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拉善驼乳制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苏茜 孙洁 +3 位作者 杜萍 赵洁 于洁 陈永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2-401,共10页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18份样品中共鉴定到157个种。鲜驼乳的优势菌种为乳酸乳球菌(13.22%)和桂林不动杆菌(10.65%);酸驼乳的优势菌种为瑞士乳杆菌(72.66%)、马乳酒样乳杆菌(8.32%)和乳酸乳球菌(4.28%)。纯培养进一步从鲜驼乳和酸驼乳中分离到121株乳酸菌,鉴定为4个属的14个种,其中鲜驼乳的优势菌株为乳酸乳球菌(62.00%),酸驼乳的优势菌株为瑞士乳杆菌(40.00%)、马乳酒样乳杆菌(19.00%),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宏基因组测序联合纯培养法可有效实现驼乳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乳酸菌资源挖掘,为驼乳的工业化生产与乳酸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乳酸菌 微生物多样性 宏基因组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扎木苏 张蕾 陈永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抗菌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肽物质,它们构成了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已在医药、畜牧和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的种类、合成... 抗菌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肽物质,它们构成了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已在医药、畜牧和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的种类、合成途径和抑菌机制,以及它们在食品、饲料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抗菌肽 应用
原文传递
嗜热链球菌IMAU20246胞外多糖基因簇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代安娜尔 乔少婷 +3 位作者 孙思霖 聂佳莹 丹彤 孙志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3-418,共16页
【目的】嗜热链球菌IMAU20246是一株具有良好发酵特性且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菌株,但其EPS基因簇及合成途径尚不清晰。因此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菌株基因组序列,探究EPS合成及调控机制。【方法】本实... 【目的】嗜热链球菌IMAU20246是一株具有良好发酵特性且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菌株,但其EPS基因簇及合成途径尚不清晰。因此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菌株基因组序列,探究EPS合成及调控机制。【方法】本实验对嗜热链球菌IMAU2024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EP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及EPS合成途径,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其不同时间点EPS基因簇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嗜热链球菌IMAU20246基因组中有一个18.1 kb的EPS生物合成基因簇,编码15个与EPS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嗜热链球菌IMAU20246通过转运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半乳糖、乳糖、海藻糖、纤维二糖及蔗糖合成UDP-葡萄糖、dTDP-葡萄糖、dTDP-鼠李糖、UDP-半乳糖、UDP-呋喃半乳糖、UDP-N-乙酰葡萄糖胺和UDP-N-乙酰半乳糖胺等7种糖核苷酸。qRT-PCR的结果表明,EPS基因簇中的基因在细胞生长阶段均能表达,特别是糖基转移酶基因epsE、epsF、epsH和epsJ在培养6 h时表达量最高,此时EPS产量达到最高。【结论】本研究从基因组解析了嗜热链球菌IMAU20246 EPS基因簇及其合成途径,为菌株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胞外多糖 EPS基因簇 生物合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地区人初乳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张蕾 赵志鑫 +1 位作者 赵飞燕 孙志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73-3186,共14页
初乳中的微生物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多种有益作用。【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初乳微生物组成的多个因素,为后续探讨人初乳菌群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37份采集自湖北恩施地区人初乳样本中细菌16S... 初乳中的微生物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多种有益作用。【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初乳微生物组成的多个因素,为后续探讨人初乳菌群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37份采集自湖北恩施地区人初乳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结合公共数据库中已公布的来自内蒙古、海南、广西、河北、黑龙江和江苏等地区的62份人初乳中微生物组数据,探究不同地区人初乳中菌群组成与结构特点。【结果】99份人初乳样本共注释到345个属,937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Ralstonia insidiosa、溶血孪生球菌(Gemella haemolysans)等是人初乳中的优势菌种。基于jaccard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显示,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初乳菌群呈现显著分离趋势。同时比较影响初乳微生物组成因素的R2大小发现:地区>婴儿喂养方式>妊娠期健康状态>分娩方式>胎次。【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多个因素对人初乳中细菌菌群的影响,发现不同地区是影响人初乳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 地区 16S rRNA基因 PacBio SMRT测序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乳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5
