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
作者 赵林姝 刘录祥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81-489,共9页
辐射诱变处理是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工作中常用的诱变因素、诱变处理对象及对诱变后代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的主要技术方法,总结了农作物辐射诱变的主要育种成就及国内外在辐... 辐射诱变处理是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工作中常用的诱变因素、诱变处理对象及对诱变后代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的主要技术方法,总结了农作物辐射诱变的主要育种成就及国内外在辐射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对今后诱变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以期为提高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辐射诱变 突变体筛选 新品种
下载PDF
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坤 黄长玲 《中国糖料》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甜玉米作为一种特用玉米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本文综述了甜玉米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特性和品种选育情况,指出我国甜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种质基础狭隘,基础研究不足;优质多抗广适品种缺乏,品种类型单一;缺少具有竞争力的甜玉米种子品... 甜玉米作为一种特用玉米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本文综述了甜玉米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特性和品种选育情况,指出我国甜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种质基础狭隘,基础研究不足;优质多抗广适品种缺乏,品种类型单一;缺少具有竞争力的甜玉米种子品牌。提出甜玉米产业的发展要点及相应对策:⑴引进耐寒、耐热、多抗、优质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及基础材料的创建工作,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深入研究甜度、果皮厚度等品质密切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生理生化调控机理,探讨品质相关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之间的关系。⑵以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风味独特的甜玉米品种为目标,创建来源广泛的优质基础选系群体,集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单倍体、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快育种选择速度,建立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与产量和农艺性状协调的甜玉米育种技术体系。⑶以国内甜玉米育种优势单位为基础,结合成果转化政策引导科企合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品牌体系的建立,加强优势产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品种选育 产业发展
下载PDF
120份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KASP检测 被引量:19
3
作者 邹景伟 贾万利 +6 位作者 李立鑫 陈旭 贾丹 闫长生 张秀英 肖世和 孙果忠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45-3959,共15页
为了解120份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组成,本研究利用高通量的KASP标记技术对株高、抗叶锈病、抗条锈病、抗赤霉病、抗穗发芽和加工品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株高基因组成包含5种类型,分别是Rht-B1a/... 为了解120份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组成,本研究利用高通量的KASP标记技术对株高、抗叶锈病、抗条锈病、抗赤霉病、抗穗发芽和加工品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株高基因组成包含5种类型,分别是Rht-B1a/Rht-D1a (1份)、Rht-B1a/Rht-D1b (58份)、Rht-B1a+160/Rht-D1a (2份)、Rht-B1a+160/Rht-D1b (30份)和Rht-D1a/Rht-B1b (29份)。在抗病性方面,有69份材料含抗叶锈病基因Lr14a,3份材料含Lr68基因;抗叶锈病基因Lr21和Lr34、抗赤霉病基因Fhb1、抗条锈病基因Yr15在供试材料中均未发现。在抗穗发芽方面,68份材料为TaMFT-A1基因的Jagger-type抗穗发芽单倍型,21份材料为TaMoc-A1基因的Hap-H抗穗发芽单倍型,22份材料为TaSdr-D1基因的TaSdr-D1a抗穗发芽单倍型,84份材料为TaPHS1基因的Rio Blanco type抗穗发芽单倍型。在品质方面,83份材料为非1B/1R易位系,20份材料含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5+10,供试材料均不含Bx7OE。上述结果表明,对常规育种手段育成的高代品系进行KASP标记辅助选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育种策略,能显著地提高小麦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基因 KASP检测
原文传递
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建军 雍洪军 +6 位作者 张晓聪 李明顺 张德贵 白丽 高志强 张世煌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70-2177,共8页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Pob32与B群种质,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中亲杂种优势 品种效应
下载PDF
美洲地区主要玉米群体特征及其利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雍洪军 王建军 +5 位作者 张德贵 张晓聪 李明顺 白丽 张世煌 李新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3-713,共11页
美洲地区是全球玉米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优良种质渗入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有效途径。通过整理和分析不同学者关于美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CIMMYT)和巴西玉米种质的配合力... 美洲地区是全球玉米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优良种质渗入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有效途径。通过整理和分析不同学者关于美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CIMMYT)和巴西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鉴定出在我国可能有应用潜力的24个优良玉米群体,包括8个美国群体,8个CIMMYT群体和8个巴西玉米群体。建议在适应性改良的基础上,以我国本土化的A群和B群为核心,将群体BSSS(R)C10、BS10(FR)C14、BS13(S)C9、BSK(HI)C8 Syn 3、BR106、Pop44(C8)、Pop45(C3)与A群种质,群体BS11(FR)C14、BS16(S)C3 Syn 2、BS29(R)C3、BSCB1(R)C14、BR105、Pop42(C4)与B群种质构建复合群体,开展改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美洲 产量配合力 杂种优势反应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树章 杨小艳 +4 位作者 林清 翁建峰 蒋晓英 李新海 雷开荣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1,共6页
