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木香四味汤的亚急性毒性
1
作者 丽丽 毕力格 +4 位作者 孟香花 乌日汉 乌日罕·阿都沁夫 陈玉兰 白梅荣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第6期92-95,107,共5页
目的 探讨苦参和土木香四味汤水提物经口给药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经口给药进行预实验获得最大给药量苦参(39.102 mg/kg)、土木香四味汤(72.110 7 mg/kg),亚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 探讨苦参和土木香四味汤水提物经口给药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经口给药进行预实验获得最大给药量苦参(39.102 mg/kg)、土木香四味汤(72.110 7 mg/kg),亚急性毒性实验将给药组分为苦参水提物高剂量(16.088 4 g/kg)、中剂量(2.681 4 g/kg)、低剂量(0.446 9 g/kg)组,土木香四味汤水提物高剂量(18.208 8 g/kg)、中剂量(3.034 8 g/kg)、低剂量(0.505 8 g/kg)组。1次/d,连续给药28 d,观察小鼠状况,监测体重、摄食量并详细记录。实验第14天、最后1 d时,检测小鼠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UREA)、肌酐(CREA)水平。实验28 d时观察小鼠肝、肾病理变化。结果 第14天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苦参高剂量组和土木香四味汤中剂量组小鼠血清UREAL和CREP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28天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苦参(低、中、高)剂量组和土木香四味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UREAL和CREP水平显著降低,苦参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木香四味汤(低、中、高)剂量组和苦参(中、高)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肾细胞水肿。苦参高剂量组肝组织结构中度异常,视野内部分肝细胞水肿,胞质淡染。结论 苦参和土木香四味汤水提物经口给药对肝和肾有一定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苦参 土木香四味汤 水提物
原文传递
滑膜成纤维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白永峰 曹乌吉斯古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26-234,共9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组织的过度增生和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引起RA发生骨、关节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是RA滑膜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之一,其生长特性的改变及凋亡抑制导致滑膜组织增...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组织的过度增生和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引起RA发生骨、关节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是RA滑膜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之一,其生长特性的改变及凋亡抑制导致滑膜组织增生,激发炎症反应,破坏关节结构及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因此,调控RA-FLS的异常增殖和促凋亡能够干预RA发病进程。目前有很多中药及中药单体成分对RA-FLS过度增殖及促凋亡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RA-FLS在RA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和复方通过调控RA-FLS来干预RA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单体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蒽醌类及其他类。虽然他们的类型不相同,但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达到能够有效地干预RA。如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生成从而防治骨、软骨的破坏,和上调Fas/FasL、核转录因子-κB(NF-κB)、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等信号通路中的促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Caspase)及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XL、Bcl-2的水平而实现细胞凋亡,以及降低RA-FLS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而实现抑制RA-FLS增殖。虽然他们的分子作用机制和靶点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阐明中医药的多成分、多靶点治疗RA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中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UHPLC-Q-TOF-MS/MS法鉴定地格达-4味汤中化合物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5
3
作者 田香 拉喜那木吉拉 +3 位作者 哈日呼 李军茂 欧阳辉 罗晓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0-707,共8页
目的建立UHPLC-Q-TOF-MS/MS法鉴定地格达-4味汤中化合物和入血成分。方法该药物水煎液的分析采用Welc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 目的建立UHPLC-Q-TOF-MS/MS法鉴定地格达-4味汤中化合物和入血成分。方法该药物水煎液的分析采用Welc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结果鉴定出53个化合物,其中峰1为栀子苷,峰10为秦皮乙素,峰13为胡黄连苷Ⅱ,峰17为胡黄连苷Ⅰ;鉴定出38种入血成分,包括15种原型成分、23个代谢产物。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地格达-4味汤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格达-4味汤 化合物 入血成分 UHPLC-Q-TOF-MS/MS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乌头属药材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乌仁吉如拉 金淑杰 +8 位作者 乌雅汉 青格乐 红鹰 呼和 阿如娜 吴七十三 包桂花 奥乌力吉 许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7-163,共7页
目的:应用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对乌头属12种药材进行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分子鉴定,并确定其亲缘关系。方法:收集乌头属12种药材共计30份,运用离心柱型植物基因组试剂盒的方法提取DNA、使用ITS2序列通用引物进行聚合... 目的:应用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对乌头属12种药材进行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分子鉴定,并确定其亲缘关系。方法:收集乌头属12种药材共计30份,运用离心柱型植物基因组试剂盒的方法提取DNA、使用ITS2序列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电泳检测后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 Aligner 17.0软件对测序序列和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利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采用ITS2 Database在线工具预测其二级结构,使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乌头属12种药材ITS2序列长度为220~221 bp,鸟嘌呤和胞嘧啶(GC)平均含量为64.09%;变异位点共140个,信息位点共137个,保守位点共81个,种内遗传距离(K2P)小于种间K2P;在ITS2序列二级结构和NJ聚类分析中,花葶乌头、西伯利亚乌头和高乌头的亲缘关系接近,其他9种药材的亲缘关系接近,其中华北乌头和阴山乌头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结论:ITS2序列在乌头属12种药材分子鉴定及确定亲缘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民族药的资源保护、开发应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 二级结构和邻接法(NJ)聚类分析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马钱子致大鼠体内毒性的研究——“装袋”算法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曦烨 宝乐尔 +2 位作者 姜明洋 李丹 白梅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22,共19页