作者 于洁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发社会各领域变革的新兴动力,“互联网+教育”打破了院墙的壁垒和时空的约束,促进了高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因此,将“互联网+”虚拟仿真项目与“乳品分析与检验”传统实验课程...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发社会各领域变革的新兴动力,“互联网+教育”打破了院墙的壁垒和时空的约束,促进了高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因此,将“互联网+”虚拟仿真项目与“乳品分析与检验”传统实验课程相结合,开发液相色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真实再现液相色谱仪的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操作过程,建立起兼具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教学考核模块的虚拟仿真平台,为乳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分析与检验 虚拟仿真教学 高效液相色谱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微流变学技术分析不同脂肪含量对发酵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婷 王丹 +4 位作者 赵谦 张文秀 白梅 孙志宏 于洁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576-1582,共7页
目前,减少脂肪摄入成为消费者的共识,低脂食品成为一种消费趋势,而乳脂肪作为发酵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发酵乳的风味和物理特性起着关键作用。以全脂(3.4%)、低脂(1.4%)和无脂发酵乳(0.09%)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的扩散波光谱学... 目前,减少脂肪摄入成为消费者的共识,低脂食品成为一种消费趋势,而乳脂肪作为发酵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发酵乳的风味和物理特性起着关键作用。以全脂(3.4%)、低脂(1.4%)和无脂发酵乳(0.09%)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的扩散波光谱学技术研究不同脂肪含量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微流变学特性,并通过酸度、持水性和黏度等分析其贮藏特性,旨在为不同脂肪含量发酵乳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微流变数据显示,无脂发酵乳比全脂和低脂发酵乳提前30 min到达凝胶点,表明脂肪含量极低可加快发酵乳凝乳速率。发酵6 h时,全脂发酵乳样品的弹性因子值为2.21×10^(-2)nm^(-2),高于另外2组样品;黏度因子值为3.99×10^(-2) nm^(-2)·s,固液平衡值为0.46,均低于其他2组样品,表明低脂和无脂发酵乳在发酵后期较全脂发酵乳形成较低弹性、较高黏度、更加偏液态的弱凝胶结构。在贮藏过程中,低脂和无脂发酵乳的持水力、黏度以及质构指标中硬度、稠度、内聚性、黏附性等参数均显著低于全脂发酵乳。综上,低脂和无脂发酵乳较全脂发酵乳表现出弱凝胶结构、贮藏稳定性差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含量 发酵乳 微流变学 质构特性
下载PDF
益生菌基因组学在乳酸菌筛选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文俊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筛选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促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和微生物菌肥。然而,这些细菌对宿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分子机制还远未完全了解。另外,传统...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筛选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促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和微生物菌肥。然而,这些细菌对宿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分子机制还远未完全了解。另外,传统的益生菌筛选技术主要依靠表型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以及随机对照试验,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数据难以重复。不同研究小组之间数据难以共享,不能实现菌株有益特性的均一性和标准化验证,严重制约了益生菌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菌株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基于新的测序技术和强大的计算机分析方法,被称为益生菌基因组学新学科的出现,允许研究者在短时间内通过筛选大量的生物学和基因组数据,显著提高益生菌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综述了通过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帮助人们高效、快速地确定益生菌,开辟益生菌新功能的评价途径。总结益生菌基因组学在阐明益生特性功效评价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扩展研究人员对这些有益微生物生物学的认知,揭示益生菌促进健康特性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基因组学 乳酸菌 功能 筛选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分析
8
作者 张静雯 田桂铭 +1 位作者 孙志宏 于洁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经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差异。方法:采用第2代测序技术,对高密度发酵的10株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这10株分离株之间的差异...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经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差异。方法:采用第2代测序技术,对高密度发酵的10株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这10株分离株之间的差异。结果:10株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的基因组大小为2.69~2.83 Mb,GC含量为46.50%~46.64%,CDs数目为2793~3406个,不同菌落的基因组大小、GC含量存在较小差异。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编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以及参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合成和降解的基因数量及种类均存在差异。