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种作物秸秆的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68
1
作者 康健 匡彦蓓 盛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51-1956,共6页
饲草作物秸秆是黄土高原农区重要的饲料来源,但是适宜饲草作物秸秆的选择是该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以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碳水化合物和有机质... 饲草作物秸秆是黄土高原农区重要的饲料来源,但是适宜饲草作物秸秆的选择是该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以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碳水化合物和有机质消化率为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静宁地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高梁(Sorghum bicolor)、青稞(Avena nuda)、燕麦(A.sativa)、土豆(Solanum tuberosum)、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和豌豆(Pisum sativum)10种饲草作物秸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秸秆营养品质从高到低的次序为糜子、大豆、豌豆、谷子、青稞、燕麦、高粱、土豆、玉米、小麦。聚类分析的结果为糜子、大豆、豌豆和燕麦为一类,谷子和土豆为一类,小麦、玉米和高粱为一类,青稞单独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饲草作物秸秆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2
作者 林樱姬 赵萍 王雅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随着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植物多酚因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就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并对植物多酚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多酚 提取方法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和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善家 苏培玺 +2 位作者 张海娜 周紫鹃 解婷婷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选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1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8个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指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总含水量(TWC)、相对含水量(RWC)、干重含水量(DWWC)、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水势(LWP)、比叶面积(SLA)、比叶体积(SLV),探讨荒漠植... 选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1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8个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指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总含水量(TWC)、相对含水量(RWC)、干重含水量(DWWC)、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水势(LWP)、比叶面积(SLA)、比叶体积(SLV),探讨荒漠植物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反映荒漠植物适应严酷环境的典型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C4植物珍珠猪毛菜、梭梭、沙拐枣的δ13C值变化范围在–18‰~–15‰,其余的C3植物变化范围在–29‰~–24‰,其中花棒的δ13C值最小,为–28.34‰,红砂最大,为–24.63‰;对C3荒漠植物叶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SLV与L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TWC、DWW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2),δ13C与LW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V可以作为反映荒漠植物叶性状特征的重要指标,叶片水分及功能性状之间所呈现的特征及其对生境的响应都综合表现出荒漠植物的生态应对策略和适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叶片 含水量 功能性状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当归中阿魏酸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金汝城 李贵文 +2 位作者 马素丽 周术涛 赵国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测定当归中生物活性成分阿魏酸的含量并研究其提取工艺,提高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进行阿魏酸的提取,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阿魏酸提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验。结果:... 目的:测定当归中生物活性成分阿魏酸的含量并研究其提取工艺,提高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进行阿魏酸的提取,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阿魏酸提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验。结果:阿魏酸在0.02244~0.14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精密度RSD〈0.88%,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6.8%,RSD为1.37%;得到了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使阿魏酸的提取率达到了94.2%。结论:该工艺可充分将当归中的活性成分阿魏酸提取出来,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阿魏酸 超声波辅助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蛋白质测定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4期58-59,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凯氏法定氮样品消化中的CuSO4·5H2O、K2SO4、浓H2SO4的最佳用量来建立一种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法。结果表明:①凯氏法定氮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CuSO4·5H2O2.50g,K2SO40.10g,浓H2SO44.00mL;②CuSO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凯氏法定氮样品消化中的CuSO4·5H2O、K2SO4、浓H2SO4的最佳用量来建立一种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法。结果表明:①凯氏法定氮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CuSO4·5H2O2.50g,K2SO40.10g,浓H2SO44.00mL;②CuSO4·5H2O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③用此最佳条件作试验,消化时间仅为12min。④与其他CuSO4·5H2O、K2SO4和浓H2SO4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结论为该法适合批量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尤其适合学生课堂教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测定 正交试验 消化条件
下载PDF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李善家 韩多红 +1 位作者 王恩军 武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4-680,共7页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um)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系活性的影响,对采自于河西走廊黑河中游的黑果枸杞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其发芽率(GP)、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相对盐害率...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um)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系活性的影响,对采自于河西走廊黑河中游的黑果枸杞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其发芽率(GP)、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相对盐害率和抗氧化物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结果显示,25mmol·L^(-1)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50~300mmol·L^(-1)的NaCl处理则有抑制作用;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NaCl浓度的临界值是50mmol·L^(-1),极限值是300mmol·L^(-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添加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各NaCl浓度处理下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表明,甜菜碱能有效减缓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盐胁迫 种子萌发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凹凸棒石改性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被引量:38
