12 0h雌、雄蟹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均在 1μg·mL-1(g-1)以下 ,到 2 16h均不能检出。研究表明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物浓度可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描述 ,雄、雌蟹的消除半衰期 (T1/ 2 β)分别为 40 .34± 1.48h和 2 2 .0 7±0 31h ;中华绒螯蟹的性别对盐酸环丙沙星在其体内的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中华绒螯蟹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及广东鲂种间遗传关系及种内遗传差异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李思发 朱泽闻 +2 位作者 邹曙明 赵金良 蔡完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5,共7页
采用形态判别、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 3个层次研究分析了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和广东鲂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1) 3种鲂在形态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著 ,而可量性状与框架分析揭示团头鲂与三角鲂亲缘关... 采用形态判别、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 3个层次研究分析了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和广东鲂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1) 3种鲂在形态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著 ,而可量性状与框架分析揭示团头鲂与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同广东鲂差异较大 ;(2 )团头鲂和三角鲂均具有MDH同工酶的s Mdh D位点 ,而广东鲂未见 ,引物S11扩增的结果在 3种鲂间均显示种的特异性 ,这些同工酶谱带和DNA扩增带可作为 3种鲂的种间分子标记 ;(3) 3种鲂种间亲缘关系在三个研究层面上相互吻合 :即广东鲂与团头鲂、三角鲂差异较大 ,亲缘关系较远 ,而三角鲂和团头鲂之间差异小 ,亲缘关系较近 ;(4 )同工酶和RAPD分析揭示 ,三角鲂种内遗传多样性显著地高于广东鲂和团头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属 团头鲂 三角鲂 广东鲂 种间遗传关系 种内遗传差异 同工酶 RAPD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团头鲂双向选育效应研究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思发 蔡完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报道 1 986 - 1 999年团头鲂正向选育和逆向选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向选育采用混合选育法 ,每代从鱼苗到亲鱼的总选择率约为万分之四 ,选留健壮的较大个体 ,第五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原种 )提高 2 9.1 % ,即选育效... 报道 1 986 - 1 999年团头鲂正向选育和逆向选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向选育采用混合选育法 ,每代从鱼苗到亲鱼的总选择率约为万分之四 ,选留健壮的较大个体 ,第五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原种 )提高 2 9.1 % ,即选育效应每代平均为 +5 .8%。逆向选育为全兄妹近交 ,后代随机留养 ,近交系第三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 (原种 )降低 1 6 .6 % ,即选育效应每代平均为 - 5 .5 % ;近交系第四代当年苗种阶段畸形率高达 2 .8% ,越冬成活率比对照系低 2 8.4% ,比选育系低 48.3% ;选育系的越冬成活率比对照系提高 38.4%。本研究证明 ,科学的良性选育可大大提高养殖性能 ;近亲交配可导致养殖性能的迅速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选育效应 正向选育 逆向选育 养殖性能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鱼生长、成活率及肥满系数的差异 被引量:50
15
作者 李学军 李思发 +2 位作者 么宗利 筴金华 张艳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用1m×1m×1m的实验网箱,在盐度分别为0、10、20及30的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iredtilapia)幼鱼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鱼的种类... 用1m×1m×1m的实验网箱,在盐度分别为0、10、20及30的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iredtilapia)幼鱼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鱼的种类及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都对3种罗非鱼的生长及体重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 05);3种罗非鱼的成活率和肥满系数只受鱼的种类影响(P<0 05);盐度、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对其都无显著影响。(2)生长和盐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在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较显著,在萨罗罗非鱼显著性较差。(3)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生长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加快,萨罗罗非鱼的生长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减慢。在3种鱼中,盐度在6 9以下时,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快;盐度7 4~28 7时,以色列红罗非鱼生长最快;盐度高于29 0时,萨罗罗非鱼生长最快。(4)在实验的4种盐度下,萨罗罗非鱼的成活率都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而除了在淡水中外,以色列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又都高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都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肥满系数和尼罗罗非鱼的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以色列红罗非鱼 盐度 幼鱼 成活率 肥满系数
下载PDF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47