基于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具有相似菌落形态的菌株在同一分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每两个相同菌落形态的不同分离株存在相同的突变位点,这也进一步证实菌落形态与基因型相关联。分析发现10株分离株中均存在糖基转移酶(eps J、pbp F、pon A等)及ABC蛋白家族(yhe S、bce B、bce A、pcr A和uvr A等)相关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使菌株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存活下来。菌落PC-01-3和PC-01-4与其它菌落形态具有明显差异,lta S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脂磷壁酸合酶(Lta S)的缺乏会导致细菌表现出细胞分裂受损和生长缺陷,这可能是导致菌落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从全基因组水平完成了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10个分离株的比较分析,解析了同一菌株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之间的差异,为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 菌落 表型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纯培养方法和PacBio三代测序技术研究蒙古国传统酸马奶中乳酸菌多样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文俊 多拉娜 +3 位作者 刘亚华 任冬艳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7,共11页
通过纯培养方法结合PacBio三代测序技术对采自蒙古国的12份传统酸马奶中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应用传统的纯培养技术从12份传统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出62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62株乳酸菌被鉴定为5个属,... 通过纯培养方法结合PacBio三代测序技术对采自蒙古国的12份传统酸马奶中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应用传统的纯培养技术从12份传统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出62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62株乳酸菌被鉴定为5个属,6个种,分别是:25株瑞士乳杆菌、20株植物乳杆菌、7株产马乳酒乳杆菌、5株屎肠球菌、3株嗜热链球菌和2株粪肠球菌。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研究其中8份样品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宏基因组测序得到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同时也检测到一些痕量的其它种属细菌。共检测到5个乳酸菌的属,分别是:乳杆菌属、乳球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和肠球菌属,20个乳酸菌的种,即:瑞士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副乳链球菌、棉子糖乳球菌、肠膜阴串珠球菌和产马乳酒乳杆菌。宏基因组测序相对含量表明:蒙古国酸马奶样品中乳酸菌优势属为乳杆菌属(95.56%),优势种为瑞士乳杆菌(94.64%),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三代测序方法都表明瑞士乳杆菌为蒙古国传统酸马奶中的优势菌种。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除检测到纯培养获得的菌株外,还获得14个低丰度乳酸菌,如棉籽糖乳球菌、肠膜明串珠球菌和开菲尔乳杆菌等,这些菌在酸马奶中含量较少。通过PacBio SMRT测序技术可以全面了解酸马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为通过纯培养方法获得低丰度乳酸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乳酸菌 PacBio SMRT测序技术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锡林郭勒地区鲜马奶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飞燕 刘亚华 +5 位作者 李枝 李伟程 徐海燕 孙志宏 孟和毕力格 张和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295-3304,共10页
【背景】传统的酸马奶是由鲜马奶自然发酵而成,鲜马奶中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酸马奶的品质。然而,鲜马奶中的微生物组成却鲜有报道。【目的】解析鲜马奶中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鲜马奶和酸马奶中微生物的差异,探究马奶发酵过程中微... 【背景】传统的酸马奶是由鲜马奶自然发酵而成,鲜马奶中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酸马奶的品质。然而,鲜马奶中的微生物组成却鲜有报道。【目的】解析鲜马奶中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鲜马奶和酸马奶中微生物的差异,探究马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6份采集自内蒙古锡林浩特牧区的鲜马奶中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全长进行测序,在种水平解析鲜马奶样品的细菌组成,并与前期同一地区的酸马奶菌群组成作对比。【结果】鲜马奶中包含大量的乳酸菌,主要为乳酸乳球菌(12.43%)、格氏乳球菌(3.53%)、肠膜明串珠菌(1.77%)等。此外还有部分板崎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存在。马奶发酵前后菌群变化较大,鲜马奶中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酸马奶,其中乳酸乳球菌和瑞士乳杆菌为鲜马奶和酸马奶的共有细菌。鲜马奶中的肠膜明串珠菌与乳酸乳球菌、格氏乳球菌呈正相关关系,与嗜水气单胞菌等有害菌为负相关关系,表明在马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能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结论】在马奶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大量生长抑制了马奶中有害菌生长,降低了马奶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提升了酸马奶的品质。为酸马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马奶 酸马奶 细菌多样性 乳酸菌 发酵剂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电子鼻技术分析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海敏 田佳乐 +3 位作者 孙思霖 聂佳莹 何彬彬 丹彤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88,共16页
