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传播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中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57-59,共3页
影视作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媒介之一,依凭视听语言优势,可美化非遗形象、优化传播效果;而以地方性知识为内核的非遗凝聚民间情感和生态智慧,则有助于影视作品释放出独特唯一的美学效果。值得警惕的是,影视传播注重奇观效应,使非... 影视作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媒介之一,依凭视听语言优势,可美化非遗形象、优化传播效果;而以地方性知识为内核的非遗凝聚民间情感和生态智慧,则有助于影视作品释放出独特唯一的美学效果。值得警惕的是,影视传播注重奇观效应,使非遗形象趋于碎片化,以致产生知识霸权和错误。影视对非遗的传播,不应偏离其原真生态与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视 传播
下载PDF
国家级非遗“佛山彩灯”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2-67,共6页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彩灯在明清时期成行成市,积淀了因商而生、倚商而承的产销传统,但因近代商业生态的破坏而式微。1956年以后,佛山彩灯被纳入企业集体生产,其艺人谱系得以建构,扎作技艺得到传承;并以市场为主导,应时应需而变衍生了...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彩灯在明清时期成行成市,积淀了因商而生、倚商而承的产销传统,但因近代商业生态的破坏而式微。1956年以后,佛山彩灯被纳入企业集体生产,其艺人谱系得以建构,扎作技艺得到传承;并以市场为主导,应时应需而变衍生了新功能、新形式。这种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实现彩灯传承的方式,正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模式。因存在艺人队伍断层、本土市场不足、产业化风险等原因,彩灯传承遭遇诸多危机,亟待认真审视与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佛山彩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香云纱起源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廖菲 蒋尊国 +1 位作者 关宏 廖雪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8-64,共7页
研究香云纱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起源过程,要关注三个关键因素:薯莨、河泥、丝绸面料。以薯莨为染料有史料证明是在宋代;薯莨可将面料染成浅棕、浅褐等色,而面料染薯莨再过河泥(含高价铁离子的)后会变成黑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史... 研究香云纱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起源过程,要关注三个关键因素:薯莨、河泥、丝绸面料。以薯莨为染料有史料证明是在宋代;薯莨可将面料染成浅棕、浅褐等色,而面料染薯莨再过河泥(含高价铁离子的)后会变成黑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史料可见薯莨染色与过泥同时应用在麻质渔网上;将薯莨染色与过泥技艺应用于丝绸面料才能称为香云纱,其中广义香云纱(即以多种丝绸面料为坯的薯莨纱绸),应起源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前的番禺,狭义香云纱(即以具有透孔小花的纱为坯的薯莨纱绸)则起源于民国初年的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云纱 起源 薯莨 河泥 丝绸
下载PDF
论岭南“行花街”年俗及其传承 被引量:3
4
作者 谢中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由花卉集市演变而来的"年卅行花街",又称逛迎春花市,是岭南民众广泛认同的年俗文化。作为以迎春祈福为旨归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春花市包括以花为核心的民俗象征物,由牌楼、灯饰、棚架等组成的年俗符号,以及承载基本仪式... 由花卉集市演变而来的"年卅行花街",又称逛迎春花市,是岭南民众广泛认同的年俗文化。作为以迎春祈福为旨归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春花市包括以花为核心的民俗象征物,由牌楼、灯饰、棚架等组成的年俗符号,以及承载基本仪式及集体记忆的商业老街等元素。该习俗已开枝散叶、跨地传播,但在传承中须持守核心文化与传统价值,以避免沦为伪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行花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佛山“行通济”民俗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0-63,共4页
广佛都市圈最具影响的岭南民俗——行通济,从命名到桥俗都证明通济桥是民俗的核心符号与行为媒介,而且表征着民众对和谐价值观的真实呼唤。"通济和谐"被写入"佛山人精神",以及该民俗所释放的强大感召力,表达了广府... 广佛都市圈最具影响的岭南民俗——行通济,从命名到桥俗都证明通济桥是民俗的核心符号与行为媒介,而且表征着民众对和谐价值观的真实呼唤。"通济和谐"被写入"佛山人精神",以及该民俗所释放的强大感召力,表达了广府民众对个体内在和谐、自我与他者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的诉求。基于该民俗具有渲染喜庆气氛、润滑人际关系、强化社会认同、发扬优质文明的价值功能,有必要继续开发并激活共同的民俗文化认知,使民众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强化它在构建和谐佛山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 行通济 民俗 和谐 价值
下载PDF
“生产性保护”视野下佛山剪纸的现代传承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中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135-140,共6页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剪纸从明清至新中国解放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轨迹。1953年手工业合作化之后,佛山剪纸纳入民间艺术社集体生产,剪纸家族内传的私密技艺成为师徒相授的共享技艺,技术的民主化形塑了三代剪纸传承人谱系。佛山剪纸的&qu...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剪纸从明清至新中国解放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轨迹。1953年手工业合作化之后,佛山剪纸纳入民间艺术社集体生产,剪纸家族内传的私密技艺成为师徒相授的共享技艺,技术的民主化形塑了三代剪纸传承人谱系。佛山剪纸的"生产性保护"特征体现为:创作与刻制分开,让生产分工专业化;流水线式生产,让剪纸技艺多元化;功能上从民俗实用型向艺术欣赏型转变;形式上从小巧窗花衍生为大型壁画。基于此,佛山剪纸作为文化资源被转换为文化产品,实现了技艺传承与产销互动。但是,也面临传承人断代缺失、原材料等关联行业消亡、市场不稳及税收压力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剪纸 生产性保护 现代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