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0个省、区、市动物莱姆病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4 位作者 张金声 窦桂兰 王宏英 侯学霞 朱桂凤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广泛调查我国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结果:1987~1997年间,牛、羊、狗、野兔和8种野鼠有莱姆病的感染存在,其中牛、羊、狗和野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8.18%~32.61%、17.1... 目的:广泛调查我国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结果:1987~1997年间,牛、羊、狗、野兔和8种野鼠有莱姆病的感染存在,其中牛、羊、狗和野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8.18%~32.61%、17.12%~61.21%、38.5%~60.00%和41.18%~86.05%;从黑线姬鼠和白腹巨鼠的胎鼠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证实莱姆病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9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以全沟硬蜱、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为高,分别为20.00%~45.00%、16.00%~40.00%和24.00%。从华南兔、8种野鼠和8种蜱分离出128株莱姆病螺旋体。证实黑线姬鼠和棕背是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多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南方林区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黑线姬鼠
下载PDF
酪酸梭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张树波 崔云龙 +2 位作者 吴顺娥 刘端 万阜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以及婴儿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先将酪酸梭菌、痢疾杆菌等分别进行单独培养 ,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内的pH值和活菌数 ,然后将酪酸梭菌分别和致病...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以及婴儿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先将酪酸梭菌、痢疾杆菌等分别进行单独培养 ,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内的pH值和活菌数 ,然后将酪酸梭菌分别和致病菌进行混合培养 ,再测量 pH值和活菌数 ,并与单独培养时的测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酪酸梭菌对婴儿双歧杆菌无抑制作用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单独培养 混合培养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免疫策略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陈化新 叶克龙 +19 位作者 张家驹 罗兆庄 胡美娇 张遵宝 赵铁镪 夏建华 姜克俭 朱凤才 龙清忠 宋干 刘文雪 朱智勇 王华 童政 吴扬生 俞永新 周燕平 李伟 张平均 王福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1-247,共7页
1993~1994年对中国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安全性观察和血清学... 1993~1994年对中国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安全性观察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近期效果考核。结果:3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3种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78.78%,上海沙鼠苗为58.64%,天元沙鼠苗为70.00%,鼠脑苗为51.09%;荧光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82.64%,上海沙鼠苗为93.69%,天元沙鼠苗为83.33%,鼠脑苗为84.27%。3种疫苗近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保护率地鼠苗为97.63%,上海沙鼠苗为94.07%,天元沙鼠苗为100.00%,鼠脑苗为9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苗 免疫效果 免疫策略
下载PDF
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范明远 叶青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植物黄酮中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从1961年德国Karl等首次从山楂中分离出2种多酚化合物开始,对原花青素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多种植物尤其是葡萄中的各种原花青素进... 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植物黄酮中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从1961年德国Karl等首次从山楂中分离出2种多酚化合物开始,对原花青素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多种植物尤其是葡萄中的各种原花青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证实了其优越的抗氧化活性、酶抑制活性、血管保护活性、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等,并在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天然植物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植物黄酮 自由基清除剂 抗氧化剂
下载PDF
中国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公共卫生服务 被引量:50
5
作者 曾光 訾维廉 +1 位作者 于国伟 刘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公共卫生服务 自然灾害 中国
原文传递
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及HCV感染流行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大勤 郑锡文 +1 位作者 张桂云 林纪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4-75,共2页
笔者对云南省吸毒人群507人的HIV及HCV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静脉吸毒是HIV及HCV的主要传播途径。静脉吸毒者中HIV及HCV有极高的感染率,分别为66.5%及94.9%,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组。血清HIV抗体... 笔者对云南省吸毒人群507人的HIV及HCV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静脉吸毒是HIV及HCV的主要传播途径。静脉吸毒者中HIV及HCV有极高的感染率,分别为66.5%及94.9%,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组。血清HIV抗体阳性组中HCV抗体阳性率为97.5%,HCV抗体阳性组中HIV抗体阳性率为57%,证明该人群中HIV及HCV的抗体阳性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说明改变吸毒行为对预防此两种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 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