【背景】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酸奶的常用发酵剂,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筛选出的具有良好风味的复... 【背景】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酸奶的常用发酵剂,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筛选出的具有良好风味的复配发酵剂(复配比为1:100)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IMAU20312与S.thermophilus IMAU80809为实验对象,分析牛乳在发酵及贮藏期间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发酵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检测并解析新鲜牛乳在发酵及贮藏阶段所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该发酵剂在牛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生酸类物质23种,醛类物质13种,醇类物质15种,酮类物质18种,酯类物质11种,烷烃类物质22种。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果表明发酵乳中关键性风味物质(OAV≥1)有2种,而其他化合物如1-辛烯-3-醇、3-羟基丁醛、3-甲基-正丁醛、2,3-丁二酮、2-壬酮及己酸乙酯等对发酵乳的整体风味起修饰作用(0.1≤OAV<1)。热图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牛乳在发酵与贮藏期间产生的风味物质有显著差异,类似的分析结果在电子鼻系统检测分析中也有发现。【结论】该复配发酵剂在牛乳发酵和贮藏期间能产生的多种风味物质,这些化合物能赋予产品良好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嗜热链球菌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原文传递
可代谢半乳糖嗜热链球菌的诱变选育及其在发酵乳生产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艳艳 邰佳慧 +2 位作者 卢纹慧 崔欣蕊 丹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6-1454,共19页
【目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的常用发酵剂,在乳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大多数嗜热链球菌为半乳糖阴性(Gal-)菌株,不能代谢半乳糖而将其排出到胞外,导致发酵乳中半乳糖含量增加。因此可通过... 【目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的常用发酵剂,在乳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大多数嗜热链球菌为半乳糖阴性(Gal-)菌株,不能代谢半乳糖而将其排出到胞外,导致发酵乳中半乳糖含量增加。因此可通过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嗜热链球菌,使其可代谢半乳糖,开发一种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方法】利用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对嗜热链球菌IMAU80846进行诱变处理,测定野生株嗜热链球菌IMAU80846与突变株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Gal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活性,分析编码这些酶的氨基酸序列,得到一株可代谢半乳糖的嗜热链球菌IMAU80846Y,同时对突变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检测野生株和突变株发酵乳中乳酸、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最后将野生株和突变株分别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IMAU20450进行复配发酵,测定两组发酵乳在发酵与贮藏期间的发酵特性,制备一款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结果】突变株嗜热链球菌IMAU80846Y的β-Gal、GalK活性高于野生株,PK和GK活性低于野生株,氨基酸序列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与糖代谢有关基因发生突变,HPLC检测结果表明突变株发酵乳中乳糖、半乳糖的含量均低于野生株,而乳酸、葡萄糖的含量高于野生株。发酵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复配组相比,突变株复配组发酵乳具有良好的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以及持水力。【结论】嗜热链球菌IMAU80846经NTG诱变后,菌株代谢半乳糖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利用该突变株可生产一款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亚硝基胍诱变 半乳糖代谢 发酵乳
原文传递
乳酸盐与渗透胁迫对干酪乳酪杆菌Zhang的损伤机理及保护措施
13
作者 杨雄州 王昊乾 +3 位作者 张静雯 黄天 于洁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目的:探究乳酸盐与渗透压胁迫对干酪乳酪杆菌Zhang的抑制作用并寻求解决方案。方法:分别使用乳酸钠、乳酸铵与氯化钠对菌体营造有机盐胁迫与渗透压胁迫,测定完全抑制浓度并绘制耐渗透曲线,通过测定菌体密度、活菌数、细胞损伤来观察LCZ... 目的:探究乳酸盐与渗透压胁迫对干酪乳酪杆菌Zhang的抑制作用并寻求解决方案。方法:分别使用乳酸钠、乳酸铵与氯化钠对菌体营造有机盐胁迫与渗透压胁迫,测定完全抑制浓度并绘制耐渗透曲线,通过测定菌体密度、活菌数、细胞损伤来观察LCZ受到的生理损伤与相容性溶质的保护效果。通过分批培养与恒定pH分批培养探究渗透压升高的关键因素,通过稀释发酵液以达到降低渗透压的效果,测定稀释后样品菌体密度、活菌数、干重得率的变化。结果:乳酸铵由于自身特性对LCZ具有强烈抑制作用;乳酸钠对LCZ的抑制作用较为温和,对LCZ起到的主要抑制作用是高渗抑制。L-脯氨酸对高渗环境下LCZ生物量积累及细胞活性均有显著保护作用,最优添加量为2 g/L。稀释发酵液处理对恒定pH补料培养菌体密度与活菌数的提升效果显著,最终发酵液OD_(600nm)与活菌数可达到19.68±0.429与(3.439±0.110)×10^(10)CFU/mL,分别是未稀释处理的1.61倍与1.46倍。结论:L-脯氨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渗下LCZ的活性损伤。通过稀释发酵液处理降低发酵后期渗透压,能极大地提升发酵水平及细胞活性,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酪杆菌Zhang 乳酸盐胁迫 渗透胁迫 相容性溶质 高密度发酵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连续传代过程中遗传稳定性评价
14
作者 刘凯龙 黄天 +2 位作者 刘晓晔 玉霞 姚国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2,共11页