7
作者 赵萍 姚莹 +1 位作者 林峰 张春霞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6年第5期47-49,55,共4页
介绍了我国凹凸棒石的矿产资源及改性技术的发展状况,叙述了凹凸棒石的各种改性方法,提出了微波改性方法的可行性。概括了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活化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凹凸棒石粘土对土壤团粒结构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左军 陈正宏 +2 位作者 袁惠君 刘晓风 郝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凹土)对土壤团粒结构和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土能显著增加直径>0.25mm和0.25~0.5mm团聚体总数;凹土用量40~80gkg-1时提高小麦千粒重和淀粉含量,80gkg-1时千粒重最大,40gkg-1时淀粉含量最高;≥80gkg-1时... 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凹土)对土壤团粒结构和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土能显著增加直径>0.25mm和0.25~0.5mm团聚体总数;凹土用量40~80gkg-1时提高小麦千粒重和淀粉含量,80gkg-1时千粒重最大,40gkg-1时淀粉含量最高;≥80gkg-1时降低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穗粒数和穗粒重;20~40gkg-1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粒结构 凹土 小麦 生长
原文传递
芦笋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翠霞 毛箬青 +2 位作者 李志忠 王永刚 刘晓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10期1260-1263,共4页
本试验测定了97-2芦笋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其他几个品系以及日常蔬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7-2芦笋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每100 g该芦笋所含蛋白质、脂肪、总糖分别为3.25 g、0.25 g、2.64 g,检测到了18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115... 本试验测定了97-2芦笋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其他几个品系以及日常蔬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7-2芦笋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每100 g该芦笋所含蛋白质、脂肪、总糖分别为3.25 g、0.25 g、2.64 g,检测到了18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115.13 mg,占总氨基酸的3.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4.95%。该芦笋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表明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1.13。该品系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VB1 0.39 mg、VB2 0.68 mg、VB3 0.38 mg、VB6 4.88 mg。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中Fe、Mg、Zn、Ca等元素含量较高于蔬菜。比较结果表明此芦笋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此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生化分析 营养评价
下载PDF
马铃薯渣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前景 被引量:34
10
作者 袁惠君 赵萍 李志忠 《甘肃科技纵横》 2004年第6期67-67,78,共2页
马铃薯渣是以鲜薯为原料加工淀粉后的副产品,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及少量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渣开发利用的价值,讨论了薯渣加工产品的前景。
关键词 马铃薯渣 开发利用价值 蛋白质 副产品 纤维素 淀粉 果胶 原料加工 加工产品 成分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致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6
11
作者 曹荟哲 哈小琴 +3 位作者 李雪雁 徐倩 白燕青 曾通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5,共5页
胰岛素抵抗(IR)是与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有关的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这些与IR相关的疾病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脂代谢紊乱对细胞具有脂毒性作用,会引起或加重IR,其典型表现是血浆甘油三酯(TG)和游... 胰岛素抵抗(IR)是与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有关的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这些与IR相关的疾病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脂代谢紊乱对细胞具有脂毒性作用,会引起或加重IR,其典型表现是血浆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其中血浆FFA升高是IR的独立致病因素。虽然FFA导致IR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已证实FFA可通过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作用、凋亡和炎症作用等引发IR。本文概述了参与这些致病过程的相关分子及其作用机制,为FFA导致IR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治疗IR和预防T2DM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药性 脂肪酸类 非醋化 胰岛素信号通路 脂毒性
下载PDF
食用菌风味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润 杨焱 +2 位作者 刘晓风 陈万超 李文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214,共13页
食用菌因其独特风味,成为风味领域研究的热点,其风味品质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食用菌风味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且风味成分形成机理尚不明确。笔者综述了食用菌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影响其风味物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介绍了风味评价指... 食用菌因其独特风味,成为风味领域研究的热点,其风味品质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食用菌风味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且风味成分形成机理尚不明确。笔者综述了食用菌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影响其风味物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介绍了风味评价指标及在食用菌风味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风味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非挥发性风味物质 风味物质评价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浆水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轶 王玉丽 +1 位作者 陈晓前 赵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9-222,共4页
通过对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及数量测定,查明了浆水中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及酵母菌,其次尚有少量放线菌,霉菌为污染菌。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了2株乳酸菌、3株酵母菌,1株放线菌及2株霉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通过对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及数量测定,查明了浆水中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及酵母菌,其次尚有少量放线菌,霉菌为污染菌。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了2株乳酸菌、3株酵母菌,1株放线菌及2株霉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初步鉴定2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明串珠菌属(Leaconostoc);3株酵母菌分属于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及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放线菌属于诺卡氏菌属(Nocardia);2株霉菌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 微生物 分离 初步鉴定
下载PDF
白酒糟与菊芋渣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任海伟 王莉 +4 位作者 朱朝华 孙安琪 王治业 李金平 李志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5-244,共10页