草甘膦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介绍了草甘膦的作用机理,详细分析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 草甘膦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介绍了草甘膦的作用机理,详细分析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策略。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及商品化应用进展,进而提出了针对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遗传转化 转基因育种 商品化
下载PDF
玉米穗行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焕欣 翁建峰 +4 位作者 张晓聪 刘昌林 雍洪军 郝转芳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穗行数是玉米产量的重要组成性状,其遗传解析对高产育种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203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07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吉林公主岭和海南三亚进行穗行数测定;采用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1 10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穗行数... 穗行数是玉米产量的重要组成性状,其遗传解析对高产育种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203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07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吉林公主岭和海南三亚进行穗行数测定;采用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1 10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穗行数进行关联分析。共鉴定出9个与穗行数显著关联(P<0.0001)的SNP,分别位于染色体框1.02、1.10、7.03、8.02、9.06和10.03。8个SNP位于已定位的数量性状座位(QTL)区间内。在显著SNP位点LD区域内发掘出4个候选基因,分别编码含F-box结构域的生长素受体蛋白、玉米kn1蛋白、AP2结构域蛋白和富亮氨酸重复的跨膜蛋白激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发掘穗行数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将为克隆控制玉米产量性状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行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Meta-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江培顺 张焕欣 +9 位作者 吕香玲 郝转芳 李博 李明顺 王宏伟 慈晓科 张世煌 李新海 史振声 翁建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9-978,共10页
借助IBM2 2008 Neighbors高密度玉米遗传图谱整合了1994—2012年文献发表的玉米产量性状(穗行数、行粒数、粒重)584个QTL。采用元分析方法,确定了22个穗行数、7个行粒数和44个粒重Meta-QTL。根据B73基因组序列进行产量相关基因的重定位,... 借助IBM2 2008 Neighbors高密度玉米遗传图谱整合了1994—2012年文献发表的玉米产量性状(穗行数、行粒数、粒重)584个QTL。采用元分析方法,确定了22个穗行数、7个行粒数和44个粒重Meta-QTL。根据B73基因组序列进行产量相关基因的重定位,在Meta-QTL区段内分别获得10个玉米产量基因和12个与水稻7个产量基因同源的候选基因,分别位于玉米染色体Bins1.04、1.06、1.07、2.04、2.06、3.04、4.05、4.07、4.09、5.03、5.04、5.05、7.02、8.03、9.03、10.06和10.07。玉米产量性状Meta-QTL及相关候选基因分析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元分析 Meta-QTL 候选基因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吕霞 王慧 +6 位作者 曾兴 杨小艳 翁建峰 邸宏 郭燕博 王振华 李新海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2,共6页
Bt是转基因抗虫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外源基因,包含编码杀虫晶体蛋白(ICPs)的Cry类和Cyt类基因,以及编码营养期杀虫蛋白(Vip)的vip类基因。迄今已有40余种转Bt基因玉米事件被26个国家批准进入商业化种植或饲料食品加工。目前,Bt基因研发... Bt是转基因抗虫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外源基因,包含编码杀虫晶体蛋白(ICPs)的Cry类和Cyt类基因,以及编码营养期杀虫蛋白(Vip)的vip类基因。迄今已有40余种转Bt基因玉米事件被26个国家批准进入商业化种植或饲料食品加工。目前,Bt基因研发仍在进行,并逐步向分离克隆和改造新基因以及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方向发展。转Bt基因育种工程逐渐扩大靶标昆虫抗性范围,并向复合性状抗虫玉米发展。转化技术亦向高效化和安全化发展。综述了Bt基因作用机理、转Bt基因玉米研发及应用,拟为我国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BT基因 玉米螟 转化体 商业化应用
原文传递
我国小麦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建议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果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7期4-8,共5页
种业发展对促进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小麦种业的发展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小麦种业发展的差距,分析了小麦关键育种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小麦种业的发... 种业发展对促进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小麦种业的发展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小麦种业发展的差距,分析了小麦关键育种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小麦种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业 存在的问题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连铮 孙君明 +2 位作者 王岚 李斌 赵荣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高产优质育种团队历经20多年育成的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975。该品种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适应性广。... 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高产优质育种团队历经20多年育成的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975。该品种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国家以及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四川9个省市审定,适宜种植区域N29°~42°,跨3个生态区13个纬度,是迄今国内纬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中黄13光周期钝感,蓝光受体基因(Gm CRY1a)研究结果揭示了其适应性广的分子机理。二是高产。在山西省襄垣县创4 686 kg·hm-2的大豆高产记录,在推广面积最大的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3 041 kg·hm-2,增产16. 0%,全部25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列参试品种首位。三是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5. 8%,百粒重24~26 g,商品品质好。四是多抗。抗倒伏,耐涝,抗花叶病毒病,中抗胞囊线虫病。采用良种良法相结合实现了中黄13大面积推广应用,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首位;截止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2009年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201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1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授权中国植物新品种权,2008年授权韩国植物新品种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中黄13 广适 高产 高蛋白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义文 代旭冉 +7 位作者 刘宏伟 杨丽 买春艳 于立强 刘朝辉 李洪杰 周阳 张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和分子基础,有助于穗发芽抗性改良。本文从穗发芽抗性QTL发掘、功能标记开发、穗发芽主要抗源以及抗穗发芽分子育种几方面对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和分子基础,有助于穗发芽抗性改良。本文从穗发芽抗性QTL发掘、功能标记开发、穗发芽主要抗源以及抗穗发芽分子育种几方面对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小麦穗发芽抗性研究重点及育种思路进行讨论,以期为小麦穗发芽遗传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数量性状位点 功能标记 分子育种