目的:以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为研究对象,对其连续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在TPY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00代,对其0,25,50,75,100代的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以及结合比较基因组... 目的:以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为研究对象,对其连续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在TPY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00代,对其0,25,50,75,100代的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以及结合比较基因组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在连续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时的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并以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原始基因组作为参考序列,研究发现不同代时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的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与原始基因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代时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与原始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识别SNP突变位点发现不同代时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基因组保守,均未发现稳定遗传的突变位点,进一步进行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酶注释,结果发现不同代时菌株具有相似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遗传特征高度相似。结论:本研究从表型特性和基因组层面综合评估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的遗传稳定性,可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产业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 连续传代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氮源对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表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洋 乔少婷 +3 位作者 李嘉雯 田佳乐 丹彤 孙天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6,共9页
乳酸菌胞外多糖(EPS)具有增加发酵乳黏度,防止乳清析出,增强凝乳强度等特性,是目前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基础培养基M17为对照,以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和酪蛋白胨替代M17液体培养基的复合氮源,探究不同氮源对嗜热链球菌I... 乳酸菌胞外多糖(EPS)具有增加发酵乳黏度,防止乳清析出,增强凝乳强度等特性,是目前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基础培养基M17为对照,以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和酪蛋白胨替代M17液体培养基的复合氮源,探究不同氮源对嗜热链球菌IMAU20561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子质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IMAU20539以大豆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M17培养基中胞外多糖产量达480.7 mg/L,远高于其它3种培养基所得多糖的产量。不同氮源培养基所得粗EPS经纯化后收集的EPS组分不同,各EPS组分的分子质量也有显著差异,以酪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M17培养基所得EPS分子质量最大(5.964×105u),其次为基础培养基M17(1.260×105u)、大豆蛋白胨培养基(6.635×104u)和胰蛋白胨培养基(1.192×104u)。不同氮源培养基所得多糖结构有显著差异,大豆蛋白胨培养基所得EPS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胰蛋白胨培养基所得EPS主要由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酪蛋白胨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M17所得EPS有相似的单糖组成,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占比分别为10.46∶1.62∶87.37和20.37∶2.77∶7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嗜热链球菌 胞外多糖 氮源 多糖结构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自然发酵乳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中节 赵洁 孙志宏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4期63-68,共6页
自然发酵乳食用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并且具有优良的益生作用。与商业化生产发酵乳相比,自然发酵乳具有微生物资源构成更为多样、发酵过程更加复杂等优点,但家庭化的生产方式导致自然发酵乳质量安全难以保证,阻碍其工业化生产。基于高通量... 自然发酵乳食用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并且具有优良的益生作用。与商业化生产发酵乳相比,自然发酵乳具有微生物资源构成更为多样、发酵过程更加复杂等优点,但家庭化的生产方式导致自然发酵乳质量安全难以保证,阻碍其工业化生产。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为解析自然发酵乳中微生物物种和代谢多样性、差异基因的检测、转录、表达及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简述了培养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在国内外自然发酵乳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多组学联用技术在自然发酵乳中应用的前景,以期为自然发酵乳开发利用、品质调控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乳 多组学 培养组学
下载PDF
