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1
作者 兰天 呼日勒特木尔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86-989,共4页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能够研究脑卒中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并能够对...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能够研究脑卒中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并能够对不同地区脑卒中分布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因素,并制定防治脑卒中策略。脑卒中遗传学的研究逐渐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在脑卒中发生中,遗传与环境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遗传学角度脑卒中可分成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两大类。脑卒中遗传学能够寻找散发性脑卒中的易感基因、遗传性脑卒中的致病基因。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与脑卒中防治及预后密切相关,现就近20年脑卒中流行病学和脑卒中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流行病学 遗传学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2
作者 王新 李春阳 +1 位作者 苏立平 周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尽管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炎性病变,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尽管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炎性病变,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价值 被引量:32
3
作者 沈艳昌 王琳 殷旭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6-892,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MSCTA)对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特征、构成成分、性质、"餐巾环征"和颈动脉重构指数(RI)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MSCTA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共237例计390支颈动脉,其中发生脑缺血事件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MSCTA)对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特征、构成成分、性质、"餐巾环征"和颈动脉重构指数(RI)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MSCTA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共237例计390支颈动脉,其中发生脑缺血事件者136例(212支颈动脉)、未发生脑缺血事件者101例(178支颈动脉),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计算颈动脉狭窄率并判断狭窄程度,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部位(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类型(脂肪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性斑块,以及溃疡型和非溃疡型斑块)、颈动脉重构指数和"餐巾环征"。结果脑缺血事件组患者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比例高于无脑缺血事件组[44.81%(95/212)对21.91%(39/178);χ~2=22.501,P=0.000]。脑缺血事件组共检出颈动脉斑块206个、无脑缺血事件组检出209个,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部[45.63%(94/206)对47.37%(99/209);χ~2=0.136,P=0.934];脑缺血事件组脂肪斑块[38.83%(80/206)对23.44%(49/209)]和以脂肪成分为主的混合性斑块[34.95%(72/206)对12.92%(27/209)]所占比例(χ~2=64.749,P=0.000),溃疡型斑块比例[8.74%(18/206)对2.87%(6/209);χ~2=6.554,P=0.001],以及"餐巾环征"阳性率[12.62%(26/206)对2.87%(6/209);χ~2=10.161,P=0.001]均高于无脑缺血事件组。脑缺血事件组颈动脉重构指数亦高于无脑缺血事件组(1.13±0.11对1.04±0.12;t=2.254,P=0.028)。结论颈动脉脂肪斑块、以脂肪成分为主的混合性斑块、溃疡型斑块,以及MSCTA所显示的"餐巾环征",均使临床脑缺血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MSCTA作为一种在体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显示并分析斑块形态特征和性质,对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颈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5-HT、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宇宙 于子浇 +1 位作者 刘红爱 李少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5-羟色胺(5-H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5-羟色胺(5-H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清5-HT、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59,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血清5-HT和BDN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均改善,5-HT、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5-HT和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5-HT、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脑卒中 睡眠障碍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TOAST分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鲁瑞涛 仝秀清 王淑芳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TOAST分型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108例,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组45例,心源性栓塞组25例,小动脉闭...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TOAST分型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108例,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组45例,心源性栓塞组25例,小动脉闭塞组18例,其他明确病因组11例,不明原因组9例。对各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TOAST分型组血白细胞介素(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血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心源性栓塞组血IL-1、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及不明原因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不同,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青年人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靳娜 张国华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2期2380-2384,2389,共6页
脑水肿是脑出血后必然要发生的病理过程。脑水肿的形成可以加重脑的继发性损伤,是脑出血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凝血级联反应、红细胞降解产物、炎症反应、各种类型的分子介质等均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不同... 脑水肿是脑出血后必然要发生的病理过程。脑水肿的形成可以加重脑的继发性损伤,是脑出血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凝血级联反应、红细胞降解产物、炎症反应、各种类型的分子介质等均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促进、调节,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恶化,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如果在此不可逆性损伤发生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并防治后续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则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并减少复发。目前针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相应的治疗对策均有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病理机制
下载PDF
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银霞 赵世刚 +2 位作者 齐晓飞 张国华 朱铁红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颅内动脉狭窄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内蒙古地区青中... 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颅内动脉狭窄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100例18~45岁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并分为两组,青年Ⅰ组年龄18~35岁(26例),青年Ⅱ组年龄>35~45岁(74例),及100例48~62岁中年脑梗死患者资料,按TOAST分类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颅内动脉狭窄和吸烟是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脑梗死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血脂、血Hcy水平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分析显示:18~35岁青中年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脑栓塞(即先天性心脏病)各3例(11.5%),小动脉闭塞4例(15.4%),其他病因8例(30.8%),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外伤后动脉夹层2例、烟雾病2例、大动脉炎1例,病因不明8例(30.8%);>35~45岁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54.1%),小动脉闭塞26例(35.1%),心源性脑栓塞3例(4.0%),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卵圆孔未闭1例,其他病因4例(5.4%),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烟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1.4%)。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0mm)比例高于中年组,颈动脉斑块、狭窄或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77.0%vs91.0%),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约为2.0:1,中年组约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为35岁以上青年脑梗最常见病因,青中年脑梗死病变侧侧支循环代偿丰富,致残率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4
8
作者 聂俊英 刘桂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29-232,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由于不能进食,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占8%~62%,在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平均约50%[1]。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营养来源主要依靠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有鼻胃管、鼻空肠管和胃(肠)...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由于不能进食,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占8%~62%,在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平均约50%[1]。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营养来源主要依靠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有鼻胃管、鼻空肠管和胃(肠)造口。目前临床上因为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的限制,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仍是鼻胃管,但脑功能障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紊乱,容易出现胃潴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脑卒中吞咽障碍 早期肠内营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哲林 王成 程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709-3711,共3页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老年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常...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老年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治疗前后均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价两组患者的功能活动,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显效45例显效率64.28%,好转18例好转率25.71%,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37例显效率52.85%,好转18例好转率25.71%,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后试验组轻度依赖占51.43%;中度占32.86%,重度占15.71%;对照组则分别占34.29%、38.57、27.14%;试验组FIM功能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抗菌药物 老年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薛韬 赵世刚 +3 位作者 曹志 廖雅丽 李芳 马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癫痫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莫...