目的中药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 L.,SN)在临床上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然而,由于含有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具有一定毒性。人们对马钱子毒性所引起的大鼠内源性代谢变化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失调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因此,马钱子的... 目的中药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 L.,SN)在临床上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然而,由于含有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具有一定毒性。人们对马钱子毒性所引起的大鼠内源性代谢变化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失调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因此,马钱子的毒理学研究对其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来探索马钱子的致毒机制。方法通过急性、蓄积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分别确定马钱子的中毒剂量、毒性强度和毒性靶器官。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分析大鼠灌胃马钱子后的血清、肝脏和肾脏样本。利用基于装袋算法的决策树和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对组学数据进行分类。从大鼠粪便中提取样本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装袋算法提高了样本分类的准确率。共鉴定出12个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代谢失调可能是马钱子致体内毒性的原因。拟杆菌、粪厌氧棒菌、颤螺菌、双茎体菌等与肾肝功能的生理指标密切相关,这表明马钱子引起的肝肾损害可能与这些肠道细菌的代谢紊乱有关。结论本文揭示了马钱子的体内致毒机制,为马钱子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致毒机制 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装袋算法
下载PDF
桔梗八味颗粒止咳祛痰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玉兰 图雅 +6 位作者 邢界红 额尼日勒 刘庆玲 图布新 姜艳丽 周青梅 白梅荣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研究桔梗八味颗粒(JGBWG)的止咳、祛痰、抗炎、镇痛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酚红排出实验评价JGBWG祛痰作用;氨水诱咳实验、辣椒素引咳实验评价JGBWG止咳作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评价JGBWG抗炎活性;醋酸扭体实验评价JGBWG镇痛活性。结... 目的研究桔梗八味颗粒(JGBWG)的止咳、祛痰、抗炎、镇痛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酚红排出实验评价JGBWG祛痰作用;氨水诱咳实验、辣椒素引咳实验评价JGBWG止咳作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评价JGBWG抗炎活性;醋酸扭体实验评价JGBWG镇痛活性。结果JGBWG能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出量;JGBWG能显著延长小鼠、豚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同时能显著降低豚鼠血清IL-6、IL-1β、TNF-α的水平;JGBWG能显著减轻小鼠的耳肿胀度;JGBWG能显著减少疼痛小鼠扭体次数,降低其血清IL-6、IL-1β、TNF-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GBWG具有止咳、化痰、抗炎、镇痛作用,可能通过参与调控体内IL-6、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作用及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八味颗粒 止咳 化痰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地格达-4味汤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田香 丁瑞雪 +5 位作者 拉喜那木吉拉 美丽 哈日呼 张尧 饶小勇 罗晓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30-2636,共7页
目的 研究地格达-4味汤片薄膜包衣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及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影响薄膜包衣目标的关键质量属性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点复合设计优化关键工艺参数... 目的 研究地格达-4味汤片薄膜包衣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及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影响薄膜包衣目标的关键质量属性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点复合设计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建立控制空间。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薄膜包衣膜厚度的校正模型。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包衣液体积流量2~3.5 mL/min,包衣增重3%~5%,主机转速25 r/min,喷雾压力0.15 MPa,乙醇体积分数10%。薄膜包衣后片剂色泽均匀,片面光滑细腻,吸湿性显著降低。校正模型R^(2)为0.984 9,RMSEC为1.705 5,RMSECV为1.721 8;验证模型R^(2)为0.985 0,RMSEP为1.651 0,可用于包衣终点的判断。结论 本实验通过分析薄膜包衣工艺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与关键工艺参数组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设计空间和在线检测技术,可改善地格达-4味汤片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格达-4味汤片 薄膜包衣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QbD) 近红外光谱技术 PLACKETT-BURMAN设计 中心点复合设计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基于大鼠尿液生物标志物探析冬葵果醇提物的利尿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德阿尤西 孟香花 +4 位作者 陈玉花 胡伊力格其 刘锦文 韩晓静 白梅荣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目的:采用尿液代谢产物分析方法评价冬葵果醇提物利尿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Z组),冬葵果醇提物高剂量组(DG组)、冬葵果醇提物中剂量组(DZ组)、冬葵果醇提物低剂量组(DD组),阳性对照组(Y组)。制备大鼠水负荷... 目的:采用尿液代谢产物分析方法评价冬葵果醇提物利尿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Z组),冬葵果醇提物高剂量组(DG组)、冬葵果醇提物中剂量组(DZ组)、冬葵果醇提物低剂量组(DD组),阳性对照组(Y组)。制备大鼠水负荷模型后置代谢笼收集0~1、1~2、2~4、4~6、6~24 h范围内尿液;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尿液K+、Cl−、Na+及血清ADH、ANP、ALD、cAMP、cGMP、AQP1和AQP2的含量;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差异表征,查寻尿液中差异代谢产物。