过氧乙酸协同次氯酸钠对植物乳杆菌噬菌体的复合灭活效果
17
作者 郭蛇 李伟娜 +2 位作者 马瑞瑞 朱含芳 陈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食品工业中,乳制品发酵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噬菌体的侵染。在确保有效杀菌消毒的前提下,将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复配,使各杀菌剂性能达到互补,从而起到更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避免噬菌体对发酵过程的侵染。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 在食品工业中,乳制品发酵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噬菌体的侵染。在确保有效杀菌消毒的前提下,将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复配,使各杀菌剂性能达到互补,从而起到更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避免噬菌体对发酵过程的侵染。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及噬菌体P1、P2为研究对象,评价质量分数为0.3%过氧乙酸溶液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复合处理对其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0.3%过氧乙酸处理植物乳杆菌5 min后,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为0.38%;0.3%过氧乙酸与800 mg/kg次氯酸钠直接混合可使噬菌体P1在10 min内完全失活;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处理5 min后,可噬菌体P2下降5.05个对数级。本研究可为准确评价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噬菌体 过氧乙酸 次氯酸钠 复合处理 灭活
下载PDF
瑞士乳杆菌的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昊乾 马玉珠 +3 位作者 赵景娜 刘文俊 陈永福 孙天松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8,18,共6页
对分离自中国和蒙古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194株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的发酵、益生及感官特性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得到优良特性菌株应用于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当中。以菌株发酵产酸速率、人工胃肠液耐受性和胆盐耐受性为主... 对分离自中国和蒙古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194株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的发酵、益生及感官特性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得到优良特性菌株应用于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当中。以菌株发酵产酸速率、人工胃肠液耐受性和胆盐耐受性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产酸速率快且益生特性优良的菌株L. helveticus IMAU30040和IMAU40086,并以商业化菌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c-01为对照制作活性乳酸菌饮料并研究其贮藏稳定性。L. helveticus IMAU30040和IMAU40086发酵活性乳酸菌饮料于4℃贮藏28 d过程中,pH值无显著变化,活菌数仍均保持在10^(8)mL^(-1)以上,且IMAU30040在贮藏期间的活菌数高于IMAU40086。感官评价结果表明,L. helveticus发酵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口感、滋味、风味和状态得分在同一贮藏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L. helveticus IMAU30040具有作为活性乳酸菌饮料发酵菌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乳杆菌 活性乳饮料 贮藏稳定性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肠道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中节 赵洁 +1 位作者 宋宇琴 孙志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6-1797,共12页
动物体内定殖着丰富且多样的细菌,其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存在于动物肠道中的益生菌,是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进化关系的模式菌种。【目的】以下载自NCBI的分离自猪、家禽类、人类、... 动物体内定殖着丰富且多样的细菌,其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存在于动物肠道中的益生菌,是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进化关系的模式菌种。【目的】以下载自NCBI的分离自猪、家禽类、人类、啮齿类动物的116株L.reuteri和分离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牛、羊和马肠道中的16株L. reuteri为研究对象,解析L. reuteri不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宿主特异性,为L. reuteri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LST技术,以ddl、pkt、leu S、gyr B、dlt A、rpo A、rec A共7个看家基因为研究靶点,对L.reuteri分离株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推演分离株与宿主生境的进化关系。【结果】132株L. reuteri共划分为63个序列型,6个克隆复合体。等位基因序列重组分析发现,在L.reuteri的进化中发生了个别的重组事件,eBURST、MSTree分析表明不同分离源的L. reuteri分离株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32株L. reuteri来自5个Clusters且与分离源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利用MLST技术完成了132株L. reuteri肠道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MSTree、系统发育等群体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分离源菌株有着高度的宿主特异性,表明L. reuteri为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肠道 宿主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