下载PDF
玉米耐旱功能标记辅助选择初探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柳思思 刘玲玲 +3 位作者 许侃 石庆华 张世煌 郝转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6,242,共6页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耐旱品种可以有效地保持其在干旱环境下的产量稳定性。随着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及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耐旱通用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的发掘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法。本...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耐旱品种可以有效地保持其在干旱环境下的产量稳定性。随着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及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耐旱通用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的发掘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法。本研究在已发掘的耐旱通用QTL基础上,选取相关的18个连锁标记进行开发并且验证在不同种质背景下24份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4245;通过GGT32(Graphical GenoTypes)图示基因型软件分析SSR位点,得出umc2217、umc2029、phi099、umc1213和phi022这5个连锁标记可用来初步鉴定玉米耐旱性;利用卡方检验,得出phi022和umc2217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与耐旱密切相关。因此,这几个连锁标记不仅可被用于相应群体的耐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而且为以后的标记辅助选择及抗旱性基因克隆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 SSR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玉米穗位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博 张焕欣 +6 位作者 杨小艳 吕颖颖 江培顺 郝转芳 吕香玲 王宏伟 翁建峰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利用41101个SNP标记对159份我国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通过控制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采取混合线性模型,检测到7个与穗位高显著相关SNP(P<0.0001),并确定7个候选基因,其注释功能有GABA-B受体活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利用41101个SNP标记对159份我国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通过控制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采取混合线性模型,检测到7个与穗位高显著相关SNP(P<0.0001),并确定7个候选基因,其注释功能有GABA-B受体活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活性、转运活性、翻译起始因子活性和酰胺基tRNA水解酶活性。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将收集的137个穗位高QTL整合至IBM2 2008Neighbors玉米遗传图谱上,确定19个"一致性"QTL,结合分析7个与穗位高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信息,获得2个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位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元分析
原文传递
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晓聪 周羽 +4 位作者 张林 邸宏 翁建峰 李新海 王振华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
低温冷害是北方春玉米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通过种子低温发芽试验对8个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利用的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在常温(25℃)和低温(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幼苗干重和活力... 低温冷害是北方春玉米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通过种子低温发芽试验对8个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利用的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在常温(25℃)和低温(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幼苗干重和活力指数等,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耐冷性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自交系分为耐冷性强中弱3类,其中PH4CV、吉419和吉495耐冷性强,H21耐冷性中等,W9706、黄早四、丹黄02和四279耐冷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幼苗干重与相对活力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本试验为大规模鉴定和筛选芽期耐冷玉米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发芽 耐冷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晓聪 雍洪军 +7 位作者 张焕欣 翁建峰 郝转芳 慈晓科 李明顺 张德贵 张世煌 李新海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综述了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种质筛选和遗传特性,为玉米耐冷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玉米芽期和苗期分田间和室内进行耐冷鉴定研究,应用一系列指标筛选出一些... 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综述了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种质筛选和遗传特性,为玉米耐冷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玉米芽期和苗期分田间和室内进行耐冷鉴定研究,应用一系列指标筛选出一些耐冷自交系、杂交种和群体。玉米耐冷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同时期可能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今后应在完善耐冷鉴定指标基础上,从基因资源挖掘、遗传机理解析、种质扩增与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深化玉米耐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芽期 苗期 耐冷
原文传递