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癫痫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莫三嗪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疗程,记录和比较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vs.73.3%,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精神症状、全身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打扰、积极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应对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用于治疗癫痫患者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拉莫三嗪 癫痫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偏头痛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董雪佳 江名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90,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及致残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国内特异性治疗药物稀缺且不良反应严重,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近...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及致残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国内特异性治疗药物稀缺且不良反应严重,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对偏头痛的研究逐渐深入,新的、效果显著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不断被发现,给偏头痛急性发作治疗带来更多选择,也使偏头痛预防治疗有了更多希望。我们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有关治疗偏头痛药物的大量临床试验进行分析总结,系统评价这些药物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希望能为偏头痛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药物疗法 预防和防护用药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桂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12周后,采用肢体痉挛状态量表(Ashworth)、运动功能状态积分量表(Fugl-Meye)对训练前后疗效进行测评。结果患者肢体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12周后,采用肢体痉挛状态量表(Ashworth)、运动功能状态积分量表(Fugl-Meye)对训练前后疗效进行测评。结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3.3%。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吉木舍 李春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56-957,共2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近十年神经免疫学领域所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自身免疫性脑炎是泛指一类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痫性发作、认...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近十年神经免疫学领域所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自身免疫性脑炎是泛指一类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异常、记忆功能损伤及精神行为异常为特点,疾病进展迅速,其鉴别诊断较困难,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的神经科急症之一。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免疫治疗和/或相关肿瘤切除等干预措施可达到治愈的一组疾病。本文主要对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进行概述,旨在让更多医务工作者引起重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脑炎 ENCEPHALITIS 认知功能异常 精神行为异常 记忆功能损伤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银霞 赵世刚 +1 位作者 张国华 朱铁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治疗及改善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50例正常血糖脑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治疗及改善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50例正常血糖脑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63.41±10.53)岁,正常血糖脑出血平均年龄(59.43±11.52)岁;两组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空腹血糖、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有差异(P<0.05)。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入院及出院NHISS评分在10分以上的比例高于正常血糖组。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30ml,行微创血肿引流术、继发肺部感染及死亡的比例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血肿易扩大,易出现意识障碍及肺部感染,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病死率及重残率较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糖尿病 高血糖 预后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 ox-LDL MMP-9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文娟 杨佳 赵世刚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20-623,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观察对粥样斑块的影响,检测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s,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ig...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观察对粥样斑块的影响,检测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s,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患者血清MMP-9、ox-LDL、hs-CR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检测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其血清MMP-9、hs-CPR、ox-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其颈动脉斑块数目少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及IMT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清ox-LDL、MMP-9、hs-CRP水平的下降,且有利于维持颈动脉斑块稳定,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hs-CRP、ox-LDL、MMP-9
下载PDF
脑苷肌肽对老年脑梗死患者hsCRP、VEGF、TGF-β1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魏芳 仝秀清 +1 位作者 马琳 白侠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并于入院当天、入院后第14天及第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 CRP、VEGF及TGF-β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75%vs 73.75%,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及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苷肌肽联合康复治疗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 CRP水平、提高VEGF及TGF-β1水平,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苷肌肽 康复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彧 张哲林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S01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49名,按照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临床带教,观察组在传统临床带教基础上接受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带教模式。观察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49名,按照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临床带教,观察组在传统临床带教基础上接受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带教模式。观察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2%,对照组优良率为82.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带教模式融入到临床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提高整体的临床带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护理管理 临床带教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淑芳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234-223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5分为A、B两组。采用多...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5分为A、B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睡眠质量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额尔敦-乌日勒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莲花 肖志彬 +3 位作者 呼日乐巴根 白龙 孙丽君 麻春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额尔敦-乌日勒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84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门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用注射用胞磷胆碱钠0.5g与血栓通450 mg分... 目的:探讨额尔敦-乌日勒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84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门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用注射用胞磷胆碱钠0.5g与血栓通45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阿司匹林300 mg,每日顿服,2 d后改为100mg每日顿服。治疗组同时加用额尔敦-乌日勒,每天早晨1次,每次口服3 g,连续给药14 d;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脂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与病例组相比),患者血清Hcy,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NIHSS等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尔敦-乌日勒联合应用血栓通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水平,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同时其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进而降低患者继发梗死或病情加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敦-乌日勒 血栓通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卒中量表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117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云强 江名芳 +2 位作者 苏宁 张小军 张瑞剑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总结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的意识评分、出血部位、血肿大小与术式选择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总结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的意识评分、出血部位、血肿大小与术式选择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术式之间病死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117例患者中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48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5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23例,采用脑室外穿刺引流术11例。超早期手术(发病6 h以内)25例,早期手术(发病6~48 h)62例,延迟期手术(发病48 h以后)30例。术后随访6个月,四种术式术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优于其他三种术式。结论根据患者术前意识状况,血肿大小及出血部位等因素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存活率、降低致残率,并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