结果:与Z组比较,Y组0~1、1~2、2~4 h三个时间段的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D组2~4 h和6~24 h两个时间段的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Z组和DG组2~4、4~6 h两个时间段的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组比较,DD组、DZ组和DG组0~1、1~2 h两个时间段尿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组比较,冬葵果醇提物各剂量组能显著升高尿液Na+和Cl-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组比较,DG组Cl-含量显著升高,DZ组和DD组Na+、Cl-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组比较,DG组ANP和AQP2含量显著升高、ADH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组cAMP和AQP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组比较,DG组ADH含量显著降低,ANP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Z组比较,尿液样本中共筛选得出DD组6个、DZ组8个、DG组10个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水平存在明显的变化。结论:羟脯氨酸、葡萄糖酸和儿茶酚是参与冬葵果醇提物利尿作用机制的尿液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尿液 生物标志物 冬葵果醇提物 利尿作用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阿拉坦存布尔 曹乌吉斯古楞 +3 位作者 包金花 胡红霞 查苏娜 琪波热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0,共11页
【背景】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促生长、抗旱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尤其对兰科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对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与根际土... 【背景】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促生长、抗旱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尤其对兰科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对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与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为进一步探究掌裂兰植物与真菌共生规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结果】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隶属于7门89属,优势菌属为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16.93%)、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10.41%)、酵母属(Saccharomyces)(5.73%)、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5.32%)和镰刀菌属(Fusarium)(5.12%),其中Epulorhiza和Ceratobasidium为兰科植物菌根真菌;根际土真菌隶属于11门269属,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8.09%)、丛赤壳属(Neonectria)(6.79%)、Plectosphaerella(3.39%)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3.01%)。通过比较可知,掌裂兰根际土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根部内生真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揭示了内蒙古地区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类群组成,丰富了掌裂兰内生真菌资源,为推动资源紧缺型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及野生资源保护与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裂兰 根部内真菌 根际土真菌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学的桔梗八味颗粒抗急性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陈玉兰 图雅 +6 位作者 邢界红 额尼日勒 刘庆玲 图布新 姜艳丽 周青梅 白梅荣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42-348,358,共8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明确桔梗八味颗粒(jiegeng bawei granules,JGBWG)抗急性肺炎的作用,并采用转录组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LPS诱导小鼠急性肺炎模型,灌胃JGBWG干预3 d,观察小鼠肺功能、肺指数、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肺组织...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明确桔梗八味颗粒(jiegeng bawei granules,JGBWG)抗急性肺炎的作用,并采用转录组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LPS诱导小鼠急性肺炎模型,灌胃JGBWG干预3 d,观察小鼠肺功能、肺指数、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肺组织病理形态等指标,评价JGBWG抗急性肺炎的作用;(2)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检测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JGBWG-H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JGBWG抗急性肺炎的潜在核心靶点;(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JGBWG对核心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JGBWG-H、JGBWG-M组小鼠肺功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JGBWG-H组小鼠肺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JGBWG抗急性肺炎的主要通路是Chagas disease、Cytosolic DNA-sens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LRS)、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JGBWG抗肺炎的核心基因为IL-6、IL-1β、Serpine1、Serpinb2、IKBKE等。q PCR验证实验显示JGBWG能明显下调TLRS样受体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IL-6、IL-1β、IKBKE的m 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JGBWG具有明显的抗急性肺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TLRS的关键基因IL-6、IL-1β和IKBKE的m RNA表达水平,减少炎症细胞的募集,进而修复受损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八味颗粒 急性肺炎 转录组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产地手参药材质量评价:基于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
11
作者 玉莲 代小明 +6 位作者 姜山丹 包淑兰 萨日盖 陈玉兰 包晓华 德林 包黎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手参化学成分,为判别不同产地手参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于不同来源的手参进行化学成分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手参化学成分,为判别不同产地手参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于不同来源的手参进行化学成分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DA)对4种产地24批药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筛选其潜在的候选判别化合物。结果:经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化学成分差异显著,共鉴定出21个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1、5、8、10、11、13、17、18在安徽亳州手参中的含量最高;化合物3、6、7、9、14、16及21在四川手参中含量最高。化合物2、12及20在黑龙江手参中的含量较高。在内蒙古手参里仅有化合物4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手参所含化学成分差异显著,可通过这些差异化合物作为指标性成分区分不同产地。此方法为手参的质量控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参 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 化学成分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蒙药五味清浊散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海红霞 白硕雅 +3 位作者 包雪梅 美丽 包桂花 王秀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1期55-59,共5页