玉米PDI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17
作者 吴金丽 汤泽洋 +3 位作者 鲁鑫 周志强 郭长虹 李新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作为硫氧还蛋白家族的一员,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在植物中,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和异构主要由二硫键蛋白催化完成,在参与蛋白质正确组装折叠方面至关...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作为硫氧还蛋白家族的一员,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在植物中,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和异构主要由二硫键蛋白催化完成,在参与蛋白质正确组装折叠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拟南芥PDI家族基因序列信息为基础,利用同源序列比对方法,从玉米中鉴定出21个PDI基因,除8号染色体外,非均匀地分布在其余玉米9条染色体上。进化树分析表明,玉米PDI基因家族分为4个进化分支11个发育组,同一发育组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相似。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DI基因家族启动子含响应逆境胁迫、植物激素及胚乳特异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DI基因家族在胚、胚乳和籽粒中表达量较高,在授粉后10~20 d的胚乳中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然后表达量又呈现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ZmPDIL1-1基因存在多样性。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ZmPDIL1-1定位在内质网。本研究结果为玉米PDI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DI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玉米株高QTL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雷 周羽 +4 位作者 曾兴 邸宏 翁建峰 李新海 王振华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3,共6页
株高作为玉米的重要农艺性状,对产量、耐肥性、抗倒伏影响显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玉米株高性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总结玉米株高相关的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研究进展,并采用元分析技术对187个信息完整的玉米株高QTL定位结果进行... 株高作为玉米的重要农艺性状,对产量、耐肥性、抗倒伏影响显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玉米株高性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总结玉米株高相关的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研究进展,并采用元分析技术对187个信息完整的玉米株高QTL定位结果进行整合分析,获得10个一致性QTL,并在一致性QTL置信区间内发掘可能参与玉米株高调控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QTL 元分析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影 张晟瑞 +3 位作者 王岚 王连铮 李斌 孙君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8-1049,共12页
以58份不同类型(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为材料,利用32对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采用NIRS和GC方法分别分析大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野... 以58份不同类型(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为材料,利用32对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采用NIRS和GC方法分别分析大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油脂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栽培大豆脂肪含量(平均20.8%)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0.49%),油酸含量(平均28.5%)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4.37%),而亚麻酸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大豆;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大豆种子中的脂肪与油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85^**),而与其他脂肪酸组分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所有其他脂肪酸组分均负相关,特别是与亚麻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和.0.89^**);油脂组成和SSR标记对不同类型大豆种质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亚群,半野生大豆则分布于2个亚群中。由此可见,大豆油脂组成与大豆种质的驯化程度有关,脂肪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可以作为大豆演化分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半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脂肪含量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宇星 杨致远 +11 位作者 张丰屹 李一 赵鑫哲 唐娟 史磊 刘晶 赵海岩 李明顺 张德贵 李新海 雍洪军 金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6-1023,共8页
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4个不同时期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为耐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1980s-2010s推广面积较大的12个玉米杂交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4个不同时期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为耐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1980s-2010s推广面积较大的12个玉米杂交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6万株/hm^(2)和12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4行区,3次重复,2017-2018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鉴定,收获后调查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穗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年代更替,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穗粗、秃尖长和百粒重均下降,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未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秃尖长变化尤为显著,1980s-2010s期间平均每10年降幅0.24 cm(高种植密度)、0.19 cm(低种植密度)。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相同年代杂交种果穗均变短、穗变细、秃尖变长、行粒数减少,其中2000s新品种的穗长和2010s新品种的穗粗降幅最小,2010s新品种的秃尖增幅最小(1.04%),表明2000s后选育的玉米品种更耐密。在未来玉米耐密育种过程中,应在维持较高百粒重的同时,加强穗长、穗粗、秃尖等性状的协同改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 玉米杂交种 穗部性状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