利用青贮原理将白酒糟和菊芋渣混合进行固态发酵,二者按照不同鲜质量比发酵10、30、60 d时,分别考察营养成分、木质纤维含量和发酵特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当白酒糟和菊芋渣以1.2:1和1:... 利用青贮原理将白酒糟和菊芋渣混合进行固态发酵,二者按照不同鲜质量比发酵10、30、60 d时,分别考察营养成分、木质纤维含量和发酵特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当白酒糟和菊芋渣以1.2:1和1:1.5比例发酵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和生物降解潜力较高。发酵过程中pH值、乳酸和氨氮含量等特性参数均处于优良青贮品质范围,V-score评分均为优等。白酒糟或菊芋渣单独发酵期间主要以变形菌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混合发酵时则演变为以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细菌为主。总之,白酒糟与菊芋渣能通过生化互补特性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质青贮,综合考虑糟渣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效率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以1.2:1比例混合青贮发酵30 d为宜,可获得良好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发酵 菌群 白酒糟 菊芋渣
下载PDF
淫羊藿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翟远坤 王鸣刚 +1 位作者 李志忠 张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含药血清(SI)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每0.25g/kg质量淫羊藿苷的剂量灌服成年大鼠,制得淫羊藿苷含药血清,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得对照血清。分别以2.5%,5%和10%3种...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含药血清(SI)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每0.25g/kg质量淫羊藿苷的剂量灌服成年大鼠,制得淫羊藿苷含药血清,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得对照血清。分别以2.5%,5%和10%3种血清浓度干预rBMSC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同时检测成骨性诱导培养9d后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出最佳血清浓度。以最佳血清浓度干预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比较SI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提取Total RNA,RT-PCR检测IGF-1,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浓度的含药血清均能抑制rBMSCs的增殖,但可提高ALP活性。5%的SI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该浓度的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骨钙素的分泌和钙盐沉积,提高ALP活性,增强IGF-1,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经口服后的代谢产物抑制rBMSCs增殖,但可促进成骨性分化,提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其代谢物是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清 增殖 成骨性分化
原文传递
外源钙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韩多红 李善家 +3 位作者 王恩军 孟红梅 陈叶 张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提高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CaCl2处理后,发芽率(G r)、发芽势(G v)、发芽指数(G i)、活力指数(V i)和相... 目的:通过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提高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CaCl2处理后,发芽率(G r)、发芽势(G v)、发芽指数(G i)、活力指数(V i)和相对盐害率的变化,并对黑果枸杞幼苗的含水量、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量(MDA)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低浓度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处理则有抑制作用。经不同浓度的CaCl2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逐渐减少,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和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外源CaCl2处理后,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下降幅度变小,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变小,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变小。结论:CaCl2能够有效地缓解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外源钙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芸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丙云 袁亚兰 +2 位作者 高瑜璟 苏雪艳 任海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47-350,共4页
以芸豆蛋白(KBP)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全面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芸豆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模式,其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 以芸豆蛋白(KBP)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全面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芸豆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模式,其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91.25、67.59、78.07、43.54、74.55和62.38。对芸豆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等功能特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其功能特性良好。SDS-PAGE分析表明蛋白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8条带上,分别对应为90.5、81.3、65.8、43.9、41.5、33.7、30.2、17.5k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蛋白 营养评价 功能特性 SDS—PAGE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中药红芪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林 谭玉玲 《中外医疗》 2010年第5期120-121,共2页
对近年来中药红芪的药用、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红芪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芪 综述
下载PDF
太阳能干燥室内部气流场分布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9
作者 任海伟 李金平 +3 位作者 刘增光 岳大灵 张飞 李志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35-238,共4页
为研究太阳能干燥室内气流场分布和构建气流运动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运用标准k-ε模型对给定的不同气流速度对干燥室内气流分布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气流速度2 m/s和10 m/s相比,气流速度为6 m/s时干燥室内的... 为研究太阳能干燥室内气流场分布和构建气流运动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运用标准k-ε模型对给定的不同气流速度对干燥室内气流分布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气流速度2 m/s和10 m/s相比,气流速度为6 m/s时干燥室内的速度分布满足要求,且气流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干燥室 气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明磊国 王鸣刚 +3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韩桂秋 朱瑞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研究蛇床子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采用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盖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使用1×10?5 mol.L?1蛇床子素刺激破骨细胞,观察活体细胞并依据HE、TRAP、骨陷窝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研究蛇床子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采用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盖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使用1×10?5 mol.L?1蛇床子素刺激破骨细胞,观察活体细胞并依据HE、TRAP、骨陷窝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陷窝和面积定量分析,吖啶橙染色统计凋亡细胞;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0?5 mol.L?1蛇床子素能够明显提高破骨细胞凋亡率并通过抑制RANKL和TRAP等相关基因及JNK1/2磷酸化水平抑制其骨吸收。结果提示,蛇床子素可以通过RANK+RANKL/TRAF6/Mkk/JNK途径刺激破骨细胞凋亡并抑制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破骨细胞 细胞凋亡 骨吸收 RANKL OPG TR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