蒙药五味清浊散在蒙医临床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暖冷痛,满焖嗳气,腰胀泄泻等,该方临床疗效显著。文章通过对五味清浊散的文献考证、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的文献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五味清浊... 蒙药五味清浊散在蒙医临床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暖冷痛,满焖嗳气,腰胀泄泻等,该方临床疗效显著。文章通过对五味清浊散的文献考证、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的文献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五味清浊散的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五味清浊散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下载PDF
蒙药瑞香狼毒炮制对其化学成分、毒效影响概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小红 包文双 +2 位作者 胡和珠拉 白梅荣 胡伊力格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4-630,共7页
目的蒙药瑞香狼毒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二萜类等多种成分。除传统的逐水杀粘、治痈消肿等功效外,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惊厥和癫痫、杀虫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但由于生品毒性大,经常炮制入药。蒙医在用药过程中不断摸索出瑞... 目的蒙药瑞香狼毒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二萜类等多种成分。除传统的逐水杀粘、治痈消肿等功效外,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惊厥和癫痫、杀虫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但由于生品毒性大,经常炮制入药。蒙医在用药过程中不断摸索出瑞香狼毒多种炮制方法,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改进,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方法本文作者对瑞香狼毒的药理作用、毒性、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优化以及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结果与结论本文为瑞香狼毒及其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炮制 化学成分 毒效
下载PDF
“工业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4
作者 田香 李淑艳 +1 位作者 白梅荣 美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041-044,共4页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实验教学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所以实验课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不利于他们各...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实验教学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所以实验课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不利于他们各项技能的培养。笔者根据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浅谈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药剂学实验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下载PDF
5种蓟属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分析
15
作者 陈香梅 春香 +1 位作者 青云 乌恩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对5种蓟属药用植物58份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探讨蓟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58份样本中的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用MEGA 7.0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构建其NJ系统发育树。结... 目的对5种蓟属药用植物58份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探讨蓟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58份样本中的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用MEGA 7.0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构建其NJ系统发育树。结果5种蓟属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长度为227~228 bp,GC含量为59.65%~63.60%;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089,种间遗传距离为0.0179~0.0796;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中主环、Ⅰ区和Ⅲ区茎环的数目和大小可有效区别;NJ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莲座蓟和绒背蓟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ITS2序列可作为5种蓟属药材鉴别的DNA条形码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属 莲座蓟 大蓟 小蓟 烟管蓟 绒背蓟 DNA条形码 ITS2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麻花艽6个成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16
作者 白永峰 曹乌吉斯古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80-3684,共5页
目的:探讨麻花艽6个成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A-FL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麻花艽6个成分的最佳给药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最佳给药浓度干预下的细胞凋亡水平,ELISA检测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目的:探讨麻花艽6个成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A-FL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麻花艽6个成分的最佳给药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最佳给药浓度干预下的细胞凋亡水平,ELISA检测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麻花艽6个成分最佳给药浓度:龙胆苦苷为150μmol/L、马钱苷酸为150μmol/L、獐牙菜苦苷为30μmol/L、獐牙菜苷为150μmol/L、异荭草素为200μmol/L、异牡荆素为20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龙胆苦苷的促细胞凋亡作用最强(P<0.01),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异荭草素次之(P<0.01),獐牙菜苷、异牡荆素组最次(P<0.05);各给药组能显著增加RA-FLS中AIF表达(P<0.01,P<0.05),显著降低RA-FLS中MMPs表达(P<0.01,P<0.05);各给药组能显著降低RA-FLS中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P<0.05),显著增加SIRT1、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麻花艽6个成分具有一定的抑制RA-FLS增殖活性和促凋亡作用,并能调控AIF和MMPs的表达,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炎症因子的释放和促进线粒体凋亡通路中诱导凋亡因子、促凋亡蛋白水平来促进RA-FL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麻花艽 机制 化学成分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线粒体凋亡通路