原文传递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陈晶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流行季节分布特点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化新 丘福禧 +2 位作者 赵秀芹 罗成旺 李晓青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根据中国各省(区、市)防疫站历年的疫情资料,按年代月别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70年代HFRS季节分布特点均以冬季为高峰,4月份发病较少,6月份发病稍多;而80~90年代则发生... 根据中国各省(区、市)防疫站历年的疫情资料,按年代月别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70年代HFRS季节分布特点均以冬季为高峰,4月份发病较少,6月份发病稍多;而80~90年代则发生较大的改变,虽然发病高峰季节仍出现在冬季,但3、4、5月份发病亦较多。根据目前对本病疫区类型研究的初步结果认为,中国80年代前主要是姬鼠型HFRS流行,进入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家鼠型HFRS的流行。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地区流行季节分布特点,又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80~1992年的疫情资料逐月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从流行季节可区分出3种类型地区,即:以发病高峰在冬季和6、7月发病稍多为第1类地区;以发病高峰在3~5月为第2类地区;以发病高峰在冬季和3~5月发病较多为第3类地区。第1类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东南和西南地区的东北部;第2类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东南和华东地区的南部、中南地区南部和西南地区的东南部;第3类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区和中南地区。综合看来,这3类地区的地理分布基本上与3种类型疫区分布(1类为姬鼠型疫区、2类为家鼠型疫区、3类为混合型疫区)相吻合。因此,本文不仅可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流行病学 流行季节
原文传递
军团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万超群 《疾病监测》 CAS 1997年第2期69-71,共3页
军团病防治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万超群军团病系1976年在费城美国退伍军人年会中首次发现的急性发热性肺部疾患而被命名的。这种病由嗜肺军团菌所引起。这次流行开始的6个月后,Mc... 军团病防治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万超群军团病系1976年在费城美国退伍军人年会中首次发现的急性发热性肺部疾患而被命名的。这种病由嗜肺军团菌所引起。这次流行开始的6个月后,McDade从死于军团病的4名患者的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病 防治
下载PDF
用体重和体长鉴定黑线姬鼠年龄方法的商榷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岐山 叶文虎 +2 位作者 谭明文 陈家贤 张大荣 《兽类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于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曾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黑线姬鼠的寿命较短,而且终生能不停地生长,可用体重来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诸葛阳等,1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田姬鼠 体长 种群年龄组成
下载PDF
中国跨世纪的传染病防治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曹光 张经坤 +3 位作者 张毅 徐昌 柔克明 程颖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传染病 防治 中国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25
12
作者 姜葵 张建中 潘国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菌株对临床常用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1菌株 :H p菌株 2 0株 (2株国际标准菌株 ,18株临床分离株 ) ,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为质控菌株。2药物 :羟氨苄青霉素 ,...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菌株对临床常用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1菌株 :H p菌株 2 0株 (2株国际标准菌株 ,18株临床分离株 ) ,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为质控菌株。2药物 :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霉素 ,甲硝唑 ,呋喃唑酮。3药敏试验 :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甲硝唑耐药率 94.4%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率 5 .6 % ,羟氨苄青霉素耐药率 0。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 H p菌株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同时存在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1992~1995年中国瑞丽等地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观察及定群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郑锡文 张家鹏 +9 位作者 曲书泉 程何荷 李大勤 贾曼红 张桂云 段松 田春桥 段一娟 陈艳麟 李志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9-262,共4页
对1992年起在中国西南边境瑞丽等县建立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及发病率观察的现场,每年进行追踪调查,1992~1995年历年各调查859、437、343及540名,共2 179名。3县吸毒人群中静注者比例约为30%。1995年上升至近50%。瑞丽县静注毒品者HIV... 对1992年起在中国西南边境瑞丽等县建立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及发病率观察的现场,每年进行追踪调查,1992~1995年历年各调查859、437、343及540名,共2 179名。3县吸毒人群中静注者比例约为30%。1995年上升至近50%。瑞丽县静注毒品者HIV感染率较高,1992~1995年历年为81.8%、85.7%、61.8%及51.9%;陇川县居中。历年为44.6%、40.0%、42.4%及43.5%;潞西县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历年为5.1%、0%、0%及3.1%。1992~1995年瑞丽静注毒品者中HIV抗体阴性者的发病率(每百人年)较高,为21.7%~42.1%,平均30.1%;陇川次之,为12.1%~25.9%,平均17.2%;潞西较低,为0%~2.3%,平均为0.6%。3县HIV感染者的配偶的感染率1990年为3.1%,1992~1995年为9.8%、7.4%、0%及10.3%,1997年为12.3%。对107名HIV感染者CD_4细胞测定表明,感染年份越早,CD_4细胞计数<500/mm^3者所占的比例越高。对29名用NASBA法测定病毒载量(Viral load)。其中3名<1 000拷贝/ml,其余26名的病毒载量对数(10g)平均值为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 静注毒品者 感染率 发病率 吸毒
原文传递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 被引量:24
14
作者 乌正赉 曾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传染病流行中存在“Z-D现象”的论证 被引量:21
15