16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A菌株对其则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 罗非鱼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交鱼自繁后代F2耐盐性、生长性能及亲本对杂种优势贡献力的评估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3 位作者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为试验对象,观察和比较他们在盐度为0、15、20及25时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并估算杂种优势及亲本的贡献力。结果如下:(1)盐度20-25是正、反交鱼的适宜生长盐度,他们在这一盐度范围里的日均增重率为尼罗罗非鱼在盐度0下的75%左右、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的4倍左右,表明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尼罗罗非鱼,远优于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正交鱼比反交鱼生长快7%左右。(2)在盐度15与20下,生长速度和体重变异系数的杂种优势较明显,未发现不同盐度会导致正反交鱼成活率有显著变化。(3)不同亲本鱼类的强势性状,如尼罗罗非鱼的快速生长、萨罗罗非鱼的高耐盐性,对杂交后代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盐度中有不同的贡献力。运用F1≤a1P1+a2P2所作的估算表明,对杂交后代在15-25盐度下的生长率,尼罗罗非鱼的杂种优势贡献力比萨罗罗非鱼的大3~4倍;对杂交后代在25盐度下的耐盐性,尼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零,而萨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正反交 生长 耐盐性 杂种优势贡献力
下载PDF
千岛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李培培 史文 +5 位作者 刘其根 余元龙 何光喜 陈来生 任丽萍 洪荣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8-574,共7页
为了解千岛湖在大量放养鲢鳙鱼后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文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千岛湖叶绿素a及其他10个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每月定期采样及监测.结果表明:上游河流区和过渡区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 为了解千岛湖在大量放养鲢鳙鱼后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文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千岛湖叶绿素a及其他10个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每月定期采样及监测.结果表明:上游河流区和过渡区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共同特点是每年会形成春季和夏末秋初的双高峰.叶绿素a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分异性,河流区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中下游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叶绿素a含量的最高峰通常出现在4-12m,最深出现在20m,春夏季出现明显分层.千岛湖叶绿素a与亚硝酸盐氮(NO2-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水温(WT)和硅酸盐(SiO23-)呈低度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千岛湖叶绿素a与筛选出的几个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为:Chl.a=0.114WT+2.120CODMn+17.157SiO32--37.391NO2-N-1.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引进史 被引量:46
19
作者 李思发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2-53,共2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国外引进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加强对水产苗种的管理,我国先后制定了《水产种苗管理办法》、《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水产原、良种审定标准》等文件,2000年出台的新《渔业法》更以法律的形...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国外引进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加强对水产苗种的管理,我国先后制定了《水产种苗管理办法》、《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水产原、良种审定标准》等文件,2000年出台的新《渔业法》更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水产苗种管理制度。但是,目前各地对水产苗种,尤其是引进种的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引种前缺少对引进种的可行性论证,盲目引进、重复引进、非法引进的现象严重。另外,许多品种引进后没有经过系统的消化吸收,造成了一些优良性状的迅速退化。更有甚者,一些引进种进入天然水域后,与当地种产生恶性竞争,对我国水产种质资源造成了威胁。由此可见,不规范、缺乏系统指导的引种危害是巨大的。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是由上海水产大学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的。该品种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及推广应用都是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下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的过程作简要介绍,希望各成员单位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吉富品系 引种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 被引量:42
20
作者 邹记兴 向文洲 +2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和后期仔鱼。(2)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经历了4次重要的生长变化,分别是:8d前全长缓慢增加,体重负增长;仔鱼期第15~18d快速生长;仔鱼后期至稚鱼前期的第25~34d高速生长;幼鱼期平稳生长。(3)点带石斑鱼生长发育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第一鳍棘与背鳍第二鳍棘的长出与收回。(4)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食性转换过程要经历4个危险期。提出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