原文传递
蒙药材吉勒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永峰 宝音图 曹乌吉斯古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9-516,共8页
蒙药材吉勒泽是蒙医习用药材之一,本草记载历史悠久,可分为查干-吉勒泽和哈日-吉勒泽两种。笔者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对吉勒泽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吉勒泽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甾体类... 蒙药材吉勒泽是蒙医习用药材之一,本草记载历史悠久,可分为查干-吉勒泽和哈日-吉勒泽两种。笔者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对吉勒泽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吉勒泽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甾体类及糖类等成分,具有抗炎、保肝、镇痛、抗肿瘤、抗病毒,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作用。蒙医药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吉勒泽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理作用与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吉勒泽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草乌及其他入药部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乌日汉 毕力格 +4 位作者 斯日古楞 丽丽 孟香花 韩晓静 白梅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草乌药用价值极高,是中、蒙、藏医药广泛应用的习用植物药。因草乌含有剧毒,需经炮制方可入药。在蒙医药除根部外,其他部位即叶、花、芽等皆可入药,且毒性小亦可生用,有着极大的利用价值。随着对其需求量的加大,愈发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 草乌药用价值极高,是中、蒙、藏医药广泛应用的习用植物药。因草乌含有剧毒,需经炮制方可入药。在蒙医药除根部外,其他部位即叶、花、芽等皆可入药,且毒性小亦可生用,有着极大的利用价值。随着对其需求量的加大,愈发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现通过查阅蒙医药学相关文献,对草乌及其他入药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研究比较,以挖掘其新用途和潜在功效,并为其全面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入药部位 草乌芽 草乌花 草乌叶
下载PDF
扎冲十三味丸调控Hippo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大鼠的影响
19
作者 理扎·沙布尔江 张晓璐 +8 位作者 尚津锋 王璟邑 闫明雪 宋琪 文胤琏 黄贵金凤 陈文彬 白梅荣 刘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96-103,共8页
目的观察扎冲十三味丸对脑缺血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金纳多,21.6 mg/kg)和扎冲十三味丸低、中、高剂量组(81、162、324 mg/kg),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5 d,第6日线栓法制备脑... 目的观察扎冲十三味丸对脑缺血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金纳多,21.6 mg/kg)和扎冲十三味丸低、中、高剂量组(81、162、324 mg/kg),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5 d,第6日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24 h继续以相同方式给药2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横木行走评分、抓握力测试,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率,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通过转录组学筛选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缺血差异基因,RT-q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差异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横木行走评分、抓握力降低,脑梗死率升高,神经元核固缩、空泡样改变,细胞间隙增宽,尼氏体数量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中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横木行走评分、抓握力升高,脑梗死率降低,神经元损伤程度较低,尼氏体数量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扎冲十三味丸抗脑缺血的相关通路Hippo信号通路。该通路关键基因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MST1)1、Yes相关蛋白(YAP)1、大肿瘤抑制激酶(LATS)1、TEA域家族成员(TEAD)1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大鼠脑组织MST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YAP1、LATS1、TEA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扎冲十三味丸可下调模型大鼠脑组织MST1表达,上调YAP1、LATS1、TEAD1表达。结论扎冲十三味丸可能通过Hippo信号通路发挥抗脑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扎冲十三味丸 转录组学 Hippo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瑞香狼毒治疗RA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伊力格其 白小红 +3 位作者 白梅荣 包文双 胡和珠拉 拉喜那木吉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探讨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在机制,利用TCMSP、PubMed及TCMID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得瑞香狼毒主要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获得瑞香狼毒治疗... 为探讨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在机制,利用TCMSP、PubMed及TCMID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得瑞香狼毒主要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获得瑞香狼毒治疗疾病靶点,运用OMIM、GeneCards及PharmGKB数据库获取RA主要作用靶点,通过对化学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进行交集整合,筛选瑞香狼毒治疗RA的潜在治疗靶点.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将潜在治疗靶点用DAVID软件分析预测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动物实验对主要生物学过程进行验证.采用ELISA检测瑞香狼毒对RA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共筛选出瑞香狼毒60个活性成分,5017个与RA潜在治疗靶点及380个交集靶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表达以发挥抗RA作用.该研究揭示了网络药理学预测并指导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证实瑞香狼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以发挥抗RA作用,为瑞香狼毒治疗RA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瑞香狼毒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白介素-1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