作者 曾光 丁雁鹏 程颖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0-274,共5页
采用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的方法,对分属17种传染病的353份省级和全国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了传染病流行中的"Z—D现象",即:传染病季节发病曲线波形的左右偏移程度与下一年发病率的升、降相关联,波峰右偏则下一年的... 采用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的方法,对分属17种传染病的353份省级和全国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了传染病流行中的"Z—D现象",即:传染病季节发病曲线波形的左右偏移程度与下一年发病率的升、降相关联,波峰右偏则下一年的发病率上升的可能性大,反之则发病率下降的可能性大。回顾性验证提示:对上年度的季节分布曲线与下年度发病率升降趋势作相关分析,91.2%(322/353)的资料相关系数为负值;外推性验证表明:当相关系数为r<-0.5时68.1%(203/295)的资料外推结果与实际相符,有力地证实了"Z—D现象"的存在及其预测价值。通过分析还发现"Z—D现象"在病毒性肝炎、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中的表现比其他疾病更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Z-D现象 预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未来十年我国传染病预防发展趋势的战略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曾光 祁国明 +3 位作者 范明远 肖东楼 俞东征 周祖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45-152,共8页
本文作者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委托,在征集各方面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撰写了“未来十年我国传染病预防发展趋势的战略对策”一文,现应读者要求分两期刊出。也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传染病 预防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怡 徐建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开发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溶血素(hemolysin,hly)基因和志贺样毒素(Shigaliketoxin,SLT)基因为... 目的开发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溶血素(hemolysin,hly)基因和志贺样毒素(Shigaliketoxin,SLT)基因为靶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SLT1-hly组合能够检测出产生SLT1毒素的EHEC菌株,SLT2-hly组合能够检测出产生SLT2的EHEC菌株,SLTs-hly组合能够检测出所有产生SLT1和SLT2的EHEC菌株。结论实验证明,把这3种多重PCR方法结合使用,能够快速地检测和鉴定EHEC菌株,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所检测菌株产生志贺样毒素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溶血素类 毒素类 PCR 检测
原文传递
霍乱弧菌PCR快速检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刘延清 刘捷 祁国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6-379,共4页
霍乱弧菌快速、准确的检定是控制霍乱流行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建立了ctxA-PCR快速检测鉴定方法,并用于新疆霍乱弧菌O139腹泻暴发的病人诊断和环境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价,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被扩... 霍乱弧菌快速、准确的检定是控制霍乱流行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建立了ctxA-PCR快速检测鉴定方法,并用于新疆霍乱弧菌O139腹泻暴发的病人诊断和环境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价,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被扩增样品中含4个以上活菌细胞即可检出,为霍乱防治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又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O139 霍乱毒素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从福建首次分离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毕德增 陈振光 +4 位作者 陈敏 王士明 宋秀萍 贺金荣 范明远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报道自福建省宁化县林区野兔身上寄生的越原血蜱(Haemapbysallisyeni)中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特异性免疫荧光检查初步确定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sibiri-ca),这是在我... 本文报道自福建省宁化县林区野兔身上寄生的越原血蜱(Haemapbysallisyeni)中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特异性免疫荧光检查初步确定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sibiri-ca),这是在我国南方分离出来的第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分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三种单价灭活疫苗免疫后第5年预防效果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化新 唐浏英 +7 位作者 罗兆庄 张家驹 张遵宝 胡美娇 翁景清 柳炜 赵铁镪 刘文雪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沙鼠苗 )免疫后第 5年、乳鼠脑纯化I型灭活疫苗 (鼠脑苗 )免疫后第 4年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 (地鼠苗 )免疫后第 5年在EHF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沙鼠苗 )免疫后第 5年、乳鼠脑纯化I型灭活疫苗 (鼠脑苗 )免疫后第 4年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 (地鼠苗 )免疫后第 5年在EHF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血清学效果和预防效果。方法 现场试验人群采用整群随机分组 ,分为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室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 (MCPE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 (HI)。结果 临床上未出现免疫 (感染 )增强反应的病例。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 3种疫苗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8.97%、11.76 %和 18.75 % ;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0 .73%、30 .2 2 %和 2 3.40 %。 3种疫苗对人群保护效果较好。基础免疫后第 4年 (鼠脑苗 )、第 5年 (沙鼠苗、地鼠苗 ) ,3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 10 0 %。结论 我国研制的 3种EHF单价灭活疫苗 ,经过 4、5年在高发病疫区人群中的观察结果 ,证明其安全有效 ,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单价灭活疫苗 预防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