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电针对家兔发热效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永录 支东学 +5 位作者 崔有宏 王平 解好群 李晓明 喻志英 孟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实验以14只家兔发热前后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变化,作为对照组;在17只家兔上观察了间断电针对发热效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脑脊液中cAMP和PGE,含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如下:(1) 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后1.5h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 本实验以14只家兔发热前后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变化,作为对照组;在17只家兔上观察了间断电针对发热效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脑脊液中cAMP和PGE,含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如下:(1) 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后1.5h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同时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也明显增加。(2) 间断电针能明显抑制EP性发热效应,同时也阻止了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升高。间断电针组的体温反应高峰、体温反应指数和脑脊液中cAMP、PGE_1含量与给EP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电针 CAMP PGE1 发热效应
下载PDF
家兔发热时脑脊液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变化及禁水的抗热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永录 孟涛 王绪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本实验观察了发热家兔脑脊液(CSF)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及禁水对家兔内毒素(ET)发热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隔区注射AVP可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效应;2.发热组家兔CSF和血浆中AV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3.禁水可明显... 本实验观察了发热家兔脑脊液(CSF)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及禁水对家兔内毒素(ET)发热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隔区注射AVP可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效应;2.发热组家兔CSF和血浆中AV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3.禁水可明显对抗家兔ET性发热效应,其抗热作用与CSF和血浆中AVP含量升高有关;4.禁水也可使正常家兔体温水平下移。上述实验结果提示,AVP可能是家兔体内一种内源性退热物质,同时在正常体温调节中也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精氨酸和压素 禁水 抗热作用
下载PDF
狗严重烧伤后甲状腺的形态改变及其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黄应堂 周其全 +2 位作者 支东学 葛祥云 赖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本组实验表明烧伤后甲状腺处于高机能状态,表现为:甲状腺滤泡直径变小,滤泡上皮增高,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线粒体增大,上皮细胞数目增多,胶体内出现许多吸收空泡以及血清T_3、T_4水平升高。这种甲状腺功能的高活动状态可能对伤后机体的... 本组实验表明烧伤后甲状腺处于高机能状态,表现为:甲状腺滤泡直径变小,滤泡上皮增高,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线粒体增大,上皮细胞数目增多,胶体内出现许多吸收空泡以及血清T_3、T_4水平升高。这种甲状腺功能的高活动状态可能对伤后机体的抗损伤过程具有积极意义。严重烧伤后,患者血中甲状腺素水平高低可能代表机体的反应能力。保护甲状腺的功能,或许对烧伤后伤情的转归产生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烧伤 病理 T3 T4
下载PDF
针刺对体温调节功能与退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永录 《针刺研究》 CAS 1988年第4期362-367,共6页
人和恒温动物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在疾病的情况下,这种稳定被打破,则出现发热。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一种基本病理过程,其发生发展机理有不少问题已有研究。而针刺疗法对许多... 人和恒温动物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在疾病的情况下,这种稳定被打破,则出现发热。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一种基本病理过程,其发生发展机理有不少问题已有研究。而针刺疗法对许多发热性疾病又有显著疗效。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和我们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将针刺对体温的调整作用及其机理作以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发热效应 降温效应 家兔 体温调节 冷敏神经元 电针刺激 皮肤温度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